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元末新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需交纳到年收成的二成即可。若是遇到灾年,官府还将根据受灾情况,加以评估,酌情减少交纳的税额。
田租提取,还按照田亩的优劣等级划定,暂以五等划分,以实有耕田数为基准。过去的隐田全部取消。若有隐瞒不报者,隐田归何人耕作,发现后,改田无偿归耕作者所有,同时田主还要承受官衙的追究,按照隐田的多少分别收到刑徒、罚金、罢黜官职、取消功名等罪责。最重者可判抄没家产,家人入罪!
如此一来,靖安军所占之地的隐田几乎一夜间被重新登记、核算、划定应缴纳田赋。
总的来看,于志龙的施政,得优惠者最多的是耕农、匠户和小商户、小地主等,大地主和大富家族因为以前的隐田、隐户、漏交税款等,这次损失惨重,故背地里为此夙夜痛恨靖安军和于志龙的人也不知凡几。
得益于前期各地元军被抽调前往江淮战场打张士诚,腹里、西域等地的驻军精锐大多被抽调,此时益都路东部的元军力量并不强,尤其是胶州、登州等地。
靖安军一路所向,大小镇、县的元军多是闻风而逃,或望风归降。前行的靖安军上下逸性风发,新卒还不觉得如何,老卒们则是宿营或中途休息时纷纷回想、谈论当初四处流窜奔命的窘态。
“来人,击行军鼓,众军鼓歌和之!”这日于志龙见各部军士精神不错,如今冬风阵阵,吹得人身上发寒,行军路上鼓噪无味,周围哨探也无敌情,索性趁此令众军起歌而行,以振士气。
曲波兴奋的大声接令,遣三五号令兵前后驰马传令而去。他在临朐学得靖安军的一些军歌,自此着迷,后并入靖安军后,立即传令所部唱诵,很快,靖安军
的军歌传遍万金海、刘正风、夏侯恩等部。各部军士也是喜爱。
于志龙有心拉拢曲波,这次出师,特令曲波部为中军。
咚咚咚的小鼓声先是自中军开始奏响,随之前军、后军随之而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各部士卒齐声唱,步伐更加整齐,原先的身上寒意渐渐忘却,于志龙和曲波,孔英等在马上轻唱,想起大秦军锋无敌,铁血纵横中原、江淮,立下一揽九州的伟业不禁渐渐热血沸腾。
一遍唱罢,再起一歌。
“批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 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
这是汉代的一首军歌了。正是唱着这首歌,汉军出塞三千里,重创北匈奴,吓得单于连夜逃跑。从此之后在中国成语中又多了四个字“勒石燕然”。勒石燕然也和封狼居胥一样,成为后世无数军人追求和向往的功绩。
这些军歌的背景于志龙早有吩咐,一一讲述各军士们,如今靖安军的目标与当初的大汉军几乎无二,虽然这些新卒们当初投军主要是为了活命,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不过于志龙在军中已经开始注意引导各级军士将佐的思想,特别是手下的这些大小将领,在闲暇时经常与他们讲评历史典故,沙场征伐的案例。
自古男儿多热血,军中勇士多有立功业之志。除了博取俸禄、军功外,谁不想扬名天下,后世铭记?
士卒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活生生的故事比起那些杂居和评书可是有趣的多了。听得多了,众人对于志龙能知晓这些古事多有好奇,大家都是马上奔波厮杀的人物,这于志龙年纪轻轻怎么就知道的这么多?
谢林倒是给大家解了惑。于志龙几乎每晚研读《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些典故应是自书中得来。
谢林说的基本没错,于志龙虽有前世的记忆,不过他毕竟不是史学系专业,对于历史大事只是知道大概趋势,细节年代大多知之不祥,为此才辍夜耕读,晦学不倦,论耕读勤奋,绝不亚于后世百万学子的炎夏时节的大考。
为了给士卒解乏,于志龙索性请了一些自愿随军的说书艺人,给以军籍,他们也无需作战,只是在暇时给军卒们唱讲历史军事故事,主旨内容还是李广、霍去病、杨继业、岳飞等精忠报国的典故。同时于志龙也定期组织将佐,组织对过往战例等的得失、因果的辨析,讨论,努力提高这些部属的眼光和指挥能力。
至于以前就要求各级将佐必须习字、读书的军纪,仍然大力贯彻。只是现在军事频繁,得闲时间太少,于志龙还无法组织对将佐们及各级军士系统化的文化培训,暂时以简单的识字,读懂军令传文等为主。
后世名家有言: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前宋军制是扬文抑武,导致军事思想、军事体制、将兵的素质完全僵化和退化,而且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到了满清,朝廷的愚昧和愚蠢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满朝文武根本不了解当代军事技术的进展和威能,固步自封,想当然的自诩为天朝上国,这落后挨打也是必然。于志龙绝不愿再步后尘,现在就想着一点点着手,先从将士识字做起。
只需交纳到年收成的二成即可。若是遇到灾年,官府还将根据受灾情况,加以评估,酌情减少交纳的税额。
田租提取,还按照田亩的优劣等级划定,暂以五等划分,以实有耕田数为基准。过去的隐田全部取消。若有隐瞒不报者,隐田归何人耕作,发现后,改田无偿归耕作者所有,同时田主还要承受官衙的追究,按照隐田的多少分别收到刑徒、罚金、罢黜官职、取消功名等罪责。最重者可判抄没家产,家人入罪!
如此一来,靖安军所占之地的隐田几乎一夜间被重新登记、核算、划定应缴纳田赋。
总的来看,于志龙的施政,得优惠者最多的是耕农、匠户和小商户、小地主等,大地主和大富家族因为以前的隐田、隐户、漏交税款等,这次损失惨重,故背地里为此夙夜痛恨靖安军和于志龙的人也不知凡几。
得益于前期各地元军被抽调前往江淮战场打张士诚,腹里、西域等地的驻军精锐大多被抽调,此时益都路东部的元军力量并不强,尤其是胶州、登州等地。
靖安军一路所向,大小镇、县的元军多是闻风而逃,或望风归降。前行的靖安军上下逸性风发,新卒还不觉得如何,老卒们则是宿营或中途休息时纷纷回想、谈论当初四处流窜奔命的窘态。
“来人,击行军鼓,众军鼓歌和之!”这日于志龙见各部军士精神不错,如今冬风阵阵,吹得人身上发寒,行军路上鼓噪无味,周围哨探也无敌情,索性趁此令众军起歌而行,以振士气。
曲波兴奋的大声接令,遣三五号令兵前后驰马传令而去。他在临朐学得靖安军的一些军歌,自此着迷,后并入靖安军后,立即传令所部唱诵,很快,靖安军
的军歌传遍万金海、刘正风、夏侯恩等部。各部军士也是喜爱。
于志龙有心拉拢曲波,这次出师,特令曲波部为中军。
咚咚咚的小鼓声先是自中军开始奏响,随之前军、后军随之而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各部士卒齐声唱,步伐更加整齐,原先的身上寒意渐渐忘却,于志龙和曲波,孔英等在马上轻唱,想起大秦军锋无敌,铁血纵横中原、江淮,立下一揽九州的伟业不禁渐渐热血沸腾。
一遍唱罢,再起一歌。
“批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 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
这是汉代的一首军歌了。正是唱着这首歌,汉军出塞三千里,重创北匈奴,吓得单于连夜逃跑。从此之后在中国成语中又多了四个字“勒石燕然”。勒石燕然也和封狼居胥一样,成为后世无数军人追求和向往的功绩。
这些军歌的背景于志龙早有吩咐,一一讲述各军士们,如今靖安军的目标与当初的大汉军几乎无二,虽然这些新卒们当初投军主要是为了活命,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不过于志龙在军中已经开始注意引导各级军士将佐的思想,特别是手下的这些大小将领,在闲暇时经常与他们讲评历史典故,沙场征伐的案例。
自古男儿多热血,军中勇士多有立功业之志。除了博取俸禄、军功外,谁不想扬名天下,后世铭记?
士卒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活生生的故事比起那些杂居和评书可是有趣的多了。听得多了,众人对于志龙能知晓这些古事多有好奇,大家都是马上奔波厮杀的人物,这于志龙年纪轻轻怎么就知道的这么多?
谢林倒是给大家解了惑。于志龙几乎每晚研读《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些典故应是自书中得来。
谢林说的基本没错,于志龙虽有前世的记忆,不过他毕竟不是史学系专业,对于历史大事只是知道大概趋势,细节年代大多知之不祥,为此才辍夜耕读,晦学不倦,论耕读勤奋,绝不亚于后世百万学子的炎夏时节的大考。
为了给士卒解乏,于志龙索性请了一些自愿随军的说书艺人,给以军籍,他们也无需作战,只是在暇时给军卒们唱讲历史军事故事,主旨内容还是李广、霍去病、杨继业、岳飞等精忠报国的典故。同时于志龙也定期组织将佐,组织对过往战例等的得失、因果的辨析,讨论,努力提高这些部属的眼光和指挥能力。
至于以前就要求各级将佐必须习字、读书的军纪,仍然大力贯彻。只是现在军事频繁,得闲时间太少,于志龙还无法组织对将佐们及各级军士系统化的文化培训,暂时以简单的识字,读懂军令传文等为主。
后世名家有言: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前宋军制是扬文抑武,导致军事思想、军事体制、将兵的素质完全僵化和退化,而且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到了满清,朝廷的愚昧和愚蠢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满朝文武根本不了解当代军事技术的进展和威能,固步自封,想当然的自诩为天朝上国,这落后挨打也是必然。于志龙绝不愿再步后尘,现在就想着一点点着手,先从将士识字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