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代理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是一位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嫉恶如仇、顶天立地的伟男子,也是一位不畏强暴、光明磊落、宁折不弯、铮铮铁骨的硬汉子。他的一生,看似平凡,其实却很伟大。
父亲生于民国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辰时,在诸多兄弟中排行老三,爷爷给他取名繁湘,其意是:繁华不动心,湘水通古踪。
三岁那年,土匪放火烧村,父亲和四叔被困在熊熊烈火中,奶奶急得在外面嚎啕大哭,是大伯不顾安危把父亲和四叔从火海中救出来。这件事在父亲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岁那年,父亲在珍公殿读私塾,由于天资聪慧,记忆力惊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幼学琼林》等启蒙书籍过目不忘。
十一二岁的时候,熟读《唐诗宋词》,通晓声律,吟诗策对,从容自如。十三岁,父亲进州府读书,常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自勉,博览群书,经纶满腹,文章锦绣。
十六岁那年,父亲改名曾中藩,并作了一首《十六言志》:中流砥柱无动摇,国如磐石韧兼牢;听其外夷噬口笑,藩边战士逞英豪。
十七岁,父亲在黄桥乡公所教书,受到了校长杨光宗和周边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杨校长不管去什么场合,总是要带着我父亲一同前往。
一九三八年,日寇大举侵华,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父亲再也耐不住了。他本想开赴前线杀敌报国,只可惜生了一场大病,不能如愿。武汉沦陷,长沙失守,身体尚未恢复的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给家里留了一封书函,匆匆投军去了。这封书函只有短短几句,其中“日寇入侵杀、抢、烧,男儿岂能再忍受?闻鸡起舞效祖逖,投笔从戎学班超。”这四句诗抒发了他的情感,表明了他的志向。
父亲听说第一百军李明霞部驻扎在衡阳、宝庆一带,便翻山越岭寻找部队,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第一百军十九师,师长杨英也是黄桥人,还是杨光宗的堂弟。
杨英听父亲说起杨光宗,便对父亲另眼相看,把他安排到三营八连当上士文书。由于父亲作战勇敢,为人正派,加之文化素质高,各项表现出色,不到一年,父亲就从连部调到营部。
父亲嫉恶如仇,部队驻扎宝庆时,有一次,八连二排有几个战士私自出营地干偷鸡摸狗之事,被父亲知道了,立刻命令他们将偷、抢来的东西退回去,并且向老百姓赔礼道歉,父亲代表部队亲自登门谢罪,并且当众惩罚那几个扰民的士兵。
部队驻扎蔡桥,父亲已经是五十八团的团部副官。有一天,家乡的几个父老乡亲到塘渡口买粮,回来经过蔡桥,被几个士兵强行拦住,征收过桥税。双方争执起来,差点火拼,一个矮个子青年理直气壮的说:“叫曾副官来,他是怎么带兵的?”一个士兵听了此话,不敢造次,匆匆去团部报告。
父亲匆匆赶来,问明原因,才知道守桥士兵在这国家存亡之际发国难财。他非常气愤,当即把守桥的士兵痛骂一顿,并且把负责守桥的排长杖责二十,撤职查办。事情处理之后,父亲向乡亲们赔礼道歉,并且留他们吃了顿饭,各自打发一块光洋作为路费。
一九四五年,部队驻扎在山门,父亲调到师部担任副官,有一天,部队在龙潭山大山深处行军,遭到日军伏击,损失惨重。当时有几个新兵看到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吓得当了逃兵。他们被抓了回来,准备在晒谷坪执行枪决,父亲得知消息,快马加鞭赶到晒谷坪,大叫一声:“枪下留人”。
父亲问明原因,得知他们是刚抓来几天的壮丁,从未打过仗,没见过战场上那种惨状,这种情况开溜情有可原,这毕竟是几条活生生的同胞性命。
为了鼓舞士气,父亲站在土台上满脸威严的说道:“弟兄们,我们当兵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打鬼子,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我们四万万中华同胞。如果我们当兵的打仗怕死,临阵脱逃,那么谁来抗击日寇?谁来把鬼子赶出国门?如果我们不消灭鬼子,鬼子就会灭了我们。到那时候,国都没有了,哪还有家?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再不奋勇抗敌,那就只有任人宰割了。兄弟们,男子汉大丈夫做人做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就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父亲的一席话,战士们听了情绪高涨,就连那几个逃兵也羞愧得无地自... -->>
父亲是一位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嫉恶如仇、顶天立地的伟男子,也是一位不畏强暴、光明磊落、宁折不弯、铮铮铁骨的硬汉子。他的一生,看似平凡,其实却很伟大。
父亲生于民国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辰时,在诸多兄弟中排行老三,爷爷给他取名繁湘,其意是:繁华不动心,湘水通古踪。
三岁那年,土匪放火烧村,父亲和四叔被困在熊熊烈火中,奶奶急得在外面嚎啕大哭,是大伯不顾安危把父亲和四叔从火海中救出来。这件事在父亲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岁那年,父亲在珍公殿读私塾,由于天资聪慧,记忆力惊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幼学琼林》等启蒙书籍过目不忘。
十一二岁的时候,熟读《唐诗宋词》,通晓声律,吟诗策对,从容自如。十三岁,父亲进州府读书,常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自勉,博览群书,经纶满腹,文章锦绣。
十六岁那年,父亲改名曾中藩,并作了一首《十六言志》:中流砥柱无动摇,国如磐石韧兼牢;听其外夷噬口笑,藩边战士逞英豪。
十七岁,父亲在黄桥乡公所教书,受到了校长杨光宗和周边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杨校长不管去什么场合,总是要带着我父亲一同前往。
一九三八年,日寇大举侵华,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父亲再也耐不住了。他本想开赴前线杀敌报国,只可惜生了一场大病,不能如愿。武汉沦陷,长沙失守,身体尚未恢复的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给家里留了一封书函,匆匆投军去了。这封书函只有短短几句,其中“日寇入侵杀、抢、烧,男儿岂能再忍受?闻鸡起舞效祖逖,投笔从戎学班超。”这四句诗抒发了他的情感,表明了他的志向。
父亲听说第一百军李明霞部驻扎在衡阳、宝庆一带,便翻山越岭寻找部队,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第一百军十九师,师长杨英也是黄桥人,还是杨光宗的堂弟。
杨英听父亲说起杨光宗,便对父亲另眼相看,把他安排到三营八连当上士文书。由于父亲作战勇敢,为人正派,加之文化素质高,各项表现出色,不到一年,父亲就从连部调到营部。
父亲嫉恶如仇,部队驻扎宝庆时,有一次,八连二排有几个战士私自出营地干偷鸡摸狗之事,被父亲知道了,立刻命令他们将偷、抢来的东西退回去,并且向老百姓赔礼道歉,父亲代表部队亲自登门谢罪,并且当众惩罚那几个扰民的士兵。
部队驻扎蔡桥,父亲已经是五十八团的团部副官。有一天,家乡的几个父老乡亲到塘渡口买粮,回来经过蔡桥,被几个士兵强行拦住,征收过桥税。双方争执起来,差点火拼,一个矮个子青年理直气壮的说:“叫曾副官来,他是怎么带兵的?”一个士兵听了此话,不敢造次,匆匆去团部报告。
父亲匆匆赶来,问明原因,才知道守桥士兵在这国家存亡之际发国难财。他非常气愤,当即把守桥的士兵痛骂一顿,并且把负责守桥的排长杖责二十,撤职查办。事情处理之后,父亲向乡亲们赔礼道歉,并且留他们吃了顿饭,各自打发一块光洋作为路费。
一九四五年,部队驻扎在山门,父亲调到师部担任副官,有一天,部队在龙潭山大山深处行军,遭到日军伏击,损失惨重。当时有几个新兵看到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吓得当了逃兵。他们被抓了回来,准备在晒谷坪执行枪决,父亲得知消息,快马加鞭赶到晒谷坪,大叫一声:“枪下留人”。
父亲问明原因,得知他们是刚抓来几天的壮丁,从未打过仗,没见过战场上那种惨状,这种情况开溜情有可原,这毕竟是几条活生生的同胞性命。
为了鼓舞士气,父亲站在土台上满脸威严的说道:“弟兄们,我们当兵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打鬼子,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我们四万万中华同胞。如果我们当兵的打仗怕死,临阵脱逃,那么谁来抗击日寇?谁来把鬼子赶出国门?如果我们不消灭鬼子,鬼子就会灭了我们。到那时候,国都没有了,哪还有家?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再不奋勇抗敌,那就只有任人宰割了。兄弟们,男子汉大丈夫做人做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就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父亲的一席话,战士们听了情绪高涨,就连那几个逃兵也羞愧得无地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