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殊现象,明朝大多时候空缺京卫掌印官,就算有,也是一个虚衔的左都督,但他的‘名义’下属却有伯爵、甚至是侯爵(这些勋贵提督守卫皇城的京卫,不涉及正衙军务),属衙还有兵部指派的赞画官、督粮官、督饷官,更有都察院的驻衙御史。
所以京卫掌印官经常被‘以下犯上’、或者被‘直接跳过架空’,更像是一个跑腿的后勤官伺候一群爹,哪儿都得他配合。
那为何要把京卫搞得如此混乱呢?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为了皇帝安全(多一道制衡就多一份安全)。
守卫皇帝的禁卫和皇城守卫,轮值非常严格。
禁卫与净军一起守卫禁宫,他们轮值的时候,轮值提督(所有武勋公侯伯爵值班)会监督他们抽签,不仅每天的岗位不一样,每一班都不同,他们上值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去哪里轮值。
皇城守卫也得抽签,轮值提督官、监督官更多(监督官与总理官一样,这是明朝特有的正式官职),他们也是公侯伯爵武勋,但这些勋贵不属于五军都督府节制,而是直属于皇帝。
皇城守卫提督衙门属于皇帝,皇帝哪会去管他们,于是,内廷、五军都督府、京卫、亲军因为有本部兵马归皇城守卫衙门节制,他们就代替皇帝节制皇城守卫衙门,名义上也就有了很多武勋成为下属。
说清楚了吧?下面还有一个更迷糊的现象。
京营有三十多个卫,这些名字在禁卫、京卫都有相同的称呼。
同样的名字,京卫分上十二卫、中四卫、下十卫、屯田诸卫。
比如‘府前卫’,有京营府前卫(北)、南京营府前卫、京卫府前卫、禁卫府前卫,它们均属于不同的衙门。
若单看名字,不知前缀,根本不知道明朝的士兵属于哪个营,不知道它归属哪里,以至很多读者看书时争论不休,各说各有理。
京营、京卫、禁卫,他们不仅属于不同系统,平时各自有不同衙门,一起轮值的时候还有‘共同临时’衙门。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就是明朝领兵、调兵分属不同衙门的制衡之道,集中体现在轮值的皇城守卫身上。
主角若掌握京卫全部权力并施展,他可以像边镇都司府一样,全权管理屯卫。
有超越边镇总兵的节制权限,可以全权管理属于兵部发饷的京卫(上直十二卫轮驻京城、皇城,虽然他们类同边镇营兵,但他们却是军户)。
可以节制皇城守卫提督衙门的勋贵。
可以管理京卫属衙的兵部直派属官。
可以管理‘将二代’成为禁卫之前的京卫武学(注,叫京卫武学并非独属于京卫,类同大明武将的‘国子监’,由兵部和礼部节制,京卫只负责后勤和器械教学,咱们以后详细说)
因为与皇帝同时具有管理皇城守卫的权力,皇权转嫁之下,无形中他拥有节制武勋和兵部的渠道。
就像左光斗前面所说,官职是权力实施假体,京卫处于制衡的中心,只要主角真正掌握本衙所有权力,他就能以一衙之力,与五军都督府平起平坐,与兵部平起平坐。
您明白了这个权力博弈逻辑了吗?
这就是皇帝和英国公给他设想的‘前途’,‘完全体’的京卫掌印明朝从未出现过,只要出现,就可以打破朝堂固有武权分配并重组,自然会让内阁六部也重组,又因为他的权力来自皇权转嫁,只有皇帝可以任免他,皇帝也能通过他来实施权力,最终也就完成了皇权的收拢。
计划是美好的,皇帝这个梦能成吗?
哈哈,我也晕了,积重难返,一口吃不成胖子,很可能张嘴就崩牙,而且是处处崩牙。
明朝大概就是在这种‘谁都管、谁都不管’的高度复杂制衡中灭亡了。
殊现象,明朝大多时候空缺京卫掌印官,就算有,也是一个虚衔的左都督,但他的‘名义’下属却有伯爵、甚至是侯爵(这些勋贵提督守卫皇城的京卫,不涉及正衙军务),属衙还有兵部指派的赞画官、督粮官、督饷官,更有都察院的驻衙御史。
所以京卫掌印官经常被‘以下犯上’、或者被‘直接跳过架空’,更像是一个跑腿的后勤官伺候一群爹,哪儿都得他配合。
那为何要把京卫搞得如此混乱呢?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为了皇帝安全(多一道制衡就多一份安全)。
守卫皇帝的禁卫和皇城守卫,轮值非常严格。
禁卫与净军一起守卫禁宫,他们轮值的时候,轮值提督(所有武勋公侯伯爵值班)会监督他们抽签,不仅每天的岗位不一样,每一班都不同,他们上值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去哪里轮值。
皇城守卫也得抽签,轮值提督官、监督官更多(监督官与总理官一样,这是明朝特有的正式官职),他们也是公侯伯爵武勋,但这些勋贵不属于五军都督府节制,而是直属于皇帝。
皇城守卫提督衙门属于皇帝,皇帝哪会去管他们,于是,内廷、五军都督府、京卫、亲军因为有本部兵马归皇城守卫衙门节制,他们就代替皇帝节制皇城守卫衙门,名义上也就有了很多武勋成为下属。
说清楚了吧?下面还有一个更迷糊的现象。
京营有三十多个卫,这些名字在禁卫、京卫都有相同的称呼。
同样的名字,京卫分上十二卫、中四卫、下十卫、屯田诸卫。
比如‘府前卫’,有京营府前卫(北)、南京营府前卫、京卫府前卫、禁卫府前卫,它们均属于不同的衙门。
若单看名字,不知前缀,根本不知道明朝的士兵属于哪个营,不知道它归属哪里,以至很多读者看书时争论不休,各说各有理。
京营、京卫、禁卫,他们不仅属于不同系统,平时各自有不同衙门,一起轮值的时候还有‘共同临时’衙门。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就是明朝领兵、调兵分属不同衙门的制衡之道,集中体现在轮值的皇城守卫身上。
主角若掌握京卫全部权力并施展,他可以像边镇都司府一样,全权管理屯卫。
有超越边镇总兵的节制权限,可以全权管理属于兵部发饷的京卫(上直十二卫轮驻京城、皇城,虽然他们类同边镇营兵,但他们却是军户)。
可以节制皇城守卫提督衙门的勋贵。
可以管理京卫属衙的兵部直派属官。
可以管理‘将二代’成为禁卫之前的京卫武学(注,叫京卫武学并非独属于京卫,类同大明武将的‘国子监’,由兵部和礼部节制,京卫只负责后勤和器械教学,咱们以后详细说)
因为与皇帝同时具有管理皇城守卫的权力,皇权转嫁之下,无形中他拥有节制武勋和兵部的渠道。
就像左光斗前面所说,官职是权力实施假体,京卫处于制衡的中心,只要主角真正掌握本衙所有权力,他就能以一衙之力,与五军都督府平起平坐,与兵部平起平坐。
您明白了这个权力博弈逻辑了吗?
这就是皇帝和英国公给他设想的‘前途’,‘完全体’的京卫掌印明朝从未出现过,只要出现,就可以打破朝堂固有武权分配并重组,自然会让内阁六部也重组,又因为他的权力来自皇权转嫁,只有皇帝可以任免他,皇帝也能通过他来实施权力,最终也就完成了皇权的收拢。
计划是美好的,皇帝这个梦能成吗?
哈哈,我也晕了,积重难返,一口吃不成胖子,很可能张嘴就崩牙,而且是处处崩牙。
明朝大概就是在这种‘谁都管、谁都不管’的高度复杂制衡中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