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文学 www.2kwx.com,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昌昙华林位于武昌老城西北隅。一条普普通通长约千米的街道,集中了数十处百年的老房子。据说,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此,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武汉人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传播共产主义的演讲,南昌起义前在这里曾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

    少年时期,曾随表兄弟们穿行过武昌的大街小巷,到过昙华林,但没有留下多深的印象,但知道省重点中学武汉十四中座落在昙华林。1964年,中考之时,我的第一志愿便是填报的武汉十四中。班上比我成绩低几分的同学考进十四中,而我与十四中却失之交臂,至今仍念念不忘。

    这次,为了能参与汉网人文武汉版举办悠悠昙华林摄影展活动,便特意到昙华林进行一次寻访。

    清早,我在汉阳古琴台站乘上584路,在螃蟹岬车站下了车,穿过马路,正准备到目的地昙华林去时,看见湖北中医院门前站着版主豆米,连忙给他打招呼。豆米问明情由好,便热情邀请我与他的几位大学同学一起去昙华林。有豆米作向导,使我这次昙华林收获不小。如果让我一个人到处蒙蒙董董地闯,既费时还会落得个一事无成。

    这不,我们几人盲目地走到了武汉十四中的靠西的大门,还是豆米用手机将我们叫回来的。从东大门往里走,绿树丛中,有一栋两层楼的洋房,这里便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1938年,国共合作时期,政治部迁至武汉,三厅在此成立,郭沫若作第三厅厅长。据郭沫若回忆:这“地方尽管大,但三厅的人后来有一个时期却把他挤满了”“各处、各科和秘书室,在编制中正式名额就有三百人。加上附属团队:孩子剧团、抗战宣传队四队、抗敌演剧队十队、漫画宣传队一队,还有各科处的雇员、公役、卫士等等,合共总在两千人左右。”从这些文字中,可窥见当时这儿作为全国“文化首都”的繁忙景象。

    从十四中东大门出来,透过十四中的铁栅栏可看到这所学校的全貌。整齐的教学楼和宽敞的大操场。十四中校园原为湖广总督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遗址,1903年~1907年,张之洞曾先后在这里开办小学和中学堂,1912年为省立第一中学。老谢的父亲谢境止老人曾是省立一中解放后的第一任校长。

    十四中的斜对面是仁济医院旧址。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于1895年所建。

    仁济医院旧址对面是武警医院驻地,院门口的中年妇女将我们拦住,不允许参观,说首长们今天都在家休息,希望不要受到打扰。在豆米的好言相求下,那中年妇女让我们进去一会就出来。一进大院,豆米便发出惊叹,他好几次到昙华林来,都错过了这一地方。这儿却正是徐源泉公馆所在地。那保存完好的西式双层建筑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那可真是叫绝。紧邻西式建筑的左侧则是一间砖混结构的庭堂建筑,也别有风趣。我们顺着公馆的右侧的小路爬上了山坡。半山中,有一幢中式风格的单层建筑,正住着武警医院家属。旁边是一有琉璃瓦的六角亭,上面标有五角星、八一的字样,这使我们犯疑惑了,这是一座现代的,还是近代的建筑。豆米看那鱼尾状的飞檐,便断定不是解放后所修。经询问,果然说是老建筑。后查资料,我们所见的这三处建筑,包括这六角亭,均属徐源泉公馆范畴。徐源泉(1886~1960),湖北黄冈人,辛亥首义学生军队长,参加阳夏保卫战,后曾任国民党军长、集团军副司令长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