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通过电话安慰了沈世明之后,李永吉原本想打个电话给王韬,不过又想了想,觉得内阁现在的情况跟自己当初想的情况并不一样,有些名不副实,所以决定趁此机会,重新整合一下国务院的内阁,把内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彻底发挥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头说起。
在过去,当李永昌当政的时候,政务实际上都是李永昌个人的一言堂,所有政策都出自他以及他的幕僚团,而他的幕僚团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三十八人。
也就是说在那个还没有成立中华帝国,没有实行新政的时代,根本就没有内阁制一说。
中华帝国成立后,虽然李永吉搞了个内阁制度,但由于一开始依旧是李永昌当政,所以也把幕僚制度搬了进来,实行的其实还是首相负责制。
至于其他内阁成员,一开始更多的是荣誉性的提名,换言之,第一批的内阁成员,大都不是因为执政才能而被提名入阁,而是因为其他才能入阁。
这一点,看看第一批的内阁人选名单就行。
第一批内阁成员,分别是李永昌、容闳、王韬、黄宽、杨坊、徐寿、李善兰、华衡芳、吴嘉廉,一共九人。
由此就可以看出,内阁成员有一大半都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而被李永吉看重并提名,目的就是要表示自己注重科学。注重洋务的态度,但兵没指望他们能有多强的执政能力。
在这里面,黄宽。徐寿、李善兰、华衡芳、吴嘉廉这五个人只是顶着个内阁成员的名,实际上人都还在广德县的秘密基地潜心搞研究。
剩下的四个人倒是都在苏州的国务院,但除了前首相李永昌外,其他人,也就是容闳、王韬,杨坊这三个人了。
这三人完全对李永昌构不成威胁,只不过那时候李永昌比较谦虚谨慎。动不动就开碰头会,也就是召开内阁会议。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所以内阁会议勉强还算是那么回事儿,但本质上,还是首相办公室说了算。
换言之。至少目前来说,内阁成员不过是个好听的名号,不过是让自己头顶上多了个相字,但至少在目前看来,除了皇帝或者首相召集内阁会议的时候发下言,提个建议,他们并没有多少左右朝政的能力,他们手中的权力,更多的是自己的实际职务。
比如说。当时被提名的时候,容闳已经是外交部长,所以他实际的权力就在外交这一块儿;王韬是教育部长。他的权力就被约束在教育方面;杨坊是财政部的部长,那他的权力主要就在财政这一块儿。
虽然按照政府架构来说,国务院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内阁,但因为在李永昌当首相的时期,已经形成了首相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他内阁成员大都成了摆设。所以可以说已经破坏了当初制定的规矩。
现在么,李永吉决定彻底改一改。既要保持首相的权威,又要让内阁会议成为常态,适当约束一下首相,这样才是真正合理的民主集中制。
要不然,今天你跟我告状,明天他跟我打小报告,这样就没完没了了。
内阁为啥要弄九个人?说白了就是集思广益,而内阁本质上就是个开会讨论并表决的地方,不开会表决了,还叫什么内阁?
不过,如果要让内阁会议真正掌权,就必须释放首相的部分独断专行的权力给内阁,释放什么权力呢?答案只有一个,否决权!
就是怀着这种心思,加上李永吉打算近期实行新的度量衡,并全面推行简体字,所以就借着这次机会,抽空回了一次永华宫,以皇帝的名义,把还在国务院的内阁成员都召集起来,在永华宫的清心殿开了一次小型的内阁会议。
除去广德县的那几位名誉内阁,以及去了美国的容闳,到场的人并不多,只有沈世明,王韬,杨坊这三个人。
虽然人少,不过这三人的权力可不小,几乎就可以说是目前中华帝国最炙手可热的大员了,而且几乎就分别代表了三个派系。
沈世明不说了,虽然初来乍到,但首相的位子权威太大,背后又有皇帝撑腰,未来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国务院老大。因此,他可以称之为空降派,或者说皇帝派。
王韬虽然实际只抓教育这一块儿,但因为资金充足,人手众多,所以权力也是相当大。
因为很多懂洋务的人多是出自他的门下或者得到过他的推荐,所以王韬已经隐约成了洋务派的领袖。
由于帝国一直重视洋务,国务院中央各部官员大都是洋务派出身或者懂一点洋务,所以洋务派应该是目前帝国政府内实力最大的一个派系了。
杨坊原来是上海市的市长,后来因为李永昌的大力提拔,让他做了财政部的部长,这个位子的重要性就更不用提了。
&nb... -->>
通过电话安慰了沈世明之后,李永吉原本想打个电话给王韬,不过又想了想,觉得内阁现在的情况跟自己当初想的情况并不一样,有些名不副实,所以决定趁此机会,重新整合一下国务院的内阁,把内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彻底发挥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头说起。
在过去,当李永昌当政的时候,政务实际上都是李永昌个人的一言堂,所有政策都出自他以及他的幕僚团,而他的幕僚团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三十八人。
也就是说在那个还没有成立中华帝国,没有实行新政的时代,根本就没有内阁制一说。
中华帝国成立后,虽然李永吉搞了个内阁制度,但由于一开始依旧是李永昌当政,所以也把幕僚制度搬了进来,实行的其实还是首相负责制。
至于其他内阁成员,一开始更多的是荣誉性的提名,换言之,第一批的内阁成员,大都不是因为执政才能而被提名入阁,而是因为其他才能入阁。
这一点,看看第一批的内阁人选名单就行。
第一批内阁成员,分别是李永昌、容闳、王韬、黄宽、杨坊、徐寿、李善兰、华衡芳、吴嘉廉,一共九人。
由此就可以看出,内阁成员有一大半都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而被李永吉看重并提名,目的就是要表示自己注重科学。注重洋务的态度,但兵没指望他们能有多强的执政能力。
在这里面,黄宽。徐寿、李善兰、华衡芳、吴嘉廉这五个人只是顶着个内阁成员的名,实际上人都还在广德县的秘密基地潜心搞研究。
剩下的四个人倒是都在苏州的国务院,但除了前首相李永昌外,其他人,也就是容闳、王韬,杨坊这三个人了。
这三人完全对李永昌构不成威胁,只不过那时候李永昌比较谦虚谨慎。动不动就开碰头会,也就是召开内阁会议。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所以内阁会议勉强还算是那么回事儿,但本质上,还是首相办公室说了算。
换言之。至少目前来说,内阁成员不过是个好听的名号,不过是让自己头顶上多了个相字,但至少在目前看来,除了皇帝或者首相召集内阁会议的时候发下言,提个建议,他们并没有多少左右朝政的能力,他们手中的权力,更多的是自己的实际职务。
比如说。当时被提名的时候,容闳已经是外交部长,所以他实际的权力就在外交这一块儿;王韬是教育部长。他的权力就被约束在教育方面;杨坊是财政部的部长,那他的权力主要就在财政这一块儿。
虽然按照政府架构来说,国务院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内阁,但因为在李永昌当首相的时期,已经形成了首相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他内阁成员大都成了摆设。所以可以说已经破坏了当初制定的规矩。
现在么,李永吉决定彻底改一改。既要保持首相的权威,又要让内阁会议成为常态,适当约束一下首相,这样才是真正合理的民主集中制。
要不然,今天你跟我告状,明天他跟我打小报告,这样就没完没了了。
内阁为啥要弄九个人?说白了就是集思广益,而内阁本质上就是个开会讨论并表决的地方,不开会表决了,还叫什么内阁?
不过,如果要让内阁会议真正掌权,就必须释放首相的部分独断专行的权力给内阁,释放什么权力呢?答案只有一个,否决权!
就是怀着这种心思,加上李永吉打算近期实行新的度量衡,并全面推行简体字,所以就借着这次机会,抽空回了一次永华宫,以皇帝的名义,把还在国务院的内阁成员都召集起来,在永华宫的清心殿开了一次小型的内阁会议。
除去广德县的那几位名誉内阁,以及去了美国的容闳,到场的人并不多,只有沈世明,王韬,杨坊这三个人。
虽然人少,不过这三人的权力可不小,几乎就可以说是目前中华帝国最炙手可热的大员了,而且几乎就分别代表了三个派系。
沈世明不说了,虽然初来乍到,但首相的位子权威太大,背后又有皇帝撑腰,未来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国务院老大。因此,他可以称之为空降派,或者说皇帝派。
王韬虽然实际只抓教育这一块儿,但因为资金充足,人手众多,所以权力也是相当大。
因为很多懂洋务的人多是出自他的门下或者得到过他的推荐,所以王韬已经隐约成了洋务派的领袖。
由于帝国一直重视洋务,国务院中央各部官员大都是洋务派出身或者懂一点洋务,所以洋务派应该是目前帝国政府内实力最大的一个派系了。
杨坊原来是上海市的市长,后来因为李永昌的大力提拔,让他做了财政部的部长,这个位子的重要性就更不用提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