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斗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陛下明鉴,老臣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委实也不知此事该当如何处置的好。不过以老臣看法,朝廷需得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必不可少的。”
李功伟本来已经做好打算,等欧阳旻再耍滑头推脱时候就给他狠狠的一个训斥。但听对方这么说,话中好像大有深意,他倒是有点意外了:“枢密不妨把话说得再明白一些?朕倒有些听不明白了。”
像是已经豁出去了,欧阳旻沉稳地说:“陛下,征北侯和威武侯二位诚然都是朝廷倚为干城的重将,对朝廷来说,这两位将军自然都是很重要的。但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深思之,为了北伐大业,倘若朝廷不得不放弃两位将军中的一位的话,哪位才是必不可少?想通了这个道理,陛下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了。”
李功伟和两位重臣一愣:都说会咬人的狗不叫。欧阳枢密平素蔫蔫的不做声,但他被逼到没办法了,倒也能说出点东西来啊。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倒也是别出机杼——孟聚和余淮烈,哪个才是必须的?
方岩出声赞同:“欧阳枢密老成谋国,所言甚是,老臣亦是赞同。当前,我朝最要紧的头等大事是北伐战事,而荆襄镇又是接下的北伐主力兵马,这种情况下——老臣并非说东平镇不重要,有东平镇配合,我们的北伐固然能更顺当更便捷,但即使没有东平军配合,靠着江都禁军和荆襄镇的兵马,朝廷一样能把北虏平了,只不过要多花费点功夫和时间罢了。
陛下,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我朝可以没有东平镇,却不能没有荆襄镇。所以,此事当如何处置,已是十分明显。”
萧何我反应甚快,方岩话音刚落,他便立即出声反驳道:“微臣不知牧公是真糊涂呢,还是装糊涂?”
“萧断事官,你此言何意?”
“陛下,吾等在此商议的是威武侯和征北侯二人的冲突,而并非荆襄镇和东平镇两军之间的冲突,二者之间,大有不同。
东平军归降未久,将士与朝廷并未归心,而且该镇由征北侯一人创建,他可以一言而决,朝廷要笼络东平军,只能倚靠征北侯,别无他法——所以,征北侯就是东平军,东平军就是征北侯,二者本为一体,不分彼此。
但威武侯,他岂能代表荆襄镇的二十万王师官兵?什么时候起,朝廷军饷供养的荆襄镇,已变成了威武侯的一人私军了?
所以,倘若朝廷说到不得不放弃谁的话,那微臣要问,东平的十万强兵与威武侯一人,哪个分量更重,对朝廷更为重要?这道理,岂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萧何我说得振振有词,方岩微蹙眉。他和欧阳旻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很显然,两位老臣的观点一致,都是认为保持荆襄镇对朝廷的忠心,在当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萧何我反应机敏,强调说荆襄镇和余淮烈并非一体,这反倒让他们不知该怎么反驳了。
“萧贼甚是狡猾,他强调说荆襄镇不是余帅的私军,这反倒让吾等无从争辩了——难道我们还能说,此言不然,余帅在荆襄镇甚有影响力,远超一般?这样的话,反倒是越抹越黑了,岂不是暗示余帅是我朝的军阀,在暗养私兵?那我们为他说话,岂不是与朝中大臣勾结地方镇藩了?”
知道这是最犯人主忌讳的事情,两位老臣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了,自然不可能犯这种浅显的错误。方岩厉喝道:“萧断事官,你坚持要惩治威武侯和荆襄镇军官,倘若因此惹出什么事端来,你可能负起这个责?”
“为何要微臣负责?”萧何我反问道:“挑起事端的是威武侯,群殴征北侯的则是荆襄军众校官,他们犯错在先,朝廷有司奉皇命依律执行惩戒,顺理成章。倘若荆襄军有何骚动,自有各部镇军将军、监军负责弹压——请教牧公,此事,微臣何责之有?”
方岩再次语塞,他闷哼一声:“奸佞祸国,巧舌如簧,陛下,老臣与此辈再无话可说!”
这晚的廷议一直开到了深夜,因为几个军务重臣各持异见,直到深夜也没得出什么结果,最后李功伟也没表态,大家最后只能草草散去了。
孟聚之所以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博阳侯世子徐彦给他通风报信的——世子甚至连那晚几位辅政重臣的原话都给孟聚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陛下的本意,是很想帮孟将军您讨还公道的,但无奈如今的时机实在不适合。余淮烈这趟进京,就是了为了跟枢密院商议荆襄镇的出兵事宜的,跟着余淮烈一起的几个武官都是荆襄镇的中坚,若没了他们,荆襄镇的战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大战在即的时候,要在这时候出罚一军主帅和麾下猛将,对士气的伤害实在太大,朝中的阻力实在太大。
陛下向将军保证,此事绝不就此姑息。只等战事告一段落,朝廷就追究威武侯和他部下的刑责,将他们明正典刑,还将军您一个公道——如此,不知将军您意下如何?”
听完这话,孟聚的第一反应是冷笑: “等战事告一段落”——且不说北伐战争真打起来也不知道要持续个十年还是二十年,就算战争真的胜利了,那时候余淮烈也好,荆襄军的武官们也好,哪个不是功勋等身的大功臣了?那时候,谁还会为这么桩打架斗殴的小案子来追究那这些载誉归来的功勋武官?
最关键的一条:等北伐结束了,鲜卑人被消灭了,东平军也失去利用价值,自己也该被投闲搁置了。现在都办不到惩治肇事者,难道自己还指望那时候皇帝会为自己这个闲散侯爷去得罪功勋大将?
看来,仁兴帝还真把自己当傻瓜了。
心中冷笑,孟聚脸上却是丝毫不露,他诚挚地说:“让陛下为难,末将深感惶恐。其实陛下不必顾忌末将的,此事朝廷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好了,微臣并不介怀。”
徐彦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孟聚的神色:“将军如此宽宏大量,顾全大局,陛下闻知定然欣慰,但不知将军上次所说回归北方一事。。。”
孟聚垂下了眼帘:“微臣自然归降了大唐,那就是大唐的将军,一切全凭陛下安排就是了。陛下既然不想末将回去,那末将就继续留在江都好了。”——顺风不可使尽舵,孟聚也知道不可把事情做绝了去。不管是真是假,李功伟毕竟已经做出惩治凶手的承诺了,自己若还是不依不饶地嚷着要走的话,那就是不相信皇帝的承诺也不给皇帝面子了,一旦李功伟被激怒,那后果就难测了。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孟聚来说,已是最好的解决了。孟聚宽宏大量地表示不计较,皇帝和南唐朝廷都对孟聚心怀愧疚,那接下来,他们还好意思要求东平军出兵帮南唐打鲜卑人吗?孟聚估计,李功伟的脸皮还没厚到那份上。
“哦,那好,那就好!”
听孟聚明确表态不会走,徐彦顿时如释重负。他说:“征北侯啊,您说得太对了,当然是留在江都好了!北疆那边,荒芜又偏僻,除了荒漠黄沙就是魔族了,您回那边,有啥意思啊?您好不容易千里迢迢来了一趟大唐,还没好好游览江都的美景,秦淮河的风情您都没见识过呢,急着回去干什么呢?
这样,今晚在下做东,请侯爷千万赏脸,咱们去秦淮河那边摆上一桌。我这边呢,也叫上几位要好的朋友介绍给侯爷您认识,他们个个都是够分量够义气的好兄弟!
呵呵,侯爷,恕在下多嘴说句难听点的,侯爷您这次吃亏,就是因为在江都认识的朋友太少了,那帮荆州人仗着人多欺负您人少罢了。不过,今晚我带来的那帮兄弟,人面广分量足,神通广大,在京城没有哪块他们吃不开的。
认识他们了,以后侯爷您在京城里尽管可以横着走了,甭管在哪儿,只要您报出字号来,绝对吃不了亏!”
孟聚听得真是啼笑皆非——敢情我统掌数万兵马的堂堂二品武官兼侯爵,在京城里还要靠你们这帮纨绔子弟罩着啊?
孟聚客气地说:“怎好让世子破费呢?自打到江都,末将一直在世子府上叨扰,心中多有不安,难得今晚世子还介绍贵人与我,这个做东的机会,还请世子千万要让给末将啊了。”
徐彦笑道:“侯爷太客气了,谁请都无妨的,只要侯爷肯赏光就好。就这么说好了,今晚我俩一起坐车过去!”(未完待续)
> “陛下明鉴,老臣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委实也不知此事该当如何处置的好。不过以老臣看法,朝廷需得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必不可少的。”
李功伟本来已经做好打算,等欧阳旻再耍滑头推脱时候就给他狠狠的一个训斥。但听对方这么说,话中好像大有深意,他倒是有点意外了:“枢密不妨把话说得再明白一些?朕倒有些听不明白了。”
像是已经豁出去了,欧阳旻沉稳地说:“陛下,征北侯和威武侯二位诚然都是朝廷倚为干城的重将,对朝廷来说,这两位将军自然都是很重要的。但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深思之,为了北伐大业,倘若朝廷不得不放弃两位将军中的一位的话,哪位才是必不可少?想通了这个道理,陛下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了。”
李功伟和两位重臣一愣:都说会咬人的狗不叫。欧阳枢密平素蔫蔫的不做声,但他被逼到没办法了,倒也能说出点东西来啊。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倒也是别出机杼——孟聚和余淮烈,哪个才是必须的?
方岩出声赞同:“欧阳枢密老成谋国,所言甚是,老臣亦是赞同。当前,我朝最要紧的头等大事是北伐战事,而荆襄镇又是接下的北伐主力兵马,这种情况下——老臣并非说东平镇不重要,有东平镇配合,我们的北伐固然能更顺当更便捷,但即使没有东平军配合,靠着江都禁军和荆襄镇的兵马,朝廷一样能把北虏平了,只不过要多花费点功夫和时间罢了。
陛下,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我朝可以没有东平镇,却不能没有荆襄镇。所以,此事当如何处置,已是十分明显。”
萧何我反应甚快,方岩话音刚落,他便立即出声反驳道:“微臣不知牧公是真糊涂呢,还是装糊涂?”
“萧断事官,你此言何意?”
“陛下,吾等在此商议的是威武侯和征北侯二人的冲突,而并非荆襄镇和东平镇两军之间的冲突,二者之间,大有不同。
东平军归降未久,将士与朝廷并未归心,而且该镇由征北侯一人创建,他可以一言而决,朝廷要笼络东平军,只能倚靠征北侯,别无他法——所以,征北侯就是东平军,东平军就是征北侯,二者本为一体,不分彼此。
但威武侯,他岂能代表荆襄镇的二十万王师官兵?什么时候起,朝廷军饷供养的荆襄镇,已变成了威武侯的一人私军了?
所以,倘若朝廷说到不得不放弃谁的话,那微臣要问,东平的十万强兵与威武侯一人,哪个分量更重,对朝廷更为重要?这道理,岂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萧何我说得振振有词,方岩微蹙眉。他和欧阳旻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很显然,两位老臣的观点一致,都是认为保持荆襄镇对朝廷的忠心,在当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萧何我反应机敏,强调说荆襄镇和余淮烈并非一体,这反倒让他们不知该怎么反驳了。
“萧贼甚是狡猾,他强调说荆襄镇不是余帅的私军,这反倒让吾等无从争辩了——难道我们还能说,此言不然,余帅在荆襄镇甚有影响力,远超一般?这样的话,反倒是越抹越黑了,岂不是暗示余帅是我朝的军阀,在暗养私兵?那我们为他说话,岂不是与朝中大臣勾结地方镇藩了?”
知道这是最犯人主忌讳的事情,两位老臣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了,自然不可能犯这种浅显的错误。方岩厉喝道:“萧断事官,你坚持要惩治威武侯和荆襄镇军官,倘若因此惹出什么事端来,你可能负起这个责?”
“为何要微臣负责?”萧何我反问道:“挑起事端的是威武侯,群殴征北侯的则是荆襄军众校官,他们犯错在先,朝廷有司奉皇命依律执行惩戒,顺理成章。倘若荆襄军有何骚动,自有各部镇军将军、监军负责弹压——请教牧公,此事,微臣何责之有?”
方岩再次语塞,他闷哼一声:“奸佞祸国,巧舌如簧,陛下,老臣与此辈再无话可说!”
这晚的廷议一直开到了深夜,因为几个军务重臣各持异见,直到深夜也没得出什么结果,最后李功伟也没表态,大家最后只能草草散去了。
孟聚之所以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博阳侯世子徐彦给他通风报信的——世子甚至连那晚几位辅政重臣的原话都给孟聚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陛下的本意,是很想帮孟将军您讨还公道的,但无奈如今的时机实在不适合。余淮烈这趟进京,就是了为了跟枢密院商议荆襄镇的出兵事宜的,跟着余淮烈一起的几个武官都是荆襄镇的中坚,若没了他们,荆襄镇的战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大战在即的时候,要在这时候出罚一军主帅和麾下猛将,对士气的伤害实在太大,朝中的阻力实在太大。
陛下向将军保证,此事绝不就此姑息。只等战事告一段落,朝廷就追究威武侯和他部下的刑责,将他们明正典刑,还将军您一个公道——如此,不知将军您意下如何?”
听完这话,孟聚的第一反应是冷笑: “等战事告一段落”——且不说北伐战争真打起来也不知道要持续个十年还是二十年,就算战争真的胜利了,那时候余淮烈也好,荆襄军的武官们也好,哪个不是功勋等身的大功臣了?那时候,谁还会为这么桩打架斗殴的小案子来追究那这些载誉归来的功勋武官?
最关键的一条:等北伐结束了,鲜卑人被消灭了,东平军也失去利用价值,自己也该被投闲搁置了。现在都办不到惩治肇事者,难道自己还指望那时候皇帝会为自己这个闲散侯爷去得罪功勋大将?
看来,仁兴帝还真把自己当傻瓜了。
心中冷笑,孟聚脸上却是丝毫不露,他诚挚地说:“让陛下为难,末将深感惶恐。其实陛下不必顾忌末将的,此事朝廷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好了,微臣并不介怀。”
徐彦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孟聚的神色:“将军如此宽宏大量,顾全大局,陛下闻知定然欣慰,但不知将军上次所说回归北方一事。。。”
孟聚垂下了眼帘:“微臣自然归降了大唐,那就是大唐的将军,一切全凭陛下安排就是了。陛下既然不想末将回去,那末将就继续留在江都好了。”——顺风不可使尽舵,孟聚也知道不可把事情做绝了去。不管是真是假,李功伟毕竟已经做出惩治凶手的承诺了,自己若还是不依不饶地嚷着要走的话,那就是不相信皇帝的承诺也不给皇帝面子了,一旦李功伟被激怒,那后果就难测了。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孟聚来说,已是最好的解决了。孟聚宽宏大量地表示不计较,皇帝和南唐朝廷都对孟聚心怀愧疚,那接下来,他们还好意思要求东平军出兵帮南唐打鲜卑人吗?孟聚估计,李功伟的脸皮还没厚到那份上。
“哦,那好,那就好!”
听孟聚明确表态不会走,徐彦顿时如释重负。他说:“征北侯啊,您说得太对了,当然是留在江都好了!北疆那边,荒芜又偏僻,除了荒漠黄沙就是魔族了,您回那边,有啥意思啊?您好不容易千里迢迢来了一趟大唐,还没好好游览江都的美景,秦淮河的风情您都没见识过呢,急着回去干什么呢?
这样,今晚在下做东,请侯爷千万赏脸,咱们去秦淮河那边摆上一桌。我这边呢,也叫上几位要好的朋友介绍给侯爷您认识,他们个个都是够分量够义气的好兄弟!
呵呵,侯爷,恕在下多嘴说句难听点的,侯爷您这次吃亏,就是因为在江都认识的朋友太少了,那帮荆州人仗着人多欺负您人少罢了。不过,今晚我带来的那帮兄弟,人面广分量足,神通广大,在京城没有哪块他们吃不开的。
认识他们了,以后侯爷您在京城里尽管可以横着走了,甭管在哪儿,只要您报出字号来,绝对吃不了亏!”
孟聚听得真是啼笑皆非——敢情我统掌数万兵马的堂堂二品武官兼侯爵,在京城里还要靠你们这帮纨绔子弟罩着啊?
孟聚客气地说:“怎好让世子破费呢?自打到江都,末将一直在世子府上叨扰,心中多有不安,难得今晚世子还介绍贵人与我,这个做东的机会,还请世子千万要让给末将啊了。”
徐彦笑道:“侯爷太客气了,谁请都无妨的,只要侯爷肯赏光就好。就这么说好了,今晚我俩一起坐车过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