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中国武将列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了之后就应该能够对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在形式上还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洪秀全这个人信仰的乃是基督教,因此,就算是后来状况变得有点奇怪,但他们建立的还是基督教的结社,而最后这结社就成了叛乱的母体。
除了打倒清朝之外,他们也提倡男女平等,想要做各式各样的改革,然而却没有一项彻底实行。怎么说呢,那种神明附身后发出神示的情形,在西欧的列强看来,实在是不愿承认那是正统的基督教。不过毕竟其全体的领导十分优秀而清军又相当地衰弱,因此一时之间还是占领了中国的南半分,并且进入了南京、以其为首都。洪秀全在此自称为天王,从此就开始堕落,陷溺奢华的生活当中。
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内部都还是非常地团结的,然而随着洪秀全的堕落,内部也开始了权力斗争,各千部之间相互较劲。在此,最高干部之一的第九十八位的石达开曾提出大家不要再继续自相残杀的意见,但却未为众人所接受,甚至连自己都差点难逃被杀的命运,最后只好逃离。之后,虽然相互争斗的事情暂时被放在一边,而石达开也重新出任洪秀全的辅佐工作,乍看之下好像很圆满,但这次则换洪秀全一族看石达开不顺眼,因此就把他流放,由自家族人握有全部的大权。
石达开这个人在死时才只有三十三岁而已,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已经成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一,相当地年轻。这个人的父亲虽是汉人,但母亲却是少数民族出身。由于他出身自不错的家庭,因此教养也相当丰富,被认为是太平天国中最佳的战术家,并且。曾数度大破清军。加上他的人格也十分地成熟,具有相当的声望,如果放着他不管的话,那么权威是自然会靠向石达开那一边的。就在这样的危机感之下,石达开遭到了流放,也导致其因相当嫌恶,所以就带着自己的部下脱离了太平天国一事。此后则一直在长江的上游策动军事活动,就在想将某一个地方作为根据地的时候,就又为清廷所阻,不管走到哪里都不顺利,最后被追兵全灭。不过,他在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依然是具有着与关羽相匹敌的人气。
关于第九十七位李秀成这个人,他是在干部互相斗争、石达开也脱离了之后支撑着人平天国的人。和李秀成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名叫陈玉成的人,这个人也相当地年轻,但却十分地勇敢,建立了不少的功绩。当他败于清军之手而被处刑的时候,才不过二十五岁而已。
清朝在借用外来诸国之力的情况下逼迫太平天国,最后终于将首都南京包围,好不容易才将其攻陷。虽然李秀成一直支撑着太平天国政治和战局,然而天王洪秀全却于此时决定放弃而自杀。在南京失守的时候,李秀成抱着洪秀全的儿子逃出,但最后还是被捕。
被捕后李秀成的态度,听陈老师说,其实是非常可怜的,据说他是想摇尾乞怜以换得一条小命的。关于李秀成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没有确定的评价,有一直到最后都支撑着太平天国之英雄的看法,也有最后想以拍马屁而使自己得救的卑鄙小人的看法,不过,要说卑鄙的话,这也有可能是清朝官方的宣传手法。虽然要加以评断并不容易,但最后,还是让人有苟且偷生的感觉。
是以如果严格地探讨,也许当南京失守之时自杀的话,名声反而得以保全也说不定,只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英雄,这也不过是在最后之际时,暴露出人性最大的弱点罢了。这样看来,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伟大的,凡人是学不来的。由于我自小的时候所看的世界史故事书中,就有一篇说李秀成这个人乃是支撑太平天国大局直到最后的名将的文章,因此在听闻了这些之后,感觉非常地复杂。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他能够壮烈的死去吧!也或许他是想忍辱负重,意图东山再起也说不定就是了。我想如果我多学习一些,而再发现到其他遭埋没的名将的话,也许会先把李秀成给舍去也说不定,毕竟当时因为这一点,我也曾犹豫了很久。而如果现在要换的话,如果是同为清代人的话,我想我大概会选择策棱,不然像清法战争中骁勇善战的冯子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怎样,终于到了最后的第九十九位,也就是刘永福的时代。
这个人的人生其实也是波涛四起的,他本来是中园南部的贫户所生,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大多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要工作,而刘永福却是和双亲一同成为流民到处流浪。在这样的放浪生活之中,他从父亲那儿学习武艺,感觉上应该不是单纯的贫民才是,也许是武门的家道中落也说不定。
在他十七岁时,双亲均去世,成了孤独之身,因此他就想要加入太平天国的分支。然而在太平天国之乱当时,他因为过于年轻而地位低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后来就从事盗贼一般的勾当。在这时候,他跟随盗贼的首领前往越南,在越南从事佣兵的工作。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独立建立了一支黑旗军,虽然一方面替越南的王室担任佣兵的工作,但另一方面还是像半山贼一般,有着不确定的性格。
之后,越南受到法国的侵略。当西元一八七三年法国的大军占领河内之时,他就进入更深处的地方,即使当时越南军战败,然而当时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却能与数量较多、火力较强的法军作战,而且还将之击灭,连总司令官的葛鲁尼耶将军也战死其中。
说到这时候的战术,由于法军的火力很强,因此若要从正面迎战是绝不可能获胜的。加上黑旗军这边也只有旧式的铁炮而已,因此采取的战术就是一开始即躲躲藏藏,然后引法军上钩。在将法军从平野逐渐引到山区之后,再以埋伏的军队一口气蜂拥而上,立刻就进入近距离战中,不让对方有展现火力的机会。而这个叫做葛鲁尼耶的将军大概就是在枪也没办法发射的情况下被杀的吧!总之,法军在此被击溃,而且还是连总司令官都战死的大惨败。
因为这样,所以造成了世界轰动,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中——大约明治六、七年(译注:西元一八七三、一八七四年)也有所记载。而日本战胜欧洲军队的事却一次也没有。尤其当时乃是萨英战争,也就是日本的萨摩藩输给英军的记忆犹新的时刻,因此在日本的报纸上就以亚洲的军队初次胜过欧洲的军队为题而大喜,将刘永福誉为如同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土般的战术天才。
在此,法军连撤退的余地都没有,而在经过十年后的一八八三年,法国又再度整编大军来到越南。当然,之前也不是说完全地放弃越南而离开就是了,不过,这次则是正式展开对越南的侵略。在此,刘永福再度与这支法军作战,而且又再度将其击败,其司令官李维尼尔战死。这时所使的战法其实还是和第一次一样,这战法和后来的越战可说是完全相同,毕竟要以火力对决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因此就必须要利用复杂的丛林地形,然后一口气进入近距离战之中方有可能取胜。
就这样,刘永福成了全亚洲的英雄。然而后来越南却屈伏于法国,在法军的要求之下,将刘永福流放出去。这时无计可施的刘永福只有再回到清。由于他已经是英雄的关系,在回到清后就被任为将军,在清法战争,也就是清朝与法国的战争开打之时,刘永福也在转战各地之中获得胜利。就他个人来说,虽在各地取得了胜利,然而就清法战争全体来说,终究是法国获胜。加上他后来与清的关系也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就停手了。
接下来是在西元一八九四年发生的日清战争(译注:中日甲午战争),他当时乃是台湾的防卫司令官。而在日清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因此日本军就开始进驻。当时日本军曾要他投降,然而他并不愿意,因此就不断地抵抗。之后,由于清不厌其烦,使得刘永福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其后他一直活着,直到西元一九一五年日本的大限重信内阁向中国提出了那恶名昭彰的二十一条要求为止。当时乃是处于第一次大战,欧美列强对亚洲无暇他顾的时候,而二十一条要求就是趁着这个空隙提出的,内容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的过分要求。在司马辽太郎的演讲之中也提到这是“完全无视于中国的自主权和领土权,如同小偷、强盗般的无理要求”当时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就是这样让后世如司马老师一般的日本人想到时,胸口不免一痛的事情。
这时的刘永福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然而他还是非常地生气,还想要组织义勇军来与日本军作战。只是在立下了这个计划,尚未付诸实行的时候,就因年岁已大而死去。在死前,他还说自己的一生从未与中国人作战,他战斗的对象全都是外国人,之后方才没了呼吸。
这个人在思想之上,也许可说是非常健全的国家主义代表,被说是传统的排外主义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欧洲或日本等外国势力的手中保护中国及越南免受侵害,是以确实是可以如此自夸而死的。而他也算是非常长寿,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去世。
自此以后,中国史也已完全地进入了近代史的时代之中,再也没有旧式武将活跃的余地。在近代的军官学校建起后,新的时代就开始了,这是一个充满苦难的重生时代。而在中国的武将之中,活到最后的,我想描写的就是这个刘永福。在这个人之后的都算是军人,也不再有武将的感觉了。
就是这样,本来是从带点开玩笑的想法开始的企划,如今却变成了这样厚厚的书本,我真的非常感激。不过由于我的知识不足,也许对于其中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做了不适当的评价也说不定。不敢说这本书将留传百世,只希望说原先对于中国的历史如同门外汉的读者能够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得到一些不同的感觉,在经过了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还会再想起来,或是再有不同的感触。我也希望能够多一个人看过这本书,那我就很高兴了。只是,关于中国的历史或人物的相关书籍,虽然有着拿来作为商务上的参考书,然而我认为这本书可能没有这样的功能,只是能够提供一些看历史故事的乐趣,以及能够让读者亲近这群极具个性的角色的作用罢了。
在此再度感谢各位阅读此书。
多尔衮:西元一六一二~一六五年。清之太祖奴儿哈赤的第十四子。太祖没后,于西元一六二八年时跟随太宗前往征讨蒙古,次年则越过长城侵入中国内部,立有辉煌的功勋。西元一六三五年时则攻下察哈尔、翌年侵攻朝鲜,对于确立清帝国初期的功绩甚大。太宗没后则尽力于顺治帝的拥立,同时并担任其政治上之辅佐。一六四四年,当明由内乱而崩溃之际,他将李自成由北京流放,同时并抑止了人心的动摇,对于清平定中国立下大功。其生涯虽集权力于一身,但皆为清帝而奔走,惟死后终因被怀疑谋反而皇籍遭到剥夺。
——清史稿卷二二四多尔衮传史可法:?~西元一六四五年。虽然是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出身,却置籍于北京。西元一六二八年以进士出身,因讨伐明末叛乱中心人物张献忠而一举成名。由于得知李自成迫近北京一事,因此号召勤王军准备渡过扬子江,而听闻北京失陷后,则加入明之皇族。惟因对明后继者的问题和内乱等事情有所不满,因此便离开至扬州。后来在扬州之战中,持续抗清的史可法因战败而被俘,最后被杀。其抗战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南明史卷上史可法传康熙帝:西元一六五四~一七二二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六六一~一七二二年。清第四代皇帝(圣祖)。八岁的幼龄即即上皇位,当时在大臣之中有不少专横之人,康熙帝便一一加以抑制而以自己的手腕展开统治。西元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乱起时,他自己位于阵头指挥,于一六八一年成功地加以镇压。在确立了对中国的统治后,他也使得财政充实,建立了安定的社会。终其在位一生都不再有够称为叛乱的暴动。另外,为了防止具有南下意图的俄罗斯,他于一六八九年订立了尼尔钦斯克条约,同时也进行对准噶尔部的平定等,开展了清的鼎盛时期。学问和武术方面都算是相当出色的皇帝,惟另一方面他也兴起文字狱,有意图统一思想之举动。
——清史稿卷六~八圣祖纪乾隆帝:西元一七一一~一七九九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七三五~一七九五年。清朝的第六代皇帝(高宗)。清自建国以来虽然名君相继而有着持续的隆盛,但最繁荣的还是在于自康熙帝经过雍正帝以至于乾隆帝的这三代。乾隆帝在为政第五十九年时由于自认为立有十项功绩,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对内布施了不少善政,对外则进行远征等,发扬了清的国力。不过这也是建立于自康熙帝以至于雍正帝治政的成果上而成的,在几度的外征之后.终究加重了国民的负担,再加上乾隆帝的晚年数度恼于几次的内乱中,还有他曾兴起不必要的文字狱等,因此乾隆帝的时代也是帝国强盛之末开始可见不安的转折点。
——清史稿卷十一~十五高宗纪明亮:西元一七三六~一八二二年。满州镶黄旗人。由于一族之中曾出过皇后,因此乃是属于名门出身。西元一七六五年镇压回部之乱、一七六九年远征缅甸、一七七六年平定僧格桑之乱、一七九六年平定苗族之乱等,在内乱平定与外征之上有功。此外,他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功名,惟因其专断而数度遭到罢免。然而其再三重获任用一事,也显示着当时清军人才的欠缺,以及帝国开始走向崩溃的矛盾。
——清史稿卷三三六明亮传杨遇春:西元一七六~一八三七年。四川省崇庆县出身。西元一七七九年武举及第,以后就一直从事于伊斯兰教徒之乱、台湾之乱、库尔喀族的征伐、苗族之乱的征伐等,以黑旗为记,参加了大小数百次的战役,一次负伤都没有。其军队则以杨家军的名号而为人所惧。他亦曾担任负责伊犁和喀什噶尔的政治,直至西元一八三五年时以高龄为由而退职,是支撑着乾隆帝时代末年以来动摇时期的武将代表。惟就如同他的战历波澜四起一般,而后帝国的变动也是波澜四起难以压抑,其军事行动就成了通往崩溃序曲的先驱。
——清史稿卷三五三杨遇春传李长庚:西元一七五一~一八七年。福建省同安县出身。西元一七七一年进士及第而成为文官,然在一七八一年却在其担任福建坛镇总兵之际,于安南发生了阮氏叛乱,由于他率水军前往镇压之故,以后便用于军事。西元一七九七年以降,随着累进升官,持续地与海贼之首领蔡牵作战。蔡牵乃是中国东南海上称霸十数年,各路武将均无法加之缉捕的大海贼,由于李长庚与其作战的成果不错,因此深得嘉庆帝的信赖,惟一八七年以浙江提督的身份与蔡牵在广东潮州的外海交战之际战死。从这样花费一国之力作战依然难以加以讨伐海贼的地方看来,已可看出当时清之国力衰退,以及其南海政策的破绽。
——清史稿卷三五六李长庚传关天培:西元一七八一~一八四一年。江苏省山阳县出身。从一小兵的情况起身,于西元一八三四年时已是有一方的广东水师提督。在任中除了勤于增筑炮台、强化守备兵及巡视船等,另一方面亦编辑了筹海初集四卷,用心于广东一带的防备。在林则徐的禁鸦片政策下而与英国展开的作战中,亦尽力于广东的防御。西元一八四一年战死于虎门之战中。清末的军人有不少皆是如他一般力战,然而终究在无法重建国家的情况之下告终。
——清史稿卷三十九关天培传僧格林沁:?~西元一八六五年。也被称为桑格林沁。内蒙古的贵族出身,出仕于清,深受道光帝的信赖。于西元一九三五年太平天国军进出直隶省之际率领蒙古军奋战,其结果导致太平天国之北伐成为泡影而归,以后即成为其崩溃之序曲。当时的情已是末期症状,但他依然尽忠。在亚罗号战争之时,一八五九年虽然大胜,但翌年却大败。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由于逐一失去了其倚仗的蒙古兵部下,在一九六五年讨伐捻党之际因受到包围而战死。是清帝国最后的、在某种意味上也是行无益之战的将军。
——清史稿卷四一僧格林沁传李秀成:西元一八二三~一八六四年。广西藤县出身。太平天国后期的指导者。虽为贫农出身,但于二十六岁之时举家加入洪秀全的上帝会。在金田起事之后即投身军旅之中而活跃,一直到后来掌握军事。西元一八五八年于江南大营的包围之中解得南京——也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之危,因而成为忠王。以后也逐渐转战直至一八六四年洪秀全自杀、天京陷落为止。在带着幼天王逃走隐匿的途中于山中被捕,被送至曾国藩的跟前,而于南京受斩。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一九五七年洪秀全:西元一八一四~一八六四年。广东省花县出身。太平天国最高之指导者。小康农家程度的客家出身,虽以科举为目标,但却接连落榜。在第二次应试的时候接触到了基督教,而在第三次的失败之下,于失意之余卧病在床四十日。就在这当中,他梦见了从天而降的金发黑衣人物授剑予他。自此后洪秀全便确信自己为耶和华之子、耶稣的弟弟而开始布教。在获得多数的信徒而急速地成长之后,于西元一八五年自金田村起事。一时还具有占据南京,并将之改为天京的势力,但在政府军的持续攻击之下逐渐趋于崩溃,最后自杀而死。其信仰与一般的基督教教义有所不一致的地方,但实行多种革新性的改革则相当令人注目。
——太平天国卷一石达开:西元一八三一~一八六三年。广西省费县出身。客家出身,在洪秀全布教之际加入了拜上帝会。自西元一八五年以降,其一族皆尽参加,于金田村起事之际,被封为五王之一,以后也一直位居于中心而活跃。具有名将的素质,在多次的战役中获得胜利,同时也擅于政事,曾让清朝这一边率领讨伐军的曾国藩受到其不少苦头。后来在太平天国内部的纷争之中遭到卷入,除一族被杀之外,也因受到天王洪秀全的妒嫉而脱离,意图独自行动。惟在贵州及云南一带转战之后,在大渡河因受增水和清军的攻击所苦而降服,最后于四川受斩。
——石达开自叙刘永福:西元一八三七~一九一七年。钦州(今广东省钦县)出身。生于贫农之家,自幼接受父亲武艺之教养而以武人之姿成长。虽因双亲死得早而备尝辛苦,然于二十一岁时投身天地会开始活动,在太平天国之乱后因被迫捕而开始了逃亡的生活。西元一八六五年进入越南,一八六七年组织黑旗军而在对越南的阮朝之协力之中逐渐建立地盘。其行动一直在于排外活动,连安定下来的据点都没有,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之中。其对越南及清朝的关系亦非始终一贯,但对法国和日本倒是持续抵抗。西元一九一五年对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也激烈地起而反对,惟在发动具体的行动之前死去。可说一生都是在与权力相抗,而另一方面则持续贯彻底其对侵略势力的抗争。
——清史稿卷四六九刘永福传
读了之后就应该能够对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在形式上还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洪秀全这个人信仰的乃是基督教,因此,就算是后来状况变得有点奇怪,但他们建立的还是基督教的结社,而最后这结社就成了叛乱的母体。
除了打倒清朝之外,他们也提倡男女平等,想要做各式各样的改革,然而却没有一项彻底实行。怎么说呢,那种神明附身后发出神示的情形,在西欧的列强看来,实在是不愿承认那是正统的基督教。不过毕竟其全体的领导十分优秀而清军又相当地衰弱,因此一时之间还是占领了中国的南半分,并且进入了南京、以其为首都。洪秀全在此自称为天王,从此就开始堕落,陷溺奢华的生活当中。
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内部都还是非常地团结的,然而随着洪秀全的堕落,内部也开始了权力斗争,各千部之间相互较劲。在此,最高干部之一的第九十八位的石达开曾提出大家不要再继续自相残杀的意见,但却未为众人所接受,甚至连自己都差点难逃被杀的命运,最后只好逃离。之后,虽然相互争斗的事情暂时被放在一边,而石达开也重新出任洪秀全的辅佐工作,乍看之下好像很圆满,但这次则换洪秀全一族看石达开不顺眼,因此就把他流放,由自家族人握有全部的大权。
石达开这个人在死时才只有三十三岁而已,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已经成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一,相当地年轻。这个人的父亲虽是汉人,但母亲却是少数民族出身。由于他出身自不错的家庭,因此教养也相当丰富,被认为是太平天国中最佳的战术家,并且。曾数度大破清军。加上他的人格也十分地成熟,具有相当的声望,如果放着他不管的话,那么权威是自然会靠向石达开那一边的。就在这样的危机感之下,石达开遭到了流放,也导致其因相当嫌恶,所以就带着自己的部下脱离了太平天国一事。此后则一直在长江的上游策动军事活动,就在想将某一个地方作为根据地的时候,就又为清廷所阻,不管走到哪里都不顺利,最后被追兵全灭。不过,他在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依然是具有着与关羽相匹敌的人气。
关于第九十七位李秀成这个人,他是在干部互相斗争、石达开也脱离了之后支撑着人平天国的人。和李秀成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名叫陈玉成的人,这个人也相当地年轻,但却十分地勇敢,建立了不少的功绩。当他败于清军之手而被处刑的时候,才不过二十五岁而已。
清朝在借用外来诸国之力的情况下逼迫太平天国,最后终于将首都南京包围,好不容易才将其攻陷。虽然李秀成一直支撑着太平天国政治和战局,然而天王洪秀全却于此时决定放弃而自杀。在南京失守的时候,李秀成抱着洪秀全的儿子逃出,但最后还是被捕。
被捕后李秀成的态度,听陈老师说,其实是非常可怜的,据说他是想摇尾乞怜以换得一条小命的。关于李秀成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没有确定的评价,有一直到最后都支撑着太平天国之英雄的看法,也有最后想以拍马屁而使自己得救的卑鄙小人的看法,不过,要说卑鄙的话,这也有可能是清朝官方的宣传手法。虽然要加以评断并不容易,但最后,还是让人有苟且偷生的感觉。
是以如果严格地探讨,也许当南京失守之时自杀的话,名声反而得以保全也说不定,只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英雄,这也不过是在最后之际时,暴露出人性最大的弱点罢了。这样看来,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伟大的,凡人是学不来的。由于我自小的时候所看的世界史故事书中,就有一篇说李秀成这个人乃是支撑太平天国大局直到最后的名将的文章,因此在听闻了这些之后,感觉非常地复杂。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他能够壮烈的死去吧!也或许他是想忍辱负重,意图东山再起也说不定就是了。我想如果我多学习一些,而再发现到其他遭埋没的名将的话,也许会先把李秀成给舍去也说不定,毕竟当时因为这一点,我也曾犹豫了很久。而如果现在要换的话,如果是同为清代人的话,我想我大概会选择策棱,不然像清法战争中骁勇善战的冯子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怎样,终于到了最后的第九十九位,也就是刘永福的时代。
这个人的人生其实也是波涛四起的,他本来是中园南部的贫户所生,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大多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要工作,而刘永福却是和双亲一同成为流民到处流浪。在这样的放浪生活之中,他从父亲那儿学习武艺,感觉上应该不是单纯的贫民才是,也许是武门的家道中落也说不定。
在他十七岁时,双亲均去世,成了孤独之身,因此他就想要加入太平天国的分支。然而在太平天国之乱当时,他因为过于年轻而地位低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后来就从事盗贼一般的勾当。在这时候,他跟随盗贼的首领前往越南,在越南从事佣兵的工作。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独立建立了一支黑旗军,虽然一方面替越南的王室担任佣兵的工作,但另一方面还是像半山贼一般,有着不确定的性格。
之后,越南受到法国的侵略。当西元一八七三年法国的大军占领河内之时,他就进入更深处的地方,即使当时越南军战败,然而当时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却能与数量较多、火力较强的法军作战,而且还将之击灭,连总司令官的葛鲁尼耶将军也战死其中。
说到这时候的战术,由于法军的火力很强,因此若要从正面迎战是绝不可能获胜的。加上黑旗军这边也只有旧式的铁炮而已,因此采取的战术就是一开始即躲躲藏藏,然后引法军上钩。在将法军从平野逐渐引到山区之后,再以埋伏的军队一口气蜂拥而上,立刻就进入近距离战中,不让对方有展现火力的机会。而这个叫做葛鲁尼耶的将军大概就是在枪也没办法发射的情况下被杀的吧!总之,法军在此被击溃,而且还是连总司令官都战死的大惨败。
因为这样,所以造成了世界轰动,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中——大约明治六、七年(译注:西元一八七三、一八七四年)也有所记载。而日本战胜欧洲军队的事却一次也没有。尤其当时乃是萨英战争,也就是日本的萨摩藩输给英军的记忆犹新的时刻,因此在日本的报纸上就以亚洲的军队初次胜过欧洲的军队为题而大喜,将刘永福誉为如同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土般的战术天才。
在此,法军连撤退的余地都没有,而在经过十年后的一八八三年,法国又再度整编大军来到越南。当然,之前也不是说完全地放弃越南而离开就是了,不过,这次则是正式展开对越南的侵略。在此,刘永福再度与这支法军作战,而且又再度将其击败,其司令官李维尼尔战死。这时所使的战法其实还是和第一次一样,这战法和后来的越战可说是完全相同,毕竟要以火力对决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因此就必须要利用复杂的丛林地形,然后一口气进入近距离战之中方有可能取胜。
就这样,刘永福成了全亚洲的英雄。然而后来越南却屈伏于法国,在法军的要求之下,将刘永福流放出去。这时无计可施的刘永福只有再回到清。由于他已经是英雄的关系,在回到清后就被任为将军,在清法战争,也就是清朝与法国的战争开打之时,刘永福也在转战各地之中获得胜利。就他个人来说,虽在各地取得了胜利,然而就清法战争全体来说,终究是法国获胜。加上他后来与清的关系也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就停手了。
接下来是在西元一八九四年发生的日清战争(译注:中日甲午战争),他当时乃是台湾的防卫司令官。而在日清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因此日本军就开始进驻。当时日本军曾要他投降,然而他并不愿意,因此就不断地抵抗。之后,由于清不厌其烦,使得刘永福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其后他一直活着,直到西元一九一五年日本的大限重信内阁向中国提出了那恶名昭彰的二十一条要求为止。当时乃是处于第一次大战,欧美列强对亚洲无暇他顾的时候,而二十一条要求就是趁着这个空隙提出的,内容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的过分要求。在司马辽太郎的演讲之中也提到这是“完全无视于中国的自主权和领土权,如同小偷、强盗般的无理要求”当时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就是这样让后世如司马老师一般的日本人想到时,胸口不免一痛的事情。
这时的刘永福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然而他还是非常地生气,还想要组织义勇军来与日本军作战。只是在立下了这个计划,尚未付诸实行的时候,就因年岁已大而死去。在死前,他还说自己的一生从未与中国人作战,他战斗的对象全都是外国人,之后方才没了呼吸。
这个人在思想之上,也许可说是非常健全的国家主义代表,被说是传统的排外主义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欧洲或日本等外国势力的手中保护中国及越南免受侵害,是以确实是可以如此自夸而死的。而他也算是非常长寿,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去世。
自此以后,中国史也已完全地进入了近代史的时代之中,再也没有旧式武将活跃的余地。在近代的军官学校建起后,新的时代就开始了,这是一个充满苦难的重生时代。而在中国的武将之中,活到最后的,我想描写的就是这个刘永福。在这个人之后的都算是军人,也不再有武将的感觉了。
就是这样,本来是从带点开玩笑的想法开始的企划,如今却变成了这样厚厚的书本,我真的非常感激。不过由于我的知识不足,也许对于其中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做了不适当的评价也说不定。不敢说这本书将留传百世,只希望说原先对于中国的历史如同门外汉的读者能够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得到一些不同的感觉,在经过了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还会再想起来,或是再有不同的感触。我也希望能够多一个人看过这本书,那我就很高兴了。只是,关于中国的历史或人物的相关书籍,虽然有着拿来作为商务上的参考书,然而我认为这本书可能没有这样的功能,只是能够提供一些看历史故事的乐趣,以及能够让读者亲近这群极具个性的角色的作用罢了。
在此再度感谢各位阅读此书。
多尔衮:西元一六一二~一六五年。清之太祖奴儿哈赤的第十四子。太祖没后,于西元一六二八年时跟随太宗前往征讨蒙古,次年则越过长城侵入中国内部,立有辉煌的功勋。西元一六三五年时则攻下察哈尔、翌年侵攻朝鲜,对于确立清帝国初期的功绩甚大。太宗没后则尽力于顺治帝的拥立,同时并担任其政治上之辅佐。一六四四年,当明由内乱而崩溃之际,他将李自成由北京流放,同时并抑止了人心的动摇,对于清平定中国立下大功。其生涯虽集权力于一身,但皆为清帝而奔走,惟死后终因被怀疑谋反而皇籍遭到剥夺。
——清史稿卷二二四多尔衮传史可法:?~西元一六四五年。虽然是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出身,却置籍于北京。西元一六二八年以进士出身,因讨伐明末叛乱中心人物张献忠而一举成名。由于得知李自成迫近北京一事,因此号召勤王军准备渡过扬子江,而听闻北京失陷后,则加入明之皇族。惟因对明后继者的问题和内乱等事情有所不满,因此便离开至扬州。后来在扬州之战中,持续抗清的史可法因战败而被俘,最后被杀。其抗战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南明史卷上史可法传康熙帝:西元一六五四~一七二二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六六一~一七二二年。清第四代皇帝(圣祖)。八岁的幼龄即即上皇位,当时在大臣之中有不少专横之人,康熙帝便一一加以抑制而以自己的手腕展开统治。西元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乱起时,他自己位于阵头指挥,于一六八一年成功地加以镇压。在确立了对中国的统治后,他也使得财政充实,建立了安定的社会。终其在位一生都不再有够称为叛乱的暴动。另外,为了防止具有南下意图的俄罗斯,他于一六八九年订立了尼尔钦斯克条约,同时也进行对准噶尔部的平定等,开展了清的鼎盛时期。学问和武术方面都算是相当出色的皇帝,惟另一方面他也兴起文字狱,有意图统一思想之举动。
——清史稿卷六~八圣祖纪乾隆帝:西元一七一一~一七九九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七三五~一七九五年。清朝的第六代皇帝(高宗)。清自建国以来虽然名君相继而有着持续的隆盛,但最繁荣的还是在于自康熙帝经过雍正帝以至于乾隆帝的这三代。乾隆帝在为政第五十九年时由于自认为立有十项功绩,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对内布施了不少善政,对外则进行远征等,发扬了清的国力。不过这也是建立于自康熙帝以至于雍正帝治政的成果上而成的,在几度的外征之后.终究加重了国民的负担,再加上乾隆帝的晚年数度恼于几次的内乱中,还有他曾兴起不必要的文字狱等,因此乾隆帝的时代也是帝国强盛之末开始可见不安的转折点。
——清史稿卷十一~十五高宗纪明亮:西元一七三六~一八二二年。满州镶黄旗人。由于一族之中曾出过皇后,因此乃是属于名门出身。西元一七六五年镇压回部之乱、一七六九年远征缅甸、一七七六年平定僧格桑之乱、一七九六年平定苗族之乱等,在内乱平定与外征之上有功。此外,他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功名,惟因其专断而数度遭到罢免。然而其再三重获任用一事,也显示着当时清军人才的欠缺,以及帝国开始走向崩溃的矛盾。
——清史稿卷三三六明亮传杨遇春:西元一七六~一八三七年。四川省崇庆县出身。西元一七七九年武举及第,以后就一直从事于伊斯兰教徒之乱、台湾之乱、库尔喀族的征伐、苗族之乱的征伐等,以黑旗为记,参加了大小数百次的战役,一次负伤都没有。其军队则以杨家军的名号而为人所惧。他亦曾担任负责伊犁和喀什噶尔的政治,直至西元一八三五年时以高龄为由而退职,是支撑着乾隆帝时代末年以来动摇时期的武将代表。惟就如同他的战历波澜四起一般,而后帝国的变动也是波澜四起难以压抑,其军事行动就成了通往崩溃序曲的先驱。
——清史稿卷三五三杨遇春传李长庚:西元一七五一~一八七年。福建省同安县出身。西元一七七一年进士及第而成为文官,然在一七八一年却在其担任福建坛镇总兵之际,于安南发生了阮氏叛乱,由于他率水军前往镇压之故,以后便用于军事。西元一七九七年以降,随着累进升官,持续地与海贼之首领蔡牵作战。蔡牵乃是中国东南海上称霸十数年,各路武将均无法加之缉捕的大海贼,由于李长庚与其作战的成果不错,因此深得嘉庆帝的信赖,惟一八七年以浙江提督的身份与蔡牵在广东潮州的外海交战之际战死。从这样花费一国之力作战依然难以加以讨伐海贼的地方看来,已可看出当时清之国力衰退,以及其南海政策的破绽。
——清史稿卷三五六李长庚传关天培:西元一七八一~一八四一年。江苏省山阳县出身。从一小兵的情况起身,于西元一八三四年时已是有一方的广东水师提督。在任中除了勤于增筑炮台、强化守备兵及巡视船等,另一方面亦编辑了筹海初集四卷,用心于广东一带的防备。在林则徐的禁鸦片政策下而与英国展开的作战中,亦尽力于广东的防御。西元一八四一年战死于虎门之战中。清末的军人有不少皆是如他一般力战,然而终究在无法重建国家的情况之下告终。
——清史稿卷三十九关天培传僧格林沁:?~西元一八六五年。也被称为桑格林沁。内蒙古的贵族出身,出仕于清,深受道光帝的信赖。于西元一九三五年太平天国军进出直隶省之际率领蒙古军奋战,其结果导致太平天国之北伐成为泡影而归,以后即成为其崩溃之序曲。当时的情已是末期症状,但他依然尽忠。在亚罗号战争之时,一八五九年虽然大胜,但翌年却大败。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由于逐一失去了其倚仗的蒙古兵部下,在一九六五年讨伐捻党之际因受到包围而战死。是清帝国最后的、在某种意味上也是行无益之战的将军。
——清史稿卷四一僧格林沁传李秀成:西元一八二三~一八六四年。广西藤县出身。太平天国后期的指导者。虽为贫农出身,但于二十六岁之时举家加入洪秀全的上帝会。在金田起事之后即投身军旅之中而活跃,一直到后来掌握军事。西元一八五八年于江南大营的包围之中解得南京——也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之危,因而成为忠王。以后也逐渐转战直至一八六四年洪秀全自杀、天京陷落为止。在带着幼天王逃走隐匿的途中于山中被捕,被送至曾国藩的跟前,而于南京受斩。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一九五七年洪秀全:西元一八一四~一八六四年。广东省花县出身。太平天国最高之指导者。小康农家程度的客家出身,虽以科举为目标,但却接连落榜。在第二次应试的时候接触到了基督教,而在第三次的失败之下,于失意之余卧病在床四十日。就在这当中,他梦见了从天而降的金发黑衣人物授剑予他。自此后洪秀全便确信自己为耶和华之子、耶稣的弟弟而开始布教。在获得多数的信徒而急速地成长之后,于西元一八五年自金田村起事。一时还具有占据南京,并将之改为天京的势力,但在政府军的持续攻击之下逐渐趋于崩溃,最后自杀而死。其信仰与一般的基督教教义有所不一致的地方,但实行多种革新性的改革则相当令人注目。
——太平天国卷一石达开:西元一八三一~一八六三年。广西省费县出身。客家出身,在洪秀全布教之际加入了拜上帝会。自西元一八五年以降,其一族皆尽参加,于金田村起事之际,被封为五王之一,以后也一直位居于中心而活跃。具有名将的素质,在多次的战役中获得胜利,同时也擅于政事,曾让清朝这一边率领讨伐军的曾国藩受到其不少苦头。后来在太平天国内部的纷争之中遭到卷入,除一族被杀之外,也因受到天王洪秀全的妒嫉而脱离,意图独自行动。惟在贵州及云南一带转战之后,在大渡河因受增水和清军的攻击所苦而降服,最后于四川受斩。
——石达开自叙刘永福:西元一八三七~一九一七年。钦州(今广东省钦县)出身。生于贫农之家,自幼接受父亲武艺之教养而以武人之姿成长。虽因双亲死得早而备尝辛苦,然于二十一岁时投身天地会开始活动,在太平天国之乱后因被迫捕而开始了逃亡的生活。西元一八六五年进入越南,一八六七年组织黑旗军而在对越南的阮朝之协力之中逐渐建立地盘。其行动一直在于排外活动,连安定下来的据点都没有,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之中。其对越南及清朝的关系亦非始终一贯,但对法国和日本倒是持续抵抗。西元一九一五年对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也激烈地起而反对,惟在发动具体的行动之前死去。可说一生都是在与权力相抗,而另一方面则持续贯彻底其对侵略势力的抗争。
——清史稿卷四六九刘永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