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已经靠近多佛尔城区,是城市防御圈的一部分,这些阵地构筑的时间比较早,用料也很实在,其中甚至出现了钢板预制机枪堡这种高新科技。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德国步兵连拥有的火力是无法突破这种类型的阵地的,必须调动营或者团一级的步兵火炮或者反坦克炮支援才行。但是现在的情况与历史不同,德国步兵拥有了非常凶悍的反工事武器。
德国步兵先是按照以往的打法,使用机枪和步枪远程压制住对方机枪火力,同时从侧翼开始向敌军阵地斜线突击,这种几乎横穿敌军阵线的突击动作看上去非常危险,但是却是非常有效的避弹机动方式,步兵很难瞄准这种距离和方位角同时不断改变的目标,这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
机枪虽然可以威胁到德军的突击班的行动,但是他们同时也受到了德军方面的火力压制与干扰,德军的机枪数量并不比防御阵地上的英军少,而且更加机动灵活,这些射速惊人的通用机枪只需要换个枪架就能随意转换功能,重量轻巧随时都可以转移射击阵地。
另外德军在火炮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英军的短板在此暴露无遗,他们缺乏任何一种重火力武器,部队里能够满编的炮兵武器只有各连排所属的迫击炮,但是却缺乏配套的弹药,德军的炮击和轰炸摧毁了驻军的大多数弹药库,现在这些守军手里仅有原本留存在各连后勤弹药储备里的半个基数,最终分配到各小组手里只有可怜的十发,其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用处的烟雾弹。
德军精准的小口径迫击炮在夜间发挥的也非常良好,虽然威力不大,但短时间弹药投放量却极大,密如雨点有些夸张,但也和实际相差不远,这种威力与手榴弹相仿的小弹头实际造成的伤亡没有多少,但在守军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英军只能不断转移已经暴露的机枪阵地,扛着笨重的水冷机枪的英军机枪组在阵地上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德军的突击班往往在英军被短暂压制的空隙中突进到距离目标十几米的距离,此时威胁他们的除了对方的子弹,还有英军投掷的手雷。英国士兵并不需要看清目标,他们只要按照军官的指挥,拿着手雷往外扔就行了。虽然抛掷的远近距离不同,却能造成一大片密集的杀伤弹幕,足以阻止住大多数突击步兵的脚步。哪怕是精锐的德军,面对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卧倒躲避。
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持久,只要给德军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们就能立即展开反击。所谓的钢板预制机枪堡在铁拳面前只是一个固定的标靶,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的通亮,根本就没有什么视野障碍,士兵们可以如同白天一样操作这种反装甲武器。不过为了获得更佳的命中率,他们往往会突进到五十米之内,甚至有直接突击到十几米之内的。不要小看德国步兵的单兵素养,他们在法国战役中不是没干过正面突破用聚能炸药炸碉堡的事情。在这个距离内对于铁拳来说,简直就是贴着脸攻击,英军的机枪堡和掩体随着一声声巨响四分五裂。德军士兵有时候会用手榴弹对着敌军阵地再补上一轮,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谁都不会认为还有人可以从这种攻击中活下来。
德军同样大量使用了便携式的火焰喷射器,这种一次性喷火管给敌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它展示出的杀伤力。这种和人道主义背道而驰的恐怖武器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变成一个燃烧着的人间地狱。以往英军还能专门攻击背着喷火器的士兵加以阻止,但是现在这种便携式的武器体积不大,非常适合隐蔽,而且毫不影响携带者使用原本配备的武器,所以在攻击发生之前,很难发觉究竟是哪个德国兵携带着这种天杀的武器,但等到发觉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燃烧的火龙扑面而来。
英军的第二道防线并不比第一道防线坚持的更久,在一片火光与爆炸声中分崩离析。德军突击群高歌猛进,同样未做任何停留,直接向着第三道,也是英军外围最后一道防线发起了总攻。
第三道防线的坚固程度同样超越了第二道防线,其中出现了几座永固碉堡和炮台,但是这道防线表现的比前两道更加不堪,溃败的英军士兵带来了恐怖的消息,德军的新型武器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这道防线上的兵力原本就不足,虽然拥有让一线官兵羡慕的重炮,但是当战斗爆发时,却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是两回事情。防线上最核心的防御点是一座建造于十七世纪的古老炮台,历尽数代改造,屹立多佛尔城郊数百年岿然不动,拥有十几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外加一营精锐步兵保卫,堪称固若金汤不可陷落,历尽德军数次轰炸它都幸存了下来,几乎成了多佛尔不可战胜的象征。
结果这座炮台在遭到德国步兵的攻击后连二十分钟都没能坚持下来,除了遭到德国重型步兵炮的干扰之外,德军步兵的铁拳与喷火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德国步兵冒着弹雨突进到炮台墙下时,战斗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德国步兵用铁拳炸开吊桥边的包铁木门,对着内墙的走道喷了一次火焰之后,就看到炮台顶端开始有人挥舞起了白旗。
当第一道曙光从天边亮起,英军外围的三条防线已经全部被德军占领,此时多佛尔的城区完全展现在了德国登陆集群的面前。
地已经靠近多佛尔城区,是城市防御圈的一部分,这些阵地构筑的时间比较早,用料也很实在,其中甚至出现了钢板预制机枪堡这种高新科技。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德国步兵连拥有的火力是无法突破这种类型的阵地的,必须调动营或者团一级的步兵火炮或者反坦克炮支援才行。但是现在的情况与历史不同,德国步兵拥有了非常凶悍的反工事武器。
德国步兵先是按照以往的打法,使用机枪和步枪远程压制住对方机枪火力,同时从侧翼开始向敌军阵地斜线突击,这种几乎横穿敌军阵线的突击动作看上去非常危险,但是却是非常有效的避弹机动方式,步兵很难瞄准这种距离和方位角同时不断改变的目标,这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
机枪虽然可以威胁到德军的突击班的行动,但是他们同时也受到了德军方面的火力压制与干扰,德军的机枪数量并不比防御阵地上的英军少,而且更加机动灵活,这些射速惊人的通用机枪只需要换个枪架就能随意转换功能,重量轻巧随时都可以转移射击阵地。
另外德军在火炮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英军的短板在此暴露无遗,他们缺乏任何一种重火力武器,部队里能够满编的炮兵武器只有各连排所属的迫击炮,但是却缺乏配套的弹药,德军的炮击和轰炸摧毁了驻军的大多数弹药库,现在这些守军手里仅有原本留存在各连后勤弹药储备里的半个基数,最终分配到各小组手里只有可怜的十发,其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用处的烟雾弹。
德军精准的小口径迫击炮在夜间发挥的也非常良好,虽然威力不大,但短时间弹药投放量却极大,密如雨点有些夸张,但也和实际相差不远,这种威力与手榴弹相仿的小弹头实际造成的伤亡没有多少,但在守军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英军只能不断转移已经暴露的机枪阵地,扛着笨重的水冷机枪的英军机枪组在阵地上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德军的突击班往往在英军被短暂压制的空隙中突进到距离目标十几米的距离,此时威胁他们的除了对方的子弹,还有英军投掷的手雷。英国士兵并不需要看清目标,他们只要按照军官的指挥,拿着手雷往外扔就行了。虽然抛掷的远近距离不同,却能造成一大片密集的杀伤弹幕,足以阻止住大多数突击步兵的脚步。哪怕是精锐的德军,面对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卧倒躲避。
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持久,只要给德军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们就能立即展开反击。所谓的钢板预制机枪堡在铁拳面前只是一个固定的标靶,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的通亮,根本就没有什么视野障碍,士兵们可以如同白天一样操作这种反装甲武器。不过为了获得更佳的命中率,他们往往会突进到五十米之内,甚至有直接突击到十几米之内的。不要小看德国步兵的单兵素养,他们在法国战役中不是没干过正面突破用聚能炸药炸碉堡的事情。在这个距离内对于铁拳来说,简直就是贴着脸攻击,英军的机枪堡和掩体随着一声声巨响四分五裂。德军士兵有时候会用手榴弹对着敌军阵地再补上一轮,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谁都不会认为还有人可以从这种攻击中活下来。
德军同样大量使用了便携式的火焰喷射器,这种一次性喷火管给敌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它展示出的杀伤力。这种和人道主义背道而驰的恐怖武器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变成一个燃烧着的人间地狱。以往英军还能专门攻击背着喷火器的士兵加以阻止,但是现在这种便携式的武器体积不大,非常适合隐蔽,而且毫不影响携带者使用原本配备的武器,所以在攻击发生之前,很难发觉究竟是哪个德国兵携带着这种天杀的武器,但等到发觉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燃烧的火龙扑面而来。
英军的第二道防线并不比第一道防线坚持的更久,在一片火光与爆炸声中分崩离析。德军突击群高歌猛进,同样未做任何停留,直接向着第三道,也是英军外围最后一道防线发起了总攻。
第三道防线的坚固程度同样超越了第二道防线,其中出现了几座永固碉堡和炮台,但是这道防线表现的比前两道更加不堪,溃败的英军士兵带来了恐怖的消息,德军的新型武器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这道防线上的兵力原本就不足,虽然拥有让一线官兵羡慕的重炮,但是当战斗爆发时,却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是两回事情。防线上最核心的防御点是一座建造于十七世纪的古老炮台,历尽数代改造,屹立多佛尔城郊数百年岿然不动,拥有十几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外加一营精锐步兵保卫,堪称固若金汤不可陷落,历尽德军数次轰炸它都幸存了下来,几乎成了多佛尔不可战胜的象征。
结果这座炮台在遭到德国步兵的攻击后连二十分钟都没能坚持下来,除了遭到德国重型步兵炮的干扰之外,德军步兵的铁拳与喷火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德国步兵冒着弹雨突进到炮台墙下时,战斗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德国步兵用铁拳炸开吊桥边的包铁木门,对着内墙的走道喷了一次火焰之后,就看到炮台顶端开始有人挥舞起了白旗。
当第一道曙光从天边亮起,英军外围的三条防线已经全部被德军占领,此时多佛尔的城区完全展现在了德国登陆集群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