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新二战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不过,这一次楚思南面对朝鲜北路苏军作战不力这个问题,倒是没有大发雷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苏联红军自身所存在的弱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对日战场的大局已定。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山区的日本军队,即使继续顽抗下去,也没有丝毫的前途可言了,纠缠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日军的命运不是缴械投降,就是被困在山区里活活的饿死。
目前,在整个东线战场上,楚思南真正关心的,就是一个时间表,进攻日本本土的时间表。
随着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地区的全面进攻,尤其是菲律宾的光复以及台湾战场的开辟,包括楚思南在内的绝大多数苏军东线指挥官,都感觉正式发起对日本本土登陆作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了。纵观这一段时间的亚洲战事,日本所面临的局面,真可谓是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伴随着关东军的全面覆灭,中国东北地区全部光复,而在这个过程中,原抗联的部队开始得到全面的扩张。按照楚思南的指示,苏军缴获的大量武器以及军用物资,几乎全部交付给了抗联部队,在这个基础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抗联的武装就从原来的不足三万人,发展到了将近十五万人。不仅如此,就在楚思南接掌了大权之后,他还命令东线苏军向抗联武装提供了进百辆坦克、二十七架战机,而那些驾驶员则都是原苏军部队中的中国士兵。得到了极大扩充的抗联武装,在张家口战役中开始参战,随后,开始向长城以南发起进攻,策应关内的抗日战场。
东南亚,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一方面迫于苏美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战果,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英国也开始勃起奋发。从印度出发的中、印、英联军,在美国空军部队的掩护下,挺进缅甸,对盘踞在那里的日军部队,发起了全面的攻势。与此同时,美英联军海军陆战队,在泰国湾登陆,由南向北发起进攻。两路联军的进攻,将中南半岛的战局全面扭转,十余万日军所组成的战线开始走向崩溃。
东亚地区诸国地全面反攻,终于吹响了将日本帝国主义推向灭亡的号角。尤其是莱特湾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彻底覆灭,让日本本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一座,延续了数十年的战争,终于将要蔓延到始作俑者的岛国身上了。
鉴于这种情况,楚思南在上任之初,就对远东地区的苏军部队下达了动员令,海军全部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各类运输舰艇开始在潜艇、战舰的护卫下,向海参威、清津、金策汇集,空军的大量作战飞机。也开始持续在日本海峡上空执行侦查警戒任务。毫无疑问,一旦时机成熟。随着楚思南的一声令下,数十万苏军部队就将强渡海峡。对日本本土实施全面地登陆作战。
就在这两天时间里,楚思南就在最高统帅部先后主持了两次作战方案研究会,针对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方案、战术可行性、可能遭受地损失情况等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开玩笑,渡海作战可不是一般二般地战役,这里面的问题相当多。像什么海浪、风向、出发地的敲定、登陆点的选择,这些东西都很可能影响到整场战役能否顺利进行、进行下来又将会遭受多大的损失。
楚思南是个军人。亲自指挥作战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要说到指挥陆上战役,那是没得说,他至少不会怵了谁。但是渡海战役就不同了,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而他在未来到这个时代地时候。一直都是生活在中国南方,对北方的海上气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虽然楚思南如今大权在握,但是仍旧保持着当初那份冷静。他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可以拍板定案,什么情况下需要咨询专家的意见。他忘不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在那部真是描写诺曼底登陆的影片里,整整一个英军师,就是因为海上风浪地缘故偏离了方向,最终在一个错误的登陆点登陆,并由此遭遇了覆灭的命运。由这部电影,楚思南就知道,对于这次横渡日本海峡地战役来说,摸清这一片海域上的气候情况非常重要,而选择战役发起时间、发起地点等因素的时候,也必须借助对气候的准确了解。
在楚思南所主持召开的两次会议上,与会的人员不仅仅有军方的代表,同样还有一些相关的水文、气候专家。经过两次会议的商谈研究,在咨询了军方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之后,楚思南最终决定,将渡海作战的时间正式圈定在四月七号。同时,登陆作战的出发地,选定在了海参威、清津、金策三个地点,而登陆点,则选择在了日本北海道的札幌以及本州的青森、秋田三地。
按照各自作战任务的不同,楚思南对每一个方向的渡海作战部队也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兵力分配。考虑到运输船只的数量有限,苏军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一次性的将几十万部队统统运过海鲜,因此,楚思南决定在海上实施强渡的同时,还需要调动空军的力量,向日本的海防线后翼实行大规模的空投。
这注定是一场规模对苏联来说规模空前的渡海作战,同时,也是陆海空三军规模最大的一次配合作战。渡海船只需要作战舰艇以及空军的护航;在抢滩攻势全面发起之前,需要空军对敌人的滩头阵地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以掩护步兵的登陆;大规模的空投行动中,同样也需要空军的强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感觉在这场战役中,需要任命一个有着丰富指挥经验,同时,在苏军部队中又有一定威望,能够协调好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官。
这个指挥官的人选,楚思南会挑上谁?
不要小看这一个指挥官的人选,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苏联未来的很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同楚思南政权的进一步稳固是息息相关的。
在这个人选的推荐上,统帅部的众多参谋推荐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参谋们的意见是,罗科索夫斯基个性沉稳,而且由于这个人素来没有什么野心,所以在军中的人缘比较好,是一个人所共知的老好人。如果由他出任远东战役的总指挥,相信应该可以统合各方的意见。
但是刚刚接任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职务的吉尔尼洛娃,以及第二书记兼第一总局局长的克留奇科夫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见。这两个人从战后军方权力划分的角度考虑,一致推荐由目前正在担任对德北线战役指挥官的崔可夫来出任这个职务。
吉尔尼洛娃和克留奇科夫的理由是,在目前的苏联军方,由于楚思南退出了一线指挥官的行列,在对德战场上,继之而起的朱可夫声望日隆。他在连续指挥了几场漂亮的大规模战役之后,赢得了包括梅列茨科夫、罗科索夫斯基在内的一大批西线指挥官的绝对支持。吉尔尼洛娃和克留奇科夫认为,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难保有一天朱可夫在军中的威望,会对楚思南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在军队中挑选出第二个人选,由他同朱可夫彼此分担东西两个方向上的主要军权,那相对来说要安全稳健许多。
> 不过,这一次楚思南面对朝鲜北路苏军作战不力这个问题,倒是没有大发雷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苏联红军自身所存在的弱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对日战场的大局已定。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山区的日本军队,即使继续顽抗下去,也没有丝毫的前途可言了,纠缠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日军的命运不是缴械投降,就是被困在山区里活活的饿死。
目前,在整个东线战场上,楚思南真正关心的,就是一个时间表,进攻日本本土的时间表。
随着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地区的全面进攻,尤其是菲律宾的光复以及台湾战场的开辟,包括楚思南在内的绝大多数苏军东线指挥官,都感觉正式发起对日本本土登陆作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了。纵观这一段时间的亚洲战事,日本所面临的局面,真可谓是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伴随着关东军的全面覆灭,中国东北地区全部光复,而在这个过程中,原抗联的部队开始得到全面的扩张。按照楚思南的指示,苏军缴获的大量武器以及军用物资,几乎全部交付给了抗联部队,在这个基础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抗联的武装就从原来的不足三万人,发展到了将近十五万人。不仅如此,就在楚思南接掌了大权之后,他还命令东线苏军向抗联武装提供了进百辆坦克、二十七架战机,而那些驾驶员则都是原苏军部队中的中国士兵。得到了极大扩充的抗联武装,在张家口战役中开始参战,随后,开始向长城以南发起进攻,策应关内的抗日战场。
东南亚,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一方面迫于苏美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战果,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英国也开始勃起奋发。从印度出发的中、印、英联军,在美国空军部队的掩护下,挺进缅甸,对盘踞在那里的日军部队,发起了全面的攻势。与此同时,美英联军海军陆战队,在泰国湾登陆,由南向北发起进攻。两路联军的进攻,将中南半岛的战局全面扭转,十余万日军所组成的战线开始走向崩溃。
东亚地区诸国地全面反攻,终于吹响了将日本帝国主义推向灭亡的号角。尤其是莱特湾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彻底覆灭,让日本本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一座,延续了数十年的战争,终于将要蔓延到始作俑者的岛国身上了。
鉴于这种情况,楚思南在上任之初,就对远东地区的苏军部队下达了动员令,海军全部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各类运输舰艇开始在潜艇、战舰的护卫下,向海参威、清津、金策汇集,空军的大量作战飞机。也开始持续在日本海峡上空执行侦查警戒任务。毫无疑问,一旦时机成熟。随着楚思南的一声令下,数十万苏军部队就将强渡海峡。对日本本土实施全面地登陆作战。
就在这两天时间里,楚思南就在最高统帅部先后主持了两次作战方案研究会,针对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方案、战术可行性、可能遭受地损失情况等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开玩笑,渡海作战可不是一般二般地战役,这里面的问题相当多。像什么海浪、风向、出发地的敲定、登陆点的选择,这些东西都很可能影响到整场战役能否顺利进行、进行下来又将会遭受多大的损失。
楚思南是个军人。亲自指挥作战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要说到指挥陆上战役,那是没得说,他至少不会怵了谁。但是渡海战役就不同了,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而他在未来到这个时代地时候。一直都是生活在中国南方,对北方的海上气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虽然楚思南如今大权在握,但是仍旧保持着当初那份冷静。他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可以拍板定案,什么情况下需要咨询专家的意见。他忘不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在那部真是描写诺曼底登陆的影片里,整整一个英军师,就是因为海上风浪地缘故偏离了方向,最终在一个错误的登陆点登陆,并由此遭遇了覆灭的命运。由这部电影,楚思南就知道,对于这次横渡日本海峡地战役来说,摸清这一片海域上的气候情况非常重要,而选择战役发起时间、发起地点等因素的时候,也必须借助对气候的准确了解。
在楚思南所主持召开的两次会议上,与会的人员不仅仅有军方的代表,同样还有一些相关的水文、气候专家。经过两次会议的商谈研究,在咨询了军方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之后,楚思南最终决定,将渡海作战的时间正式圈定在四月七号。同时,登陆作战的出发地,选定在了海参威、清津、金策三个地点,而登陆点,则选择在了日本北海道的札幌以及本州的青森、秋田三地。
按照各自作战任务的不同,楚思南对每一个方向的渡海作战部队也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兵力分配。考虑到运输船只的数量有限,苏军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一次性的将几十万部队统统运过海鲜,因此,楚思南决定在海上实施强渡的同时,还需要调动空军的力量,向日本的海防线后翼实行大规模的空投。
这注定是一场规模对苏联来说规模空前的渡海作战,同时,也是陆海空三军规模最大的一次配合作战。渡海船只需要作战舰艇以及空军的护航;在抢滩攻势全面发起之前,需要空军对敌人的滩头阵地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以掩护步兵的登陆;大规模的空投行动中,同样也需要空军的强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感觉在这场战役中,需要任命一个有着丰富指挥经验,同时,在苏军部队中又有一定威望,能够协调好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官。
这个指挥官的人选,楚思南会挑上谁?
不要小看这一个指挥官的人选,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苏联未来的很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同楚思南政权的进一步稳固是息息相关的。
在这个人选的推荐上,统帅部的众多参谋推荐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参谋们的意见是,罗科索夫斯基个性沉稳,而且由于这个人素来没有什么野心,所以在军中的人缘比较好,是一个人所共知的老好人。如果由他出任远东战役的总指挥,相信应该可以统合各方的意见。
但是刚刚接任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职务的吉尔尼洛娃,以及第二书记兼第一总局局长的克留奇科夫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见。这两个人从战后军方权力划分的角度考虑,一致推荐由目前正在担任对德北线战役指挥官的崔可夫来出任这个职务。
吉尔尼洛娃和克留奇科夫的理由是,在目前的苏联军方,由于楚思南退出了一线指挥官的行列,在对德战场上,继之而起的朱可夫声望日隆。他在连续指挥了几场漂亮的大规模战役之后,赢得了包括梅列茨科夫、罗科索夫斯基在内的一大批西线指挥官的绝对支持。吉尔尼洛娃和克留奇科夫认为,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难保有一天朱可夫在军中的威望,会对楚思南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在军队中挑选出第二个人选,由他同朱可夫彼此分担东西两个方向上的主要军权,那相对来说要安全稳健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