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程步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一个习惯,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尤其是写古诗词的时候,都要先反复体会古诗词的意蕴,然后再下笔进行书法创作。最近写王维的过香积寺,为了更好地把握诗中所表达的意境,特别读了两篇关于香积寺的文章,觉得不能直至诗旨,就产生了以己之见解古人怀的冲动。
王维的过香积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每每咏诵之际,都被诗中的诗情和志道所感染,总想动笔一抒垒快,尔后得释然。
香积寺,原名开利寺,建于大唐鼎盛之世,唐高宗永隆二年,在今陕西长安县神禾原上,后改名香积寺。“香积”取自维摩经:“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至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香积寺是唐代著名的寺院,关于香积寺由来的传说种种,可以想见,香积寺的香火之盛。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一生起起落落,中年丧妻,不再娶,四十岁后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先隐居于终南山,后隐居在辋川别墅,读经参禅。其弟王缙进王摩诘集表中记述:“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或是至此,才使得过香积寺成为王维的必然。
五言律诗过香积寺是王维在长安时所作: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更加印证了王维素有“诗佛”、“高人”之称不虚。他既善于描绘雄奇壮阔的山川,又善于刻画幽深恬静的景色,语言清新洗练,意境浑融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为一体,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被奉为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又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甚深,常以禅悟诗,以诗写禅,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独得任性自然之诗境。
诗的首联起兴,写作者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没看到香积寺在哪里。“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诧异的心情,实际上也是作者乞求的一种感觉。总听人说香积寺的兴盛“不知”香积寺有这么排场,真要见到香积寺的真面目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句禅意即出。
颔联和颈联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是说古木夹道,人迹无声,忽闻林中钟声杳杳传来,却仍不知离香积寺还有几许的路程。这两笔很能调动感觉的虔诚,声寂相称,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里“无人”与“何处”其实并不是实指,是诗人技巧的呈现,属于形状之笔。香积寺天下闻名,香客不绝,岂能无人,无人是指无俗杂之人。诗人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走在高山密林中通往香积寺的山径上,诗从心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二句写感官亲受,诗人以倒装句,借用“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用拟似人“咽”、感如“冷”觉两个精确的字眼,极状入耳的泉声之幽细和触目的日色之静穆。溪水过危石,发出细如幽咽悄然的声音,决不会吵扰了佛心;夕阳下昏黄,余晖洒向冷色的青松,更增添了几分静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正如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此两句,作者将危石和青松赋予了禅意,此情境也,泉声微咽,日光不躁,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诗人一直造境生意引而不发,尾联两句终写到寺,时间在薄暮时分,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漂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自己随着僧人安禅入定,直达禅心。由此情景诗人禅心启发,一语道出极富禅意和哲理的名句“安禅制毒龙”!两则佛家语非常自然黏合一起,拼出一个完整的诗志。安禅指佛徒安静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制毒龙是佛家一则故事,传说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条害人的毒龙,被佛教高僧以无边佛法制服。诗人在这样的暮色沧溟时分来到向往已久的佛家宝刹,一路的辛劳克念,终于找到了依托和归宿,引而发之,经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正是这最后尾联两句,把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克念作圣的心理需求和心向佛祖的虔诚,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王维极其强悍的诗歌创作中对情境控制的高超技巧,表达了他的思想的哲学高度。
总揽全诗,这是诗人赴香积寺途中的真实描写,一般被认为是他消极出世之后的禅寂心境的写照。我不以为然,从文化的角度看,宗教的积极意义也是显然的,诗人在诗中阐发了积极的修身心态。寺前潭边,安禅入定,尘念尽消,由简单的世相,悟邈远的禅机,己之杂念妄想犹人之杂念妄想,佛法无边,毒龙可伏。这样的境界几人能够达到呢?诗人由浅及深地创造了超脱尘俗和忘我入禅两个境界,使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境相互映照,从而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诗人心存善念,诗言异志,为人称道。
我有一个习惯,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尤其是写古诗词的时候,都要先反复体会古诗词的意蕴,然后再下笔进行书法创作。最近写王维的过香积寺,为了更好地把握诗中所表达的意境,特别读了两篇关于香积寺的文章,觉得不能直至诗旨,就产生了以己之见解古人怀的冲动。
王维的过香积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每每咏诵之际,都被诗中的诗情和志道所感染,总想动笔一抒垒快,尔后得释然。
香积寺,原名开利寺,建于大唐鼎盛之世,唐高宗永隆二年,在今陕西长安县神禾原上,后改名香积寺。“香积”取自维摩经:“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至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香积寺是唐代著名的寺院,关于香积寺由来的传说种种,可以想见,香积寺的香火之盛。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一生起起落落,中年丧妻,不再娶,四十岁后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先隐居于终南山,后隐居在辋川别墅,读经参禅。其弟王缙进王摩诘集表中记述:“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或是至此,才使得过香积寺成为王维的必然。
五言律诗过香积寺是王维在长安时所作: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更加印证了王维素有“诗佛”、“高人”之称不虚。他既善于描绘雄奇壮阔的山川,又善于刻画幽深恬静的景色,语言清新洗练,意境浑融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为一体,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被奉为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又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甚深,常以禅悟诗,以诗写禅,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独得任性自然之诗境。
诗的首联起兴,写作者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没看到香积寺在哪里。“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诧异的心情,实际上也是作者乞求的一种感觉。总听人说香积寺的兴盛“不知”香积寺有这么排场,真要见到香积寺的真面目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句禅意即出。
颔联和颈联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是说古木夹道,人迹无声,忽闻林中钟声杳杳传来,却仍不知离香积寺还有几许的路程。这两笔很能调动感觉的虔诚,声寂相称,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里“无人”与“何处”其实并不是实指,是诗人技巧的呈现,属于形状之笔。香积寺天下闻名,香客不绝,岂能无人,无人是指无俗杂之人。诗人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走在高山密林中通往香积寺的山径上,诗从心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二句写感官亲受,诗人以倒装句,借用“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用拟似人“咽”、感如“冷”觉两个精确的字眼,极状入耳的泉声之幽细和触目的日色之静穆。溪水过危石,发出细如幽咽悄然的声音,决不会吵扰了佛心;夕阳下昏黄,余晖洒向冷色的青松,更增添了几分静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正如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此两句,作者将危石和青松赋予了禅意,此情境也,泉声微咽,日光不躁,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诗人一直造境生意引而不发,尾联两句终写到寺,时间在薄暮时分,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漂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自己随着僧人安禅入定,直达禅心。由此情景诗人禅心启发,一语道出极富禅意和哲理的名句“安禅制毒龙”!两则佛家语非常自然黏合一起,拼出一个完整的诗志。安禅指佛徒安静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制毒龙是佛家一则故事,传说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条害人的毒龙,被佛教高僧以无边佛法制服。诗人在这样的暮色沧溟时分来到向往已久的佛家宝刹,一路的辛劳克念,终于找到了依托和归宿,引而发之,经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正是这最后尾联两句,把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克念作圣的心理需求和心向佛祖的虔诚,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王维极其强悍的诗歌创作中对情境控制的高超技巧,表达了他的思想的哲学高度。
总揽全诗,这是诗人赴香积寺途中的真实描写,一般被认为是他消极出世之后的禅寂心境的写照。我不以为然,从文化的角度看,宗教的积极意义也是显然的,诗人在诗中阐发了积极的修身心态。寺前潭边,安禅入定,尘念尽消,由简单的世相,悟邈远的禅机,己之杂念妄想犹人之杂念妄想,佛法无边,毒龙可伏。这样的境界几人能够达到呢?诗人由浅及深地创造了超脱尘俗和忘我入禅两个境界,使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境相互映照,从而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诗人心存善念,诗言异志,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