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孔子:我在给颜回讲学的时候,他从来都不提反对的意见和疑问,跟个蠢人一样。等他退下之后,我再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讲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并不蠢。其实,要了解一个人,应该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在安心做什么,这样的话,这个人就不能再隐藏了。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温习旧知识的同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君子可不像器具那样,只在某一个方面有用途。
子贡向孔子请教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告诉他;对于你要的话,先做了再出来,这样就能够你是一位君子了。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这样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反过来,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这样就会疑惑不解而不能肯定。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孔子教导子路时:子路啊,我教给你怎么做的话,你都听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子张向孔子请求谋取官职的方法,孔子告诉他:要多听,听到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提出来,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看到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那里了。鲁哀公问孔子:国君应该怎样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边,老百姓自然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边,老百姓自然就会不服从了。
季康子问孔子:要想让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并且尽忠而努力地干活,为政者应该怎样去做呢?孔子回答: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百姓自然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自然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担当大任,又可以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之间自然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尚书》上,孝就是孝敬父母,悌就是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事情有条理地做好了,也就是从事政治了,又需要怎样做才能算是真正的从事政治呢?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行的,就好像大车没有了保持平衡的活销,车没有了最重要的销钉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子张向孔子请教:夫子,我想知道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这个可以提前知道吗?孔子听后回答: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的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的朝代会继承周朝的,别十世,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提前知道的。孔子:不是你应该拜祭的鬼神你却去拜祭,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你却袖手旁观,这就是怯懦。
(三)《八佾篇》(yi)
《八佾篇》是《论语》的第三篇,重讨论的是如何维护礼的问题,包括6章。这一篇的主要内容涉及在制度上、礼节上维护礼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意思就是先有了白色的底子,然后才能绘画,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表达了孔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君王在任用臣子时要符合礼的规范,臣子在侍奉君主时要用忠心”的政治道德主张。
孔子有一次在话的时候谈到了季氏:季氏用六十四个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他连这样的事都狠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狠心做出来呢?(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奏乐舞蹈的行列和人数,是一种用来表明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乐舞在排列时一列为八个人。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列六十四个人,诸侯用六列四十八个人,卿大夫用四列三十二个人,士大夫用二列一十六个人。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列三十二个人,他却用八列六十四个人。孔子对于季氏这种破坏周礼等级制度的僭越行为极其不满,所以在讨论他的时候给予了批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世人称之为“三桓”,他们掌握着鲁国的实权,季孙氏又为“三桓”之首。)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祖完毕后,在撤去祭品的时候,也命令乐工唱《雍》这首诗歌;孔子见状,道:《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们三家的庙堂里呢?孔子:一个人没有了仁德,就不能实行礼了;一个人没有了仁德,就更不能运用乐了。林放向孔子请教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你问的这个问题意义重大,这么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置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的哀伤。孔子:文化落后的夷狄部落虽然有君主,但那里的状况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的一些国家呢。
祭泰山是天子诸侯之礼,季氏带着陪臣也去祭泰山了,这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孙氏那里做官,孔子质问冉有:你难道不能阻止他去祭拜泰山吗?冉有回答:我阻止了,但没能阻止住。孔子:唉!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非礼的祭拜的。(林放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门下学习礼,他在孔门弟子中也是以礼著称的。孔子之所以这么,是对季孙氏失望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是在责怪冉有不能很好地阻止季孙氏的越礼行为。)
孔子:我在给颜回讲学的时候,他从来都不提反对的意见和疑问,跟个蠢人一样。等他退下之后,我再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讲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并不蠢。其实,要了解一个人,应该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在安心做什么,这样的话,这个人就不能再隐藏了。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温习旧知识的同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君子可不像器具那样,只在某一个方面有用途。
子贡向孔子请教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告诉他;对于你要的话,先做了再出来,这样就能够你是一位君子了。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这样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反过来,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这样就会疑惑不解而不能肯定。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孔子教导子路时:子路啊,我教给你怎么做的话,你都听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子张向孔子请求谋取官职的方法,孔子告诉他:要多听,听到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提出来,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看到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那里了。鲁哀公问孔子:国君应该怎样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边,老百姓自然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边,老百姓自然就会不服从了。
季康子问孔子:要想让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并且尽忠而努力地干活,为政者应该怎样去做呢?孔子回答: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百姓自然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自然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担当大任,又可以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之间自然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尚书》上,孝就是孝敬父母,悌就是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事情有条理地做好了,也就是从事政治了,又需要怎样做才能算是真正的从事政治呢?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行的,就好像大车没有了保持平衡的活销,车没有了最重要的销钉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子张向孔子请教:夫子,我想知道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这个可以提前知道吗?孔子听后回答: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的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的朝代会继承周朝的,别十世,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提前知道的。孔子:不是你应该拜祭的鬼神你却去拜祭,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你却袖手旁观,这就是怯懦。
(三)《八佾篇》(yi)
《八佾篇》是《论语》的第三篇,重讨论的是如何维护礼的问题,包括6章。这一篇的主要内容涉及在制度上、礼节上维护礼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意思就是先有了白色的底子,然后才能绘画,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表达了孔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君王在任用臣子时要符合礼的规范,臣子在侍奉君主时要用忠心”的政治道德主张。
孔子有一次在话的时候谈到了季氏:季氏用六十四个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他连这样的事都狠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狠心做出来呢?(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奏乐舞蹈的行列和人数,是一种用来表明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乐舞在排列时一列为八个人。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列六十四个人,诸侯用六列四十八个人,卿大夫用四列三十二个人,士大夫用二列一十六个人。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列三十二个人,他却用八列六十四个人。孔子对于季氏这种破坏周礼等级制度的僭越行为极其不满,所以在讨论他的时候给予了批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世人称之为“三桓”,他们掌握着鲁国的实权,季孙氏又为“三桓”之首。)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祖完毕后,在撤去祭品的时候,也命令乐工唱《雍》这首诗歌;孔子见状,道:《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们三家的庙堂里呢?孔子:一个人没有了仁德,就不能实行礼了;一个人没有了仁德,就更不能运用乐了。林放向孔子请教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你问的这个问题意义重大,这么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置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的哀伤。孔子:文化落后的夷狄部落虽然有君主,但那里的状况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的一些国家呢。
祭泰山是天子诸侯之礼,季氏带着陪臣也去祭泰山了,这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孙氏那里做官,孔子质问冉有:你难道不能阻止他去祭拜泰山吗?冉有回答:我阻止了,但没能阻止住。孔子:唉!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非礼的祭拜的。(林放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门下学习礼,他在孔门弟子中也是以礼著称的。孔子之所以这么,是对季孙氏失望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是在责怪冉有不能很好地阻止季孙氏的越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