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流言 (1/2)
爱看文学 www.2kwx.com,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祐皇后复位之后,太后向元祐、元符两位皇后宣布了之前与宰执议妥的礼仪规定,要求二人见面元符先拜,元祐答拜。刘清菁一听即面露愠色,赵佶从旁圆场道:“都是自家人,也不须行大礼,彼此道万福即可。”刘清菁方才妥协,以后见面先对孟冲真一福施礼,但也仅限于此,其余座次、宫室、仪仗等丝毫不让,绝不容许孟冲真越过她,连是否从灵驾一事都频频找太后理论,要求换她去或与冲真同去。太后烦恼不已,闲时常与郑滢及冲真抱怨。
郑滢不论元符是非,另说起一事:“禁中因官家即位,元祐皇后回宫,新近修造了不少宫室。日前官家见了颇不满,说华饰太过,墙宇梁柱像首饰一样涂金翠毛,委实太华丽奢侈。还曾向臣妾提到一位叫邹浩的言官,说这种事只有他敢论列。只是臣妾不知朝廷事,也不知这邹浩到底是何许人。”
太后与孟冲真相视一眼,道:“这邹浩不就是去年向先帝进谏,说不可以妾为妻,立元符为后,因此被先帝贬逐的言官么?他在仁宗朝就向皇帝进谏过。仁宗皇帝曾做过一宝座,邹浩说过于华丽,他便放到相国寺去,自己不用了。官家因禁中修造之事想起他,觉得如今朝中很少有邹浩这样敢言、无所不论的言官了,就把他召回来了,如今是左司谏。”
郑滢道:“有如此正直敢言的谏官乃朝廷之幸。无论内廷外廷,尊卑高下,行事稍有差,他便会进言论列,官家从谏如流,何愁风教纲纪不振?”
过了几天,一个传言遍传宫廷,说邹浩去年向先帝进言的章疏中提及,时为贤妃的元符皇后之子越王原是贤妃侍婢卓氏所生,贤妃杀了卓氏夺了越王育为己子,乃至与先帝合谋,以此为功,名正言顺地立其为后。且说邹浩在章疏中痛斥元符及先帝:“杀卓氏而夺之子,欺人可也,讵可欺天乎卓氏何辜哉得不愈于桀纣者也废孟氏而立刘氏,快陛下之志也。刘氏何德哉得不甚于幽王也”
蕙罗也听到梅玉儿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向尚服局内人谈起此事,顿时感到这对刘清菁将会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因为她被立为皇后的理由正是生了故越王,一旦坐实这个孩子是她杀了孩子的母亲夺来的,非但立后的理由不成立,她还会背上一个谋杀的罪名,后果也许比废后还严重。
再见到刘清菁的时候,她显然已经听说传言了,正在怒问阁中人:“这鬼话是从哪里传来的?元祐宫,还是郑娘子阁?”
阁中人齐齐跪了一地,都俯首不敢作答。
看见蕙罗进来,刘清菁一把抓住她:“对了,还有尚服局……梅玉儿也在散布这谣言罢?”
蕙罗下意识地摆首。刘清菁冷笑:“你也在维护她?对了,你是听命于郑滢的,你也相信我杀母取子?”
蕙罗还是摇头,也许是从她眼中看到了一丝犹豫,刘清菁怒而拽她:“走,随我当面去问太后!”
她带着蕙罗不经传禀便直闯太后寝殿,发现孟冲真、王皇后、郑滢及赵佶都在,先目光灼灼地环视众女子一圈,迫得她们侧首避开,才跪下,对太后道:“臣妾听闻宫中传言,说臣僚曾有章疏,意指故越王并非妾亲生。散布谣言者居心险恶,且累及先帝,妾寝食难安,因此来请太后为妾正名,还妾公道。妾身处宫禁,怀胎十月,无日不在太后目下,如何做得假?且生越王时,太后、太妃两宫曾亲临抚视,众多嫔御、执事在旁,当日情形,太后自然明白,何人又能得入宫禁,助我杀母取子伏望皇太后降下议及此事的臣僚章疏,连同散布流言的宫人,一起付有司明行鞫问。若流言为实,妾甘领罪责;若系虚妄,恳请皇太后严行惩戒,以免日后有人效仿,再三诽谤,乃至玷污先帝清誉,使之流传万世。”
太后一时无语。刘清菁转视孟冲真冷笑,再对太后道:“妾曾于绍圣年间,见元祐皇后因所用尼姑画符等事被先帝差官制勘,御史录验,备载案牍,因此迁徙道宫,众所共知,能怨何人?如今或有新进之人不究事理,不满妾遭遇先帝,欲报前朝之怨,传出这等谣言,以泄私愤。妾自是清白,但众口铄金,也不得不惧。所以乞求皇太后特降睿旨,检取元祐皇后当年公案,再付有司勘查。若妾稍有干涉案情,令元祐皇后蒙冤,妾不敢再居后位。伏望皇太后怜悯先帝至孝至仁,照鉴妾之负冤无告,彻查此事,将结果昭示中外。”
太后仍不表态,刘清菁俯首再拜,重申请求付有司勘查,又微转朝赵佶方向,神态倔强,目光坚定,道:“未做之事,妾决不容人诬陷。太后圣慈,官家圣明,必能公正裁决。若经彻查,太后官家还认定妾有罪,妾愿承担一切后果。”
赵佶看看沉吟中的太后,旋即对刘清菁微笑:“流言而已,嫂嫂何必如此介意。太后早有明断,若真疑心,嫂嫂岂能还在这里。”
太后亦徐徐开口道:“只是传言,我本不欲大动干戈鞫问勘查,元符何须多虑。倒是你这样横冲直闯地进来,不免失态,坏了规矩。”
&nbs... -->>
元祐皇后复位之后,太后向元祐、元符两位皇后宣布了之前与宰执议妥的礼仪规定,要求二人见面元符先拜,元祐答拜。刘清菁一听即面露愠色,赵佶从旁圆场道:“都是自家人,也不须行大礼,彼此道万福即可。”刘清菁方才妥协,以后见面先对孟冲真一福施礼,但也仅限于此,其余座次、宫室、仪仗等丝毫不让,绝不容许孟冲真越过她,连是否从灵驾一事都频频找太后理论,要求换她去或与冲真同去。太后烦恼不已,闲时常与郑滢及冲真抱怨。
郑滢不论元符是非,另说起一事:“禁中因官家即位,元祐皇后回宫,新近修造了不少宫室。日前官家见了颇不满,说华饰太过,墙宇梁柱像首饰一样涂金翠毛,委实太华丽奢侈。还曾向臣妾提到一位叫邹浩的言官,说这种事只有他敢论列。只是臣妾不知朝廷事,也不知这邹浩到底是何许人。”
太后与孟冲真相视一眼,道:“这邹浩不就是去年向先帝进谏,说不可以妾为妻,立元符为后,因此被先帝贬逐的言官么?他在仁宗朝就向皇帝进谏过。仁宗皇帝曾做过一宝座,邹浩说过于华丽,他便放到相国寺去,自己不用了。官家因禁中修造之事想起他,觉得如今朝中很少有邹浩这样敢言、无所不论的言官了,就把他召回来了,如今是左司谏。”
郑滢道:“有如此正直敢言的谏官乃朝廷之幸。无论内廷外廷,尊卑高下,行事稍有差,他便会进言论列,官家从谏如流,何愁风教纲纪不振?”
过了几天,一个传言遍传宫廷,说邹浩去年向先帝进言的章疏中提及,时为贤妃的元符皇后之子越王原是贤妃侍婢卓氏所生,贤妃杀了卓氏夺了越王育为己子,乃至与先帝合谋,以此为功,名正言顺地立其为后。且说邹浩在章疏中痛斥元符及先帝:“杀卓氏而夺之子,欺人可也,讵可欺天乎卓氏何辜哉得不愈于桀纣者也废孟氏而立刘氏,快陛下之志也。刘氏何德哉得不甚于幽王也”
蕙罗也听到梅玉儿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向尚服局内人谈起此事,顿时感到这对刘清菁将会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因为她被立为皇后的理由正是生了故越王,一旦坐实这个孩子是她杀了孩子的母亲夺来的,非但立后的理由不成立,她还会背上一个谋杀的罪名,后果也许比废后还严重。
再见到刘清菁的时候,她显然已经听说传言了,正在怒问阁中人:“这鬼话是从哪里传来的?元祐宫,还是郑娘子阁?”
阁中人齐齐跪了一地,都俯首不敢作答。
看见蕙罗进来,刘清菁一把抓住她:“对了,还有尚服局……梅玉儿也在散布这谣言罢?”
蕙罗下意识地摆首。刘清菁冷笑:“你也在维护她?对了,你是听命于郑滢的,你也相信我杀母取子?”
蕙罗还是摇头,也许是从她眼中看到了一丝犹豫,刘清菁怒而拽她:“走,随我当面去问太后!”
她带着蕙罗不经传禀便直闯太后寝殿,发现孟冲真、王皇后、郑滢及赵佶都在,先目光灼灼地环视众女子一圈,迫得她们侧首避开,才跪下,对太后道:“臣妾听闻宫中传言,说臣僚曾有章疏,意指故越王并非妾亲生。散布谣言者居心险恶,且累及先帝,妾寝食难安,因此来请太后为妾正名,还妾公道。妾身处宫禁,怀胎十月,无日不在太后目下,如何做得假?且生越王时,太后、太妃两宫曾亲临抚视,众多嫔御、执事在旁,当日情形,太后自然明白,何人又能得入宫禁,助我杀母取子伏望皇太后降下议及此事的臣僚章疏,连同散布流言的宫人,一起付有司明行鞫问。若流言为实,妾甘领罪责;若系虚妄,恳请皇太后严行惩戒,以免日后有人效仿,再三诽谤,乃至玷污先帝清誉,使之流传万世。”
太后一时无语。刘清菁转视孟冲真冷笑,再对太后道:“妾曾于绍圣年间,见元祐皇后因所用尼姑画符等事被先帝差官制勘,御史录验,备载案牍,因此迁徙道宫,众所共知,能怨何人?如今或有新进之人不究事理,不满妾遭遇先帝,欲报前朝之怨,传出这等谣言,以泄私愤。妾自是清白,但众口铄金,也不得不惧。所以乞求皇太后特降睿旨,检取元祐皇后当年公案,再付有司勘查。若妾稍有干涉案情,令元祐皇后蒙冤,妾不敢再居后位。伏望皇太后怜悯先帝至孝至仁,照鉴妾之负冤无告,彻查此事,将结果昭示中外。”
太后仍不表态,刘清菁俯首再拜,重申请求付有司勘查,又微转朝赵佶方向,神态倔强,目光坚定,道:“未做之事,妾决不容人诬陷。太后圣慈,官家圣明,必能公正裁决。若经彻查,太后官家还认定妾有罪,妾愿承担一切后果。”
赵佶看看沉吟中的太后,旋即对刘清菁微笑:“流言而已,嫂嫂何必如此介意。太后早有明断,若真疑心,嫂嫂岂能还在这里。”
太后亦徐徐开口道:“只是传言,我本不欲大动干戈鞫问勘查,元符何须多虑。倒是你这样横冲直闯地进来,不免失态,坏了规矩。”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