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新二战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线的普罗霍罗夫卡苏德坦克会战,定义为人类军事上规模最大、参战坦克自行火炮数量最庞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坦克大会战。苏德双方在战后所公布的数据中,都宣称共有一千五百余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参与了这场规模空前地大会战。
但是实际上呢?这场战役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庞大,尽管它仍旧可以算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坦克会战。
进入三月中旬以来,随着朱可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战略战术思路地最终敲定,苏军在南北两线上的防御开始变得稳固下来,一种拼消耗的态势愈发明显的呈现在德国人的面前。
与此同时,随着德军对第二道防御战线的突破,苏军在站前发动数百万人耗时月余所建立起来的稳固防线,开始全面显示威力。在第二道防线上,苏军明显提高了对德军坦克的防御,他们的反坦克作业以火力据点为中心,辅以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以及大片大片的反坦克地雷区。一旦德军部队发起进攻,苏军的炮火就会不遗余力的发动猛击,将其进攻部队逼入防御据点的火力范围之内。到那时,德军的进攻部队就陷入了一场灾难,据点内的机枪巢、迫击炮,能够对跟随坦克进攻的德军步兵,造成灾难性的杀伤,而在失去了步兵的掩护之后,陷入反坦克壕与雷区的坦克,便成为了失去牙齿的老虎,他们除了后退之外,就只能等着被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的苏军步兵猎杀。
与此同时,在阿赫罗梅耶夫的建议下,苏军又开始防线正面构建一种名为“ptop”的点网式防御阵地。这重防御网纵深长达五公里,每隔零点五公里,就设立一个“ptop”阵地,每个阵地部署七十六毫米反坦克炮五门,五支战防枪,工兵一组,冲锋枪班一个,其中一部分阵地,还有坦克与自行火炮支援。而在这些火力强大的据点之间,活跃的是规模庞大的“机动阻塞组”这种由营级摩托化工兵组成,并且配有步兵支援的特种作战部队,每当德军进攻的时候,就隐藏在各个据点阵地内,而一旦德军的进攻被打退,他们便顶着德军的机枪扫射与炮火袭击冲上阵地,在前一轮德军坦克进攻的路线上,铺设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工兵。毫无疑问,是战场上最为脆弱地兵种。在这种战法的指导下,苏军短短三天时间内,损失摩托化工兵近三万余人,平均一天,就有万余名工兵永远的倒在阵地上,这堪称是人类历史上单场战役损失工兵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
但是,工兵在这场战役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是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在奥博杨方向上,德军十余万进攻部队。近千辆坦克,面对这种由工兵构筑起来的牢固防线。亦是无计可施,三天。整整三天时间,一向以快速机动著称的德军装甲铁流,在这条战线上寸土未进。
毫无疑问,这对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而更加令他感到耻辱的是,随着战况地一步步推进。面对苏军疯狂阻击的德军部队,竟然在寻找地方薄弱点地过程中,出现了进攻方向偏移的笑话。这就像是一支企图朝东奔跑地麋鹿,在遭遇到老虎的阻拦之后,转而向东南奔跑一样,可悲的是。如今跑错了方向的却是自认为是老虎的德军。
在最初的阶段,德军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目标,分别为南线地奥博杨、北线的奥霍利瓦特卡。但是在经过十余天的激战之后,由于受到苏军正面的顽强抵抗,德军在两个方向上的进攻竟然全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北线的进攻矛头,在被挫弯之后,奇妙地转向了波内里,而南线的进攻矛头则转向了普罗霍罗夫卡,进攻角度偏移达十余公里,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
不过曼施坦因如今已经没有时间考虑什么耻辱地问题了,他在思索这场战役今后将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经过这段时间的进攻,大本营方面显然已经对获胜失去了信心,更加要命的是,美英盟军的一支庞大军队,已经在西西里岛实施了成功的登陆,德意志的盟友意大利,正在面临灭顶之灾。意大利的反*政*府游击队,四处活动,一场大规模的、以推翻墨索里尼政权为目标的暴动,正在以罗马为中心迅速的酝酿成型。
虽然在曼施坦因看来,意大利军队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墨索里尼那个白痴是一个连做坏事的势力都欠奉的肥猪,但是,毋庸置疑,从军事地理位置上讲,意大利这道屏障的存在,对于德意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丢失了它,帝国的整个南方将直接面临盟军部队的进攻,其后果不堪设想。
很显然,大本营以及英明神武的希特勒,也想到了这些,因此,他们做出一个更加英明神武的决定,那就是从库尔斯克战场抽调兵力,遣往意大利方面去抵御英美盟军的进攻。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德军大本营的这项决策并没有什么错误,他们真正的失招在于,既然要在库尔斯克战场抽调兵力了,却仍旧没有打算放弃这场战役。按照正确的做法,如果德军要在库尔斯克方向上抽调兵力,那么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收缩兵力、稳固防线,而不是现在这样,在抽调兵力的同时,还要发起一番进攻,如同赌徒一般的同有着稳固工事的苏军搏上一局。
在这种情况下,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打响之前,德军装甲部队中的绝对精锐,第二党卫装甲军,就已经悄无声息的撤出了战斗,而此时此刻,在原本第二党卫装甲军的对面,索科洛夫所率领的苏第五近卫装甲集团军却正在策划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仅仅进行了不到半个月的库尔斯克战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对苏军完全有利的局面,精锐的第二党卫装甲军走了,善于用兵的曼施坦因也走了,而随同他们一起撤走的,还有德军在整个东线全部的翻盘机会。
在曼施坦因之后,莫德尔开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崭露头角,同曼施坦因的进攻性不同,莫德尔更加擅长的是防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莫德尔对这场旨在反击的库尔斯克战役,从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从这一点上说,他同古德里安的看法是相同的。
在最初策划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一批德军将领,就不赞成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他认为,德军刚刚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了重创,无论是军队士气还是兵力甚至是武器装备,都遭到了极大的折损。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更需要的,是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即面临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已经到了转入防御阶段的时候了。
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德军在东线的损失令古德里安倍感心痛,如果按照最初他建立装甲部队时的标准,一个德军的装甲师,应该配有四个坦克营,坦克数量应该在四百辆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装甲部队战斗力的全面发挥。但是截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东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了,有些装甲师甚至仅仅配属了一百余辆坦克。就这样,就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又如何有能力打赢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线的普罗霍罗夫卡苏德坦克会战,定义为人类军事上规模最大、参战坦克自行火炮数量最庞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坦克大会战。苏德双方在战后所公布的数据中,都宣称共有一千五百余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参与了这场规模空前地大会战。
但是实际上呢?这场战役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庞大,尽管它仍旧可以算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坦克会战。
进入三月中旬以来,随着朱可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战略战术思路地最终敲定,苏军在南北两线上的防御开始变得稳固下来,一种拼消耗的态势愈发明显的呈现在德国人的面前。
与此同时,随着德军对第二道防御战线的突破,苏军在站前发动数百万人耗时月余所建立起来的稳固防线,开始全面显示威力。在第二道防线上,苏军明显提高了对德军坦克的防御,他们的反坦克作业以火力据点为中心,辅以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以及大片大片的反坦克地雷区。一旦德军部队发起进攻,苏军的炮火就会不遗余力的发动猛击,将其进攻部队逼入防御据点的火力范围之内。到那时,德军的进攻部队就陷入了一场灾难,据点内的机枪巢、迫击炮,能够对跟随坦克进攻的德军步兵,造成灾难性的杀伤,而在失去了步兵的掩护之后,陷入反坦克壕与雷区的坦克,便成为了失去牙齿的老虎,他们除了后退之外,就只能等着被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的苏军步兵猎杀。
与此同时,在阿赫罗梅耶夫的建议下,苏军又开始防线正面构建一种名为“ptop”的点网式防御阵地。这重防御网纵深长达五公里,每隔零点五公里,就设立一个“ptop”阵地,每个阵地部署七十六毫米反坦克炮五门,五支战防枪,工兵一组,冲锋枪班一个,其中一部分阵地,还有坦克与自行火炮支援。而在这些火力强大的据点之间,活跃的是规模庞大的“机动阻塞组”这种由营级摩托化工兵组成,并且配有步兵支援的特种作战部队,每当德军进攻的时候,就隐藏在各个据点阵地内,而一旦德军的进攻被打退,他们便顶着德军的机枪扫射与炮火袭击冲上阵地,在前一轮德军坦克进攻的路线上,铺设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工兵。毫无疑问,是战场上最为脆弱地兵种。在这种战法的指导下,苏军短短三天时间内,损失摩托化工兵近三万余人,平均一天,就有万余名工兵永远的倒在阵地上,这堪称是人类历史上单场战役损失工兵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
但是,工兵在这场战役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是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在奥博杨方向上,德军十余万进攻部队。近千辆坦克,面对这种由工兵构筑起来的牢固防线。亦是无计可施,三天。整整三天时间,一向以快速机动著称的德军装甲铁流,在这条战线上寸土未进。
毫无疑问,这对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而更加令他感到耻辱的是,随着战况地一步步推进。面对苏军疯狂阻击的德军部队,竟然在寻找地方薄弱点地过程中,出现了进攻方向偏移的笑话。这就像是一支企图朝东奔跑地麋鹿,在遭遇到老虎的阻拦之后,转而向东南奔跑一样,可悲的是。如今跑错了方向的却是自认为是老虎的德军。
在最初的阶段,德军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目标,分别为南线地奥博杨、北线的奥霍利瓦特卡。但是在经过十余天的激战之后,由于受到苏军正面的顽强抵抗,德军在两个方向上的进攻竟然全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北线的进攻矛头,在被挫弯之后,奇妙地转向了波内里,而南线的进攻矛头则转向了普罗霍罗夫卡,进攻角度偏移达十余公里,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
不过曼施坦因如今已经没有时间考虑什么耻辱地问题了,他在思索这场战役今后将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经过这段时间的进攻,大本营方面显然已经对获胜失去了信心,更加要命的是,美英盟军的一支庞大军队,已经在西西里岛实施了成功的登陆,德意志的盟友意大利,正在面临灭顶之灾。意大利的反*政*府游击队,四处活动,一场大规模的、以推翻墨索里尼政权为目标的暴动,正在以罗马为中心迅速的酝酿成型。
虽然在曼施坦因看来,意大利军队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墨索里尼那个白痴是一个连做坏事的势力都欠奉的肥猪,但是,毋庸置疑,从军事地理位置上讲,意大利这道屏障的存在,对于德意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丢失了它,帝国的整个南方将直接面临盟军部队的进攻,其后果不堪设想。
很显然,大本营以及英明神武的希特勒,也想到了这些,因此,他们做出一个更加英明神武的决定,那就是从库尔斯克战场抽调兵力,遣往意大利方面去抵御英美盟军的进攻。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德军大本营的这项决策并没有什么错误,他们真正的失招在于,既然要在库尔斯克战场抽调兵力了,却仍旧没有打算放弃这场战役。按照正确的做法,如果德军要在库尔斯克方向上抽调兵力,那么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收缩兵力、稳固防线,而不是现在这样,在抽调兵力的同时,还要发起一番进攻,如同赌徒一般的同有着稳固工事的苏军搏上一局。
在这种情况下,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打响之前,德军装甲部队中的绝对精锐,第二党卫装甲军,就已经悄无声息的撤出了战斗,而此时此刻,在原本第二党卫装甲军的对面,索科洛夫所率领的苏第五近卫装甲集团军却正在策划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仅仅进行了不到半个月的库尔斯克战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对苏军完全有利的局面,精锐的第二党卫装甲军走了,善于用兵的曼施坦因也走了,而随同他们一起撤走的,还有德军在整个东线全部的翻盘机会。
在曼施坦因之后,莫德尔开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崭露头角,同曼施坦因的进攻性不同,莫德尔更加擅长的是防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莫德尔对这场旨在反击的库尔斯克战役,从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从这一点上说,他同古德里安的看法是相同的。
在最初策划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一批德军将领,就不赞成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他认为,德军刚刚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了重创,无论是军队士气还是兵力甚至是武器装备,都遭到了极大的折损。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更需要的,是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即面临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已经到了转入防御阶段的时候了。
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德军在东线的损失令古德里安倍感心痛,如果按照最初他建立装甲部队时的标准,一个德军的装甲师,应该配有四个坦克营,坦克数量应该在四百辆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装甲部队战斗力的全面发挥。但是截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东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了,有些装甲师甚至仅仅配属了一百余辆坦克。就这样,就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又如何有能力打赢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