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诸天一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宗弟子,亦或是人宗弟子,往后都只是道家弟子。”
“自三百年前,我道家分为天人二宗之后,道家之声势,便大不如前。”
“如今,天下一统之势渐渐趋于明朗。”
“我道家想要在天下一统之后,有所作为,必须天人合一,共同扶持。”
“值此大争之世,我道家弟子已不可能独善其身。”
“而今,我道家再出一位圣贤。”
“他将带领我道家重新走向辉煌。”
天人二宗一众弟子闻言,脸上都浮现出了惊讶之色。
“天人合一?”
“天宗和人宗要重归一统了?”
很多弟子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作为弟子来说,师长之命,自然不敢违抗。
更何况,说出这个话的人,是赤松子和长生子这两个天人二宗的掌门人。
一些弟子头脑很清楚,只听得其中一名人宗弟子,朝着长生子问道:“敢问掌门师尊,我道家何时又出了一位圣贤?”
“弟子怎么不知?”
长生子看向那名弟子,微微一笑,道:“木虚所问,想必是你们都想要知晓的。”
“我也就不卖关子了。”
“我道家新圣,便是太玄子师伯。”
天人二宗的一众弟子闻言,皆是心头一震。
齐齐朝着叶千秋看去。
能被称为圣贤者,无一不是经纶满腹、通晓大道的绝顶高手。
道家已经有百年没有出现过圣贤。
现在,居然又有圣贤出现了?
在天人二宗所有弟子的注视之下,叶千秋往前走了两步,只见他朝着一众天人二宗的弟子朗声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一来是宣布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二来是我要给诸位诉讲大道,定道家之基。”
“我著写《道经》十二卷,藏于心斋之中。”
“今日讲道之后,凡道家弟子,皆可到心斋翻阅《道经》,明我道家根本之理。”
这时,只见赤松子双手托着雪霁,朝着叶千秋说道:“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一统,赤松肯请太玄师伯出任我道家新任掌门人。”
长生子也急忙在一旁躬身行礼道:“太玄师伯上应天命,下应苍生,为我道家定一统之基。”
“长生肯请太玄师伯出任我道家新任掌门人。”
其余天人二宗长老纷纷起身,有样学样,朝着叶千秋躬身行礼。
叶千秋微微颔首,将雪霁从赤松子的手中拿了过来。
“从今日起,我为道家掌门人。”
“凡道家弟子,要遵循大道,不得同门相残。”
天人二宗的数百名弟子见状,虽然觉得事情发生的有些突然,但眼下天人二宗掌门人,长老都已经表态了,那显然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论是反对还是赞成。
眼下,他们这些弟子们的意见其实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于是,一众弟子也纷纷起身,躬身拱手,朝着叶千秋行礼,齐声道:“弟子等谨遵掌门令。”
数百人的声音,声势浩大,鸟雀都吓跑了不知多少。
这时,叶千秋手持雪霁,在观妙台之上端坐下来,抬手道:“大家请坐。”
“今日,道家重归一统,我也要为道家众弟子讲一讲天人合一之道,讲一讲道家存世的根本之道。”
话音落下,但见叶千秋抬手,手中凭空出现一团水。
那水凝而不散,在叶千秋身前漂浮起来。
叶千秋朗声道:“有谁可知这一团水是从何而来?”
台下的一众道家弟子闻言,不少人都浮现出疑惑之色。
有弟子道:“掌门,您功力绝顶,这水难道不是您用真气凝结而来的吗?”
叶千秋笑道:“你如何知道水是由真气凝结而来呢?”
那弟子挠头道:“这个……弟子说不上来……”
叶千秋朝着四周看去,道:“有谁知道,为何我能凭空凝结出这一团水来?”
台下一众弟子修为高深者也有一些。
这时,只听得坐在一边的逍遥子朗声回道:“是因为空中有看不见的水,所以掌门才能聚水在手中。”
叶千秋微微一笑,朝着逍遥子赞道:“说的好。”
“正是因为空中有看不见的水,所以,我才能用真气将其凝结出来,如果本来没有水,那用真气可是凝结不出半点水来。”
“水几于道,这在空中的水是气态,而冬天的飞雪是固态,汇入江海便成了液态。”
“这三者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名称各异。”
“道也是如此。”
“道在天是原本无形的状态,称之为阳。”
“阳聚而成气,气聚而成形。”
“成形之后,变为质,即我们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有形物质再聚合形成地。”
“地为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而人居于天地之间,有阴有阳。”
“道即是意识,是精微的物质,所以道家称之为精神。”
“我道家先圣老子,在入定进入“恍惚”的状态下,看到了“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道。”
“无形的道,还是有形的,只是极其细微。”
“所以太极图中白鱼有一个黑点、鱼眼,这个黑点即是道。”
“精神四达并流,循环于天地间。”
“在天,故曰,有天道。”
“凝聚为有形质的,看得见的物质坠地,故曰,有地道。”
“人是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肉体、骨骸的阴阳结合体,故曰,有人道。”
“其实,无论是人道也好,地道、天道也罢,这一切种种皆基于道。”
“庄子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并非是否定道的存在,而是要表达道不可知的观点。”
“就好比我手中的这团水。”
“如果这团水不显化在我手中,那么你们如何能察觉到这团水呢?”
“但大家察觉不到这团水,难道这团水就不存在吗?”
台下的一众弟子听到这里,面上皆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一团水也蕴含着常人难以辨别的道理。
叶千秋还在继续从其他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述着“道”。
一众道家弟子,有人听的如痴如醉,有人听到一半,则是一头雾水,只觉道之高深,难以理解。
随着叶千秋讲道的深入,本来在山间飞舞的苍鹰和鸟雀,松鼠和猴儿也尽数围在了观妙台的四周。
叶千秋感受到了讲道之时,天地之中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韵律和他发生了共鸣。
叶千秋心中暗道,此方天地拥有神冥力量,讲道之时发生这种神奇之事,倒也是在正常范畴之内。
这一番讲道,延续了大概三个时辰左右。
待日斜夕阳之时,讲道方才结束。
道家数百名弟子各自怀着难以言说的心情离开了观妙台。
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于一,又有新圣太玄子携《道经》出世,给众弟子讲道。
此事很快便传扬了出去,引得诸子百家震动。
叶千秋成为了道家掌门人之后,便将天人二宗弟子合归一处,人宗弟子全部搬回了大竹峰。
隔三差五的便召集道家众弟子,给一众弟子讲道,将《道经》十二篇中的要义给众弟子一一说来。
不过,能听懂的终究只是少数。
大部分弟子,对于《道经》的理解还很片面。
道家一统,叶千秋心里的石头也总算是落地了。
经过他数次讲道,原先天人二宗弟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少。
而他对于道家的实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道家弟子可能听起来不算多,但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人。
并非是所有的道家弟子都在山上修行,还有一部分弟子,潜藏在七国之中做密探。
道家弟子行事很低调,给了人一种错觉,让人觉得道家弟子不多,但道家其实在七国之中的势力并不小。
叶千秋接触到道家的这些隐藏实力之后,便有了下山的打算。
这一日,幽林小筑之中。
刚刚闻讯而来的赤松子和长生子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赤松子道:“眼下道家重归一统没多久,掌门师伯就此下山,是不是太过仓促了一些。”
叶千秋却是笑道:“无妨,山上的事,有你们二人处理,我放心的很。”
“我此次下山,也是为了道家。”
天宗弟子,亦或是人宗弟子,往后都只是道家弟子。”
“自三百年前,我道家分为天人二宗之后,道家之声势,便大不如前。”
“如今,天下一统之势渐渐趋于明朗。”
“我道家想要在天下一统之后,有所作为,必须天人合一,共同扶持。”
“值此大争之世,我道家弟子已不可能独善其身。”
“而今,我道家再出一位圣贤。”
“他将带领我道家重新走向辉煌。”
天人二宗一众弟子闻言,脸上都浮现出了惊讶之色。
“天人合一?”
“天宗和人宗要重归一统了?”
很多弟子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作为弟子来说,师长之命,自然不敢违抗。
更何况,说出这个话的人,是赤松子和长生子这两个天人二宗的掌门人。
一些弟子头脑很清楚,只听得其中一名人宗弟子,朝着长生子问道:“敢问掌门师尊,我道家何时又出了一位圣贤?”
“弟子怎么不知?”
长生子看向那名弟子,微微一笑,道:“木虚所问,想必是你们都想要知晓的。”
“我也就不卖关子了。”
“我道家新圣,便是太玄子师伯。”
天人二宗的一众弟子闻言,皆是心头一震。
齐齐朝着叶千秋看去。
能被称为圣贤者,无一不是经纶满腹、通晓大道的绝顶高手。
道家已经有百年没有出现过圣贤。
现在,居然又有圣贤出现了?
在天人二宗所有弟子的注视之下,叶千秋往前走了两步,只见他朝着一众天人二宗的弟子朗声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一来是宣布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二来是我要给诸位诉讲大道,定道家之基。”
“我著写《道经》十二卷,藏于心斋之中。”
“今日讲道之后,凡道家弟子,皆可到心斋翻阅《道经》,明我道家根本之理。”
这时,只见赤松子双手托着雪霁,朝着叶千秋说道:“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一统,赤松肯请太玄师伯出任我道家新任掌门人。”
长生子也急忙在一旁躬身行礼道:“太玄师伯上应天命,下应苍生,为我道家定一统之基。”
“长生肯请太玄师伯出任我道家新任掌门人。”
其余天人二宗长老纷纷起身,有样学样,朝着叶千秋躬身行礼。
叶千秋微微颔首,将雪霁从赤松子的手中拿了过来。
“从今日起,我为道家掌门人。”
“凡道家弟子,要遵循大道,不得同门相残。”
天人二宗的数百名弟子见状,虽然觉得事情发生的有些突然,但眼下天人二宗掌门人,长老都已经表态了,那显然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论是反对还是赞成。
眼下,他们这些弟子们的意见其实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于是,一众弟子也纷纷起身,躬身拱手,朝着叶千秋行礼,齐声道:“弟子等谨遵掌门令。”
数百人的声音,声势浩大,鸟雀都吓跑了不知多少。
这时,叶千秋手持雪霁,在观妙台之上端坐下来,抬手道:“大家请坐。”
“今日,道家重归一统,我也要为道家众弟子讲一讲天人合一之道,讲一讲道家存世的根本之道。”
话音落下,但见叶千秋抬手,手中凭空出现一团水。
那水凝而不散,在叶千秋身前漂浮起来。
叶千秋朗声道:“有谁可知这一团水是从何而来?”
台下的一众道家弟子闻言,不少人都浮现出疑惑之色。
有弟子道:“掌门,您功力绝顶,这水难道不是您用真气凝结而来的吗?”
叶千秋笑道:“你如何知道水是由真气凝结而来呢?”
那弟子挠头道:“这个……弟子说不上来……”
叶千秋朝着四周看去,道:“有谁知道,为何我能凭空凝结出这一团水来?”
台下一众弟子修为高深者也有一些。
这时,只听得坐在一边的逍遥子朗声回道:“是因为空中有看不见的水,所以掌门才能聚水在手中。”
叶千秋微微一笑,朝着逍遥子赞道:“说的好。”
“正是因为空中有看不见的水,所以,我才能用真气将其凝结出来,如果本来没有水,那用真气可是凝结不出半点水来。”
“水几于道,这在空中的水是气态,而冬天的飞雪是固态,汇入江海便成了液态。”
“这三者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名称各异。”
“道也是如此。”
“道在天是原本无形的状态,称之为阳。”
“阳聚而成气,气聚而成形。”
“成形之后,变为质,即我们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有形物质再聚合形成地。”
“地为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而人居于天地之间,有阴有阳。”
“道即是意识,是精微的物质,所以道家称之为精神。”
“我道家先圣老子,在入定进入“恍惚”的状态下,看到了“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道。”
“无形的道,还是有形的,只是极其细微。”
“所以太极图中白鱼有一个黑点、鱼眼,这个黑点即是道。”
“精神四达并流,循环于天地间。”
“在天,故曰,有天道。”
“凝聚为有形质的,看得见的物质坠地,故曰,有地道。”
“人是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肉体、骨骸的阴阳结合体,故曰,有人道。”
“其实,无论是人道也好,地道、天道也罢,这一切种种皆基于道。”
“庄子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并非是否定道的存在,而是要表达道不可知的观点。”
“就好比我手中的这团水。”
“如果这团水不显化在我手中,那么你们如何能察觉到这团水呢?”
“但大家察觉不到这团水,难道这团水就不存在吗?”
台下的一众弟子听到这里,面上皆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一团水也蕴含着常人难以辨别的道理。
叶千秋还在继续从其他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述着“道”。
一众道家弟子,有人听的如痴如醉,有人听到一半,则是一头雾水,只觉道之高深,难以理解。
随着叶千秋讲道的深入,本来在山间飞舞的苍鹰和鸟雀,松鼠和猴儿也尽数围在了观妙台的四周。
叶千秋感受到了讲道之时,天地之中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韵律和他发生了共鸣。
叶千秋心中暗道,此方天地拥有神冥力量,讲道之时发生这种神奇之事,倒也是在正常范畴之内。
这一番讲道,延续了大概三个时辰左右。
待日斜夕阳之时,讲道方才结束。
道家数百名弟子各自怀着难以言说的心情离开了观妙台。
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于一,又有新圣太玄子携《道经》出世,给众弟子讲道。
此事很快便传扬了出去,引得诸子百家震动。
叶千秋成为了道家掌门人之后,便将天人二宗弟子合归一处,人宗弟子全部搬回了大竹峰。
隔三差五的便召集道家众弟子,给一众弟子讲道,将《道经》十二篇中的要义给众弟子一一说来。
不过,能听懂的终究只是少数。
大部分弟子,对于《道经》的理解还很片面。
道家一统,叶千秋心里的石头也总算是落地了。
经过他数次讲道,原先天人二宗弟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少。
而他对于道家的实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道家弟子可能听起来不算多,但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人。
并非是所有的道家弟子都在山上修行,还有一部分弟子,潜藏在七国之中做密探。
道家弟子行事很低调,给了人一种错觉,让人觉得道家弟子不多,但道家其实在七国之中的势力并不小。
叶千秋接触到道家的这些隐藏实力之后,便有了下山的打算。
这一日,幽林小筑之中。
刚刚闻讯而来的赤松子和长生子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赤松子道:“眼下道家重归一统没多久,掌门师伯就此下山,是不是太过仓促了一些。”
叶千秋却是笑道:“无妨,山上的事,有你们二人处理,我放心的很。”
“我此次下山,也是为了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