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一代
爱看文学 www.2kwx.com,诛红与八十红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生一代
春天的灿烂过去,夏天的繁茂、秋日的金黄即将接踵次第而来,这样的季节既是毕业季新人充实单位之时,也含着老同志退休离职伤感之刻。时光流转社会更新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这里不想慨叹什么,只是想就新老差别做些交流。对此体现最直接的就是代沟。
代沟一般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代沟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保守者认为新生一代叛逆,开创者认为老一代落伍。不论是青梅待催,还是墨守成规,现代人多认为20-25年的区别来量化代沟的产生和发展。这样,社会划分以青少年约10-30岁,青壮年约30-50,老年约50以后。代沟显现出特点多是在性格特征出现以后,在家庭化的小集体里面可以看到代沟的发育过程。比如,在子女10-20的成长过程中,子女个性想法的出现、随后父母的压制、最后家庭基本融洽,体现新老成长差异的代沟显性居多;子女与父母交流在20-30子女的年龄段差异多数转向隐性,这是符合人类个人发展规律的,父母以社会制度衡量子女个人事业发展现象依然间或出现;当父母到达暮年时,代沟还会出现一个显性期。我国古代是认识到“代”的概念,由此划分以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杖朝、耄耋、鲐背、期颐等等来描绘个人人生发展时间历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描述个人事业发展过程,对于认识代沟本质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不考量新老时光演进差异,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由个性特点依然会导致代沟出现,因为差异性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无论是同代人还是隔代人,虽然社会规范是同一、而且要求社会一体化,但并不能导致社会整体脸谱化,因为如果那样与等同承认社会停滞、一潭死水并无区别。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比如我国古代“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去其一、《黑客帝国》里面工程师强调的余数,社会基本型固然存在但保持完全稳态是不可能的。由此出发,代沟出现是社会的常理。
以前见到一个反映代沟的外国漫画很有意思,以对爱情的显现方式来说明代沟,从新老在花前月下与激越摇滚的不断轮回区分新老几代的家庭代沟。但在概念提出者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眼中代沟并不是如此简单。在新老交替的差异中,老一代人往往把新生一代的差异性归结于“叛逆”或“逆反”,因而顺理成章认为新老交流应当成为恢复老一代对新一代教化的手段。但米德却认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决定了在这种交流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年长的一代若不想落伍于时代,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今天的他们代表着未来。只有通过年青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才能够建立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未来。这是米德对解决代沟问题所给出的中肯回答。
应当看到的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和传播手段日趋多元、文化普及性和科技尖端化并存,使得社会决定权有日渐分化趋势。社会强力固然可以校正发展方向,但如果以建立持续性的社会循环为目的,那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理解玛格丽特·米德关于代沟的论述才有意义。新的社会科学文化融入社会发展本应该不以代沟出现为代价,代沟出现是个体价值体现的结果。所以,像科技发展会导致社会资本重组,代沟不能简单说是社会发展的人力成本,肯定其积极意义才符合人类前进需求。
认识到代沟存在是老一代自我反省的方式,以障碍方式出现的代沟往往意味老一代创造力的丢失。不论是什么决定个人创造力的丧失,在时间上无疑希望它出现的越晚越好。“什么时候”也不能是老一代时间指针的简单标的,认识到其存在国家提出的“终身学习”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以此来维系个人的“终身创造”才是建立持续人生目标动因。这里日常思语“奔腾的新生,你们幸福吗?激越的热血,你们彷徨吗?坚守的暮年,你们执着吗?”寄语诸君希望各有进益。
最后说一下:代差。建国后对国人断代是以10年为单位的,如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这些断代是由社会时代所决定而出现,其内涵体现国家性特征,可以说如同树桩的断面是时代的年轮。代差出现对社会研究既有积极意义,也包含着对新生一代的深深期许。
2016.5.6
新生一代
春天的灿烂过去,夏天的繁茂、秋日的金黄即将接踵次第而来,这样的季节既是毕业季新人充实单位之时,也含着老同志退休离职伤感之刻。时光流转社会更新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这里不想慨叹什么,只是想就新老差别做些交流。对此体现最直接的就是代沟。
代沟一般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代沟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保守者认为新生一代叛逆,开创者认为老一代落伍。不论是青梅待催,还是墨守成规,现代人多认为20-25年的区别来量化代沟的产生和发展。这样,社会划分以青少年约10-30岁,青壮年约30-50,老年约50以后。代沟显现出特点多是在性格特征出现以后,在家庭化的小集体里面可以看到代沟的发育过程。比如,在子女10-20的成长过程中,子女个性想法的出现、随后父母的压制、最后家庭基本融洽,体现新老成长差异的代沟显性居多;子女与父母交流在20-30子女的年龄段差异多数转向隐性,这是符合人类个人发展规律的,父母以社会制度衡量子女个人事业发展现象依然间或出现;当父母到达暮年时,代沟还会出现一个显性期。我国古代是认识到“代”的概念,由此划分以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杖朝、耄耋、鲐背、期颐等等来描绘个人人生发展时间历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描述个人事业发展过程,对于认识代沟本质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不考量新老时光演进差异,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由个性特点依然会导致代沟出现,因为差异性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无论是同代人还是隔代人,虽然社会规范是同一、而且要求社会一体化,但并不能导致社会整体脸谱化,因为如果那样与等同承认社会停滞、一潭死水并无区别。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比如我国古代“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去其一、《黑客帝国》里面工程师强调的余数,社会基本型固然存在但保持完全稳态是不可能的。由此出发,代沟出现是社会的常理。
以前见到一个反映代沟的外国漫画很有意思,以对爱情的显现方式来说明代沟,从新老在花前月下与激越摇滚的不断轮回区分新老几代的家庭代沟。但在概念提出者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眼中代沟并不是如此简单。在新老交替的差异中,老一代人往往把新生一代的差异性归结于“叛逆”或“逆反”,因而顺理成章认为新老交流应当成为恢复老一代对新一代教化的手段。但米德却认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决定了在这种交流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年长的一代若不想落伍于时代,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今天的他们代表着未来。只有通过年青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才能够建立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未来。这是米德对解决代沟问题所给出的中肯回答。
应当看到的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和传播手段日趋多元、文化普及性和科技尖端化并存,使得社会决定权有日渐分化趋势。社会强力固然可以校正发展方向,但如果以建立持续性的社会循环为目的,那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理解玛格丽特·米德关于代沟的论述才有意义。新的社会科学文化融入社会发展本应该不以代沟出现为代价,代沟出现是个体价值体现的结果。所以,像科技发展会导致社会资本重组,代沟不能简单说是社会发展的人力成本,肯定其积极意义才符合人类前进需求。
认识到代沟存在是老一代自我反省的方式,以障碍方式出现的代沟往往意味老一代创造力的丢失。不论是什么决定个人创造力的丧失,在时间上无疑希望它出现的越晚越好。“什么时候”也不能是老一代时间指针的简单标的,认识到其存在国家提出的“终身学习”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以此来维系个人的“终身创造”才是建立持续人生目标动因。这里日常思语“奔腾的新生,你们幸福吗?激越的热血,你们彷徨吗?坚守的暮年,你们执着吗?”寄语诸君希望各有进益。
最后说一下:代差。建国后对国人断代是以10年为单位的,如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这些断代是由社会时代所决定而出现,其内涵体现国家性特征,可以说如同树桩的断面是时代的年轮。代差出现对社会研究既有积极意义,也包含着对新生一代的深深期许。
20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