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月冷嵩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面扫得溜光净滑的。如茵有些诧异:两位堂兄家中的床铺都是高床华被,在这里,竟也铺着这些乡下人手织的土布,看来,他们颇有一番卧薪尝胆的心志。
众人坐下后,如松对如茵道:"三弟!这位就是梁逸之梁大学长,云心君。"
如茵抬眼看他时,见他一双清澈的眸子望着自己微微一笑,白亮的牙齿闪着玉似的光泽。朦胧的晨光下,此时方才看清:原来,面前的这位大学长,原来和如桦年岁不差上下,竟生得这般英武俊逸!心下暗叹:果然是文如其人!
如茵抱拳道:"小弟刘如枫,久仰梁大学长文经武纬,德操过人!幸会幸会!"
"如枫"是如茵小弟的名字,现在倒被她临时拿来一用了。
梁逸之笑道:"如枫兄谬奖了!倒是如枫兄,果然门里风范,卓尔不俗!敢问台甫大号?"
如茵见他神情温和而亲切,一双明净的眸子望着自己,仿如能看穿人心似的,一时竟有些羞涩起来。大哥如松赶紧接过去道:"三弟表字若霞。无号。因叔父家风严教,故而性情拘谨了一些!兄台见谅。"转过脸来又对如茵道,"三弟,梁大学长乃我们书院头号才子,城西白坪人。你赞不绝口的那篇嵩山赋,正出自他的大笔!"
如茵道:"云心兄文章琳琅璀璨,若霞不胜钦仰。"
梁逸之一笑:"惭愧惭愧!如枫兄书香之后,家学渊源。云心岂敢弄斧班门?"
众人又说了会儿闲话,转脸看了看门外的天光,逸之道:"哦,时间差不多了。咱过去罢?"
众人来到讲堂时,见院中更是熙熙攘攘了。讲堂前的平台上早已挤满了等着听学的生员。
如茵站在平台前,打量了一番三开门的讲堂,只见门额横匾上书着"讲堂"两个斗方大字。廊柱上镌着"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后人"两行金字。转脸朝西一看:呀!好大的一棵树啊!
如桦道:"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柏的'二将军'!"
如茵道:"哦!我早就听人说过书院有两棵四五千年树龄的大柏树。'大将军'在哪里?离这儿远不远?比二将军大得多么?"
如桦摇摇头:"恰恰相反!树龄、枝柯、树冠和树围,无论哪一点,大将军都远比不上二将军的气派!"
"那为什么?"
"这一点么,恐怕只有汉武帝一个人清楚。当年,他老人家就是这么诰封的!"
如茵痴痴地望着"二将军",一时神思遨游起来。
众人上了讲堂的大平台,梁逸之低声对如松交待:"如松兄,今天天冷得很,令弟禀质弱,你和他坐在前面靠火盆边的两个位置,我和如桦坐在后面罢。"
如松点点头:"承大学长关照!"
众人就座不大一会儿,就见一大群金珠顶戴、蟒袍补服和着了各色绸缎袍褂的大人迤俪而来,谈笑风生地上了台阶。
待众位大人进了殿堂,满屋子顿然鸦雀无声。再往窗外看,就见讲堂的屋内屋外、廊下平台,所有地方全都满满腾腾地站满了听学的人。
徐大人开讲的题目是师夷长技与强盛国力。徐大人的讲学嗓音高吭、博论旁证,偶尔穿插一段趣闻逸事,不时博得学生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笑声!
如茵在下面,一边一字不漏地听着,一边用一笔龙飞凤舞的狂草记录着。她眼中时不时涌满热泪,深憾自己生了女儿身相,如何得像那些男儿们,也能凭着满腹学识、一腔热血,做上一番报国救民的大事!
不觉之中,外面渐渐地又飘起了雪花。而且越飘越大,越落越稠,最后竟至扯絮似地漫天飞舞起来。不大功夫,院里的房瓦、树丛和地面上便是一片皆白不分眉眼了。站在廊下和平台上的学生,有的已经戴上了事先预备的斗笠,打开油纸伞,身上也披上了蓑衣或是油衣。
离如茵两步远的地方摆着个大火盆子,炭火刚刚烧透,火势越来越旺。渐渐地,如茵便觉得全身燥热起来。她原本不大怕冷,因刻意掩饰女儿本相,今天又穿得格外厚了些——小衣外面是一件丝棉小袄,套着一件丝棉长袍,最外面还罩了一件紫羔的坎肩。此时,已觉着贴身的内衣有些湿湿的汗意了。转脸瞧瞧:大哥如松脖子里的扣子也已松开,露着里面实地白纱的中衣。一张脸儿和额头也被那火盆子映得红光油亮的。
散了学,如茵迫不及待地挤出屋子,站在雪地里大口大口地吸起了凉气。如松走过来,一把拽住她的胳膊:"三弟,怎么在风口儿上吹?"一边低声道:"这可是你自找罪受啊。"
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她依旧来到西跨院的厢房里。未几,就见梁逸之和如桦二人带着两位同窗,另有一同进京应顺天乡试时结识的两位朋友,众人一起走了进来。
大家平素都是放浪形骸惯的,谁料到这中间还藏着一个姑娘呢?此时,也有四仰八叉往床上一放,又是屈腿又是伸懒腰的;也有歪在棉被上乘势歇一会儿的,嘴里热热闹闹议论着上午的讲学。
如茵勾着头,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本文木山房集,装着低头翻看的样子,坐在靠角落的一把椅子上避人耳目。
照如松事先吩咐下的,家人这时已从城里赶了来,送来了两大坛子的米汤、一满篓冒着热汽的肉包子,一小蒲包辣油干豆腐。六七个人一见,立马你争我抢、满嘴大嚼起来。
逸之转脸见如茵独自坐在角落里吃着,忙招呼她道:"如枫君!来来,到跟前来。这可是一群下山虎!你待会儿就捞不着吃了。"
如松、如桦赶忙拦阻说:"别管她!她自小就那样儿。"
众人正吃得热闹,忽听门外一阵大嗓门的嚷嚷。如茵抬头看时,见窗外一拉溜地来了三位青年公子,后面还跟着挑挑子、提饭屉子的两个家人。
还未跨进门槛,一位身穿古铜直罗棉袍、生得浓眉大眼的青年便已大声嚷嚷起来:"哦?俺还挂着恁几个没得吃!恁倒好,躲这儿吃起独食儿来啦!"
一边嚷嚷,一边伸头就朝篓子里瞅,惊喜道:"咦嗬?肉包子?!"伸手便朝篓子里抓,一手一个抓了出来,一左一右张嘴各咬一大口!
梁逸之笑道:"完了!完了!我正说这里一群下山虎!这又添了一只嵩山饿狼来!"
众人皆笑了起来,逸之转脸对如茵道:"今儿来的这几位,除了两位洛阳的朋友,其余都是咱山城的同乡。先说这位,杜鸿飞!西关人,本县学官杜鸿达的胞弟!人称'杜落酒'!"
众人"哄"地一声又笑了!
杜鸿飞一边鼓着两个腮帮子满嘴地嚼着,一边打量着如茵:"这位学兄往日好像没大见过?不过,看着却恁地面善!敢问学兄台甫?在哪里就读呵?"
逸之笑道:"难怪你看着面熟!他是南街刘举人刘大人膝下的公子刘如枫,如松和如桦二位学兄的堂弟!"又对如茵笑道,"如枫君!你常年跟随刘大人在开封府学读书,不比我们这群浪荡乡野之辈。就是见了外客,也难做出风雅之态来。如枫君莫见笑呵!"
如茵微微一笑:"大学长言外了!"
梁逸之又指着另一位面相略有些富态,疏眉细眼,身穿石青团花缎袍,外罩着一件紫缎狐皮出锋小坎肩儿,神态却很是绵稳持重的青年书生道:"这位是吴子霖君!城东吴家坪吴进士的后人。"
如茵一听"吴子霖"三字,不禁一怔!瞬即就有些发窘起来。一抬眼,正好撞上吴子霖那双看上去很是平和、实则甚是睿智的眼神。
她微微摇了摇头,"倏"地一下便游开了自己的目光。
如桦和如松哥俩儿对视了一眼。就见那吴子霖一时很是仔细地打量起如茵来,神色间若有所思,又有几分的迷惘不解。
梁逸之又指着他后面一位十七八岁、身着枣儿红缎袍的少年道:"这位是子霖兄的侄子吴宗岳!他们既是叔侄,又为同窗。来年大比同榜得意,吴家坪更添风光啦!"
吴子霖摇头一笑:"子霖可不敢抱这份侥幸!和众位学兄相比,子霖不过一段朽木而已。读书只是借口,不过是奉了家母和大哥之命,权且做侄子的一介陪读罢了!"
杜鸿飞在一旁嚷嚷起来:"诸位!这会儿管它什么功名科甲,今朝有酒今朝醉!子霖君,还不快把你家的金肴玉馔摆上来!"
见鸿飞催促,吴子霖温和的目光望着如茵微微一笑,吩咐家人将饭菜摆上。
众人乐呵呵地挤到桌前,看摆上的是什么:只见一筐子热腾腾的油卷,一包儿切得甚是齐整的酱色肘子,红绿相间的香椿辣椒末,香喷喷的磨油伴芥疙瘩丝,还有一包儿腌得黄儿浸油的青皮大鸭蛋,另有一瓦坛儿的八宝甜粥。
众人又是一阵惊喜和咤呼!如茵独自坐在人丛后,一边吃着、一边悄悄打量众人。孰知,目光正好又和吴子霖那双温和而探寻的目光再次相撞!吴子霖因见她坐在一边,也不往人堆里凑,便放下手中的筷子,腾了一只碟子来,另拿了一双净筷子,把几样小菜各挟了一些儿,低声对坐在他身边的如桦道:"如桦兄,烦劳你端过去,请令弟也尝尝罢!"
如桦道了谢,一边就将碟子端了过来。因背对着大伙,如桦放碟子的时候,悄悄对如茵夹了夹眼,低声戏谑道:"喂!三弟!这可是'人家'特意关照你一个人的。"
如茵一听这话,脸"通"地一下红了。幸亏众人此时都只顾饿虎一般抢吃大嚼,谁也没大注意这边的事。
众人风卷残云一般,不多一时便将如松和子霖两家带来的饭菜一扫而光。待两家家人各自进来,收拾了碗碟将空屉子和空篓子拿走以后,众人这才就上午徐大人的讲学重新争论起来。后来,吴宗岳看了看怀表,说时间快到了,众人这才纷纷起身告辞。
吴子霖和杜鸿飞、吴宗岳三人一并起身告辞。临出门时,如茵看见吴子霖一双深碧而温和的目光,再次在她身上闪了两闪。
如茵满身地不自在起来。
待众人出门以后,如松见屋内只剩下逸之、如桦时,便对逸之道:"梁兄,我这位小弟禀质柔弱,早上出门时,婶娘又催着穿得厚。上午坐在那个大火盆子附近,被火烤得出了一身的汗。下午换一换位置如何?你和如桦两人坐在前面,我和三弟坐后面。"
如桦道:"嘁!上午我在后面冻得又是鼻子又是眼泪的,她倒嫌热起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下午也该轮我暖和暖了。"
逸之笑了笑:"正好便宜你!你和令弟换一换位置,坐前面那个火盆子边暖和去罢。"
如桦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如松狠狠地白了如桦一眼,转脸对逸之道:"逸之兄,下午你也坐前边罢!我和三弟一起坐后面。"
逸之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人向来怕热不怕冷。前面那么大个火盆子,两三个时辰下来,我可受不了!咱们谁也别谦让了,你们哥俩都坐前面。我和三弟两人坐后边得了。时辰不早了,咱赶快过去罢!"
如松犹豫了一会儿,也不好再说什么,望望如茵:"那就拜托逸之兄关照我三弟了!"
逸之笑道:"谈得上关照二字?"
见梁逸之和如桦两人走在前面,如松放慢了几步,悄声对如茵嘱托道:"如桦这个呆子!下午我可是顾不着你了。你和生人在一起,千万要小心点儿!露了孙猴子尾巴就不好耍了!"
如茵听了,红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几人来到讲堂外的平台时,见众位听课的学子大多已经就位。因众位大人过一两刻钟才能赶到的,所以,屋里嗡嗡嘤嘤的一片说话声。屋外,漫天飘舞的雪花依旧扯絮样连绵不断地飘着。为了尽可能让一些身上穿得单薄的学生也挤到屋里来,屋内已是水泄不通。外面的廊下和露天平台上,也已站满了打着伞、披着蓑衣的学生。
逸之带着如茵挤到位置上,对如茵道:"里面挨着窗户。你的身子弱,我靠墙坐,给你挡一点风。"
离开讲还有一会儿时间。梁逸之转过脸来,向如茵说起这次听学的人中,都有哪些州府县的地方学官和学生代表,又向如茵打听开封官学的情形。幸亏如茵常听父亲谈起学府的事,好歹还能应付两句。只是,和他眼望着眼说话,自己一个女儿家,平生又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这么一位英武俊雅、才华横溢的青年男子坐在一起,一抬眼睛,那英武的脸上,轮廓分明的嘴唇,碧潭也似忽闪着笑意的眼睛和刚毅的下巴一时,竟有些惶乱起来!不觉之间目光便有些闪烁游弋起来,脸颊也开始绯红,现出了女儿独有的娇羞来。
蓦地,如茵便发觉梁逸之的目光有了某种变化——他先是凝神定定地望了自己一会儿,随即愣了一愣,接着就见他传过脸去,一张英武的脸儿一时涨得通红。
两人摩肩擦踵、面对面地坐在那里,除非他是憨得再不开窍的主儿,才会发现不了异常!
逸之什么都明白了:面前这位,肯定就是那位出手岂曰无衣,与之同袍;岂曰无衣,与之同泽的女中丈夫!他兀自沉默着,两手十指交错紧紧地扣在一起。过了一会儿,他才低声对如茵道:"咱们还是把座位换过来的好。你坐里面要好一些罢。"
如茵的一张脸儿更是热得发烫了!
和梁逸之换了座位后,如茵便一直深深地低着头,一张脸一直侧向墙的方向,靠外的手托着自己的半个脸,直到大人开讲之前,再没敢转过脸来。
逸之那宽厚魁梧的身板,倒也把娇小的如茵给遮挡得差不多了。
这时,屋里突然一阵骚动,顿时又静了下来——徐大人和文大人等众位大人,在本地学官和知县大人的带领下,已经踏雪顶风地来到了讲堂。
这天下午,京城翰林院文大人讲的题目是:大丈夫的穷与达。两三个时辰的课下来,如茵始终都低头做着记录。
文大人讲学结束时,众学子便开始了求教。有人问:当下国力衰败,救亡图存靠洋务能否继续支撑?又有人问:眼下的捐纳制,会不会挫伤一般读书人的上进心?
徐大人和文大人分别一一做了解答。
梁逸之这时站起身来,他那底气十足的声音,立马就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各位大人,学生梁逸之请大人教诲。洋务之后的甲午败辱,我泱泱中华,亿兆同胞,无不痛感国耻深切!目下国人多已知晓,今日之中国,非变法无以强国,非变法无以图存!学生困惑的是:何以朝廷至今尚无动静?"
文大人和徐大人对望了一眼,答道:"甲午之耻,朝野惊骇!有识之士亦知变法改制乃救国之第一要义,无不殚精竭虑,求索强国御敌之计。然事关朝廷国制和祖宗之法改进,故非一朝一夕可骤变之事!还须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骤然变之啊!"
逸之紧追不舍:"大人,值此强邻四逼、大敌压境之际,我不骤变,敌必骤变!学生怀疑:和约赔银,果然可恃为苟安长计么?"
如茵这时抬眼向上望去,见台上几位大人相视之后,又窃窃私语了一番。如茵不禁为逸之的真知灼见所惊叹,同时亦为他的直率搦了一把汗。
徐大人接过去答道:"有关变法自强,据下官知悉,人心所向,朝廷亦有所动。可望不久即有音讯。下官向闻嵩阳书院生员文兼武备,素有经世济民之雄图大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因下官和文大人还要在山城苟留几日的,明日,愿与诸位就国事和学问继续切磋。"
大雪依旧漫天飘舞着,天光渐渐暗淡了下来。
散学之后,逸之一路小心地挡在人流后面护着如茵,生怕她被人挤倒。来到屋外时豁然一亮:好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呵!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房顶树梢、地面台阶,到处都是白茫茫地一片。台阶和路径已不分眉眼。此时,讲堂西面的"二将军"柏,苍青的叶簇和铁色的枝干上堆满了厚厚的、大团大团的雪,乍看上去,像是扯了一层的棉絮,挂了一树的白云般。
脚下的雪,乍踩上去有一种很厚实的感觉。软软的,虚虚的,像是踩在云彩上面。只一会儿,台前和地上的雪便被众人的脚步踏成了冰窝儿。这时,脚下便有些滑溜溜了。下台阶时,逸之伸手扶着如茵的胳膊,一边小心地趟着路,一边叮嘱她脚下留神。
如此,兄妹三人在书院门外的平台上聚齐,下了坡接过家人牵来的马。逸之站在那里,望着兄妹三人牵缰坠蹬地上了马,又望着他们兄妹的背影渐渐地消失于茫茫雪野时,蓦然之间,竟觉着自己的一颗心,忽忽然惘有所失起来
*意即敬畏上苍赋于的使命,律度自己、治理民众。
*战友之间彼此同衣共袍、同仇敌忾的情谊。
地面扫得溜光净滑的。如茵有些诧异:两位堂兄家中的床铺都是高床华被,在这里,竟也铺着这些乡下人手织的土布,看来,他们颇有一番卧薪尝胆的心志。
众人坐下后,如松对如茵道:"三弟!这位就是梁逸之梁大学长,云心君。"
如茵抬眼看他时,见他一双清澈的眸子望着自己微微一笑,白亮的牙齿闪着玉似的光泽。朦胧的晨光下,此时方才看清:原来,面前的这位大学长,原来和如桦年岁不差上下,竟生得这般英武俊逸!心下暗叹:果然是文如其人!
如茵抱拳道:"小弟刘如枫,久仰梁大学长文经武纬,德操过人!幸会幸会!"
"如枫"是如茵小弟的名字,现在倒被她临时拿来一用了。
梁逸之笑道:"如枫兄谬奖了!倒是如枫兄,果然门里风范,卓尔不俗!敢问台甫大号?"
如茵见他神情温和而亲切,一双明净的眸子望着自己,仿如能看穿人心似的,一时竟有些羞涩起来。大哥如松赶紧接过去道:"三弟表字若霞。无号。因叔父家风严教,故而性情拘谨了一些!兄台见谅。"转过脸来又对如茵道,"三弟,梁大学长乃我们书院头号才子,城西白坪人。你赞不绝口的那篇嵩山赋,正出自他的大笔!"
如茵道:"云心兄文章琳琅璀璨,若霞不胜钦仰。"
梁逸之一笑:"惭愧惭愧!如枫兄书香之后,家学渊源。云心岂敢弄斧班门?"
众人又说了会儿闲话,转脸看了看门外的天光,逸之道:"哦,时间差不多了。咱过去罢?"
众人来到讲堂时,见院中更是熙熙攘攘了。讲堂前的平台上早已挤满了等着听学的生员。
如茵站在平台前,打量了一番三开门的讲堂,只见门额横匾上书着"讲堂"两个斗方大字。廊柱上镌着"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后人"两行金字。转脸朝西一看:呀!好大的一棵树啊!
如桦道:"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柏的'二将军'!"
如茵道:"哦!我早就听人说过书院有两棵四五千年树龄的大柏树。'大将军'在哪里?离这儿远不远?比二将军大得多么?"
如桦摇摇头:"恰恰相反!树龄、枝柯、树冠和树围,无论哪一点,大将军都远比不上二将军的气派!"
"那为什么?"
"这一点么,恐怕只有汉武帝一个人清楚。当年,他老人家就是这么诰封的!"
如茵痴痴地望着"二将军",一时神思遨游起来。
众人上了讲堂的大平台,梁逸之低声对如松交待:"如松兄,今天天冷得很,令弟禀质弱,你和他坐在前面靠火盆边的两个位置,我和如桦坐在后面罢。"
如松点点头:"承大学长关照!"
众人就座不大一会儿,就见一大群金珠顶戴、蟒袍补服和着了各色绸缎袍褂的大人迤俪而来,谈笑风生地上了台阶。
待众位大人进了殿堂,满屋子顿然鸦雀无声。再往窗外看,就见讲堂的屋内屋外、廊下平台,所有地方全都满满腾腾地站满了听学的人。
徐大人开讲的题目是师夷长技与强盛国力。徐大人的讲学嗓音高吭、博论旁证,偶尔穿插一段趣闻逸事,不时博得学生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笑声!
如茵在下面,一边一字不漏地听着,一边用一笔龙飞凤舞的狂草记录着。她眼中时不时涌满热泪,深憾自己生了女儿身相,如何得像那些男儿们,也能凭着满腹学识、一腔热血,做上一番报国救民的大事!
不觉之中,外面渐渐地又飘起了雪花。而且越飘越大,越落越稠,最后竟至扯絮似地漫天飞舞起来。不大功夫,院里的房瓦、树丛和地面上便是一片皆白不分眉眼了。站在廊下和平台上的学生,有的已经戴上了事先预备的斗笠,打开油纸伞,身上也披上了蓑衣或是油衣。
离如茵两步远的地方摆着个大火盆子,炭火刚刚烧透,火势越来越旺。渐渐地,如茵便觉得全身燥热起来。她原本不大怕冷,因刻意掩饰女儿本相,今天又穿得格外厚了些——小衣外面是一件丝棉小袄,套着一件丝棉长袍,最外面还罩了一件紫羔的坎肩。此时,已觉着贴身的内衣有些湿湿的汗意了。转脸瞧瞧:大哥如松脖子里的扣子也已松开,露着里面实地白纱的中衣。一张脸儿和额头也被那火盆子映得红光油亮的。
散了学,如茵迫不及待地挤出屋子,站在雪地里大口大口地吸起了凉气。如松走过来,一把拽住她的胳膊:"三弟,怎么在风口儿上吹?"一边低声道:"这可是你自找罪受啊。"
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她依旧来到西跨院的厢房里。未几,就见梁逸之和如桦二人带着两位同窗,另有一同进京应顺天乡试时结识的两位朋友,众人一起走了进来。
大家平素都是放浪形骸惯的,谁料到这中间还藏着一个姑娘呢?此时,也有四仰八叉往床上一放,又是屈腿又是伸懒腰的;也有歪在棉被上乘势歇一会儿的,嘴里热热闹闹议论着上午的讲学。
如茵勾着头,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本文木山房集,装着低头翻看的样子,坐在靠角落的一把椅子上避人耳目。
照如松事先吩咐下的,家人这时已从城里赶了来,送来了两大坛子的米汤、一满篓冒着热汽的肉包子,一小蒲包辣油干豆腐。六七个人一见,立马你争我抢、满嘴大嚼起来。
逸之转脸见如茵独自坐在角落里吃着,忙招呼她道:"如枫君!来来,到跟前来。这可是一群下山虎!你待会儿就捞不着吃了。"
如松、如桦赶忙拦阻说:"别管她!她自小就那样儿。"
众人正吃得热闹,忽听门外一阵大嗓门的嚷嚷。如茵抬头看时,见窗外一拉溜地来了三位青年公子,后面还跟着挑挑子、提饭屉子的两个家人。
还未跨进门槛,一位身穿古铜直罗棉袍、生得浓眉大眼的青年便已大声嚷嚷起来:"哦?俺还挂着恁几个没得吃!恁倒好,躲这儿吃起独食儿来啦!"
一边嚷嚷,一边伸头就朝篓子里瞅,惊喜道:"咦嗬?肉包子?!"伸手便朝篓子里抓,一手一个抓了出来,一左一右张嘴各咬一大口!
梁逸之笑道:"完了!完了!我正说这里一群下山虎!这又添了一只嵩山饿狼来!"
众人皆笑了起来,逸之转脸对如茵道:"今儿来的这几位,除了两位洛阳的朋友,其余都是咱山城的同乡。先说这位,杜鸿飞!西关人,本县学官杜鸿达的胞弟!人称'杜落酒'!"
众人"哄"地一声又笑了!
杜鸿飞一边鼓着两个腮帮子满嘴地嚼着,一边打量着如茵:"这位学兄往日好像没大见过?不过,看着却恁地面善!敢问学兄台甫?在哪里就读呵?"
逸之笑道:"难怪你看着面熟!他是南街刘举人刘大人膝下的公子刘如枫,如松和如桦二位学兄的堂弟!"又对如茵笑道,"如枫君!你常年跟随刘大人在开封府学读书,不比我们这群浪荡乡野之辈。就是见了外客,也难做出风雅之态来。如枫君莫见笑呵!"
如茵微微一笑:"大学长言外了!"
梁逸之又指着另一位面相略有些富态,疏眉细眼,身穿石青团花缎袍,外罩着一件紫缎狐皮出锋小坎肩儿,神态却很是绵稳持重的青年书生道:"这位是吴子霖君!城东吴家坪吴进士的后人。"
如茵一听"吴子霖"三字,不禁一怔!瞬即就有些发窘起来。一抬眼,正好撞上吴子霖那双看上去很是平和、实则甚是睿智的眼神。
她微微摇了摇头,"倏"地一下便游开了自己的目光。
如桦和如松哥俩儿对视了一眼。就见那吴子霖一时很是仔细地打量起如茵来,神色间若有所思,又有几分的迷惘不解。
梁逸之又指着他后面一位十七八岁、身着枣儿红缎袍的少年道:"这位是子霖兄的侄子吴宗岳!他们既是叔侄,又为同窗。来年大比同榜得意,吴家坪更添风光啦!"
吴子霖摇头一笑:"子霖可不敢抱这份侥幸!和众位学兄相比,子霖不过一段朽木而已。读书只是借口,不过是奉了家母和大哥之命,权且做侄子的一介陪读罢了!"
杜鸿飞在一旁嚷嚷起来:"诸位!这会儿管它什么功名科甲,今朝有酒今朝醉!子霖君,还不快把你家的金肴玉馔摆上来!"
见鸿飞催促,吴子霖温和的目光望着如茵微微一笑,吩咐家人将饭菜摆上。
众人乐呵呵地挤到桌前,看摆上的是什么:只见一筐子热腾腾的油卷,一包儿切得甚是齐整的酱色肘子,红绿相间的香椿辣椒末,香喷喷的磨油伴芥疙瘩丝,还有一包儿腌得黄儿浸油的青皮大鸭蛋,另有一瓦坛儿的八宝甜粥。
众人又是一阵惊喜和咤呼!如茵独自坐在人丛后,一边吃着、一边悄悄打量众人。孰知,目光正好又和吴子霖那双温和而探寻的目光再次相撞!吴子霖因见她坐在一边,也不往人堆里凑,便放下手中的筷子,腾了一只碟子来,另拿了一双净筷子,把几样小菜各挟了一些儿,低声对坐在他身边的如桦道:"如桦兄,烦劳你端过去,请令弟也尝尝罢!"
如桦道了谢,一边就将碟子端了过来。因背对着大伙,如桦放碟子的时候,悄悄对如茵夹了夹眼,低声戏谑道:"喂!三弟!这可是'人家'特意关照你一个人的。"
如茵一听这话,脸"通"地一下红了。幸亏众人此时都只顾饿虎一般抢吃大嚼,谁也没大注意这边的事。
众人风卷残云一般,不多一时便将如松和子霖两家带来的饭菜一扫而光。待两家家人各自进来,收拾了碗碟将空屉子和空篓子拿走以后,众人这才就上午徐大人的讲学重新争论起来。后来,吴宗岳看了看怀表,说时间快到了,众人这才纷纷起身告辞。
吴子霖和杜鸿飞、吴宗岳三人一并起身告辞。临出门时,如茵看见吴子霖一双深碧而温和的目光,再次在她身上闪了两闪。
如茵满身地不自在起来。
待众人出门以后,如松见屋内只剩下逸之、如桦时,便对逸之道:"梁兄,我这位小弟禀质柔弱,早上出门时,婶娘又催着穿得厚。上午坐在那个大火盆子附近,被火烤得出了一身的汗。下午换一换位置如何?你和如桦两人坐在前面,我和三弟坐后面。"
如桦道:"嘁!上午我在后面冻得又是鼻子又是眼泪的,她倒嫌热起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下午也该轮我暖和暖了。"
逸之笑了笑:"正好便宜你!你和令弟换一换位置,坐前面那个火盆子边暖和去罢。"
如桦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如松狠狠地白了如桦一眼,转脸对逸之道:"逸之兄,下午你也坐前边罢!我和三弟一起坐后面。"
逸之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人向来怕热不怕冷。前面那么大个火盆子,两三个时辰下来,我可受不了!咱们谁也别谦让了,你们哥俩都坐前面。我和三弟两人坐后边得了。时辰不早了,咱赶快过去罢!"
如松犹豫了一会儿,也不好再说什么,望望如茵:"那就拜托逸之兄关照我三弟了!"
逸之笑道:"谈得上关照二字?"
见梁逸之和如桦两人走在前面,如松放慢了几步,悄声对如茵嘱托道:"如桦这个呆子!下午我可是顾不着你了。你和生人在一起,千万要小心点儿!露了孙猴子尾巴就不好耍了!"
如茵听了,红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几人来到讲堂外的平台时,见众位听课的学子大多已经就位。因众位大人过一两刻钟才能赶到的,所以,屋里嗡嗡嘤嘤的一片说话声。屋外,漫天飘舞的雪花依旧扯絮样连绵不断地飘着。为了尽可能让一些身上穿得单薄的学生也挤到屋里来,屋内已是水泄不通。外面的廊下和露天平台上,也已站满了打着伞、披着蓑衣的学生。
逸之带着如茵挤到位置上,对如茵道:"里面挨着窗户。你的身子弱,我靠墙坐,给你挡一点风。"
离开讲还有一会儿时间。梁逸之转过脸来,向如茵说起这次听学的人中,都有哪些州府县的地方学官和学生代表,又向如茵打听开封官学的情形。幸亏如茵常听父亲谈起学府的事,好歹还能应付两句。只是,和他眼望着眼说话,自己一个女儿家,平生又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这么一位英武俊雅、才华横溢的青年男子坐在一起,一抬眼睛,那英武的脸上,轮廓分明的嘴唇,碧潭也似忽闪着笑意的眼睛和刚毅的下巴一时,竟有些惶乱起来!不觉之间目光便有些闪烁游弋起来,脸颊也开始绯红,现出了女儿独有的娇羞来。
蓦地,如茵便发觉梁逸之的目光有了某种变化——他先是凝神定定地望了自己一会儿,随即愣了一愣,接着就见他传过脸去,一张英武的脸儿一时涨得通红。
两人摩肩擦踵、面对面地坐在那里,除非他是憨得再不开窍的主儿,才会发现不了异常!
逸之什么都明白了:面前这位,肯定就是那位出手岂曰无衣,与之同袍;岂曰无衣,与之同泽的女中丈夫!他兀自沉默着,两手十指交错紧紧地扣在一起。过了一会儿,他才低声对如茵道:"咱们还是把座位换过来的好。你坐里面要好一些罢。"
如茵的一张脸儿更是热得发烫了!
和梁逸之换了座位后,如茵便一直深深地低着头,一张脸一直侧向墙的方向,靠外的手托着自己的半个脸,直到大人开讲之前,再没敢转过脸来。
逸之那宽厚魁梧的身板,倒也把娇小的如茵给遮挡得差不多了。
这时,屋里突然一阵骚动,顿时又静了下来——徐大人和文大人等众位大人,在本地学官和知县大人的带领下,已经踏雪顶风地来到了讲堂。
这天下午,京城翰林院文大人讲的题目是:大丈夫的穷与达。两三个时辰的课下来,如茵始终都低头做着记录。
文大人讲学结束时,众学子便开始了求教。有人问:当下国力衰败,救亡图存靠洋务能否继续支撑?又有人问:眼下的捐纳制,会不会挫伤一般读书人的上进心?
徐大人和文大人分别一一做了解答。
梁逸之这时站起身来,他那底气十足的声音,立马就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各位大人,学生梁逸之请大人教诲。洋务之后的甲午败辱,我泱泱中华,亿兆同胞,无不痛感国耻深切!目下国人多已知晓,今日之中国,非变法无以强国,非变法无以图存!学生困惑的是:何以朝廷至今尚无动静?"
文大人和徐大人对望了一眼,答道:"甲午之耻,朝野惊骇!有识之士亦知变法改制乃救国之第一要义,无不殚精竭虑,求索强国御敌之计。然事关朝廷国制和祖宗之法改进,故非一朝一夕可骤变之事!还须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骤然变之啊!"
逸之紧追不舍:"大人,值此强邻四逼、大敌压境之际,我不骤变,敌必骤变!学生怀疑:和约赔银,果然可恃为苟安长计么?"
如茵这时抬眼向上望去,见台上几位大人相视之后,又窃窃私语了一番。如茵不禁为逸之的真知灼见所惊叹,同时亦为他的直率搦了一把汗。
徐大人接过去答道:"有关变法自强,据下官知悉,人心所向,朝廷亦有所动。可望不久即有音讯。下官向闻嵩阳书院生员文兼武备,素有经世济民之雄图大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因下官和文大人还要在山城苟留几日的,明日,愿与诸位就国事和学问继续切磋。"
大雪依旧漫天飘舞着,天光渐渐暗淡了下来。
散学之后,逸之一路小心地挡在人流后面护着如茵,生怕她被人挤倒。来到屋外时豁然一亮:好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呵!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房顶树梢、地面台阶,到处都是白茫茫地一片。台阶和路径已不分眉眼。此时,讲堂西面的"二将军"柏,苍青的叶簇和铁色的枝干上堆满了厚厚的、大团大团的雪,乍看上去,像是扯了一层的棉絮,挂了一树的白云般。
脚下的雪,乍踩上去有一种很厚实的感觉。软软的,虚虚的,像是踩在云彩上面。只一会儿,台前和地上的雪便被众人的脚步踏成了冰窝儿。这时,脚下便有些滑溜溜了。下台阶时,逸之伸手扶着如茵的胳膊,一边小心地趟着路,一边叮嘱她脚下留神。
如此,兄妹三人在书院门外的平台上聚齐,下了坡接过家人牵来的马。逸之站在那里,望着兄妹三人牵缰坠蹬地上了马,又望着他们兄妹的背影渐渐地消失于茫茫雪野时,蓦然之间,竟觉着自己的一颗心,忽忽然惘有所失起来
*意即敬畏上苍赋于的使命,律度自己、治理民众。
*战友之间彼此同衣共袍、同仇敌忾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