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陈希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外问中国“四大菜系”是“八大菜系!”一个人纠正。老外愕然:不是川、粤、鲁、苏四大菜系么?还有川、粤、鲁、苏、浙、湘、徽、闽“八大菜系”回答道。敢情这学生是闽籍,福州人。一个“还有”就把自己稍带上了。
福州默默无闻,到了国外更感触深切。人家知道北京,知道上海,知道广州,知道桂林,知道拉萨,甚至知道九寨沟,未必知道你的福州。福州是沿海开放城市呀,中国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深圳?广州?汕头?范围好容易缩小到了福建,却又只知道厦门。国外的世界地图上,往往只标着厦门,不标福州。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可是福建的种种著名之处,又跟它其实并没关系。福建是乌龙茶产地,可是那其实是闽南的;福建有个武夷山,中国唯一的联合国双遗产,但那是在闽北,离福州远着呢;还有永定土楼,那是在闽西。福州是个尴尬的城市。福州人身份上也很尴尬。说是中国人,可普通话说得桀屈敖牙。倒是像日本话。日本话和福州话一样,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有个入声。福州人学起日本语来,发音很容易就标准地道了,倒是那些北京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准确发音,甚是奇怪怎么一个福州来的文盲,日本语也说得比自己好?福州人被感觉很多是文盲,至少是素质不高。所以北京人上海人不愿意被混为一谈,他们直称自己是北京人、上海人,不说中国人,以示跟同样也是中国人的福州人的区别。
福州确实是落后的,走进这城市,你会惊讶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它的小。几条大路就把它撑满了。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到了夜晚,你看不到耸入云霄的楼影和星星闪闪的窗光。福州只有很少几家大百货,多的只是中小店铺,在这样的中小店铺中,福州人编织着他们现代化的生活梦。这里的东西是不贵的,当然他们的收入也不高。这里太昂贵的东西难以卖得动,名牌没有多大市场。年轻人也追求时尚,可总是比时尚前沿少了那么点什么。偶尔来了个名歌星,就会把城市炸翻了。可是福州满城人都在用手机,或者是小灵通,有用没用都买手机,其普及率不仅让国内一些大城市汗颜,也许连那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也会吃惊。还有满街的摩托车。由于地盘小,道路窄,摩托车成了最适合的交通工具。倒是汽车无用武之地。一个准机动车城市,一个准现代化城市。准,是这个城市的基本特征。
新近建成的台江步行街,就是要成为准上海南京路的。还有一个准外滩,就是那条江滨大道。福州江滨大道没人知道,上海外滩总会有人知道了吧?若是上海外滩不知道,英国伦敦的泰吾士河总该知道吧?所以近来又提出,要成为中国的泰吾士河沿岸。这是一种蹭名。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个京城长安,福州也建了个长安城的缩小版本:三坊七巷;杭州有个西湖,福州也有个西湖,也有断桥不断,但气派规模要小得多。人家有馄炖,我们也有扁肉燕;人家有烤鸭,我们也有卤鸭;人家有京剧,我们有闽剧,说是闽剧泰斗郑奕奏跟京剧梅兰芳有“北梅南奏”之称;同样的,我们的回春药店也跟大名鼎鼎的同仁堂相提并论,说是“北同仁,南回春”还有福州脱胎漆器,说是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工艺品“三宝”可是似乎人家只知道前二者,未知后一个。
郑和下西洋,曾以福州的长乐作为避风港,于是长乐到处可见以“郑和”命名的单位、建筑物。毕竟这样的荣誉太少太少了。于是也被恶意者骂是抱着太监认祖宗。这样的荣耀就又显得有点暧昧。福州的光荣历史往往带着这样的暧昧。它曾经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一时冒出一溜名人:林则徐、严复、沈葆祯王朝将倾了,作为王朝尻处的福州于是受到了重视;陆地没指望了,于是退而海角。实际上,这里历来是中原动乱的偏安地,中原板荡了,这里却奇特地繁荣起来。这样建立在末世基础上的文明不能不暧昧。就像它的菜系。闽菜代表作有“佛跳墙”者,是福州菜的骄傲。一个大品罐,烩集参、筋、翅、鲍多种珍品于一身。说是香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但是外地人却未必认同。外地人评福州菜的特点是:甜腻,炒什么都要用糖,有讨好取巧的嫌疑,真正的味道却不足。福州菜总是味道不正,如若比作音乐,没有大中华“宫商角徵羽”的央央大音,没劲。
福州就是这么个没劲的地方。四面群山环抱,气候不热不冷,不干不湿,从四季分明的北方来的人,冷不丁就要患感冒:这死气候,穿了太热,剥了又太冷,让人不知道怎么穿衣服了!这就是福州。母亲河闽江缓缓从市中心流过,她的子女们在她的身旁吃着小点心,扁肉、鱼丸、锅边糊。扁肉要皮薄馅饱,加上高汤;鱼丸要壳有弹性,肉馅有汁;锅边要卷而薄,下锅而不糊。再配上些卤味,撮点老酒。福州人是不海喝的,只是吃,其实是撮。福州话中的“干杯”并没有把酒“干了”的意思,只是碰个杯。把酒喝干是要闹出乱子的,酒后失言,酒后乱事,是万万不可的。不喝的理由是酒容易上火。福州人特别怕上火,喝了酒,上火;吃了肯得基,也上火;小孩吃糖被限制,理由首先不是会龋齿,而是会上火。福州人有着给出生婴儿喝黄莲汤的习惯,说是祛火。一个医学专家告诉我,其实恰是喝了黄莲,才造成了福州人阳虚的体质,稍一食热,就上火,就生口疮。我则怀疑,这恰恰是福州人设的一个保险阀,肝火一旺,就得到了警告,就加以警惕,免得说错话、干错事。福州人是精明的,对人只说半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在动乱年代一次次政治运动中,福州从来都不是激烈的战场,因为在这里,找不到大友,当然也就找不到大敌;没有大是,没有大非。
福州人就这样在时代的大起大落中过来了。撮着小盏酒,就着下酒菜。下酒菜有上品珠蚶者,比毛蚶小,可是味道极可口。当然要经过耐心细致的磕和嚼。没有耐心就吃不了珠蚶,就咀嚼不出生活的滋味。坐在自家的天井里,坐在路边小摊里,或是在大排档,听着福州评话,謦謦的铙钹声像人生的警铃。潮润的空气中谁在唱着呎艺的曲子?
满是人世悲凉的故事。... -->>
老外问中国“四大菜系”是“八大菜系!”一个人纠正。老外愕然:不是川、粤、鲁、苏四大菜系么?还有川、粤、鲁、苏、浙、湘、徽、闽“八大菜系”回答道。敢情这学生是闽籍,福州人。一个“还有”就把自己稍带上了。
福州默默无闻,到了国外更感触深切。人家知道北京,知道上海,知道广州,知道桂林,知道拉萨,甚至知道九寨沟,未必知道你的福州。福州是沿海开放城市呀,中国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深圳?广州?汕头?范围好容易缩小到了福建,却又只知道厦门。国外的世界地图上,往往只标着厦门,不标福州。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可是福建的种种著名之处,又跟它其实并没关系。福建是乌龙茶产地,可是那其实是闽南的;福建有个武夷山,中国唯一的联合国双遗产,但那是在闽北,离福州远着呢;还有永定土楼,那是在闽西。福州是个尴尬的城市。福州人身份上也很尴尬。说是中国人,可普通话说得桀屈敖牙。倒是像日本话。日本话和福州话一样,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有个入声。福州人学起日本语来,发音很容易就标准地道了,倒是那些北京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准确发音,甚是奇怪怎么一个福州来的文盲,日本语也说得比自己好?福州人被感觉很多是文盲,至少是素质不高。所以北京人上海人不愿意被混为一谈,他们直称自己是北京人、上海人,不说中国人,以示跟同样也是中国人的福州人的区别。
福州确实是落后的,走进这城市,你会惊讶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它的小。几条大路就把它撑满了。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到了夜晚,你看不到耸入云霄的楼影和星星闪闪的窗光。福州只有很少几家大百货,多的只是中小店铺,在这样的中小店铺中,福州人编织着他们现代化的生活梦。这里的东西是不贵的,当然他们的收入也不高。这里太昂贵的东西难以卖得动,名牌没有多大市场。年轻人也追求时尚,可总是比时尚前沿少了那么点什么。偶尔来了个名歌星,就会把城市炸翻了。可是福州满城人都在用手机,或者是小灵通,有用没用都买手机,其普及率不仅让国内一些大城市汗颜,也许连那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也会吃惊。还有满街的摩托车。由于地盘小,道路窄,摩托车成了最适合的交通工具。倒是汽车无用武之地。一个准机动车城市,一个准现代化城市。准,是这个城市的基本特征。
新近建成的台江步行街,就是要成为准上海南京路的。还有一个准外滩,就是那条江滨大道。福州江滨大道没人知道,上海外滩总会有人知道了吧?若是上海外滩不知道,英国伦敦的泰吾士河总该知道吧?所以近来又提出,要成为中国的泰吾士河沿岸。这是一种蹭名。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个京城长安,福州也建了个长安城的缩小版本:三坊七巷;杭州有个西湖,福州也有个西湖,也有断桥不断,但气派规模要小得多。人家有馄炖,我们也有扁肉燕;人家有烤鸭,我们也有卤鸭;人家有京剧,我们有闽剧,说是闽剧泰斗郑奕奏跟京剧梅兰芳有“北梅南奏”之称;同样的,我们的回春药店也跟大名鼎鼎的同仁堂相提并论,说是“北同仁,南回春”还有福州脱胎漆器,说是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工艺品“三宝”可是似乎人家只知道前二者,未知后一个。
郑和下西洋,曾以福州的长乐作为避风港,于是长乐到处可见以“郑和”命名的单位、建筑物。毕竟这样的荣誉太少太少了。于是也被恶意者骂是抱着太监认祖宗。这样的荣耀就又显得有点暧昧。福州的光荣历史往往带着这样的暧昧。它曾经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一时冒出一溜名人:林则徐、严复、沈葆祯王朝将倾了,作为王朝尻处的福州于是受到了重视;陆地没指望了,于是退而海角。实际上,这里历来是中原动乱的偏安地,中原板荡了,这里却奇特地繁荣起来。这样建立在末世基础上的文明不能不暧昧。就像它的菜系。闽菜代表作有“佛跳墙”者,是福州菜的骄傲。一个大品罐,烩集参、筋、翅、鲍多种珍品于一身。说是香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但是外地人却未必认同。外地人评福州菜的特点是:甜腻,炒什么都要用糖,有讨好取巧的嫌疑,真正的味道却不足。福州菜总是味道不正,如若比作音乐,没有大中华“宫商角徵羽”的央央大音,没劲。
福州就是这么个没劲的地方。四面群山环抱,气候不热不冷,不干不湿,从四季分明的北方来的人,冷不丁就要患感冒:这死气候,穿了太热,剥了又太冷,让人不知道怎么穿衣服了!这就是福州。母亲河闽江缓缓从市中心流过,她的子女们在她的身旁吃着小点心,扁肉、鱼丸、锅边糊。扁肉要皮薄馅饱,加上高汤;鱼丸要壳有弹性,肉馅有汁;锅边要卷而薄,下锅而不糊。再配上些卤味,撮点老酒。福州人是不海喝的,只是吃,其实是撮。福州话中的“干杯”并没有把酒“干了”的意思,只是碰个杯。把酒喝干是要闹出乱子的,酒后失言,酒后乱事,是万万不可的。不喝的理由是酒容易上火。福州人特别怕上火,喝了酒,上火;吃了肯得基,也上火;小孩吃糖被限制,理由首先不是会龋齿,而是会上火。福州人有着给出生婴儿喝黄莲汤的习惯,说是祛火。一个医学专家告诉我,其实恰是喝了黄莲,才造成了福州人阳虚的体质,稍一食热,就上火,就生口疮。我则怀疑,这恰恰是福州人设的一个保险阀,肝火一旺,就得到了警告,就加以警惕,免得说错话、干错事。福州人是精明的,对人只说半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在动乱年代一次次政治运动中,福州从来都不是激烈的战场,因为在这里,找不到大友,当然也就找不到大敌;没有大是,没有大非。
福州人就这样在时代的大起大落中过来了。撮着小盏酒,就着下酒菜。下酒菜有上品珠蚶者,比毛蚶小,可是味道极可口。当然要经过耐心细致的磕和嚼。没有耐心就吃不了珠蚶,就咀嚼不出生活的滋味。坐在自家的天井里,坐在路边小摊里,或是在大排档,听着福州评话,謦謦的铙钹声像人生的警铃。潮润的空气中谁在唱着呎艺的曲子?
满是人世悲凉的故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