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放啸大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大盟、小胖、xathena,致谢掌门爱吃白菜的猪,舵主凛儿32。打开网页吓傻了,一眼望去全是打赏、票票。篇幅有限,写不了那么多,抱个罗圈揖,谢谢大伙支持!)
~~~~~~~~~~~~~~~~~~~~~~~~~~~~~~~~~~~~~~~~~~~~~~
建昭四年二月初,陈汤的奏章与郅支的首级一并送抵长安。关于郅支首级的处理,在未央宫引发了激烈争辩。
首级运到长安,很明显,接下来就要涉及到是否悬首示众的问题。朝堂上同样分为两派,嘴炮互攻。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认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如同传首万里。且《月令》有载,春乃‘掩骼埋胔’之时,宜勿悬。”
丞相匡衡是继帝师萧望之之后的儒派代表人物,言必引经,论必据典,他搬出汉朝最重要的典籍《四农月令》,确有相当说服力。
大司马许嘉、右将军王商也不甘示弱反驳:“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悬十日乃埋之。”
你不是以大自居么,咱就用圣人之言反将你!
一旦悬首,则必然论及甘、陈之功,这是石显、匡衡一系绝不愿看到的。而身为军方首脑,许嘉、王商则乐见其成,因为说到底这是军方的荣耀,更是他们领导下的光辉战绩,足以彪柄青册。更重要的是,甘延寿出任西域都护,推荐人正是许嘉。甘延寿取得的骄人战绩,证明了他慧眼识人。西征的功绩,怎么算都有他一份。
这两派所有的争论,看似为国为公,其实都牵涉到各自团体及个人的利益。石显与匡衡,固然有个人私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借此打击政敌。同样,许嘉与王商等外戚派,也对此心知肚明,别说甘延寿与陈汤打了胜仗,就算打败仗,他们也要力保。
在这场治政博奕中,甘延寿与陈汤,只是他们手里的棋子,互相攻讦政敌的工具。
悬首之议,相持不下,同样难决的,还有甘、陈功罪的问题。
石显、匡衡俱奏:“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
这是典型的儒家言论了。使者代表大汉出使,最好别生事,被杀算你倒霉,但你矫诏兴师讨伐,万一失败,给国家带来灾难怎么算?
元帝频频点头,这话听上去有道理,但又好像哪里不对……
许嘉驳道:“矫诏兴师,非始于延寿与汤。远有长罗侯(常惠)违旨合乌孙击龟兹,雪戊已(赖丹)之耻;近有冯右军矫旨(冯奉世)击莎车,平定西胡,安我远邦。先帝不以为忤,俱封侯。今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以屯田之卒,合四夷之兵,诛斩郅支,扬威异域,古之将者,莫此为甚。臣曾闻,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宜速犒赏。”
论嘴炮,这位凿壁借光,读书万卷的匡衡又岂会惧,立即抓住许嘉论点中的一个破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既言冯右军,当知昔年是何人阻其封侯,而先帝又是因何之故未封?”
许嘉、王商心下暗道糟糕,这个匡稚圭(匡衡的字),还真不好对付。
匡衡说的这个人,就是前太师、儒家宗师萧望之,而他也是元帝最敬重的老师。
当初还是宣帝在位时,冯奉世矫诏合兵,平莎车之乱后,宣帝召集朝臣议功。丞相、将军都说:“《春... -->>
(感谢大盟、小胖、xathena,致谢掌门爱吃白菜的猪,舵主凛儿32。打开网页吓傻了,一眼望去全是打赏、票票。篇幅有限,写不了那么多,抱个罗圈揖,谢谢大伙支持!)
~~~~~~~~~~~~~~~~~~~~~~~~~~~~~~~~~~~~~~~~~~~~~~
建昭四年二月初,陈汤的奏章与郅支的首级一并送抵长安。关于郅支首级的处理,在未央宫引发了激烈争辩。
首级运到长安,很明显,接下来就要涉及到是否悬首示众的问题。朝堂上同样分为两派,嘴炮互攻。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认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如同传首万里。且《月令》有载,春乃‘掩骼埋胔’之时,宜勿悬。”
丞相匡衡是继帝师萧望之之后的儒派代表人物,言必引经,论必据典,他搬出汉朝最重要的典籍《四农月令》,确有相当说服力。
大司马许嘉、右将军王商也不甘示弱反驳:“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悬十日乃埋之。”
你不是以大自居么,咱就用圣人之言反将你!
一旦悬首,则必然论及甘、陈之功,这是石显、匡衡一系绝不愿看到的。而身为军方首脑,许嘉、王商则乐见其成,因为说到底这是军方的荣耀,更是他们领导下的光辉战绩,足以彪柄青册。更重要的是,甘延寿出任西域都护,推荐人正是许嘉。甘延寿取得的骄人战绩,证明了他慧眼识人。西征的功绩,怎么算都有他一份。
这两派所有的争论,看似为国为公,其实都牵涉到各自团体及个人的利益。石显与匡衡,固然有个人私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借此打击政敌。同样,许嘉与王商等外戚派,也对此心知肚明,别说甘延寿与陈汤打了胜仗,就算打败仗,他们也要力保。
在这场治政博奕中,甘延寿与陈汤,只是他们手里的棋子,互相攻讦政敌的工具。
悬首之议,相持不下,同样难决的,还有甘、陈功罪的问题。
石显、匡衡俱奏:“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
这是典型的儒家言论了。使者代表大汉出使,最好别生事,被杀算你倒霉,但你矫诏兴师讨伐,万一失败,给国家带来灾难怎么算?
元帝频频点头,这话听上去有道理,但又好像哪里不对……
许嘉驳道:“矫诏兴师,非始于延寿与汤。远有长罗侯(常惠)违旨合乌孙击龟兹,雪戊已(赖丹)之耻;近有冯右军矫旨(冯奉世)击莎车,平定西胡,安我远邦。先帝不以为忤,俱封侯。今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以屯田之卒,合四夷之兵,诛斩郅支,扬威异域,古之将者,莫此为甚。臣曾闻,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宜速犒赏。”
论嘴炮,这位凿壁借光,读书万卷的匡衡又岂会惧,立即抓住许嘉论点中的一个破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既言冯右军,当知昔年是何人阻其封侯,而先帝又是因何之故未封?”
许嘉、王商心下暗道糟糕,这个匡稚圭(匡衡的字),还真不好对付。
匡衡说的这个人,就是前太师、儒家宗师萧望之,而他也是元帝最敬重的老师。
当初还是宣帝在位时,冯奉世矫诏合兵,平莎车之乱后,宣帝召集朝臣议功。丞相、将军都说:“《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