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文学 www.2kwx.com,感天动地风流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情色生异香

    风流则美谈

    **多淫欲

    风流便下流

    ---欧阳冰之---

    开篇辞

    人总是在不知足中挥舞着贪婪的刀

    割着虚伪的草,铺着自以为是的床

    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玩弄着伎俩的心

    呲着无耻的牙,说着难圆其说的谎

    人总是在不安分里上演着浮躁的戏

    谱着风流的曲,唱着风花雪月的歌

    往往为偶然的得到侥幸地沾沾自喜

    常常为突然的失去无奈地凄凄伤悲

    在拥有与归属的旋涡中挣扎并迷惘

    在无病的呻吟中戏说着光阴的故事

    徜或有一天你不再神经兮兮的时候

    方知生活与梦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

    ---欧阳冰之---

    七月间的热,足够让人窒息,天上不见一丝儿云彩,只有骄阳如火,毒辣灼人,赶上大晌午,地上已开始蒸人了。

    东北人对于寒冷天气,倒没什么不适,毕竟是长期生长在高寒地带,习惯了这塞外的天寒地冻,零下二三十度,朔风刺骨,万里冰封,只是小儿科而已。然对于酷暑之热,就难过得多,尤其是赶上一连几天的晴好天气,阳光充足,热浪汹涌,则显得吃不住劲,无奈之中惟有懒懒的睡意。倒不是不想到户外活动活动,而是受不了热的肆虐。

    大热的天里,人们变得比平日异常的懒,蔫巴巴的没了精神头,而又热的难受,只好找个凉快的地方眯上一觉,待熬到下半晌日头不毒的时候,就可以该干啥干啥了。

    实在热得慌,也要捡个荫凉的地方。有扇子抡抡扇子,没扇子撕块纸壳子充做扇子,怎么降温怎么来,只要不热就好。

    人是让热给折磨的没了脾气,而在阳光暴晒下的五七家子,本来就是个大破烂屯子,带死不活的架势,暴晒下愈加没有生气。

    平常凉快的时候,墙角旮旯,再或是当街处,总能聚集着三五成群的爱扯老婆舌的女人们,说说东家长、李家短,谈天说地,不是叽叽咯咯地唠些没影子的事,就是嘁嘁喳喳传些这个跑破鞋、那个不正经的话,这会儿影儿都不见了。

    寻常“咕咕”踩蛋的鸡“嘎嘎”斗架的鹅“呱呱”戏水的鸭,也是了去无踪,不知跑到哪儿躲荫凉去了。

    在屯子中心地带,有一个全屯子唯一的自来水房,在水房旁边上,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大臭水坑,此时,正有一头老母猪,也是热得够戗,也想凉快凉快,在里边翻江倒海般地折腾着。许是戏水兴奋,大耳朵“突突突”地一阵狂甩,直弄得泥浆飞溅,臭味愈浓,然后干嚎几声,又扎到浑浆浆的泥坑里“吭哧吭哧”地用鼻子拱出层层浊浪来。

    在屯子里,生长着几十棵高大的树,已有相当年头,形成伞盖。或杨,或柳,或榆,在阳光下无精打采地伫立着。小树杈与叶子被晒得泛了青白色,并且卷了边,好象枯干了一样,焦脆的很,兴许有点火星就会“腾”地下燃烧起来,把这些大树变成一个个巨大的火把,然后火烧连营,将把这五七家子烧成一片白地。

    五七家子人大概都在这么想着,或这么期盼着。

    无论怎样,这些见证过五七家子风雨历程的大树,不管人们怎么去想,去做,仍倔犟地撑着五七家子的门面,体现着还要活下去的想法。

    事实上,在五七家子人眼里,除了这些大树能让人回味一下五七家子的百年沧桑,也看不出这个日渐破败且杂乱着的大屯子,还有什么值得荣耀的地方。直接一点讲,是不是还有住下去的价值,再住下去还有意义吗?其实,这样的想法,在五七家子人当中已经不止一天了,几乎是一个普遍性的抑郁心态了。

    (批:直接点出五七家子的衰败之气,当然,这里有话欲说却不说,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五七家子原先叫做五七家子国营牧场,隶属于国营农垦总局,现在改称为庆城市大元企业总公司五七家子分公司,座落在庆城市西城区西南角城乡结合部上,离西城区大红房子镇七里半路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自然村落,有上千户人家。

    据老人们讲,五七家子确实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很早很早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大片荒草甸子,有五户人家闯关东时来到这里,便在这里落了脚,开始叫做五家户。后来又来了两户人家,又改叫七家户,在这里开荒占草多年,直到五十年代末。那时侯,那羊草高的没人而茂盛,那狼大白天成群结队地围撵咬吃黄羊子,有时还敢进屯子抓猪吃哩!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那会儿,东北农垦分局在这里成立了牧场,一大批退伍军人在这里开荒种地, 养牛养马,培育东北细毛羊和黑白花奶牛,居住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形成规模,竟达到四五百户。为了纪念当初占草开荒的七户人家的功德,正式命名为五七家子。

    七十年代中期,赶上庆城划区为市,五七家子交由地方管理,改叫庆城市五七家子国营红色牧场。七十年代末期,由于五七家子被城里大元总公司政策性强迫兼并,才改叫五七家子分公司的。

    八十年代初期,外来人口骤然增多,硬是把这个屯子挤大了。虽较从前热闹许多,但也不象从前那么太平了。老人们深有感触:“以前咱们五七家子,那才叫太平村呢!晚上睡觉不用挂门,可消停了,平安无事。现在,一转身功夫,狗让人牵跑不说,撒泡尿功夫,正下蛋的老母鸡,让人拧巴拧巴就拎走了。早上一觉醒来,一窝大鹅让人给全窝端了。如果晚上要是不插门睡觉的话,兴许半夜连老娘们儿都给人扛跑喽!”

    在自来水房北边有块不大的广场,始终没人占用,村子一直向外扩张,可这个小广场从没人打它的主意,一直空着,据说这个地方有阴阳先生推算出是块犯阴之地,没人敢在这建宅垒房,一空就是几十年。

    平常空着,赶上个年节,这里扭个秧歌什么的,再没见什么用场。但自打开放经济以来,竟派上了大用场,成了赶集的地方。周三小集,周日大集。附近农村乡队的,外来没户口的黑户,就连大红房子镇的油田居民,赶上周日大集的时候,都会到这来赶个集。不管大集小集,都要热闹个一小天,赶上年节前的大集日,从广场一直哩哩啦啦到村子外一里多地,热闹无比。

    说来五七家子的大集,在这一带还是蛮有影响的。

    刚开始赶集那会,分公司还派几个妇女来管理一下,等集市散了打扫打扫卫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渐渐地没人来管而任之放之了。

    不知是从哪个集开始,在五七家子素有恶名的“云氏兄弟”云鹏、云程领着一帮子“小混混儿”们收起了卫生管理费。名义上是收卫生费,实际上是一种带有保护色彩的管理费,不交费甭想摆摊卖货,撵你燕飞似的 ,轻者挑摊,重者挨揍,就这么地硬收硬管,堂而皇之地成了集市管理者 。也好,起码垃圾有人清理了,还能维持乱着的秩序。摆个摊,找个地,先来后到 ,买卖公平,有了规矩,就连缺斤少两也在管理之内。

    云鹏虽然霸道,但很维护公平,对于唬弄人的伤天害理之事绝不姑息。有一次,一个经常在秤上做鬼的肉贩子,卖肉给一个老太太,五斤多点硬是少了一斤多,老太太一气之下找到了云鹏。经确认后,云鹏不由分说,当场把秤给踹成两截,把肉摊也给掀了,一帮子手下把个肉贩子打得叫苦求饶,加倍赔偿。就是这样,在大集上还是给游走了一大圈。从此,缺斤少两的纠纷几乎不见,即便发生,也赶忙赔个不是补齐拉倒。

    云家兄弟的收入应说不错,一个集下来,也对付个千八百块,去了支付百十来块卫生费和众兄弟们的酒菜费,少说也得有三头五百的进项,一个月下来有个两千来块收入。

    油水大了,就有人眼红,都想分一杯羹。后生代中以屯南徐山、齐辉为首的一帮,与云鹏为争夺小集贸收费权,狠斗了几场,直杀得惊心动魄,整个五七家子不消停。

    云程一把杀猪刀让徐山、齐辉脸上无光。几场群殴较量 ,徐山一方几近完败,只好忍恨讲和罢手,争夺集市的争斗总算告了一段落。

    徐山、齐辉虽不甘心,但云鹏正颠峰之时,左有弟弟“屠刀”云程,右有屯西“风流小子” 陆一平,手下听摆弄的小兄弟有三十来号,只能暂避锋芒 ,养精蓄锐,运着劲要待时机成熟之时再战一场,非要在五七家子做个首席大哥 ,称霸五七家子,把集市收费权夺到手中。

    这事在五七家子无人不晓,没闹出大的伤害与人命的事来 ,当地派出所本就警力有限,根本就不愿管这些“混混儿”们火并的事,似这样的打打杀杀,分公司本就没资格过问,更不敢插手乱掺和了。 有些威信的老人,也是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得过且过 ,五七家子都不知什么前景,哪有闲心过问一帮一块孩子们的事。

    五七家子地处环境比较特殊,前几年还有很多放牧的草原与大片大片的农田,更有闻名全国的黑白花奶牛与东北细毛羊,以及膘肥体壮的良种马。大部分村民在牧场做工,属于国营牧场职工,挣个月薪工资。工人倒是工人,只不过是放牧和种地,吃的是自供粮。除了到月开个工资值得荣耀荣耀,与周围农村没多大差别,这让吃供应粮的城里人有些歧视,一律视为农民兄弟,五七家子人为此自卑了多少年。

    八十年代初期,由于体制改革的需要,五七家子牧场被城里的大元企业总公司所兼并,这么一来,不城不乡的五七家子人,也吃上了供应粮。 工不工,农不农,城不城,乡不乡,这是五七家子独有的特色。

    归属大元总公司后,原来五七家子牧场的头头脑脑们,调走的调走,掉蛋的掉蛋,新的一届班子成立没几天,便按照大元总公司的指示,败家般地以转让名义变相狂卖土地、草原、牛、马、羊。当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流入大元总公司帐户上的时候,五七家子已经面目全非,元气大伤。没过两年,五七家子牧场实质上就剩下五七家子的人没有卖掉了。

    凡是知道底细的人,都知道五七家子的衰败之故,缘于大元总公司用这笔巨资搞所谓的二次创业,在响应总公司振兴工业的战略决策,创办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企业,成了庆城市第一地方大企业。本来是一个严重亏损的建筑公司,一下子成了一个多种经营的实业开发公司。

    五七家子人弄不清怎么回事,就这么稀哩糊涂地混着,反正还在按月开着工资,倒也无虑无忧。

    从行政归口而言,与城里沟通可以有了直通车。花上几个大钱,找找关系,就可以挪腾到总公司或直属单位弄个位置,然后举家迁往城里,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大元总公司的总部设在庆城市中心区红旗镇镇西,大部分下属单位都在红旗镇附近。中心区红旗镇北是庆城市政府所在地,是庆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旗镇南是中心区区政府所在地,与市政府就隔一条铁路,因此,红旗镇在庆城举足轻重,素有庆城中心镇之说。实质上讲,进了大元总公司机关直属单位或下属单位,就等于进到市区了,这对于一心想上城里生活的五七家子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

    以前,五七家子的子弟们,只能在五七家子牧场就地安排就业,成批成批地成为国营牧场职工,与石油企业和市政企业之间的往来调动是相当相当困难的。现在则不同了,可以凭着新变的城市户口,享受起城里孩子招工安置和报考石油企业自办的技工学校,成为油田企业的固定职工。

    庆城是全国闻名的油城,有市政与油田之分,市政企业工资、劳保、福利待遇与油田企业相差甚远,为此,上油田企业,自然成了首选。大元总公司属于市政单位,份量自然要轻得多。

    过去,油田企业招收技工学校的准职工,都是直接面向城里有城市户口的子弟们,这是五七家子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一直以为这事只是天上的事,与己无关。五七家子牧场理论上讲,已经悄然之间融汇于大城市的洪流之中,但根据归口协议条款上的直接体现,就是五七家子的子弟们可以与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招工、招考待遇。单就这个机会而言,当是因祸得福,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真是天上掉下馅过来,让五七家子人惊喜欲狂似疯。这消息一经确认,着实让五七家子人象过年般闹腾了一大阵子。好事的人,敛了许多份子,凑了一千来块钱,在小广场上整整唱了三天大戏,十里八村的都来凑热闹,比过大年都热闹几分。

    五七家子人扬眉吐气,以为从此可以伸出头来做人了,然而 ,毕竟是尘归尘,土归土,受益的仅仅是数量有限的孩子们, 老人们仍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到头来,还是与真正的城里人差了一大截子, 就是比起总公司下属的直属单位来,也还是要矮上几分,依然被人当做“大屯子人”来看待,弄得一些子弟们宁可说是农村的,也不愿承认是五七家子的 ,害怕人家用如刀的眼光把身上所有的尊严刮得一干二净。因此 ,五七家子人以进城务工和进总公司机关以及下属单位为荣,只要出了五七家子,到城里任何单位谋个差事 ,安置好家,过上城里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城里人,才可以真正的抬起头来做人。

    (批:也难怪人们有如此做法,在中国,城乡差别太悬殊了!)

    人人都是这么想,尤其是一帮二十啷当岁的后生们 ,整天就盼着招工,到处搜集以为是招工考试的复习资料 ,废寝忘食地温习着,几乎着了魔一样。到处打听招工信息 ,哪怕是关于招工的一个小道信息,也高兴的夜不能寐,聚在一起讨论半宿仍兴致勃勃,希望来个机会就借桥过河,哪怕是工种孬一些,环境差一点,工资少些个,但总算扑腾出了五七家子,也就当是一种出人头地了。

    有一段时间里, 五七家子人曾把老王太太的话当做一个出人头地的标准。说到老王太太的话,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老王太太有个还算象模象样的闺女,到了二十四五岁上,也没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论长相,论身条,乡里乡亲提亲的还真不少,但都不入老王太太的法眼。老王太太一心朴实想找个城里上班的女婿。一来二去的就推到二十八九岁了,连闺女都有些急了,整天与老王太太因这事计计搁搁,还私下会情郎,结果被老王太太一顿擀面杖,打得鸳鸯两分。闺女又急又委屈,扬言要喝葯要上吊,但老王太太就是能沉住气,意志坚定,选婿条件坚决不变,大有不到黄河不死心之势。终于,在八方求援的情况下,找了个在城里当泥瓦匠的男人相了亲。 这男人其貌不扬,三十来岁年纪,实在没啥出众之处,可城里人派头十足。稀疏的头发梳的油光铮亮,西装革履,脖子上系了根花条条,象个大富翁好有钱的模样,眼皮一耷拉,撩都没撩一下捧场的左邻右舍与老亲少友。

    老王太太乐得合不拢嘴,老脸上绽开了花,弓着腰,叠着背,陪着笑脸,杀鸡宰羊,大宴诸亲,之后把满心欢快却还装做害羞的宝贝闺女, 硬塞到人家的车里给拉跑了,后来就成了城里泥瓦匠的媳妇。 每次回到五七家子,小俩口子打扮入时且趾高气扬的招摇过市,你上赶子与她打个招呼,她只是“哼”一声爱搭不理就昂头而去。尽管背地里骂人家是“土包子”开花,但看那满足而得意的样子,着实让人嫉妒发狂的同时,感到自己委实活得有些累,只能仰天长叹:“真是人比人得死呀!”

    于是乎,太有正事的老王太太, 成了仅次于老陆太太之后五七家子的又一风云人物,倍受五七家子人的尊重 ,成了各家各户学习的榜样,仿效的楷模。自然,老王太太有得意的心得,逢人便讲:“孩子,出去吧,在五七家子,混不出个人模鬼样来,就是在城里淘厕所,也比在五七家子风光啊! 闹市里要饭的乞丐,都比乡下的财主高三分!”

    (批:这话一点不假)

    这话听在任何人的耳朵里都如针扎心般难受, 恨不能立马生双翅飞出五七家子。

    然而,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或多或少地少不了一种即想走, 又有些留恋的感觉,老一辈子人这种情结更强烈些,毕竟生养在五七家子几十年了。

    年轻人的心已长了草 ,想法更直接些,出不了五七家子那是小子没能耐,但万有个机会,还是蹦达出去吧。哪里是最好的,哪里才是应该奔去并安身的乐土。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这也无可厚非 。好长一段时间,这个话题成了五七家子人茶前饭后的话题。

    老的叨咕着生养之地的大地恩情,小的惦念着外边美好的乐土。事实上,老人们的心情也是很矛盾的, 虽说是盼望儿女们脱离五七家子,能有个好归宿,但几十年的感情,不是一夜之间就会荡然无存。心有不甘,但又无力来改变些什么。 五七家子不仅已无人过问,带死不活地残喘着,却还哄哄扬扬的传出这里已经卖给油田开发总公司了,要集体动迁,可能会给俩钱,人还不给安置,闹得人心惶惶,聚到一起,没别的说的,就是讨论五七家子的前景,不说还好,一说个个沮丧,悲观透顶。

    可也是,若不是派出所的民警来抓人办案, 一年到头看不见政府的人,也没见谁能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就能吃透政策的走向。中国的政策,好似三伏的天,变化太快,谁也说不准将来会是个啥样,若是听分公司的头头们叫唤那几声,还不如听公鸡打鸣。再看分公司的大小头头们,自打卖光了土地和牲口后,好象没啥可干的了,整天扎堆地搓麻将,再不就是上大红房子镇上的饭店里喝的醉不成样,有时还开着辆破吉普车,拉着几个头头,上区里和市里头鬼混一通,搂着浓装艳裹的风騒娘们儿吃喝玩乐。五七家子看来是没指望了,这真是让人愁得慌啊!

    “既然有了机会,就让小的们去吧。去心留不住。兴许,会闯出一片天地来,给五七家子挣个名头回来,就算坟莹地冒了清气!这都是说不准的事。” 陆永泽和老陆太太就是这么想的,而且逢人就这么说。大伙认为陆永泽和老陆太太的话虽说无奈,但有道理,一致赞成,心里各自有了谱。

    在五七家子牧场开了一辈子汽车的陆永泽,在五七家子颇有声望,是出了名的本分人,是个实干家,当了多年入党积极分子,终于在五七家子没活干时有些沮丧了。

    陆永泽人品很好,并有一手远近闻名的修车技术,眼见着五七家子将分崩离析,市里马上有许多修车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兢兢业业的老公仆,失望之余,不得不考虑起自己的将来。最近一个劲地跑城里,和几家大些的汽车修理厂讨价还价。一句话,不想接受聘请享受高薪待遇,就想把工资关系和户口落到城里,不改变全民职工性质,把家搬到市里去。

    陆永泽有时说话不抢上风头,只好让老伴出马。老陆太太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没费多大劲就把陆永泽的工作理顺得有了眉目,并且完全是按着即定方向发展。

    老陆太太是个勤劳并要强了一辈子的人,把个家操持的无人不羡,走在当街,哪个不景仰三分?

    老陆太太在五七家子声名盖人,威望首屈一指,过日子是一方面,主要是把姑娘陆青青送到城里后,把工作、对象、楼房安排的妥妥当当,被一大溜轿车风风光光娶走的第一人。这是老陆太太一生最得意的杰作,一向爱在五七家子抢上风头的老王太太都得让上三分。

    老陆太太是开明的,对五七家子的现状看得明白,下了走的决定,一意支持老伴离开五七家子,亲自出马帮老伴到城里打点打点,只待老伴工作一落实,福利房一分到手,马上进城,不想在五七家子多待一天。

    陆家家境不错,在五七家子当属上等人家。女儿风光嫁到城里了,陆永泽也将调到城里去干老本行,修理厂厂长亲口许诺给一套高级平房。老陆太太还攒了一笔钱,憋足劲要到市里开个大酒店,一切都算顺风顺水,现在只剩儿子陆一平的工作没有落实了。

    头几年两位老人还不太上心,随着儿子大了,想法自然增多,也就愁上心头。于是,老陆太太给城里的姑娘下了死令,务必在近期给陆一平把工作的事摆平。

    老陆太太清楚,在大元总公司当审计处长的女婿周海洋有这个能力。

    姑娘、姑爷耸然动容,恭恭敬敬地做了向天保证般的承诺,这让二位老人放宽了心。可是,这个不安分出名的陆一平,却越来越不让老人宽心,甚至有些担心。

    云鹏、云程是个劣迹名声在外的人物,本分人家的孩子, 无不避之若虎狼,他不,一天天的与“云氏兄弟”混得火热,还自称是云鹏的军师,与徐山一伙打架不断。

    有人曾来陆家好心地劝陆一平离开云鹏,谁家好孩子与云鹏打交道?可是,陆一平不肯,也不听劝。

    二十好几了,来硬的也未必见效,何况陆一平比较执拗,认准的事不管不顾。

    有人见陆一平端着一把大扫巴撵着齐辉直跑,这要是打坏谁都不好,与陆家关系不错的忙告诉了一平父母。

    一平父母自然要劝。每回一劝,陆一平总是说:“这事你们别管了,这是多大的事呵!”

    不知道陆一平与云鹏是怎么个好法,更弄不明白这当中的事。陆一平与云鹏称兄道弟,亲密无间,吆三喝四,不分彼此。越劝他远离云鹏,似乎越走得近,不劝了罢,反而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陆一平还真就这么个人,老俩口道也无话可说了。谁知一波刚淡,一波又起,工作还没个着落,却又闹了个招蜂引蝶的名声,混了个“风流小子” 的绰号。

    众口不一,褒贬不一,但老陆太太自有其想法,还有点护犊子。这事也不能全怨儿子风流,现在这些小死丫头也太疯张,没个保媒的就忙三火四地搞什么对象,急着嫁人,生怕晚了嫁不出去似的。

    前年秋季那会,陆一平与屯北丁锦芳弄得沸沸扬扬,老丁家也有心与陆家攀个亲家,只想待两个孩子上上岁数再说,偏偏赶上丁锦芳考上采油技工学校,成了油田准职工,陆一平差一分名落孙山。丁锦芳见陆一平没有考上技校,直接回绝了陆一平,使他的尊严受到了点伤害,直说是脸上无光。初受打击,总算消沉了几天,可最近又传出与娄雅芝、迟丽丽搞得不清不浑,屯里屯外的议论纷纷,让老俩口子心烦不已。

    陆家几辈子人都是本本分分,陆永泽更是见了女人就心跳,五十多岁的人,从不敢擅自与谁家老娘们儿多唠几句闲嗑,更不敢在风騒娘们儿身上多瞅一眼,这是怎么了,偏偏出了这么个风流坯子,弄得风言风语,让老俩口子老脸发烫,若不是吃以前的老本,现在真的没脸见人了。可是回头想上一想,孩子大了,能说的,也说了一大堆,但孩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