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后期就逐步把权力交到江东士族的手上,比如说顾雍为巫相,陆逊为统帅,那四大家族的顾、陆两家分了文武大权,而且江东士族的子弟进入孙权的幕府和政府的数以千以,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吴人治吴”吴人治吴就是江东化就是本土化,这样一来江东士族和孙吴政权就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当外来的军事力量要来对付东江的时候,江东士族挺身而出,它不仅是保卫孙权,它也是保卫自己啊,要知道中国人的家族地方观念是很强的,保家卫国是两个概念合成一个概念。但是任何方案都是双刃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孙权的江东化、本土化,本土化生存保证了他这个政权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孙权本人的内心分裂,因为这种江东化他本人不代表江东士族,他对江东士族是无可奈何的依靠,他并不相信啊。所以他在晚年疑神疑鬼,刚腹自用,行事乖张,内心分裂嘛,结果弄到什么呢?结果他用刑严峻,吴国上下言路不通,大家都不能说话,都不提意见,都不讲真话,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之理啊,何况江东士族也不是中原士族的对手啊,当天下大部分归了晋以后,它怎么对抗得了,所以吴国也要灭亡。
画外音: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建国,孙权只得吸取曹操与士族阶级矛盾的教训,他顺势而为采取了吴人治吴的办法,把孙吴的命运与江东士族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孙权这样才在汉末群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果说孙权靠父兄打下的基业在汉帝国大厦还算有一套房子住,那么刘备是连房子也设有的,都是借别人的住,那么刘备建国道路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蜀国呢?我前面讲曹魏是非和平演变或者说曹魏是非和平过渡,孙吴是本土化生存,那么蜀汉我就称之为“计划外早列”因为历史原本设有它的计划,我前面讲过长江流域三州,三个州牧都是宗室,刘矫扬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北边还有一个刘虞幽州牧,刘备也是宗室州牧,豫州牧,但是他那个豫州牧是空的啊,豫州也不归他。所以鲁肃为孙权做规划的时候说三分天下设有刘备,是孙权、刘表、曹操三分天下,刘备是冒出来的,那么刘备这个人呢他也有优势,什么优势呢?名为宗室实为寒门,曹操阉竖之后,宦官的家庭,曹操叫出身污浊,孙权呢叫做出身孤微,刘备这个出身我想了半天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因为刘备既不是富贵也不是贫残,他是贵,宗室嘛,但是贫,我就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贫贵,又贫穷又高贵。
所以他这个很有意思,两边都喜欢他,至少两边都能接受他,他跟两边都能打交道,但是实际上你看他的队伍设有人出身名门望族,刘、关、张都不出身名门望族,尤其是关羽,关羽是最瞧不起士族,张飞相反,关羽、张飞在这个问题上是相反的,张飞对士大夫非常客气,对士兵不好,关羽对他的士兵非常之好,就是瞧不起那些士大夫,什么文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我觉得曹操那么喜欢关羽可能有一个设有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发现关羽比他还蔑视士族,太过瘾了。那么他是这样的一个出身,碰上了一个历史的机缘。
应该说是,因为当时曹操如果不打荆州,我们现在也很难讲以后怎么发展,刚好曹操一打荆州,刚好刘表又死了,孙权又跟他联盟了,我们赤壁之战把曹操又打败了,他趁机夺了荆州的南方四郡,然后漫漫发展,又碰巧刘璋是个不中用的,又把益州给了他,他发展起来,所以他计划外早列,设有这个事儿,而且你们看他这个整个建国过程,基本上是跟着曹操走,所以刘备最聪明的就是在这儿,他盯着曹操,你曹操不在前面闯路呜,曹操是第一个出来和士族地主阶级对抗的人,所以被骂死掉,他盯着曹操看,他有一段话,他跟庞统说的,他说我每与操与,我都是跟曹操反着来的,曹操这样我就那样,曹操那样我就这样,我反正跟他反着来,我就成功了,聪明吧。所以造成不要跟风,跟风是最蠢的,但是他有一条是跟着的建国之路,曹操称魏王,我当汉中王,曹王说我是魏帝,那我当汉帝,所以田余庆先生说蜀汉的建国之路是抄袭历史,票(窃临国,设什么创意的,这不是杏定刘备的意思,刘备本人还是个英雄,而且我觉得刘备的出身给他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他比其他人匿得民间疾苦,他这个从小织席子、卖草鞋的那个生涯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更匿人心,更匿人陛,养尊处优的人是不好的,袁绍为什么失败?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公子哥儿,纵垮子弟,养尊处优,不匿民间疾苦,因此也不匿人陛和人心,曹操比他匿,刘备更匿。但是刘备称帝两年以后就去世了,真正治理蜀国的不是他刘备,是诸葛亮,所以我们在讲三国主要领导人的时候,我提出的是四个人,就是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诸葛亮虽然不是国王,不是皇帝,但是实际上的领导核心,那么诸葛亮治蜀怎么样呢?非常精彩,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而且诸葛亮领导的期间蜀国的情况相当之好,而蜀国之所以要灭亡也冶冶就在这里。
画外音:刘备深知自己是设有资格建国的,他虽然有宗室的身份以及将军的头衔,但都是空头支票,并不管用的,所以刘备在建国之路上就盯着曹操走,借鉴曹操发展的经验教训,比如他也尽量避免与士族产生正面冲突,再加上刘备很匿得民间疾苦,终于在公无221年称帝建立蜀汉政权,那么在刘备之后的诸葛亮又是如何治理蜀国的呢?为什么易中天先生说蜀国最先灭亡冶冶是因为治理得最好呢?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曹操是有理想无蓝图,诸葛亮是有理想有蓝图,他做事都是有规划的,你看他的隆中对,为刘备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规划,然后他治理蜀国的时候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不紊,而且上上下下都设有什么意见,就说明他做事情之细致之周密,但是问题他有理想,有理想就有点麻烦,为什么呢?我们看看他理想有什么:第一,依法治国,这一点我多次己经讲过了,诸葛亮的依法治国是他政治生涯当中是光辉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因为他确确实实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是非常好嘛,我们今天就是要依法治国啊,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依法意味着什么?
不依人,因为法治和人治是相对的,而士族地主阶级要的是什么,依人,不但依人,还依人的家族,不但依人的家族还要依家庭的门第、门望、阀阅,只要我出身好,哪泊我是个猪呢,我蠢得象头猪我也得做大官,对不对,你们那些寒民、庶族出身的再聪明,再有能力你也不能去做,这是士族要士的事情啊,那么诸葛亮公开、公正、公平就和这个是矛盾的,实际上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平、清明的社会,这在今天看来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你要高效你就不能看出身,你要公平你就不能偏袒士族,你要廉洁你就不能容忍贪腐,你要清明你就不能允许霏道,所以诸葛亮做的这些在我们今天看值得肯定的事情都是当时士族不满意的,都是士族地主阶级不满意的,他就把士族得罪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诸葛亮治蜀独立自主,所谓独立自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曹魏独立自主,第二个就是坚持荆州集团第一的这样一个原则,你看他指定的接班人,蒋碗、费杯、姜维都不是益州人,也就是说他坚决不象孙权搞吴人治吴那样搞蜀人治蜀,我们可以看出吴、蜀两国的区别就在于,吴国是吴人治吴,蜀国是绝不是蜀人治蜀,不但不蜀人治蜀,诸葛亮对于本土的土著那些豪强、士族还在政治上排挤,经济上盘剥,法律上制栽,不能让他们造了反,不但不让他们造反还让他们出钱,出钱千什么呢?北伐啊,你想军费从哪里来,一大笔,而且诸葛亮他执法是公平的,他公平你就可以想象最后出钱多的是谁?肯定是谁的钱多,谁出得多,公平摊派嘛,所以这些土豪们限死他了,限死他了以后不合作,何况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兴复汉室,这个兴复汉室一直是诸葛亮的旗号、口号,但是这是一个过时的口号,你说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天底下还有谁想兴复汉室,谁都不想,士族地主阶级也不想,是平民老百姓也不想,那个汉室还要它千嘛,而且曹魏那边,曹王己经接受陈群的建议在搞九品官人法,士族觉得这会儿比东汉还好,东汉那个蛋糕三家分着吃,外戚、宦官、我们,现在曹魏这个蛋糕是我们士族一家吃,我千嘛要兴复汉室,有病啊。那蜀汉的这些土著的士族一想,你看诸葛亮依法治国把我们弄得这么苦,你看曹王那个地方,是吧,我们这些人多开心,赶陕来解放我们吧,我们欢迎曹魏来解放我们所以蜀汉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治理得最好,最先灭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魏、蜀、吴三国都是非士族政权,从这个角度讲它们都是逆流而上,但是结果是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正因为他坚持,所以它最先灭亡,正因为曹魏放弃所以他也要灭亡,正因为孙吴是妥协当然也要灭亡,所以三国都灭亡了。公无2韶年魏灭蜀,公无2筋年晋灭魏,公无2日o年晋灭吴,三家都归于西晋,天下重归一统,中国历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士族地主阶级时代。
画外音:易中天先生用一年半的时间以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为主线为我们细致点评了三国这段历史中的各色人物的陛格与命运,易中天先生认为西晋的建立标志着士族地主阶级重新掌握了统治地方,三国只是一段历史的插曲,那么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认为三国只是一段历史插曲呢?他有什么根据呢?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和价值标准来看待这段历史和这段历史中的人物,请大家继续收看易中天品三国天下大势。
中后期就逐步把权力交到江东士族的手上,比如说顾雍为巫相,陆逊为统帅,那四大家族的顾、陆两家分了文武大权,而且江东士族的子弟进入孙权的幕府和政府的数以千以,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吴人治吴”吴人治吴就是江东化就是本土化,这样一来江东士族和孙吴政权就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当外来的军事力量要来对付东江的时候,江东士族挺身而出,它不仅是保卫孙权,它也是保卫自己啊,要知道中国人的家族地方观念是很强的,保家卫国是两个概念合成一个概念。但是任何方案都是双刃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孙权的江东化、本土化,本土化生存保证了他这个政权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孙权本人的内心分裂,因为这种江东化他本人不代表江东士族,他对江东士族是无可奈何的依靠,他并不相信啊。所以他在晚年疑神疑鬼,刚腹自用,行事乖张,内心分裂嘛,结果弄到什么呢?结果他用刑严峻,吴国上下言路不通,大家都不能说话,都不提意见,都不讲真话,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之理啊,何况江东士族也不是中原士族的对手啊,当天下大部分归了晋以后,它怎么对抗得了,所以吴国也要灭亡。
画外音: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建国,孙权只得吸取曹操与士族阶级矛盾的教训,他顺势而为采取了吴人治吴的办法,把孙吴的命运与江东士族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孙权这样才在汉末群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果说孙权靠父兄打下的基业在汉帝国大厦还算有一套房子住,那么刘备是连房子也设有的,都是借别人的住,那么刘备建国道路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蜀国呢?我前面讲曹魏是非和平演变或者说曹魏是非和平过渡,孙吴是本土化生存,那么蜀汉我就称之为“计划外早列”因为历史原本设有它的计划,我前面讲过长江流域三州,三个州牧都是宗室,刘矫扬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北边还有一个刘虞幽州牧,刘备也是宗室州牧,豫州牧,但是他那个豫州牧是空的啊,豫州也不归他。所以鲁肃为孙权做规划的时候说三分天下设有刘备,是孙权、刘表、曹操三分天下,刘备是冒出来的,那么刘备这个人呢他也有优势,什么优势呢?名为宗室实为寒门,曹操阉竖之后,宦官的家庭,曹操叫出身污浊,孙权呢叫做出身孤微,刘备这个出身我想了半天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因为刘备既不是富贵也不是贫残,他是贵,宗室嘛,但是贫,我就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贫贵,又贫穷又高贵。
所以他这个很有意思,两边都喜欢他,至少两边都能接受他,他跟两边都能打交道,但是实际上你看他的队伍设有人出身名门望族,刘、关、张都不出身名门望族,尤其是关羽,关羽是最瞧不起士族,张飞相反,关羽、张飞在这个问题上是相反的,张飞对士大夫非常客气,对士兵不好,关羽对他的士兵非常之好,就是瞧不起那些士大夫,什么文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我觉得曹操那么喜欢关羽可能有一个设有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发现关羽比他还蔑视士族,太过瘾了。那么他是这样的一个出身,碰上了一个历史的机缘。
应该说是,因为当时曹操如果不打荆州,我们现在也很难讲以后怎么发展,刚好曹操一打荆州,刚好刘表又死了,孙权又跟他联盟了,我们赤壁之战把曹操又打败了,他趁机夺了荆州的南方四郡,然后漫漫发展,又碰巧刘璋是个不中用的,又把益州给了他,他发展起来,所以他计划外早列,设有这个事儿,而且你们看他这个整个建国过程,基本上是跟着曹操走,所以刘备最聪明的就是在这儿,他盯着曹操,你曹操不在前面闯路呜,曹操是第一个出来和士族地主阶级对抗的人,所以被骂死掉,他盯着曹操看,他有一段话,他跟庞统说的,他说我每与操与,我都是跟曹操反着来的,曹操这样我就那样,曹操那样我就这样,我反正跟他反着来,我就成功了,聪明吧。所以造成不要跟风,跟风是最蠢的,但是他有一条是跟着的建国之路,曹操称魏王,我当汉中王,曹王说我是魏帝,那我当汉帝,所以田余庆先生说蜀汉的建国之路是抄袭历史,票(窃临国,设什么创意的,这不是杏定刘备的意思,刘备本人还是个英雄,而且我觉得刘备的出身给他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他比其他人匿得民间疾苦,他这个从小织席子、卖草鞋的那个生涯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更匿人心,更匿人陛,养尊处优的人是不好的,袁绍为什么失败?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公子哥儿,纵垮子弟,养尊处优,不匿民间疾苦,因此也不匿人陛和人心,曹操比他匿,刘备更匿。但是刘备称帝两年以后就去世了,真正治理蜀国的不是他刘备,是诸葛亮,所以我们在讲三国主要领导人的时候,我提出的是四个人,就是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诸葛亮虽然不是国王,不是皇帝,但是实际上的领导核心,那么诸葛亮治蜀怎么样呢?非常精彩,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而且诸葛亮领导的期间蜀国的情况相当之好,而蜀国之所以要灭亡也冶冶就在这里。
画外音:刘备深知自己是设有资格建国的,他虽然有宗室的身份以及将军的头衔,但都是空头支票,并不管用的,所以刘备在建国之路上就盯着曹操走,借鉴曹操发展的经验教训,比如他也尽量避免与士族产生正面冲突,再加上刘备很匿得民间疾苦,终于在公无221年称帝建立蜀汉政权,那么在刘备之后的诸葛亮又是如何治理蜀国的呢?为什么易中天先生说蜀国最先灭亡冶冶是因为治理得最好呢?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曹操是有理想无蓝图,诸葛亮是有理想有蓝图,他做事都是有规划的,你看他的隆中对,为刘备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规划,然后他治理蜀国的时候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不紊,而且上上下下都设有什么意见,就说明他做事情之细致之周密,但是问题他有理想,有理想就有点麻烦,为什么呢?我们看看他理想有什么:第一,依法治国,这一点我多次己经讲过了,诸葛亮的依法治国是他政治生涯当中是光辉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因为他确确实实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是非常好嘛,我们今天就是要依法治国啊,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依法意味着什么?
不依人,因为法治和人治是相对的,而士族地主阶级要的是什么,依人,不但依人,还依人的家族,不但依人的家族还要依家庭的门第、门望、阀阅,只要我出身好,哪泊我是个猪呢,我蠢得象头猪我也得做大官,对不对,你们那些寒民、庶族出身的再聪明,再有能力你也不能去做,这是士族要士的事情啊,那么诸葛亮公开、公正、公平就和这个是矛盾的,实际上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平、清明的社会,这在今天看来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你要高效你就不能看出身,你要公平你就不能偏袒士族,你要廉洁你就不能容忍贪腐,你要清明你就不能允许霏道,所以诸葛亮做的这些在我们今天看值得肯定的事情都是当时士族不满意的,都是士族地主阶级不满意的,他就把士族得罪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诸葛亮治蜀独立自主,所谓独立自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曹魏独立自主,第二个就是坚持荆州集团第一的这样一个原则,你看他指定的接班人,蒋碗、费杯、姜维都不是益州人,也就是说他坚决不象孙权搞吴人治吴那样搞蜀人治蜀,我们可以看出吴、蜀两国的区别就在于,吴国是吴人治吴,蜀国是绝不是蜀人治蜀,不但不蜀人治蜀,诸葛亮对于本土的土著那些豪强、士族还在政治上排挤,经济上盘剥,法律上制栽,不能让他们造了反,不但不让他们造反还让他们出钱,出钱千什么呢?北伐啊,你想军费从哪里来,一大笔,而且诸葛亮他执法是公平的,他公平你就可以想象最后出钱多的是谁?肯定是谁的钱多,谁出得多,公平摊派嘛,所以这些土豪们限死他了,限死他了以后不合作,何况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兴复汉室,这个兴复汉室一直是诸葛亮的旗号、口号,但是这是一个过时的口号,你说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天底下还有谁想兴复汉室,谁都不想,士族地主阶级也不想,是平民老百姓也不想,那个汉室还要它千嘛,而且曹魏那边,曹王己经接受陈群的建议在搞九品官人法,士族觉得这会儿比东汉还好,东汉那个蛋糕三家分着吃,外戚、宦官、我们,现在曹魏这个蛋糕是我们士族一家吃,我千嘛要兴复汉室,有病啊。那蜀汉的这些土著的士族一想,你看诸葛亮依法治国把我们弄得这么苦,你看曹王那个地方,是吧,我们这些人多开心,赶陕来解放我们吧,我们欢迎曹魏来解放我们所以蜀汉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治理得最好,最先灭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魏、蜀、吴三国都是非士族政权,从这个角度讲它们都是逆流而上,但是结果是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正因为他坚持,所以它最先灭亡,正因为曹魏放弃所以他也要灭亡,正因为孙吴是妥协当然也要灭亡,所以三国都灭亡了。公无2韶年魏灭蜀,公无2筋年晋灭魏,公无2日o年晋灭吴,三家都归于西晋,天下重归一统,中国历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士族地主阶级时代。
画外音:易中天先生用一年半的时间以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为主线为我们细致点评了三国这段历史中的各色人物的陛格与命运,易中天先生认为西晋的建立标志着士族地主阶级重新掌握了统治地方,三国只是一段历史的插曲,那么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认为三国只是一段历史插曲呢?他有什么根据呢?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和价值标准来看待这段历史和这段历史中的人物,请大家继续收看易中天品三国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