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其实杨广在历史上的形象,分歧是相当的大。有人认为他雄才大略为中华民族做了多么多么大的贡献,修东都,修长城,修运河,打吐谷浑,降突厥,征高丽等等。不过这可只是现代人的看法,站在当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时人并不这么看。
历史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看似必然中的偶然因素在主导,但我们更要看到偶然中的必然因素。唐后期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汴河怀古》可以道出其中之玄机。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王朝在杨广同志的英明领导下走向了不归路。那就一个字,折腾,玩命地折腾。
废话不表,您听听就好。随着长江流域近三百年的休养生息和持续开发,土地、户数和人口数得到了很大增长,经济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帮南方人的眼里,虽然大隋王朝统一了华夏,但这些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充其量也就是个合法的杀人集团。
这帮人那都来自于文化落后的野蛮之地(武川军镇的将领和军人集团),他们的文化是贫瘠的,更不懂得那圣人的教诲,诗书礼乐那对这帮人来讲那奏是天书。
在长江流域的文人士大夫和高门大户世家大族眼里,是瞧不起朝廷里这帮靠大刀片子起家的暴发户式的当权者。所以南北之间这种冲突是有历史根源滴。大隋皇帝杨广对这个可是有切身体会滴。他在589年带兵灭了陈。用拳头解决了帝国的统一。
590年,这帮南朝的旧民又起兵叛乱。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又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手段,软硬兼施才得以彻底搞定。后来通过在扬州当总管的十年,他对南方人的思维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政治有了更深理解。
从这点看。高熲虽然能力超强是个老臣。在道道上混,他还很嫩。这哥们患了政治幼稚病,而且还不轻。他做事勤勉认真,能力卓越,顾全大局又为人耿介。
在修订大隋律法、举用后进优秀人才(举荐杨素、苏威、贺若弼、韩擒虎等)、营建大兴城、平陈平叛、东征高丽以及北击突厥等无不为帝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在这白话您肯定不大信。我这给您拎一重量级人物来说道说道。
修《通典》的杜佑先生把高熲同学跟春秋战国时候的名相管仲和商鞅相提并论。
后来的唐太宗朝君臣一致而且都毫不吝惜给这位兄弟无尽的赞叹和褒赏。可见此人真是一人才。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是幼稚的,悲哀的。
幼稚是自己没能够看清形势而做到明哲保身。悲哀的是他摊上的领导是杨广这个刚愎自负的君王,面对的是大隋目前这种体制,他无力撼动而心尤不甘。性格决定命运。
举个例子吧。在这个例子中高熲当然是主角了,另外还有俩配角。一个是隋文帝杨坚。一个是后来炀帝时期的佞臣代表御史大夫裴蕴。说裴蕴这人本来是大隋在灭掉陈朝时候的一个卧底。玩过无间道。
肿么回事?说当时裴蕴在陈朝当官,他老爹却在北方的隋朝当官。看到陈朝*透顶,上下离心。小裴同志主动给杨坚上表表示愿意“为内应”。
肯定为灭陈提供过大量信息情报什么的。等到陈被灭以后,杨坚在翻看陈朝旧臣名单中发现了这位卧底。直接升官,先给小裴的官职是“仪同”。
这属于散官的中品阶。但旁边的左仆射高熲看不过去了。凑过来发声。给皇帝提意见,说裴蕴这人于国无功,不应该给比普通人高的官阶。
杨坚什么反应?没吱声,但皇帝用行动回应了高大人。直接给裴蕴在“仪同”前增加了一个“上”,变成了“上仪同”。这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这其实就是给你宰相面子,不驳斥你,但其实是不满你的态度和越权行为。
这高熲是不是就应该知难而退了呢?如果止步那就不是高熲。高熲还是拎不清。“复谏”。
皇帝还是不吱声,继续用行动亮明态度。这哥俩是掐上了啊。在“上仪同”前面再继续加,加“开府”二字。这不得了。因为开府那就相当于高级公务员了。
这裴蕴打死也想不到自己本来默默无闻。就因为君权跟相权这么一互掐,自己的官职那是噌噌噌往上窜啊。
“及陈平,上悉阅江南衣冠之士,次至蕴,上以为夙有向化之心,超授仪同。左仆射高颎不悟上旨。进谏曰:“裴蕴无功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
上又加蕴上仪同,颎复进谏。上曰:“可加开府。”颎乃不敢复言,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加官”事件,至少说明三点:
“加官”事件,至少说明三点:一高熲夙夜在公一心为集体和帝国发展着想。二高熲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三高熲的特长在处理国务上,朝廷上下和同僚之间,他在关系处理方面差大发了。
性格决定命运。他的结局是注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北巡那些事(七)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七月二十六日。一个晴朗的早晨。
皇帝杨广下令:太常卿高熲、礼部尚书宇文弼、光禄大夫贺若弼、左仆射苏威等人因擅论朝政妖言惑众被拿下。五花大绑奏来到了皇帝面前。
看着这哥几个,皇帝很感慨。这些可都是为帝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臣加重臣。这哥仨也抬头看着代表帝国最高权力的杨广同志。
面对这位比自己小一辈的年轻皇帝,他们也很感慨,这位曾经是他们的统帅,他们曾经一起雄赳赳气昂昂扛着大刀片子唱着大隋国歌踏过长江。统领五十万大军南下灭了陈。战友情谊啊。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床,一起分过赃,就差一起嫖过娼了。
呵呵,开个玩笑。他们曾那么支持杨广。他们曾那么信赖皇帝,他们曾那么地以身为大隋臣民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现在,一切都已成浮云。现在的皇帝虽然离他们很近,近在咫尺,但他们却感觉从未有过的距离。
太阳依然会在明天毫无悬念地升起。可他们再也看不到了。皇帝在沉思,在等待。
等着他们磕头哀号。服软认输。然后自己再在其他大臣的附和声中大手一挥,潇洒地将他们免官回家完事。
&n... -->>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其实杨广在历史上的形象,分歧是相当的大。有人认为他雄才大略为中华民族做了多么多么大的贡献,修东都,修长城,修运河,打吐谷浑,降突厥,征高丽等等。不过这可只是现代人的看法,站在当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时人并不这么看。
历史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看似必然中的偶然因素在主导,但我们更要看到偶然中的必然因素。唐后期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汴河怀古》可以道出其中之玄机。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王朝在杨广同志的英明领导下走向了不归路。那就一个字,折腾,玩命地折腾。
废话不表,您听听就好。随着长江流域近三百年的休养生息和持续开发,土地、户数和人口数得到了很大增长,经济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帮南方人的眼里,虽然大隋王朝统一了华夏,但这些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充其量也就是个合法的杀人集团。
这帮人那都来自于文化落后的野蛮之地(武川军镇的将领和军人集团),他们的文化是贫瘠的,更不懂得那圣人的教诲,诗书礼乐那对这帮人来讲那奏是天书。
在长江流域的文人士大夫和高门大户世家大族眼里,是瞧不起朝廷里这帮靠大刀片子起家的暴发户式的当权者。所以南北之间这种冲突是有历史根源滴。大隋皇帝杨广对这个可是有切身体会滴。他在589年带兵灭了陈。用拳头解决了帝国的统一。
590年,这帮南朝的旧民又起兵叛乱。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又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手段,软硬兼施才得以彻底搞定。后来通过在扬州当总管的十年,他对南方人的思维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政治有了更深理解。
从这点看。高熲虽然能力超强是个老臣。在道道上混,他还很嫩。这哥们患了政治幼稚病,而且还不轻。他做事勤勉认真,能力卓越,顾全大局又为人耿介。
在修订大隋律法、举用后进优秀人才(举荐杨素、苏威、贺若弼、韩擒虎等)、营建大兴城、平陈平叛、东征高丽以及北击突厥等无不为帝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在这白话您肯定不大信。我这给您拎一重量级人物来说道说道。
修《通典》的杜佑先生把高熲同学跟春秋战国时候的名相管仲和商鞅相提并论。
后来的唐太宗朝君臣一致而且都毫不吝惜给这位兄弟无尽的赞叹和褒赏。可见此人真是一人才。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是幼稚的,悲哀的。
幼稚是自己没能够看清形势而做到明哲保身。悲哀的是他摊上的领导是杨广这个刚愎自负的君王,面对的是大隋目前这种体制,他无力撼动而心尤不甘。性格决定命运。
举个例子吧。在这个例子中高熲当然是主角了,另外还有俩配角。一个是隋文帝杨坚。一个是后来炀帝时期的佞臣代表御史大夫裴蕴。说裴蕴这人本来是大隋在灭掉陈朝时候的一个卧底。玩过无间道。
肿么回事?说当时裴蕴在陈朝当官,他老爹却在北方的隋朝当官。看到陈朝*透顶,上下离心。小裴同志主动给杨坚上表表示愿意“为内应”。
肯定为灭陈提供过大量信息情报什么的。等到陈被灭以后,杨坚在翻看陈朝旧臣名单中发现了这位卧底。直接升官,先给小裴的官职是“仪同”。
这属于散官的中品阶。但旁边的左仆射高熲看不过去了。凑过来发声。给皇帝提意见,说裴蕴这人于国无功,不应该给比普通人高的官阶。
杨坚什么反应?没吱声,但皇帝用行动回应了高大人。直接给裴蕴在“仪同”前增加了一个“上”,变成了“上仪同”。这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这其实就是给你宰相面子,不驳斥你,但其实是不满你的态度和越权行为。
这高熲是不是就应该知难而退了呢?如果止步那就不是高熲。高熲还是拎不清。“复谏”。
皇帝还是不吱声,继续用行动亮明态度。这哥俩是掐上了啊。在“上仪同”前面再继续加,加“开府”二字。这不得了。因为开府那就相当于高级公务员了。
这裴蕴打死也想不到自己本来默默无闻。就因为君权跟相权这么一互掐,自己的官职那是噌噌噌往上窜啊。
“及陈平,上悉阅江南衣冠之士,次至蕴,上以为夙有向化之心,超授仪同。左仆射高颎不悟上旨。进谏曰:“裴蕴无功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
上又加蕴上仪同,颎复进谏。上曰:“可加开府。”颎乃不敢复言,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加官”事件,至少说明三点:
“加官”事件,至少说明三点:一高熲夙夜在公一心为集体和帝国发展着想。二高熲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三高熲的特长在处理国务上,朝廷上下和同僚之间,他在关系处理方面差大发了。
性格决定命运。他的结局是注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北巡那些事(七)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七月二十六日。一个晴朗的早晨。
皇帝杨广下令:太常卿高熲、礼部尚书宇文弼、光禄大夫贺若弼、左仆射苏威等人因擅论朝政妖言惑众被拿下。五花大绑奏来到了皇帝面前。
看着这哥几个,皇帝很感慨。这些可都是为帝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臣加重臣。这哥仨也抬头看着代表帝国最高权力的杨广同志。
面对这位比自己小一辈的年轻皇帝,他们也很感慨,这位曾经是他们的统帅,他们曾经一起雄赳赳气昂昂扛着大刀片子唱着大隋国歌踏过长江。统领五十万大军南下灭了陈。战友情谊啊。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床,一起分过赃,就差一起嫖过娼了。
呵呵,开个玩笑。他们曾那么支持杨广。他们曾那么信赖皇帝,他们曾那么地以身为大隋臣民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现在,一切都已成浮云。现在的皇帝虽然离他们很近,近在咫尺,但他们却感觉从未有过的距离。
太阳依然会在明天毫无悬念地升起。可他们再也看不到了。皇帝在沉思,在等待。
等着他们磕头哀号。服软认输。然后自己再在其他大臣的附和声中大手一挥,潇洒地将他们免官回家完事。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