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六朝云龙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前线消耗的粮食,大军在外,每个士兵大概需要三个民夫供应物资,这样还有二十万民夫,需要的粮食再加三倍,每个月就接近二十万石。
孟非卿道:宋国临安周围几个大仓,每个都有三十万石的存粮。这就要说到运输问题了。我问过宋军军粮运送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能够背负的粮食是六斗,每天需要吃两升。
以一个士兵需要三名民夫计算,三名民夫一共背一石八斗粮食,加士兵是四个人。前六天一共吃掉四斗八升,其中一名民夫带六天口粮一共一斗二升返程。
接下来六天,三个人一共要吃掉三斗六升,另一名民夫带十二天的口粮二斗四升返程。接下来六天,两个人一共吃掉两斗四升粮食,最后一名民夫需要带十八天的口粮三斗六升返程。这样三名民夫供应一名士兵,最大行程是十八天。
即使返程口粮减半,运到前线也只有三斗。程宗扬沾了茶水,在案上划着解释道:从临安到沅水可以走水路,虽然省力,但逆水行舟,速度缓慢。从沅水开始,到烈山是一个月的路程。
宋军至少要在途中设两处粮仓才能保障供应。计算下来,每运送到前线一石粮食,途中就要消耗十二石。要保障宋军每个月八万石粮食供应,临安运出的粮食就接近一百万石。
不错。兵法讲究因粮于敌,从敌方得粮一石,就省了己方十倍的耗费。孟非卿笑道:不过很少有人算得像你这样清楚。
孟非卿久经军旅,对这些并不陌生,程宗扬也不细说,接着道:况且临安的粮仓也不是军储,还要供应临安居民食用。我估计宋国官仓能调用两百万石已经是极限。现在每石粮食是多少钱呢?
我买的时候秋粮上市,粮价正贱。孟非卿道:平常粮价每斗在三十到六十铜铢左右。那么每石就是三百到六百铜铢。
以一石三个银铢计算,一百万石粮食,就是三百万银铢,合十五万金铢。程宗扬道:如果粮价每石涨到一千,甚至三千铜铢呢?
你想把市面的粮食全买下来,囤积居奇?程宗扬笑道:当然用不了全买,只要我们能买一成,剩下的就有人抢着买了。孟非卿熟稔军事,对市面粮食的流通并不在行,问道:一成有多少?
我估计有四五百万石。详细的就要找行家了。孟非卿琢磨了一会儿,然后道:你准备怎么做?
程宗扬精神一振,首先从粮食交易源头下手,争取拿到两百万石左右的货单,这一笔开支是三十万金铢。然后在市面上扫货,从三枚银铢一石开始大笔吃进,前五天争取买到五十万石,三天之后提价到五枚银铢,接着是八枚银铢。
一个月之内涨到十枚银铢,一贯的价格。这一关是最难的,粮食涨到十枚银铢,超过平常价格一倍,肯定有人大笔抛售。我估计吃进量会在一百万石以上,前后至少要准备五十万金铢来应付。
只要能撑过这一关,往后就好做了。孟非卿牙痛似的吸了口气,这得多少钱?至少要八十万金铢。
程宗扬道:不过这样做最怕有大粮商出货,老大门路广,晴州又是粮食交易大户云集的地方,我想你给我引见几个人,我先探探底。孟非卿寻思了一会儿,晴州粮食生意大都在朱氏商会手里。
但我们与朱氏交往不深。陶氏怎么样?我看陶弘敏挺上道的。孟非卿道:找他是可以。不过八十万金铢不是个小数目,人家未必肯冒这个风险。八十万,都够我打四次仗了。
程宗扬笑道:老大,你不要想着是破财,这是赚钱的好事。只要粮价涨到一贯,卖出一百万石就是五百万石的收入。这样的好事当然是有财大家发了。孟非卿笑道:既然是好事,以前为什么没人去做呢?
平常市面粮食不缺,贵了卖不出去。现在宋国出兵打仗,粮食是必需品,总不能让军士在前面饿着肚子打吧?价钱再贵,贾师宪也得咬牙去买。
这种钱,不挣他们挣谁的?宋国要不肯买也行,仗就不用打了。他们收兵,咱们在江州安安稳稳过日子,顺便数钱玩。
孟非卿也笑了起来,别人在前面打生打死,你在后面动动嘴,就能数钱数到手软?程宗扬笑嘻嘻道:孟老大,你的思维要改改了。
用钱打仗,才是杀人不见血呢。其实最大的优势,在于咱们是交战的一方,怎么打,咱们说了算。一手拿剑,一手拿钱,这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呢。
只要孟老大你在战场能占据主动,这场粮战,咱们想输都难。孟非卿笑着摇了摇头,这种仗老孟没打过。你既然有把握,便放手去做。
需要老孟做什么,尽管开口!程宗扬没有在宁州多留,与孟非卿交谈过后,利用鹏翼社的通信渠道分别给晴州的鹏翼总社、陶氏钱庄的陶弘敏、建康的云苍峰和秦桧各发了封信。忙完这些,程宗扬便乘马赶回江州。
夕阳西下,在江水上留下一抹凄艳的红色。岸边的芦苇荡里,一个戴着斗笠的渔夫正在垂钓。
程宗扬跳上船正准备驶离渡口,霍然转身,看着那个渔夫。就在他上船的刹那,感受到一股萧杀的气息。让程宗扬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先摸了摸那颗琥珀,发现没有变热,才略微松了口气。既然不是苏妖妇就好办了,这地方正在江州和宁州之间,两边都是自己的人,打起来自己再怎么不吃亏。
是前线消耗的粮食,大军在外,每个士兵大概需要三个民夫供应物资,这样还有二十万民夫,需要的粮食再加三倍,每个月就接近二十万石。
孟非卿道:宋国临安周围几个大仓,每个都有三十万石的存粮。这就要说到运输问题了。我问过宋军军粮运送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能够背负的粮食是六斗,每天需要吃两升。
以一个士兵需要三名民夫计算,三名民夫一共背一石八斗粮食,加士兵是四个人。前六天一共吃掉四斗八升,其中一名民夫带六天口粮一共一斗二升返程。
接下来六天,三个人一共要吃掉三斗六升,另一名民夫带十二天的口粮二斗四升返程。接下来六天,两个人一共吃掉两斗四升粮食,最后一名民夫需要带十八天的口粮三斗六升返程。这样三名民夫供应一名士兵,最大行程是十八天。
即使返程口粮减半,运到前线也只有三斗。程宗扬沾了茶水,在案上划着解释道:从临安到沅水可以走水路,虽然省力,但逆水行舟,速度缓慢。从沅水开始,到烈山是一个月的路程。
宋军至少要在途中设两处粮仓才能保障供应。计算下来,每运送到前线一石粮食,途中就要消耗十二石。要保障宋军每个月八万石粮食供应,临安运出的粮食就接近一百万石。
不错。兵法讲究因粮于敌,从敌方得粮一石,就省了己方十倍的耗费。孟非卿笑道:不过很少有人算得像你这样清楚。
孟非卿久经军旅,对这些并不陌生,程宗扬也不细说,接着道:况且临安的粮仓也不是军储,还要供应临安居民食用。我估计宋国官仓能调用两百万石已经是极限。现在每石粮食是多少钱呢?
我买的时候秋粮上市,粮价正贱。孟非卿道:平常粮价每斗在三十到六十铜铢左右。那么每石就是三百到六百铜铢。
以一石三个银铢计算,一百万石粮食,就是三百万银铢,合十五万金铢。程宗扬道:如果粮价每石涨到一千,甚至三千铜铢呢?
你想把市面的粮食全买下来,囤积居奇?程宗扬笑道:当然用不了全买,只要我们能买一成,剩下的就有人抢着买了。孟非卿熟稔军事,对市面粮食的流通并不在行,问道:一成有多少?
我估计有四五百万石。详细的就要找行家了。孟非卿琢磨了一会儿,然后道:你准备怎么做?
程宗扬精神一振,首先从粮食交易源头下手,争取拿到两百万石左右的货单,这一笔开支是三十万金铢。然后在市面上扫货,从三枚银铢一石开始大笔吃进,前五天争取买到五十万石,三天之后提价到五枚银铢,接着是八枚银铢。
一个月之内涨到十枚银铢,一贯的价格。这一关是最难的,粮食涨到十枚银铢,超过平常价格一倍,肯定有人大笔抛售。我估计吃进量会在一百万石以上,前后至少要准备五十万金铢来应付。
只要能撑过这一关,往后就好做了。孟非卿牙痛似的吸了口气,这得多少钱?至少要八十万金铢。
程宗扬道:不过这样做最怕有大粮商出货,老大门路广,晴州又是粮食交易大户云集的地方,我想你给我引见几个人,我先探探底。孟非卿寻思了一会儿,晴州粮食生意大都在朱氏商会手里。
但我们与朱氏交往不深。陶氏怎么样?我看陶弘敏挺上道的。孟非卿道:找他是可以。不过八十万金铢不是个小数目,人家未必肯冒这个风险。八十万,都够我打四次仗了。
程宗扬笑道:老大,你不要想着是破财,这是赚钱的好事。只要粮价涨到一贯,卖出一百万石就是五百万石的收入。这样的好事当然是有财大家发了。孟非卿笑道:既然是好事,以前为什么没人去做呢?
平常市面粮食不缺,贵了卖不出去。现在宋国出兵打仗,粮食是必需品,总不能让军士在前面饿着肚子打吧?价钱再贵,贾师宪也得咬牙去买。
这种钱,不挣他们挣谁的?宋国要不肯买也行,仗就不用打了。他们收兵,咱们在江州安安稳稳过日子,顺便数钱玩。
孟非卿也笑了起来,别人在前面打生打死,你在后面动动嘴,就能数钱数到手软?程宗扬笑嘻嘻道:孟老大,你的思维要改改了。
用钱打仗,才是杀人不见血呢。其实最大的优势,在于咱们是交战的一方,怎么打,咱们说了算。一手拿剑,一手拿钱,这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呢。
只要孟老大你在战场能占据主动,这场粮战,咱们想输都难。孟非卿笑着摇了摇头,这种仗老孟没打过。你既然有把握,便放手去做。
需要老孟做什么,尽管开口!程宗扬没有在宁州多留,与孟非卿交谈过后,利用鹏翼社的通信渠道分别给晴州的鹏翼总社、陶氏钱庄的陶弘敏、建康的云苍峰和秦桧各发了封信。忙完这些,程宗扬便乘马赶回江州。
夕阳西下,在江水上留下一抹凄艳的红色。岸边的芦苇荡里,一个戴着斗笠的渔夫正在垂钓。
程宗扬跳上船正准备驶离渡口,霍然转身,看着那个渔夫。就在他上船的刹那,感受到一股萧杀的气息。让程宗扬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先摸了摸那颗琥珀,发现没有变热,才略微松了口气。既然不是苏妖妇就好办了,这地方正在江州和宁州之间,两边都是自己的人,打起来自己再怎么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