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战国之名士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子,君上的意思!”
“够了……”
韩王孙叹了一口气,韩国的邦交环境,比他想象的要更加困难,甚至他可以从别人的眼神之中看到对他韩国公子的蔑视。想要完成君上韩屯蒙给他的命令,恐怕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努力就能够做到的,他摆摆手对信人道:“你先下去吧。”
信人还是担心道:“公子,君上的回信是否现在就写?”
“等……一等,明天再说。”韩王孙也知道信人难做,一方面君上韩屯蒙需要诸侯有一个确切的态度,承认韩国吞并郑国。虽说这个可能性很大,但同样,韩国要是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恐怕真无法安心吃下郑国这块肥肉。所以,韩屯蒙会等,等到从帝丘传来一个有利于他的消息。作为送信的士卒,恐怕一刻都不能耽搁,需要将消息用最快的办法传递回去。
毕竟郑国不是边陲小国,而是地处中原核心位置的二流诸侯。而且还是很有存在感的二流最顶尖的诸侯。之所以说郑国是二流,并不是郑国实力不强。而是郑国国土太小,不足以作为一流诸侯看待。如果疆域够大,人口够多,加上硬抗楚国和晋国的郑国的实力,就算是给他一个一流诸侯的地位也不过分。
这样一个诸侯被韩国吞并,自然会引起周围诸侯的不满。一旦魏等诸侯不满,引发接连的战争,韩国恐怕真没有办法抵挡得住。
韩王孙虽然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但是他在韩国不过是公室内比较有能力的公子罢了。既没有什么继承权,也没有可能出任韩国的相国,身份本来就尴尬。
就算是出使在外成为邦交正使,也很难给予其他诸侯重视。
更何况,韩国值得其他诸侯重视吗?
说起来很丧士气,没有。没有一个诸侯重视韩国这个新兴的诸侯。尤其是韩国还出兵进攻过齐国的情况下,还是如此。这让人很纳闷了,为什么韩人如此没有存在感?
同样是三晋的魏国已经是霸主了,赵国就算是一直被魏国压着,但同样欺负齐国、燕国这些老牌诸侯玩似的。为什么到了韩国这里,完全就大变样。国力,还是国立不足被人看轻了。这一点,韩王孙深有感触,再者就是韩国没有邦交经验。
没错,一个新兴诸侯没有邦交经验也是无奈的很。
不同于赵国,在晋国的时候,赵国就是对晋国朝政有着决定性影响力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下宫之难的爆发,作为国君却看着赵宗室被屠戮,原因就是赵氏太强了,已经完全影响到了国君的安全。下宫之难之后,赵人就对国君颇多怨言,甚至有各自为政的迹象。
而韩人先祖呢?
当时还在赵氏宗族的麾下当官……
可以说,三晋之中,韩的地位最卑,崛起的时间也最短。
翌日,清晨韩王孙就出门去拜访公子缓。按理说,他是邦交正使的身份,应该去拜见魏侯魏击。可是韩王孙很憋屈的琢磨,要是魏击不见他,怎么办?
不是说没有可能,而是可能性很大的一种状况。
真要真样,到时候丢人就丢大发了,往大了说,是有辱国体;往小了说,脸被人踩了。不管是那种结果,韩王孙都恐怕无法坦然接受。他又不是边子白,骨子里根本就没把自己当贵族,甚至有种推销员的心思,给面子的是哥,不给面子的也是哥,都吃罪不起。
到时候,堂堂韩国正使连魏侯的面都见不到,被撅回来了,这脸还往哪儿搁?尤其是当下,韩侯和魏侯的关系走的很疏远,双方都有利益考虑,不希望对方继续强大下去。尤其是因为韩国的态度一直对魏国不冷不热,出于小国寡民的心思,对于霸主不太感冒,反而和赵国走得很近。虽没有明面上的支持,但暗地里,韩侯还是倾向于和赵国合作,而摒弃魏国。魏国想要压制韩国的崛起,是因为魏国不希望后背有个对手,对付赵国已经很头痛了,何况再加上一个韩国。而韩国呢?估计存着拉拢赵人一起对付魏国,魏国越强大,对韩国的威胁就越重,必须要压制,不然谁知道那天魏国不爽了,把韩国灭给灭了。
公子缓倒是没有什么架子,没有干晾着韩王孙,等了没多久,公子缓出来迎接。当然出营门就别想了,而是在魏侯大营内的一处偏帐内接待了韩王孙。双方落座之后,韩王孙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丝毫没有了前几日的跋扈气息:“小国之臣见过公子。”
“你我同属三晋一家,何来大国小国。”公子缓倒是挺好说话,不过他还是直接了当的就问:“不知韩兄到访,所谓何事?”
“还不是郑人依附,空惹大国不悦!”韩王孙装出为难的样子,郑国的子氏在国相子阳被郑公杀了之后,子阳的门人刺杀郑公成功,双方就没有了缓和关系的可能,势同水火。郑国子氏投靠韩国已经无法逆转,事后也正是如此,韩国之所以能够筹备十几万的大军,基本上四分之一都是子氏的私军。此消彼涨,要不然,郑国也不会陷入军事上的绝对劣势。
对于韩郑两国的矛盾,公子缓倒是很清楚,毕竟是韩国想要扩张,先招惹的郑人。但真要说魏国不闻不问的话,也不对。韩国在几年前还被秦国揍过一次,那一次挨揍的原因很明显,韩国屡次不停劝,藐视魏侯的调停,攻击郑国。
但是魏国却不想亲自动手,三晋一体之中,赵国已经叛逆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要是再把韩国揍了,魏国就真的成孤家寡人了。于是,赢师隰自告奋勇,跳出来把韩国欺负了。对于这个结果,魏击也很欣慰,毕竟魏国对秦国的战略是降服,而不是吞并。秦国能替魏国分忧,这让魏击觉得他当年没有看走眼,赢师隰还是可以在关键时候用得上的人。
可是不管是韩烈侯,还是文侯,再到如今的韩屯蒙,都是不听管束的主,挨打了之后,舔了舔伤口,继续干,根本就没把魏国放在眼里。
从平阳,到宜阳,再到阳翟,迁都也颇为频繁,主要是眼馋郑国的城邑雄伟,国人富庶。
公子缓曾经就听到过父亲魏击评论过韩国,曾经的韩氏是忠义之人,曾经不已位卑却以弱小的实力保护赵氏孤儿赵武,后来还多方奔走帮助赵武重新获得了赵氏封地,继承了爵位。这份忠义,一直被人传颂。至于韩赵两国的渊源,魏国夹在其中真的比不了,也不想管。赵氏的先祖庇护过韩氏的先祖,而韩氏在下宫之难之后庇护并一举将赵氏的地位保住了,不得不说,魏国拿不出什么交情来拉拢韩氏。
可三家分晋之后的韩氏,完全成了滚刀肉,让魏侯也颇为无奈。打也打了,骂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不听话,怎么办?
公子缓琢磨了一阵,说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韩兄可知我大魏平叛中山郡之战?”
“略有耳闻!”韩王孙似乎已经觉察到了危险,心中是越来越没底起来。
公子缓道:“我大魏平叛中山叛军,出兵五万,翻过太行... -->>
“公子,君上的意思!”
“够了……”
韩王孙叹了一口气,韩国的邦交环境,比他想象的要更加困难,甚至他可以从别人的眼神之中看到对他韩国公子的蔑视。想要完成君上韩屯蒙给他的命令,恐怕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努力就能够做到的,他摆摆手对信人道:“你先下去吧。”
信人还是担心道:“公子,君上的回信是否现在就写?”
“等……一等,明天再说。”韩王孙也知道信人难做,一方面君上韩屯蒙需要诸侯有一个确切的态度,承认韩国吞并郑国。虽说这个可能性很大,但同样,韩国要是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恐怕真无法安心吃下郑国这块肥肉。所以,韩屯蒙会等,等到从帝丘传来一个有利于他的消息。作为送信的士卒,恐怕一刻都不能耽搁,需要将消息用最快的办法传递回去。
毕竟郑国不是边陲小国,而是地处中原核心位置的二流诸侯。而且还是很有存在感的二流最顶尖的诸侯。之所以说郑国是二流,并不是郑国实力不强。而是郑国国土太小,不足以作为一流诸侯看待。如果疆域够大,人口够多,加上硬抗楚国和晋国的郑国的实力,就算是给他一个一流诸侯的地位也不过分。
这样一个诸侯被韩国吞并,自然会引起周围诸侯的不满。一旦魏等诸侯不满,引发接连的战争,韩国恐怕真没有办法抵挡得住。
韩王孙虽然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但是他在韩国不过是公室内比较有能力的公子罢了。既没有什么继承权,也没有可能出任韩国的相国,身份本来就尴尬。
就算是出使在外成为邦交正使,也很难给予其他诸侯重视。
更何况,韩国值得其他诸侯重视吗?
说起来很丧士气,没有。没有一个诸侯重视韩国这个新兴的诸侯。尤其是韩国还出兵进攻过齐国的情况下,还是如此。这让人很纳闷了,为什么韩人如此没有存在感?
同样是三晋的魏国已经是霸主了,赵国就算是一直被魏国压着,但同样欺负齐国、燕国这些老牌诸侯玩似的。为什么到了韩国这里,完全就大变样。国力,还是国立不足被人看轻了。这一点,韩王孙深有感触,再者就是韩国没有邦交经验。
没错,一个新兴诸侯没有邦交经验也是无奈的很。
不同于赵国,在晋国的时候,赵国就是对晋国朝政有着决定性影响力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下宫之难的爆发,作为国君却看着赵宗室被屠戮,原因就是赵氏太强了,已经完全影响到了国君的安全。下宫之难之后,赵人就对国君颇多怨言,甚至有各自为政的迹象。
而韩人先祖呢?
当时还在赵氏宗族的麾下当官……
可以说,三晋之中,韩的地位最卑,崛起的时间也最短。
翌日,清晨韩王孙就出门去拜访公子缓。按理说,他是邦交正使的身份,应该去拜见魏侯魏击。可是韩王孙很憋屈的琢磨,要是魏击不见他,怎么办?
不是说没有可能,而是可能性很大的一种状况。
真要真样,到时候丢人就丢大发了,往大了说,是有辱国体;往小了说,脸被人踩了。不管是那种结果,韩王孙都恐怕无法坦然接受。他又不是边子白,骨子里根本就没把自己当贵族,甚至有种推销员的心思,给面子的是哥,不给面子的也是哥,都吃罪不起。
到时候,堂堂韩国正使连魏侯的面都见不到,被撅回来了,这脸还往哪儿搁?尤其是当下,韩侯和魏侯的关系走的很疏远,双方都有利益考虑,不希望对方继续强大下去。尤其是因为韩国的态度一直对魏国不冷不热,出于小国寡民的心思,对于霸主不太感冒,反而和赵国走得很近。虽没有明面上的支持,但暗地里,韩侯还是倾向于和赵国合作,而摒弃魏国。魏国想要压制韩国的崛起,是因为魏国不希望后背有个对手,对付赵国已经很头痛了,何况再加上一个韩国。而韩国呢?估计存着拉拢赵人一起对付魏国,魏国越强大,对韩国的威胁就越重,必须要压制,不然谁知道那天魏国不爽了,把韩国灭给灭了。
公子缓倒是没有什么架子,没有干晾着韩王孙,等了没多久,公子缓出来迎接。当然出营门就别想了,而是在魏侯大营内的一处偏帐内接待了韩王孙。双方落座之后,韩王孙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丝毫没有了前几日的跋扈气息:“小国之臣见过公子。”
“你我同属三晋一家,何来大国小国。”公子缓倒是挺好说话,不过他还是直接了当的就问:“不知韩兄到访,所谓何事?”
“还不是郑人依附,空惹大国不悦!”韩王孙装出为难的样子,郑国的子氏在国相子阳被郑公杀了之后,子阳的门人刺杀郑公成功,双方就没有了缓和关系的可能,势同水火。郑国子氏投靠韩国已经无法逆转,事后也正是如此,韩国之所以能够筹备十几万的大军,基本上四分之一都是子氏的私军。此消彼涨,要不然,郑国也不会陷入军事上的绝对劣势。
对于韩郑两国的矛盾,公子缓倒是很清楚,毕竟是韩国想要扩张,先招惹的郑人。但真要说魏国不闻不问的话,也不对。韩国在几年前还被秦国揍过一次,那一次挨揍的原因很明显,韩国屡次不停劝,藐视魏侯的调停,攻击郑国。
但是魏国却不想亲自动手,三晋一体之中,赵国已经叛逆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要是再把韩国揍了,魏国就真的成孤家寡人了。于是,赢师隰自告奋勇,跳出来把韩国欺负了。对于这个结果,魏击也很欣慰,毕竟魏国对秦国的战略是降服,而不是吞并。秦国能替魏国分忧,这让魏击觉得他当年没有看走眼,赢师隰还是可以在关键时候用得上的人。
可是不管是韩烈侯,还是文侯,再到如今的韩屯蒙,都是不听管束的主,挨打了之后,舔了舔伤口,继续干,根本就没把魏国放在眼里。
从平阳,到宜阳,再到阳翟,迁都也颇为频繁,主要是眼馋郑国的城邑雄伟,国人富庶。
公子缓曾经就听到过父亲魏击评论过韩国,曾经的韩氏是忠义之人,曾经不已位卑却以弱小的实力保护赵氏孤儿赵武,后来还多方奔走帮助赵武重新获得了赵氏封地,继承了爵位。这份忠义,一直被人传颂。至于韩赵两国的渊源,魏国夹在其中真的比不了,也不想管。赵氏的先祖庇护过韩氏的先祖,而韩氏在下宫之难之后庇护并一举将赵氏的地位保住了,不得不说,魏国拿不出什么交情来拉拢韩氏。
可三家分晋之后的韩氏,完全成了滚刀肉,让魏侯也颇为无奈。打也打了,骂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不听话,怎么办?
公子缓琢磨了一阵,说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韩兄可知我大魏平叛中山郡之战?”
“略有耳闻!”韩王孙似乎已经觉察到了危险,心中是越来越没底起来。
公子缓道:“我大魏平叛中山叛军,出兵五万,翻过太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