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唐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二章死太监真是找死
李佐国迅速收拢大军,这一次跟随李佐国前来的五万大军根本没有战斗的机会,这让手下将领全部撇了一口气,完全成了一次武装行军了,不过李佐国心情却是很好,至少自己的军队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李佐国要尽快回转安西,李佐国估计很快前方的战报就会到来,长安在有玄宗这个超级糊涂虫统帅的指挥下必然会失败,而且会丢失洛阳,所以安西的出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李佐国就必须回去准备,这一次的对手不单是安禄山,还有唐玄宗。
大军用最快的速度行军,剩下的吐蕃俘虏编成了两个部队,一只是淘汰剩下的精悍部队,也就是李护和李逸成立的前锋营,虽说只有三万人,但是这支部队成立之时就是在拼命搏杀淘汰中产生的,三万前锋营士兵可以说是二十万人中用生死锻炼出的精华,战斗力不错,当然训练和纪律和李佐国的唐军不能相比。
另外的六万人的俘虏队伍则直接编入了辎重部队,有唐军大军在,这些吐蕃人被当作民夫使用,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石堡城的防务李佐国留下了八千唐军防守三城,相信才遭重创的吐蕃是不敢再次挑起战端了,李佐国将辎重部队和步军留后慢行,自己带领着三万多骑兵星夜赶路,只用了十天时间便回到了河洲。
河洲过后离龟兹和疏勒都不远了,李佐国先到的地方就是龟兹。
李嗣业亲自出迎,迎接到得胜而回的李佐国之后父子并安西的主要将领一起到了龟兹都护府议事厅坐定。
李嗣业温言说道:“应圣人圣旨,我安西出兵陇右,一举击败吐蕃大军十五万,俘虏十万,吐蕃在二十年内是无力再度与我大唐兴兵了,佐国此次功在社稷,很好,我必会请圣人重赏军功,不过现在安禄山起兵反唐,早先因佐国出兵在外,长安要我安西出兵的事情我已经拖了一段时间了,现在战局不利,讨伐安禄山的大军出潼关和安禄山大军于洛阳北面城府关决战,主帅六皇子本英明果决,长安都期待能够一战而胜叛军,却不想六皇子却病逝于军中。”说道这里李嗣业声音低沉下去,显得对于六皇子的死感到十分痛心。
李嗣业的话语并不响亮,回荡在议事厅中:“因主将意外身亡,十万大军以哀兵姿态和安禄山优势大军决战,不过人数相差太大,副帅封常清最后领军且战且走退守潼关,安禄山大军趁势南下,围困东都洛阳,因南诏征兵,洛阳其实已经兵力不足了,我认为洛阳现在估计已经落入安禄山的手中。”
李嗣业说道这里声音提高了一度:“这次的圣旨已经到了,正是要我安西出兵勤王,我已决定三天之后就率兵八万出兵长安,要战这反唐的安禄山,佐国你次次出战也够辛苦了,连自己的儿子和妻子都没时间陪,此次就由为父出征,你就留守安西,我走之后安西军政由佐国暂时统领,你们可有意见?”
后面的话李嗣业是对在座的将领说的,来到的将领包括于阗镇守李跃行,碎叶镇守刘瀚,文官以段天和为首,现在因为疏勒镇所有的实力为安西四镇之首,李佐国已经是李嗣业坐下第一将了,所以李嗣业说自己走后由李佐国来总领安西厅中没有一个人意外,所有人都表示李嗣业的安排非常好。
这时候李佐国站起来对李嗣业一躬身说道:“大都护,末将不同意大都护亲自领军援救长安,我安西这几年几乎年年与周边各国开战,民生凋敝,如果这次还要强行出兵长安,却不知道长安可安排好了我安西大军的粮草军需?如果没有粮草军需,我安西大军一旦断粮就有全军覆没之险,请恕末将决不同意安西出兵。”
李佐国这话一说,在座的都是了解安西现在情况的,怎么会粮草不足?众将都是一愣,不过随后就想起李佐国每次不管是出兵也好还是做事也好,都是要好处多多才会行动,在座的众将都知道跟着李佐国走绝不会吃亏,现在安西的武将们几乎都是围绕着大通商行在赚钱,人人过得相当不错,因此很多人听李佐国这么一说,以为李佐国是在向长安索要好处,有几个头脑简单的将领就随口附和了起来,更多的将领则是沉默,都在想李佐国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嗣业显然也以为李佐国是为了需要朝廷出钱出粮才肯出兵,不由皱起眉头,李嗣业说道:“现在安禄山反唐,国家危难,怎么可以因无粮草就不出兵救国?我辈身为大唐军人,当为国尽力而战,佐国为何这般说话?”
李佐国回答:“并不是佐国为难出兵,是佐国在回来路上一直在想,安禄山为何要反?他为三镇节度使,手中雄兵几十万,所有的东北部族国家皆要看他脸色,权势已经大到极处,反唐对他来说有何好处,且看安禄山起兵的讨伐檄文,说的是除奸臣清君侧,这说的是谁?是杨国忠,而我安西将士的鲜血却是为这杨国忠而流,佐国认为却是不该,我安西出兵的条件应该是除奸臣,杨国忠必须除掉才是我安西出兵之时,这是佐国的意见。”
李嗣业沉默不语,虽然他有一腔爱国之心,但是也不是傻瓜,安禄山虽说打的旗号是清君侧除奸臣,但事实却是反唐,李嗣业觉得自己出兵如果还要加上条件,和安禄山一样的条件,那么和安禄山反唐又有什么区别,自己的儿子对于当今皇帝没有好感是从长安回来之后就到达了一个顶峰了。
李嗣业是知道李佐国的想法的,不过父子两没有统一的是,李佐国认为大唐是大唐,大唐非一家一姓之大唐,唐玄宗纵容杨国忠乱政,那么逼反安禄山的代价就是玄宗自己承担,这已经是一种自立的思想了,李嗣业一辈子爱国,为大唐征战,这种思想对李嗣业的冲击很大,李嗣业认为天子即为大唐,怎么也不是天子的问题,是奸臣隐瞒天子乱政,不过父子两人都认为杨国忠为罪魁祸首。
李嗣业就说道:“现在安禄山席卷河北,战火之下受苦的还是大唐百姓,我虽也知道朝有奸臣,但是为大唐出兵是必须的,到时候我将劝圣人除奸臣以正国体,不会放过杨国忠的。”
李佐国朗声说道:“大都护说得对,佐国虽然认为我安西不该出兵,不过为了战火中的大唐百姓,我安西还是要出兵以救民于水火,但请大都护坐镇安西,佐国愿领兵前往,安禄山必不能当我安西强兵一击。”
李嗣业摇摇手说道:“我也为大唐将军,此事不用多说了,你就留守安西,我自带兵八万出兵长安,各地勤王军和募兵也会集合长安,安禄山之命不久矣。”
李佐国还待再说,李嗣业就叫李佐国退下,李佐国无奈之下就回列,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尖利的声音:“大都护真是为国为民的忠臣,某家必会禀明圣人,为大都护请功。”
门外进来一个身穿五品内官服色的太监,这是前来安西传旨,要求安西派兵的传旨太监张东武,他满脸的骄傲,双手放在背后大大咧咧的走进议事厅。说到圣人的时候双手抱拳往门外一礼,似乎在说,我的后台就是皇帝。
李嗣业这几天没有少被张东武骚扰,因为前方对安禄山的战事不利,因此一直对外战争战无不胜的安... -->>
第十二章死太监真是找死
李佐国迅速收拢大军,这一次跟随李佐国前来的五万大军根本没有战斗的机会,这让手下将领全部撇了一口气,完全成了一次武装行军了,不过李佐国心情却是很好,至少自己的军队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李佐国要尽快回转安西,李佐国估计很快前方的战报就会到来,长安在有玄宗这个超级糊涂虫统帅的指挥下必然会失败,而且会丢失洛阳,所以安西的出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李佐国就必须回去准备,这一次的对手不单是安禄山,还有唐玄宗。
大军用最快的速度行军,剩下的吐蕃俘虏编成了两个部队,一只是淘汰剩下的精悍部队,也就是李护和李逸成立的前锋营,虽说只有三万人,但是这支部队成立之时就是在拼命搏杀淘汰中产生的,三万前锋营士兵可以说是二十万人中用生死锻炼出的精华,战斗力不错,当然训练和纪律和李佐国的唐军不能相比。
另外的六万人的俘虏队伍则直接编入了辎重部队,有唐军大军在,这些吐蕃人被当作民夫使用,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石堡城的防务李佐国留下了八千唐军防守三城,相信才遭重创的吐蕃是不敢再次挑起战端了,李佐国将辎重部队和步军留后慢行,自己带领着三万多骑兵星夜赶路,只用了十天时间便回到了河洲。
河洲过后离龟兹和疏勒都不远了,李佐国先到的地方就是龟兹。
李嗣业亲自出迎,迎接到得胜而回的李佐国之后父子并安西的主要将领一起到了龟兹都护府议事厅坐定。
李嗣业温言说道:“应圣人圣旨,我安西出兵陇右,一举击败吐蕃大军十五万,俘虏十万,吐蕃在二十年内是无力再度与我大唐兴兵了,佐国此次功在社稷,很好,我必会请圣人重赏军功,不过现在安禄山起兵反唐,早先因佐国出兵在外,长安要我安西出兵的事情我已经拖了一段时间了,现在战局不利,讨伐安禄山的大军出潼关和安禄山大军于洛阳北面城府关决战,主帅六皇子本英明果决,长安都期待能够一战而胜叛军,却不想六皇子却病逝于军中。”说道这里李嗣业声音低沉下去,显得对于六皇子的死感到十分痛心。
李嗣业的话语并不响亮,回荡在议事厅中:“因主将意外身亡,十万大军以哀兵姿态和安禄山优势大军决战,不过人数相差太大,副帅封常清最后领军且战且走退守潼关,安禄山大军趁势南下,围困东都洛阳,因南诏征兵,洛阳其实已经兵力不足了,我认为洛阳现在估计已经落入安禄山的手中。”
李嗣业说道这里声音提高了一度:“这次的圣旨已经到了,正是要我安西出兵勤王,我已决定三天之后就率兵八万出兵长安,要战这反唐的安禄山,佐国你次次出战也够辛苦了,连自己的儿子和妻子都没时间陪,此次就由为父出征,你就留守安西,我走之后安西军政由佐国暂时统领,你们可有意见?”
后面的话李嗣业是对在座的将领说的,来到的将领包括于阗镇守李跃行,碎叶镇守刘瀚,文官以段天和为首,现在因为疏勒镇所有的实力为安西四镇之首,李佐国已经是李嗣业坐下第一将了,所以李嗣业说自己走后由李佐国来总领安西厅中没有一个人意外,所有人都表示李嗣业的安排非常好。
这时候李佐国站起来对李嗣业一躬身说道:“大都护,末将不同意大都护亲自领军援救长安,我安西这几年几乎年年与周边各国开战,民生凋敝,如果这次还要强行出兵长安,却不知道长安可安排好了我安西大军的粮草军需?如果没有粮草军需,我安西大军一旦断粮就有全军覆没之险,请恕末将决不同意安西出兵。”
李佐国这话一说,在座的都是了解安西现在情况的,怎么会粮草不足?众将都是一愣,不过随后就想起李佐国每次不管是出兵也好还是做事也好,都是要好处多多才会行动,在座的众将都知道跟着李佐国走绝不会吃亏,现在安西的武将们几乎都是围绕着大通商行在赚钱,人人过得相当不错,因此很多人听李佐国这么一说,以为李佐国是在向长安索要好处,有几个头脑简单的将领就随口附和了起来,更多的将领则是沉默,都在想李佐国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嗣业显然也以为李佐国是为了需要朝廷出钱出粮才肯出兵,不由皱起眉头,李嗣业说道:“现在安禄山反唐,国家危难,怎么可以因无粮草就不出兵救国?我辈身为大唐军人,当为国尽力而战,佐国为何这般说话?”
李佐国回答:“并不是佐国为难出兵,是佐国在回来路上一直在想,安禄山为何要反?他为三镇节度使,手中雄兵几十万,所有的东北部族国家皆要看他脸色,权势已经大到极处,反唐对他来说有何好处,且看安禄山起兵的讨伐檄文,说的是除奸臣清君侧,这说的是谁?是杨国忠,而我安西将士的鲜血却是为这杨国忠而流,佐国认为却是不该,我安西出兵的条件应该是除奸臣,杨国忠必须除掉才是我安西出兵之时,这是佐国的意见。”
李嗣业沉默不语,虽然他有一腔爱国之心,但是也不是傻瓜,安禄山虽说打的旗号是清君侧除奸臣,但事实却是反唐,李嗣业觉得自己出兵如果还要加上条件,和安禄山一样的条件,那么和安禄山反唐又有什么区别,自己的儿子对于当今皇帝没有好感是从长安回来之后就到达了一个顶峰了。
李嗣业是知道李佐国的想法的,不过父子两没有统一的是,李佐国认为大唐是大唐,大唐非一家一姓之大唐,唐玄宗纵容杨国忠乱政,那么逼反安禄山的代价就是玄宗自己承担,这已经是一种自立的思想了,李嗣业一辈子爱国,为大唐征战,这种思想对李嗣业的冲击很大,李嗣业认为天子即为大唐,怎么也不是天子的问题,是奸臣隐瞒天子乱政,不过父子两人都认为杨国忠为罪魁祸首。
李嗣业就说道:“现在安禄山席卷河北,战火之下受苦的还是大唐百姓,我虽也知道朝有奸臣,但是为大唐出兵是必须的,到时候我将劝圣人除奸臣以正国体,不会放过杨国忠的。”
李佐国朗声说道:“大都护说得对,佐国虽然认为我安西不该出兵,不过为了战火中的大唐百姓,我安西还是要出兵以救民于水火,但请大都护坐镇安西,佐国愿领兵前往,安禄山必不能当我安西强兵一击。”
李嗣业摇摇手说道:“我也为大唐将军,此事不用多说了,你就留守安西,我自带兵八万出兵长安,各地勤王军和募兵也会集合长安,安禄山之命不久矣。”
李佐国还待再说,李嗣业就叫李佐国退下,李佐国无奈之下就回列,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尖利的声音:“大都护真是为国为民的忠臣,某家必会禀明圣人,为大都护请功。”
门外进来一个身穿五品内官服色的太监,这是前来安西传旨,要求安西派兵的传旨太监张东武,他满脸的骄傲,双手放在背后大大咧咧的走进议事厅。说到圣人的时候双手抱拳往门外一礼,似乎在说,我的后台就是皇帝。
李嗣业这几天没有少被张东武骚扰,因为前方对安禄山的战事不利,因此一直对外战争战无不胜的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