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孺子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勤政殿里的气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大臣们最初保持沉默,往往一问三不知,看似无能,其实是在给太后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朝廷离不开大臣,等到齐王败局已定,大臣们变得活跃,争相献计,以显示自己并非真的无能,现在,他们开始互相警惕、互相提防,说话越来越小心,以免成为齐王的下一个陪死者。
掌权者对叛逆行为向来没有容忍度,采取报复手段时绝不留情,历朝历代如此,某些皇帝甚至会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叛逆大开杀戒,这种事情大臣们都能接受,有时候还会借机铲除异己。
太后的野心却超过了之前的大多数帝王,在发布一道表面宽大的诏书之后,她对捉拿齐王余党的监督就一直没有放松,还有越来越严的趋势,就连最为严苛的酷吏也不能令太后满意,她不停地追问细节、下达新旨,要求将每一位参与叛逆的人挖出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谁也不能受到豁免。
最让大臣们感到不安的是,勤政殿里迎来了新人。
勤政殿是议政、拟旨的地方,能来这里办公,意味着进入权力的核心圈,人数没有定员,少则一人,多则十几人,通常来说宰相必定是其中之一,然后是皇帝指定的其他大臣。
从桓帝登基之日起,勤政殿里的格局就没怎么变过,武帝选中的五名顾命大臣成为这里的常客,有时也会召来其他大臣,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事,事毕遣散。
上官虚是太后的哥哥,一步登天成为南军大司马,在勤政殿也只是待了几天就去常驻军营,太傅崔宏和右巡御史申明志奉命离京,另有大臣临时替代,早晚还是会离开,算不得正员。
太后打破旧格局,引来一位新人。
韩孺子认得的大臣不多,此人算是一位,礼部尚书元九鼎,曾经亲自向皇帝演示登基之礼,并接受了皇帝的第一份“密诏”——转头他就将纸条交给了太监杨奉。
元九鼎消失了一段时间,韩孺子还以为他受到了打压,没想到反而平步青云,成为太后信任的大臣。
作为一名新人,元九鼎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只是点头,可其他几名大臣却感到如芒在背,心里清楚得很,有新人进来,恐怕就得有旧人出去。
韩孺子在勤政殿里只是象征性地坐一会,通常不超过两刻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也能感受到大臣们之间的紧张与猜疑。
太后压迫得太紧,或许真有许多大臣支持皇帝,他想,心中更踏实一些。
皇太妃也在,经常从听政阁里走出来,替太后询问几个细节,给中司监景耀送去一摞摞诏书。景耀的位置就在听政阁门口,守着一张桌子,宝玺摆在上面。
韩孺子的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佩服皇太妃,她没流露出任何紧张,随手将诏书放下,等景耀盖过玺章,再随手拿起,粗略地检查一遍,交给不同的太监,太监再转给大臣,大臣也要检查一遍,然后由书吏继续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才送到殿外分发给相关衙门。
除了听政阁里的太后,殿内每个人的动作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韩孺子想不透皇太妃怎么才能瞒天过海。
很快,韩孺子不再关心皇太妃和元九鼎,今天,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皇帝在勤政殿里只是件摆设,很少受到关注,只有新人才会忍不住偶尔向皇帝那边望一眼。
礼部尚书元九鼎在一次快速扫视中,发现了异常,他没敢吱声,马上收回目光,继续嗯嗯地点头,可心中的疑惑与好奇已经生根,由不得他无动于衷,于是又望了第二眼、第三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装糊涂了。
元九鼎用手指戳身边的吏部尚书冯举,“陛下……”
冯举很不耐烦,可是朝宝座的方向望了一眼之后,他也不能保持镇定了,于是戳另一边的兵马大都督韩星,韩星立刻伸手去戳宰相殷无害。
殷无害定力深厚,就像没有感觉一样,还在念叨两个字词之间的区别,直到被戳了三次,才缓缓转身,抬头望去,眯着双眼,半天没反应。
大臣们都不吱声,可他们的怪异行为引起了太监的注意。
勤政殿里一度有过许多太监,环绕着皇帝,不许大臣接近,如今已经少多了,只剩寥寥七八人,还没有殿内的书吏多,对皇帝仍负看护之责。
左吉很少进勤政殿,离皇帝最近的是名中年太监,回头看了一眼,吓了一大跳,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上,随即发出孩童般的叫声:“啊……景公、景公。”
终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皇帝。
皇帝在流汗,虽已入夏,殿内却还凉爽,皇帝脸上如豆粒般大小的汗珠,肯定不是炎热造成的。
大臣能装糊涂,景耀不能,先是挥手命一名太监去通知太后,自己匆匆跑到皇帝身边,用一种奇怪的语气问道:“陛下……不舒服吗?”
韩孺子捂着腹部,哑声道:“肚子疼。”
“肚子……怎么会疼?”景耀的声音发颤了,万一皇帝的疼痛是某人故意造... -->>
勤政殿里的气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大臣们最初保持沉默,往往一问三不知,看似无能,其实是在给太后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朝廷离不开大臣,等到齐王败局已定,大臣们变得活跃,争相献计,以显示自己并非真的无能,现在,他们开始互相警惕、互相提防,说话越来越小心,以免成为齐王的下一个陪死者。
掌权者对叛逆行为向来没有容忍度,采取报复手段时绝不留情,历朝历代如此,某些皇帝甚至会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叛逆大开杀戒,这种事情大臣们都能接受,有时候还会借机铲除异己。
太后的野心却超过了之前的大多数帝王,在发布一道表面宽大的诏书之后,她对捉拿齐王余党的监督就一直没有放松,还有越来越严的趋势,就连最为严苛的酷吏也不能令太后满意,她不停地追问细节、下达新旨,要求将每一位参与叛逆的人挖出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谁也不能受到豁免。
最让大臣们感到不安的是,勤政殿里迎来了新人。
勤政殿是议政、拟旨的地方,能来这里办公,意味着进入权力的核心圈,人数没有定员,少则一人,多则十几人,通常来说宰相必定是其中之一,然后是皇帝指定的其他大臣。
从桓帝登基之日起,勤政殿里的格局就没怎么变过,武帝选中的五名顾命大臣成为这里的常客,有时也会召来其他大臣,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事,事毕遣散。
上官虚是太后的哥哥,一步登天成为南军大司马,在勤政殿也只是待了几天就去常驻军营,太傅崔宏和右巡御史申明志奉命离京,另有大臣临时替代,早晚还是会离开,算不得正员。
太后打破旧格局,引来一位新人。
韩孺子认得的大臣不多,此人算是一位,礼部尚书元九鼎,曾经亲自向皇帝演示登基之礼,并接受了皇帝的第一份“密诏”——转头他就将纸条交给了太监杨奉。
元九鼎消失了一段时间,韩孺子还以为他受到了打压,没想到反而平步青云,成为太后信任的大臣。
作为一名新人,元九鼎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只是点头,可其他几名大臣却感到如芒在背,心里清楚得很,有新人进来,恐怕就得有旧人出去。
韩孺子在勤政殿里只是象征性地坐一会,通常不超过两刻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也能感受到大臣们之间的紧张与猜疑。
太后压迫得太紧,或许真有许多大臣支持皇帝,他想,心中更踏实一些。
皇太妃也在,经常从听政阁里走出来,替太后询问几个细节,给中司监景耀送去一摞摞诏书。景耀的位置就在听政阁门口,守着一张桌子,宝玺摆在上面。
韩孺子的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佩服皇太妃,她没流露出任何紧张,随手将诏书放下,等景耀盖过玺章,再随手拿起,粗略地检查一遍,交给不同的太监,太监再转给大臣,大臣也要检查一遍,然后由书吏继续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才送到殿外分发给相关衙门。
除了听政阁里的太后,殿内每个人的动作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韩孺子想不透皇太妃怎么才能瞒天过海。
很快,韩孺子不再关心皇太妃和元九鼎,今天,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皇帝在勤政殿里只是件摆设,很少受到关注,只有新人才会忍不住偶尔向皇帝那边望一眼。
礼部尚书元九鼎在一次快速扫视中,发现了异常,他没敢吱声,马上收回目光,继续嗯嗯地点头,可心中的疑惑与好奇已经生根,由不得他无动于衷,于是又望了第二眼、第三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装糊涂了。
元九鼎用手指戳身边的吏部尚书冯举,“陛下……”
冯举很不耐烦,可是朝宝座的方向望了一眼之后,他也不能保持镇定了,于是戳另一边的兵马大都督韩星,韩星立刻伸手去戳宰相殷无害。
殷无害定力深厚,就像没有感觉一样,还在念叨两个字词之间的区别,直到被戳了三次,才缓缓转身,抬头望去,眯着双眼,半天没反应。
大臣们都不吱声,可他们的怪异行为引起了太监的注意。
勤政殿里一度有过许多太监,环绕着皇帝,不许大臣接近,如今已经少多了,只剩寥寥七八人,还没有殿内的书吏多,对皇帝仍负看护之责。
左吉很少进勤政殿,离皇帝最近的是名中年太监,回头看了一眼,吓了一大跳,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上,随即发出孩童般的叫声:“啊……景公、景公。”
终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皇帝。
皇帝在流汗,虽已入夏,殿内却还凉爽,皇帝脸上如豆粒般大小的汗珠,肯定不是炎热造成的。
大臣能装糊涂,景耀不能,先是挥手命一名太监去通知太后,自己匆匆跑到皇帝身边,用一种奇怪的语气问道:“陛下……不舒服吗?”
韩孺子捂着腹部,哑声道:“肚子疼。”
“肚子……怎么会疼?”景耀的声音发颤了,万一皇帝的疼痛是某人故意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