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盛世文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封蔚立了功,无论是余柏林还是皇帝一家子都不怎么高兴。
封庭曾经拉着余柏林哭诉,封蔚从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小小年纪就胆大包天怪招奇出。虽然往往都能有很好结果,但是这让当哥哥的十分担心,担心的睡都睡不好。
余柏林在心里默默点头。
封蔚这性格,在后世来说,就是胆大心细,充满了冒险精神。但是这对于在一旁关心他的人而言,心里迟早吓出好歹来。
但他们除了给封蔚寄去书信,斥责封蔚这次冒险行为,并且强烈要求他以后小心谨慎之外,又暂时没办法做其他的措施去收拾这个混小子。
他们都了解封蔚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在他好不容易拼命打开了局面,在北疆站稳了脚跟的关键时候,封庭和余柏林都做不出拖后腿的行为。
余柏林想了一宿,终于忍不住向皇帝陛下上书,请求外调北疆,协助封蔚。
他此时已经顾不上再在皇帝陛下面前掩饰,反正皇帝陛下最近态度也松软下来,他于性命已经无忧。再在京城想着,远在北疆的封蔚又搞出什么幺蛾子,余柏林得疯。
皇帝陛下看到余柏林的上书之后,一个人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暂且压制不放。
封庭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要说继续拆散封蔚和余柏林,把封蔚引到正途上,封庭知道不可能,已经放弃。
但让他就这么放手让余柏林和封蔚感情发展,他又做不到。
封庭此刻心情很是复杂。
成琪芳劝说道:“感情之时且不说,但陛下真的放心澈之一个人在边疆胡来吗?这次是‘迷路’到敌军大营,下次会不会直接‘迷路’到草原,去把王帐扫荡了?”
封庭顿时身体一僵,这很有可能!他的弟弟他自己了解,封蔚就是这种得寸进尺的性格!
而能好好看住封蔚,又能为封蔚想要的建功立业的事业添砖加瓦的人,只有余柏林了!
封庭这时候无奈的想,余柏林怎么好像封蔚的贤内助?堂堂六元及第的状元爷给他家熊孩子当贤内助是不是太亏待人家了?
又想着余柏林家中就他一人,若是和封蔚在一起,说不得连香火延续都不可能,封庭心中更觉对余柏林亏待。
于是封庭犹豫的更厉害了。
余柏林知道皇帝陛下不会这么快松口,他再接再厉,又为自己填上筹码。
他直言上书弹劾北疆官员,说北疆屯田收获数目不对。按照新作物产量,即使北疆气候条件较恶劣,也不该减产这么多。
余柏林要求皇帝陛下彻查。
余柏林此举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很快文武辅臣一起上书要求对边疆屯田彻查。特别是洪敏之,神情十分激动。
余柏林不知道从哪(其实就是封蔚)得到的消息,把边疆瞒得严严实实的私吞屯田的消息给揭露了出来。朝中这才知道,那给边疆军队的屯田,居然有近一半都进入了北疆地方望族手中。
这种情况,从文宗时候,对北疆控制力减弱,就开始了。
之所以还没闹出来,是因为屯田之事是由文官负责。武官只负责打仗,不负责屯田和收获。北疆军户忙时打仗,闲时种田。因为所种田都充为粮饷,所以他们也不会计算自己所得利益,只要饭够吃就成。
至于北疆将领,虽然心里明白,但曾经揭露此时的人都被文宗压了下来,反而在北疆更难相处下去,为戍守边疆带来很□□烦。所以也就习惯不提了。
不过封蔚可不懂什么潜规则,什么默契,他见国家重要的屯田被吞了这么多,哪能坐得住?
只是封蔚给余柏林的信只是抱怨了一番,他是准备自己整理一下,自己发奏折。
毕竟这件事干系重大,他不会让余柏林出这个头。之所以抱怨一下,主要是他对余柏林嘴上从来不把门,有什么说什么,没想太多。
余柏林算着封蔚奏折上来的速度,抢在封蔚上奏之前,先点燃了这火药桶。
不过余柏林切入的角度很巧妙。他“并不知道屯田被私吞”的事,而是借由屯田收获数目,与常理不符,要求皇帝陛下彻查,是否有瞒报谎报贪污受贿之事。
他只是由北疆上报的数据而发难,并且刀尖并没有对着其中任何一人,只是就事论事。
在点燃火药桶,让朝中吵得不可开交,利益相关之人纷纷下了这滩浑水之后,封蔚的奏折也入京了。
这下子,朝中可难得的热闹了。
洪敏之推行新政,最看不得的就是豪强兼并私吞之事。现在豪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国家的屯田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每朝每代,边疆屯田都是军务大重。
而且现在时机也很好。以前朝廷中还有利益相关者,现在经过几次清洗,朝中势力大洗牌,利益相关者纷纷自顾不暇,边疆豪强和当地官员相互勾结,但在中央却已经没有强有力的靠山。
其实以前他们最大的靠山是文宗皇帝。文宗皇帝为了扳倒何家,口袋里羞涩,便培养亲信去边疆捞钱,待钱袋子鼓起来,好底气十足慢慢收拾何家。
虽然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文宗也无可奈何。
待他弄死何家和朝中根深蒂固的世家,下一步就是朝着边疆那些私吞屯田的人开刀,再把屯田要回来。
封庭现在遇到的麻烦,就是文宗事情进行到一半的后遗症。
但这烂摊子他不得不收拾。
若要收拾,边疆负责屯田的文官得大换血。他必须得派亲信负责屯田之事。
因为朝中杀过两批人之后,封庭培养的新人手捉襟见肘。若要论能担此大业,又能和封蔚和睦相处,齐头并进的人,似乎除了余柏林,没其他人了。
其余人,要么他没有放入全部信任,要么能力不成,要么和封蔚性格不合拍。
余柏林曾经殿试上写的策论他现在还记得,封庭曾经就想过,让余柏林去边疆,试验他的策论。
但封庭还在犹豫。现在犹豫是余柏林毕竟未曾接触过户部相关的事,不知道余柏林是否是纸上谈兵,能不能担此重责。
余柏林见皇帝陛下已经有所松动,又旁敲侧击,再次拿出一个大筹码。
这个筹码,就是火药的提纯方式,和新火器的设计图。
余柏林折腾这两个的事,皇帝陛下早就知道了。他只知道余柏林让冯努搜集海外关于火药提纯和应用的资料,然后他自己钻研。
这些资料工部工匠也有一份,现在也在钻研中。皇帝陛下只当这是余柏林的一个兴趣,或者这是封蔚的一个兴趣。因为封蔚显得比余柏林更热衷,还弄出了什么乱七八糟完全不能用的成品。
皇帝陛下也玩过几次,后来实在没这天分,又事情过多,就丢一边去了。
没想到余柏林不声不响,还真拿出成品了。
余柏林这次拿出准备了很久的成品,也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冯努这次出海,从夷人手中收购到了比较完整的火药方子和新□□火炮的制作图。只是那制作图比较简略,余柏林看了几眼,就把他补全了,装作那就是原版的制作图,然后拿出修改的图纸。
这一批□□火炮图纸,是余柏林在考察了现有工艺之后,拿出的在安全性能等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只要工艺未曾提高,这种□□火炮可以运用很长一段时间。
毕竟术业有专攻,余柏林知道枪支火炮的设计图,甚至知道硝石提纯的土法子,但是对于其余工艺,比如炼钢之类,他的确不了解。
这就要靠晖朝工匠们自己琢磨了。
但现在他拿出的东西,已经让皇帝陛下惊得打翻了茶盏。
他也知道冯努得到了新图纸,谁知道余柏林得了一份。谁知道这图纸恰好解决了余柏林心中疑问,让更好的成品做出来了?
若是余柏林所上书内容真的属实,无论是硝石的提纯,还是□□火炮的制作,都该提上议程。特别是边疆,更该加班加点制作了。
这种强大的武器,封庭可不放心。这些都该是官制官用。
现在北疆官造兵器作坊已经被封蔚接手。但封蔚还要忙作战之事,对新技术又了解不深,余柏林似乎是唯一人选了。
封庭思来想去,终于不得不妥协,将余柏林派出去,给封蔚作伴。
派出去之前,他还升了余柏林的职位,余柏林升正四品佥都御史,出任布政使。
布政使乃一省长官,为从二品,多由御史兼任。
余柏林现在正式踏入高官行列,从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封疆大吏了。
余柏林大概是晖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但封庭指派他时,朝中没人不满,都一副“早知如此”的态度。
以余柏林身份和才华,以及在皇帝陛下心中的信任程度,的确是最适合此次出任布政使的人选。
其余御史也只能对这个空降的同僚心酸酸。
御史拼的就是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印象和信任度,来搏一个外放兼任的机会。这样再回到... -->>
封蔚立了功,无论是余柏林还是皇帝一家子都不怎么高兴。
封庭曾经拉着余柏林哭诉,封蔚从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小小年纪就胆大包天怪招奇出。虽然往往都能有很好结果,但是这让当哥哥的十分担心,担心的睡都睡不好。
余柏林在心里默默点头。
封蔚这性格,在后世来说,就是胆大心细,充满了冒险精神。但是这对于在一旁关心他的人而言,心里迟早吓出好歹来。
但他们除了给封蔚寄去书信,斥责封蔚这次冒险行为,并且强烈要求他以后小心谨慎之外,又暂时没办法做其他的措施去收拾这个混小子。
他们都了解封蔚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在他好不容易拼命打开了局面,在北疆站稳了脚跟的关键时候,封庭和余柏林都做不出拖后腿的行为。
余柏林想了一宿,终于忍不住向皇帝陛下上书,请求外调北疆,协助封蔚。
他此时已经顾不上再在皇帝陛下面前掩饰,反正皇帝陛下最近态度也松软下来,他于性命已经无忧。再在京城想着,远在北疆的封蔚又搞出什么幺蛾子,余柏林得疯。
皇帝陛下看到余柏林的上书之后,一个人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暂且压制不放。
封庭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要说继续拆散封蔚和余柏林,把封蔚引到正途上,封庭知道不可能,已经放弃。
但让他就这么放手让余柏林和封蔚感情发展,他又做不到。
封庭此刻心情很是复杂。
成琪芳劝说道:“感情之时且不说,但陛下真的放心澈之一个人在边疆胡来吗?这次是‘迷路’到敌军大营,下次会不会直接‘迷路’到草原,去把王帐扫荡了?”
封庭顿时身体一僵,这很有可能!他的弟弟他自己了解,封蔚就是这种得寸进尺的性格!
而能好好看住封蔚,又能为封蔚想要的建功立业的事业添砖加瓦的人,只有余柏林了!
封庭这时候无奈的想,余柏林怎么好像封蔚的贤内助?堂堂六元及第的状元爷给他家熊孩子当贤内助是不是太亏待人家了?
又想着余柏林家中就他一人,若是和封蔚在一起,说不得连香火延续都不可能,封庭心中更觉对余柏林亏待。
于是封庭犹豫的更厉害了。
余柏林知道皇帝陛下不会这么快松口,他再接再厉,又为自己填上筹码。
他直言上书弹劾北疆官员,说北疆屯田收获数目不对。按照新作物产量,即使北疆气候条件较恶劣,也不该减产这么多。
余柏林要求皇帝陛下彻查。
余柏林此举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很快文武辅臣一起上书要求对边疆屯田彻查。特别是洪敏之,神情十分激动。
余柏林不知道从哪(其实就是封蔚)得到的消息,把边疆瞒得严严实实的私吞屯田的消息给揭露了出来。朝中这才知道,那给边疆军队的屯田,居然有近一半都进入了北疆地方望族手中。
这种情况,从文宗时候,对北疆控制力减弱,就开始了。
之所以还没闹出来,是因为屯田之事是由文官负责。武官只负责打仗,不负责屯田和收获。北疆军户忙时打仗,闲时种田。因为所种田都充为粮饷,所以他们也不会计算自己所得利益,只要饭够吃就成。
至于北疆将领,虽然心里明白,但曾经揭露此时的人都被文宗压了下来,反而在北疆更难相处下去,为戍守边疆带来很□□烦。所以也就习惯不提了。
不过封蔚可不懂什么潜规则,什么默契,他见国家重要的屯田被吞了这么多,哪能坐得住?
只是封蔚给余柏林的信只是抱怨了一番,他是准备自己整理一下,自己发奏折。
毕竟这件事干系重大,他不会让余柏林出这个头。之所以抱怨一下,主要是他对余柏林嘴上从来不把门,有什么说什么,没想太多。
余柏林算着封蔚奏折上来的速度,抢在封蔚上奏之前,先点燃了这火药桶。
不过余柏林切入的角度很巧妙。他“并不知道屯田被私吞”的事,而是借由屯田收获数目,与常理不符,要求皇帝陛下彻查,是否有瞒报谎报贪污受贿之事。
他只是由北疆上报的数据而发难,并且刀尖并没有对着其中任何一人,只是就事论事。
在点燃火药桶,让朝中吵得不可开交,利益相关之人纷纷下了这滩浑水之后,封蔚的奏折也入京了。
这下子,朝中可难得的热闹了。
洪敏之推行新政,最看不得的就是豪强兼并私吞之事。现在豪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国家的屯田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每朝每代,边疆屯田都是军务大重。
而且现在时机也很好。以前朝廷中还有利益相关者,现在经过几次清洗,朝中势力大洗牌,利益相关者纷纷自顾不暇,边疆豪强和当地官员相互勾结,但在中央却已经没有强有力的靠山。
其实以前他们最大的靠山是文宗皇帝。文宗皇帝为了扳倒何家,口袋里羞涩,便培养亲信去边疆捞钱,待钱袋子鼓起来,好底气十足慢慢收拾何家。
虽然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文宗也无可奈何。
待他弄死何家和朝中根深蒂固的世家,下一步就是朝着边疆那些私吞屯田的人开刀,再把屯田要回来。
封庭现在遇到的麻烦,就是文宗事情进行到一半的后遗症。
但这烂摊子他不得不收拾。
若要收拾,边疆负责屯田的文官得大换血。他必须得派亲信负责屯田之事。
因为朝中杀过两批人之后,封庭培养的新人手捉襟见肘。若要论能担此大业,又能和封蔚和睦相处,齐头并进的人,似乎除了余柏林,没其他人了。
其余人,要么他没有放入全部信任,要么能力不成,要么和封蔚性格不合拍。
余柏林曾经殿试上写的策论他现在还记得,封庭曾经就想过,让余柏林去边疆,试验他的策论。
但封庭还在犹豫。现在犹豫是余柏林毕竟未曾接触过户部相关的事,不知道余柏林是否是纸上谈兵,能不能担此重责。
余柏林见皇帝陛下已经有所松动,又旁敲侧击,再次拿出一个大筹码。
这个筹码,就是火药的提纯方式,和新火器的设计图。
余柏林折腾这两个的事,皇帝陛下早就知道了。他只知道余柏林让冯努搜集海外关于火药提纯和应用的资料,然后他自己钻研。
这些资料工部工匠也有一份,现在也在钻研中。皇帝陛下只当这是余柏林的一个兴趣,或者这是封蔚的一个兴趣。因为封蔚显得比余柏林更热衷,还弄出了什么乱七八糟完全不能用的成品。
皇帝陛下也玩过几次,后来实在没这天分,又事情过多,就丢一边去了。
没想到余柏林不声不响,还真拿出成品了。
余柏林这次拿出准备了很久的成品,也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冯努这次出海,从夷人手中收购到了比较完整的火药方子和新□□火炮的制作图。只是那制作图比较简略,余柏林看了几眼,就把他补全了,装作那就是原版的制作图,然后拿出修改的图纸。
这一批□□火炮图纸,是余柏林在考察了现有工艺之后,拿出的在安全性能等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只要工艺未曾提高,这种□□火炮可以运用很长一段时间。
毕竟术业有专攻,余柏林知道枪支火炮的设计图,甚至知道硝石提纯的土法子,但是对于其余工艺,比如炼钢之类,他的确不了解。
这就要靠晖朝工匠们自己琢磨了。
但现在他拿出的东西,已经让皇帝陛下惊得打翻了茶盏。
他也知道冯努得到了新图纸,谁知道余柏林得了一份。谁知道这图纸恰好解决了余柏林心中疑问,让更好的成品做出来了?
若是余柏林所上书内容真的属实,无论是硝石的提纯,还是□□火炮的制作,都该提上议程。特别是边疆,更该加班加点制作了。
这种强大的武器,封庭可不放心。这些都该是官制官用。
现在北疆官造兵器作坊已经被封蔚接手。但封蔚还要忙作战之事,对新技术又了解不深,余柏林似乎是唯一人选了。
封庭思来想去,终于不得不妥协,将余柏林派出去,给封蔚作伴。
派出去之前,他还升了余柏林的职位,余柏林升正四品佥都御史,出任布政使。
布政使乃一省长官,为从二品,多由御史兼任。
余柏林现在正式踏入高官行列,从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封疆大吏了。
余柏林大概是晖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但封庭指派他时,朝中没人不满,都一副“早知如此”的态度。
以余柏林身份和才华,以及在皇帝陛下心中的信任程度,的确是最适合此次出任布政使的人选。
其余御史也只能对这个空降的同僚心酸酸。
御史拼的就是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印象和信任度,来搏一个外放兼任的机会。这样再回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