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冰心在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七月走得并不太久,但提起她,我们家属院的人都以为她是异种——书香门第的梅家怎么就出了梅七月这样的女子呢?她所带走的昨天的故事让全院男女老少嚼咀不已,因此,在送她上路那个冷雨滂沱的秋天,望着哭得死去活来的七月的女儿巧巧,众人心中又多了一份戚然:是不是真的自古红颜多薄命?
外婆梅三娘
七月不该生在那个闷热的季节。那天是阴历七月七日,望着四个成阶梯状成长的女儿,梅三娘对她的丈夫梅成儒的入微关怀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一再抱怨自己的肚皮不争气,连生五个孩子都是女孩子,这一次真的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梅三娘本姓董,嫁到梅家来人们便习惯地称她为梅三娘。想当初。董家大女儿嫁到梅家的盛况,是小城播州人常谈不衰的话题。梅成儒那时在省立大学里当教师,这在小城播州是很了不起的,年轻的梅成儒才24岁。董家是小城播州的富商,大女儿20岁,其美貌有“城南一枝花”之称,而梅家是书香门第,其家风的儒雅与学养,在小城也少有匹敌。那天梅家的接亲队伍是十八台大轿,董家的嫁妆鲜亮得耀眼,小城人总算开了一回眼界。光是托盘里各种各样的绫罗绸缎,就晃得小城人眼睛发花,更不用说各式各样陪嫁的红木家具,抬轿人清一色的褐色短缎装。那样的场面与排场,那样的接亲队伍,那样的精美嫁妆,那样的精壮吹鼓手,成为当时小城人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半城人目睹了红底撒金花的软缎轿子,齐崭崭将董家姑娘和嫁妆抬进梅家府邸,那可是整整的十八台轿子啊。
当董姑娘盖着红盖头,迈着莲花步由女傧相扶下花轿时,人们便从她的款款步履中看出了大家闺秀的风范,而身着传统黑色软缎长褂,却戴着玳瑁金边眼镜的梅成儒则是一副儒雅之相,让参加婚礼的女宾们称赞不已。据说成儒那些读过书的朋友们为一睹董姑娘的花容,竟不顾梅老先生家的繁文缛节,在梅成儒牵着拜过堂的董姑娘进洞房的时候,掀开了董姑娘的红盖头,小伙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董姑娘天仙下凡般的娇羞和容貌,是那一天小城最亮的亮点。那已是民国三十五年事情,八年抗战胜利之初,能如此摆排场做婚礼的人家实在不多。
董姑娘从那天起便成为了梅三娘,因为梅成儒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这桩婚姻在小城是经典的郎才女貌式婚姻,着实让小城人谈论了许久。此后梅三娘便在十年的时间里接连四地生了四个女儿。其中在第二个女儿一岁时小城解放了。梅成儒也就是这时从省立大学回到了县城做了县中的校长。不久梅三娘又生了三女儿和四女儿。梅三娘贤惠明理、善于持家,为人们所称道,老一辈人都说,梅家三儿子娶了如此贤德的董家姑娘是修了天好的福气,这样的好媳妇真是不多见。只是人们对梅三娘没有生过儿子从不多加评说。
虽然梅三娘已是四个女儿的母亲,其风韵仍为平常女子所不逮。四个女儿给梅三娘的安慰即是个个漂亮、聪明而懂事。梅三娘发誓要生个儿子给梅成儒续香火,不料,在这个燠热的闷夏里又生了一个女儿。梅三娘实在气短,连给女儿取名字的力气也没有了。梅成儒说,这姑娘生在七月七,就叫七月吧,诗经里还有“七月流火”的佳句哩。七月就这样成为了梅家的第五朵金花。看着襁褓中七月娇小可爱的样子,梅三娘心想,也许七月会有一个比姐姐们更不一样的命运,你瞧,她那双黑亮的眼睛闪动着一股灵气,这是其他女儿出生时所没有的。俗话说,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就这样养着吧,梅家的女儿,再没出息也是一副美人坯子。梅三娘不再做生儿子的梦了,梅成儒说,生孩子太苦了,五个女儿,已够他享一辈子的福了,他就喜欢女儿。梅三娘也不知梅成儒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她真的不想再生孩子了。
七月在四个姐姐的宠爱下,比姐姐们多了任性。梅三娘或许是生女儿生伤了心,对七月也没有过多的约束,梅成儒最疼爱七月。七月的聪慧、灵巧常令梅成儒惊喜。梅成儒常想,如今的新社会不同于过去的时代了,七月应该会比四个姐姐有更加不凡的成就。对七月寄托着深厚的希望,梅成儒便在仅有四岁大的七月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梅成儒希望早期启蒙能使七月成为神童,实际上这一希望早在饥馑的年代里化为了泡沫。七月常常在口里念着不理解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时,眼睛紧紧盯着梅三娘用槐花掺包谷面蒸出的“香饭”常常念着“之子于归”时向梅三娘嚷:“妈妈,我要吃豆芽,我不吃稀饭。”美丽的梅三娘在失去当年风采的1960年,只能看着梅成儒和五个女儿,脸上挂着无奈。梅三娘已经没有了能够生豆芽的豆子了,何况豆子是全家人的活命粮,哪里舍得奢侈地用它生豆芽?
梅成儒的沉默让梅三娘心里发慌。先前梅成儒还有三两声长吁短叹,如今只有死一般的沉默,眼里空无一物,像荒山里的黑洞,梅三娘看见这黑洞就心里打鼓,她知道男人不是在最无助时不会有这样的眼神。梅三娘感觉一种凄苦围绕着自己。每当开饭时,五双眼睛盯着自己,梅三娘从高到低看着自己的女儿:梦琳、亚琳、季琳、小琳、七月,而她实在不能为女儿们提供更多的食物。梅三娘就是从那时开始怕看任何人的眼光。
其实七月走得并不太久,但提起她,我们家属院的人都以为她是异种——书香门第的梅家怎么就出了梅七月这样的女子呢?她所带走的昨天的故事让全院男女老少嚼咀不已,因此,在送她上路那个冷雨滂沱的秋天,望着哭得死去活来的七月的女儿巧巧,众人心中又多了一份戚然:是不是真的自古红颜多薄命?
外婆梅三娘
七月不该生在那个闷热的季节。那天是阴历七月七日,望着四个成阶梯状成长的女儿,梅三娘对她的丈夫梅成儒的入微关怀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一再抱怨自己的肚皮不争气,连生五个孩子都是女孩子,这一次真的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梅三娘本姓董,嫁到梅家来人们便习惯地称她为梅三娘。想当初。董家大女儿嫁到梅家的盛况,是小城播州人常谈不衰的话题。梅成儒那时在省立大学里当教师,这在小城播州是很了不起的,年轻的梅成儒才24岁。董家是小城播州的富商,大女儿20岁,其美貌有“城南一枝花”之称,而梅家是书香门第,其家风的儒雅与学养,在小城也少有匹敌。那天梅家的接亲队伍是十八台大轿,董家的嫁妆鲜亮得耀眼,小城人总算开了一回眼界。光是托盘里各种各样的绫罗绸缎,就晃得小城人眼睛发花,更不用说各式各样陪嫁的红木家具,抬轿人清一色的褐色短缎装。那样的场面与排场,那样的接亲队伍,那样的精美嫁妆,那样的精壮吹鼓手,成为当时小城人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半城人目睹了红底撒金花的软缎轿子,齐崭崭将董家姑娘和嫁妆抬进梅家府邸,那可是整整的十八台轿子啊。
当董姑娘盖着红盖头,迈着莲花步由女傧相扶下花轿时,人们便从她的款款步履中看出了大家闺秀的风范,而身着传统黑色软缎长褂,却戴着玳瑁金边眼镜的梅成儒则是一副儒雅之相,让参加婚礼的女宾们称赞不已。据说成儒那些读过书的朋友们为一睹董姑娘的花容,竟不顾梅老先生家的繁文缛节,在梅成儒牵着拜过堂的董姑娘进洞房的时候,掀开了董姑娘的红盖头,小伙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董姑娘天仙下凡般的娇羞和容貌,是那一天小城最亮的亮点。那已是民国三十五年事情,八年抗战胜利之初,能如此摆排场做婚礼的人家实在不多。
董姑娘从那天起便成为了梅三娘,因为梅成儒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这桩婚姻在小城是经典的郎才女貌式婚姻,着实让小城人谈论了许久。此后梅三娘便在十年的时间里接连四地生了四个女儿。其中在第二个女儿一岁时小城解放了。梅成儒也就是这时从省立大学回到了县城做了县中的校长。不久梅三娘又生了三女儿和四女儿。梅三娘贤惠明理、善于持家,为人们所称道,老一辈人都说,梅家三儿子娶了如此贤德的董家姑娘是修了天好的福气,这样的好媳妇真是不多见。只是人们对梅三娘没有生过儿子从不多加评说。
虽然梅三娘已是四个女儿的母亲,其风韵仍为平常女子所不逮。四个女儿给梅三娘的安慰即是个个漂亮、聪明而懂事。梅三娘发誓要生个儿子给梅成儒续香火,不料,在这个燠热的闷夏里又生了一个女儿。梅三娘实在气短,连给女儿取名字的力气也没有了。梅成儒说,这姑娘生在七月七,就叫七月吧,诗经里还有“七月流火”的佳句哩。七月就这样成为了梅家的第五朵金花。看着襁褓中七月娇小可爱的样子,梅三娘心想,也许七月会有一个比姐姐们更不一样的命运,你瞧,她那双黑亮的眼睛闪动着一股灵气,这是其他女儿出生时所没有的。俗话说,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就这样养着吧,梅家的女儿,再没出息也是一副美人坯子。梅三娘不再做生儿子的梦了,梅成儒说,生孩子太苦了,五个女儿,已够他享一辈子的福了,他就喜欢女儿。梅三娘也不知梅成儒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她真的不想再生孩子了。
七月在四个姐姐的宠爱下,比姐姐们多了任性。梅三娘或许是生女儿生伤了心,对七月也没有过多的约束,梅成儒最疼爱七月。七月的聪慧、灵巧常令梅成儒惊喜。梅成儒常想,如今的新社会不同于过去的时代了,七月应该会比四个姐姐有更加不凡的成就。对七月寄托着深厚的希望,梅成儒便在仅有四岁大的七月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梅成儒希望早期启蒙能使七月成为神童,实际上这一希望早在饥馑的年代里化为了泡沫。七月常常在口里念着不理解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时,眼睛紧紧盯着梅三娘用槐花掺包谷面蒸出的“香饭”常常念着“之子于归”时向梅三娘嚷:“妈妈,我要吃豆芽,我不吃稀饭。”美丽的梅三娘在失去当年风采的1960年,只能看着梅成儒和五个女儿,脸上挂着无奈。梅三娘已经没有了能够生豆芽的豆子了,何况豆子是全家人的活命粮,哪里舍得奢侈地用它生豆芽?
梅成儒的沉默让梅三娘心里发慌。先前梅成儒还有三两声长吁短叹,如今只有死一般的沉默,眼里空无一物,像荒山里的黑洞,梅三娘看见这黑洞就心里打鼓,她知道男人不是在最无助时不会有这样的眼神。梅三娘感觉一种凄苦围绕着自己。每当开饭时,五双眼睛盯着自己,梅三娘从高到低看着自己的女儿:梦琳、亚琳、季琳、小琳、七月,而她实在不能为女儿们提供更多的食物。梅三娘就是从那时开始怕看任何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