爱看文学 www.2kwx.com,穿到古代当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人见惯了这场面,并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态,骑到有人坐的地方才停下来,将车停稳,让人上前细看。
一些贪新鲜的少年书生挤上来看车,符县令这等年长沉稳之士劝要先恭喜两位大人又得新作,钦佩又羡慕地问:“却不知这车唤个什么名儿?”
“这车两个车轮都在一列上,似海中比目鱼,故唤作比目车。”宋时神色淡淡,浑若不在意地按着车把说:“园子太大,咱们读书人身体荏弱,怎么禁得起步行?用车马又占地方又有污秽,还是自己骑车方便。”
三元公说得是!
他们读书人出入怎好步行?正该买一辆这前所未闻的新车,骑上街叫人羡慕。
这名字取得也好,“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正和他们订情之作的“鸳鸯尺”相对,果然是这两位风流名士一贯的风格!
符县令一头夸,一头将那车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看了几回,越看那车越精巧,却也越看越不稳当。再回忆两位大人骑车时平平稳稳、举重若轻的潇洒之态,不由得感慨:“二位大人方才的风姿实在令人羡艳。下官虽与两位大人同在少年,只怕再练多久也学不会骑这比目车了。”
宋时跟他差着有七八岁,这“同在少年”有些不好接,还是桓凌体贴,略过年纪问题解说道:“我初试此车时也以为它易倒,是宋弟用物理中释力之学给我解释了它行进而不倒的道理。”
不过他们今日是来带人游园的,不是开讲学会的。桓凌只拿铁环在地上滚动时不会立刻歪倒的例子稍身解说了一下,便朝身边的家人比了个手势,叫他们出去准备。
“今日是请诸位游赏咱们这经济园的,这车倒没什么可说的。此物再好也只是个代步的物件儿,不可为它耽搁了正事。”
不耽搁……这车不也是两位大人着巧匠做出来的?赏车也是赏园子的一部分嘛。
众人正暗暗遗憾,起身准备游园,观海园外却传来一阵极轻极弱的车轮声。抬眼望去,一队看前半身似比目车,后头却是两个轮子架着步辇般宽敞座椅,顶着朱红顶篷的新样儿车又驶进了园子。
符县令下意识问道:“这遮莫也是二位大人传情之作?”那两个轮子的是比目车,三个轮子的莫非是影射他们夫……夫二人盼着有个孩儿?
幸好这话他只在心里想了想,不曾说出。
他那声“传情之作”落下不久,宋时便主动说出了这车的名字。
三轮车……三个轮子都是圆的,他索性也不烦别人替他改名,自觉主动地给这辆车取了既合外形又合乎制作者身份的名字:“此车也没什么正式名字,胡乱叫作三元车罢。”
胡乱叫作三元车?
这名字还不好?
三元车,三个轮子,正是三元及第之征!凭这好名字,好意头,这就是他们读书人该乘的车!
围着那两辆比目车的少年书生顿时将目光投向三元车,恨不得立刻登上车,沾沾三元的福气,下一场秋闱得中。
园中引路的家人便安排上车,先济着老幼妇孺,或两人一车、或三人一车,乘车先往园内观光。到最后车都用尽了,园里却还剩二三十个年轻力壮的书生,乍着手无措地看向两位大人。
难不成他们没有三元及第可坐,得走遍这园子了?
进园时他们可是乘车进的,深知这经济园如何广大,凭他们文弱的身体恐怕是走不过去啊!
正自忧心,外头又有滚滚车轮响动,却是一辆车身长方、不带座位的三轮大车上架满了和宋桓二人相似的“比目车”。那车在园内停下,一群家人便解开其上捆扎着的绳子,将一辆辆新车搬到他们面前。
众人意识到这车是给他们的,一时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宋时便主动开口:“诸学子年少灵动,有愿意试此车的,便将衣摆系起,自己挑一辆车来骑,若不愿意的,后面还有人力拉的车可供你们乘坐。”
他们这些日子还造了黄包车,比客运三轮车成本低许多,却也可以代替轿子、滑竿,成为出行时一样省时、省人力的选择。
这些学生却是连想都不想,直接选了眼前的车——
对年轻人而言,三元及第兆头虽好,怎及骑在这比目车上独领风骚?而且新搬来的这些车准是专为他们不会骑的人而做,后轮左右各伸出一支小轮子挨在地上,那车子稳稳立着不倒,他们骑上去定然也摔不下来!
一个个少年学生撩起衣摆系在腰间,跨上纤薄却可靠的四轮车,现学如何蹬车、刹闸。
这车两侧的小轮不是为了辅助孩子学会骑车而设,而是为了保证骑上的摔不下来,几乎是贴着地的。哪怕是初次上车,也能稳稳当当地坐在车座上,追着宋桓二人在大道中并行的背影,慢悠悠地骑向工坊群集处。
——那里有赤红的钢水和铸造出的优质钢材等着他们作诗文称赞,还有新制的比目车、三元车等着他们解荷包购买。
大人见惯了这场面,并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态,骑到有人坐的地方才停下来,将车停稳,让人上前细看。
一些贪新鲜的少年书生挤上来看车,符县令这等年长沉稳之士劝要先恭喜两位大人又得新作,钦佩又羡慕地问:“却不知这车唤个什么名儿?”
“这车两个车轮都在一列上,似海中比目鱼,故唤作比目车。”宋时神色淡淡,浑若不在意地按着车把说:“园子太大,咱们读书人身体荏弱,怎么禁得起步行?用车马又占地方又有污秽,还是自己骑车方便。”
三元公说得是!
他们读书人出入怎好步行?正该买一辆这前所未闻的新车,骑上街叫人羡慕。
这名字取得也好,“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正和他们订情之作的“鸳鸯尺”相对,果然是这两位风流名士一贯的风格!
符县令一头夸,一头将那车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看了几回,越看那车越精巧,却也越看越不稳当。再回忆两位大人骑车时平平稳稳、举重若轻的潇洒之态,不由得感慨:“二位大人方才的风姿实在令人羡艳。下官虽与两位大人同在少年,只怕再练多久也学不会骑这比目车了。”
宋时跟他差着有七八岁,这“同在少年”有些不好接,还是桓凌体贴,略过年纪问题解说道:“我初试此车时也以为它易倒,是宋弟用物理中释力之学给我解释了它行进而不倒的道理。”
不过他们今日是来带人游园的,不是开讲学会的。桓凌只拿铁环在地上滚动时不会立刻歪倒的例子稍身解说了一下,便朝身边的家人比了个手势,叫他们出去准备。
“今日是请诸位游赏咱们这经济园的,这车倒没什么可说的。此物再好也只是个代步的物件儿,不可为它耽搁了正事。”
不耽搁……这车不也是两位大人着巧匠做出来的?赏车也是赏园子的一部分嘛。
众人正暗暗遗憾,起身准备游园,观海园外却传来一阵极轻极弱的车轮声。抬眼望去,一队看前半身似比目车,后头却是两个轮子架着步辇般宽敞座椅,顶着朱红顶篷的新样儿车又驶进了园子。
符县令下意识问道:“这遮莫也是二位大人传情之作?”那两个轮子的是比目车,三个轮子的莫非是影射他们夫……夫二人盼着有个孩儿?
幸好这话他只在心里想了想,不曾说出。
他那声“传情之作”落下不久,宋时便主动说出了这车的名字。
三轮车……三个轮子都是圆的,他索性也不烦别人替他改名,自觉主动地给这辆车取了既合外形又合乎制作者身份的名字:“此车也没什么正式名字,胡乱叫作三元车罢。”
胡乱叫作三元车?
这名字还不好?
三元车,三个轮子,正是三元及第之征!凭这好名字,好意头,这就是他们读书人该乘的车!
围着那两辆比目车的少年书生顿时将目光投向三元车,恨不得立刻登上车,沾沾三元的福气,下一场秋闱得中。
园中引路的家人便安排上车,先济着老幼妇孺,或两人一车、或三人一车,乘车先往园内观光。到最后车都用尽了,园里却还剩二三十个年轻力壮的书生,乍着手无措地看向两位大人。
难不成他们没有三元及第可坐,得走遍这园子了?
进园时他们可是乘车进的,深知这经济园如何广大,凭他们文弱的身体恐怕是走不过去啊!
正自忧心,外头又有滚滚车轮响动,却是一辆车身长方、不带座位的三轮大车上架满了和宋桓二人相似的“比目车”。那车在园内停下,一群家人便解开其上捆扎着的绳子,将一辆辆新车搬到他们面前。
众人意识到这车是给他们的,一时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宋时便主动开口:“诸学子年少灵动,有愿意试此车的,便将衣摆系起,自己挑一辆车来骑,若不愿意的,后面还有人力拉的车可供你们乘坐。”
他们这些日子还造了黄包车,比客运三轮车成本低许多,却也可以代替轿子、滑竿,成为出行时一样省时、省人力的选择。
这些学生却是连想都不想,直接选了眼前的车——
对年轻人而言,三元及第兆头虽好,怎及骑在这比目车上独领风骚?而且新搬来的这些车准是专为他们不会骑的人而做,后轮左右各伸出一支小轮子挨在地上,那车子稳稳立着不倒,他们骑上去定然也摔不下来!
一个个少年学生撩起衣摆系在腰间,跨上纤薄却可靠的四轮车,现学如何蹬车、刹闸。
这车两侧的小轮不是为了辅助孩子学会骑车而设,而是为了保证骑上的摔不下来,几乎是贴着地的。哪怕是初次上车,也能稳稳当当地坐在车座上,追着宋桓二人在大道中并行的背影,慢悠悠地骑向工坊群集处。
——那里有赤红的钢水和铸造出的优质钢材等着他们作诗文称赞,还有新制的比目车、三元车等着他们解荷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