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明枭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利用眼下的能力,如何才能守住孟养城?
围绕这一目的,姜榆罔组织起了所有的高级军官级别人物,和各院的负责人,在枢机院的大堂里开起了会议,虽然是以姜榆罔自己的分析和讲解为主,但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尤其对各自熟悉的细节提出了见解。
而秘理院在麓川军的驻地,依靠几个难得的亲戚关系而勉强得到的模糊不清的情报则成了此时参考的重点。
第一个重要情报来自秘理院的圣下厅总部,他们找到了莽古堡中一个农业组的居民,这人的姐夫之前被麓川军强征,现在跟随麓川军中一个手下有几千人的大头人做事。
通过此人的姐夫,得到了这个大头人的作战路线是从那芒寨到毕露寨的主攻方向,从这种战术的描述中,姜榆罔和其他高级军官分析认为,麓川军的主攻路线就是从那芒寨到毕露寨。
这种思路的逻辑合理性在于这个方向上,孟养城没有一道成组织的防线,唯一的防御就是孟养城的城墙,可以说是孟养城防备最薄弱的地方。
第二个重要情报则来自于茵多基分部绑架来的一个,驻扎于龙洞寨的麓川军的一个小头领。这人在晚上起夜时,被在这里蹲点已久的茵多基分部密军抓获。
茵多基分部会想出来这种办法来获得情报,也实在是被姜榆罔的命令逼急了,每天一入夜,就拼了命在防备组织稍稀疏的龙洞寨潜伏,力求抓住一个落单的有用人物,最后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小头领只知道一件事,但是却颇有价值,即于六月二十二日的凌晨,率领手下前往和平镇。
这个消息说小也小,但说大也大。如果只是把这次行动看作一次无意义的调兵行动的话,那么自然不过是一件只牵扯到一百多人的小行动。
但是这件事背后还可能藏着一个重要的消息:六月二十二日,或这一日前后,很可能是麓川兵实际出军的时间。
而秘理院和神狩院又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一些更为模糊的情报,巧合的是,许多军事调动也都指向了同一个日期:六月二十二日,六月廿二。
太多的巧合,那就不是巧合了,姜榆罔可以断定,这一天就是麓川军决定的出军日期,而现在距离这一天,还剩三天。
至于情报模糊的原因,这与古代的信息传递的效率低下脱不开干系,为了保证一定的保密性,只有绝对的核心主力才有具体详细的情报信息,而莽古堡又没能获得麓川军核心主力的情报。
各种分支部队传来的情报,本身就是模糊且残缺的,他们所需要的本身也就是简单的指挥命令,而不是详细的战术解释。说到底,绝大多数的部队只有两个下场,炮灰或溃退,而在这之前,他们的任务是辅助进攻。
这就是古代的组织管理能力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其实发展几百年到了近代时期,这种情况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上还是由少数的核心主力来最大程度上影响战局。
除了麓川军的出军时期,秘理院和神狩院还总结得到了几个关键的进攻方向:
首先是主攻方向,那芒方向,进攻毕露寨,在这里驻守的是平夷卫的全部兵力,毕露寨身后就是孟养城,孟养城驻军的主力,曲靖卫的主力在此驻防。
其次是两个分支进攻方向:叶威寨和和平镇,进攻孟养城外最大的防线——南马镇,在这里驻扎有越州卫和陆凉卫的全部兵力,战斗的激烈程度应该不会逊色于毕露寨。
最后是一条在描述上相对较为隐晦的进攻方向:从那芒寨南下孟养西山,这条路线正对的方向是已经被废弃的莽云寨,莽云寨以东,就是莽古堡,东北方向则是孟养城的南门。
姜榆罔对于这条线路的进攻策略也有些头痛,以他所得到的情报,实在无法确定麓川军到底是想从这条线路去包围孟养城,还是打算直接进攻莽古堡。
从战略上分析,自然是去进攻孟养城更合理,毕竟想要攻下莽古堡的难度不小,而攻下来之后却并没有什么意义——筑于深山中的莽古堡不能控制到任何一条交通线。
拿下莽古堡的唯一意义就是威胁孟养城的南门,那么又何必本末倒置,直接去包围孟养城的南门岂不是威胁更大。
而若是担心莽古堡的势力会影响麓川对莽古堡的进攻,那如果能拿出来进攻山中堡垒的军力,更能拿出来应对从山中堡垒中杀出来的莽古堡的军力。
总得来说,从“合理性”角度分析,麓川军应该是不会选择进攻莽古堡。但这种分析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只停留在“分析”的层面上,没有任何足够有力的情报作为支撑,说白了就是纸上谈兵。
一旦发生错判,把所有兵力全部调入孟养城,协助防御,而留下莽古堡的空城,辛苦发展了半年多的莽古堡很有可能毁于一... -->>
利用眼下的能力,如何才能守住孟养城?
围绕这一目的,姜榆罔组织起了所有的高级军官级别人物,和各院的负责人,在枢机院的大堂里开起了会议,虽然是以姜榆罔自己的分析和讲解为主,但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尤其对各自熟悉的细节提出了见解。
而秘理院在麓川军的驻地,依靠几个难得的亲戚关系而勉强得到的模糊不清的情报则成了此时参考的重点。
第一个重要情报来自秘理院的圣下厅总部,他们找到了莽古堡中一个农业组的居民,这人的姐夫之前被麓川军强征,现在跟随麓川军中一个手下有几千人的大头人做事。
通过此人的姐夫,得到了这个大头人的作战路线是从那芒寨到毕露寨的主攻方向,从这种战术的描述中,姜榆罔和其他高级军官分析认为,麓川军的主攻路线就是从那芒寨到毕露寨。
这种思路的逻辑合理性在于这个方向上,孟养城没有一道成组织的防线,唯一的防御就是孟养城的城墙,可以说是孟养城防备最薄弱的地方。
第二个重要情报则来自于茵多基分部绑架来的一个,驻扎于龙洞寨的麓川军的一个小头领。这人在晚上起夜时,被在这里蹲点已久的茵多基分部密军抓获。
茵多基分部会想出来这种办法来获得情报,也实在是被姜榆罔的命令逼急了,每天一入夜,就拼了命在防备组织稍稀疏的龙洞寨潜伏,力求抓住一个落单的有用人物,最后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小头领只知道一件事,但是却颇有价值,即于六月二十二日的凌晨,率领手下前往和平镇。
这个消息说小也小,但说大也大。如果只是把这次行动看作一次无意义的调兵行动的话,那么自然不过是一件只牵扯到一百多人的小行动。
但是这件事背后还可能藏着一个重要的消息:六月二十二日,或这一日前后,很可能是麓川兵实际出军的时间。
而秘理院和神狩院又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一些更为模糊的情报,巧合的是,许多军事调动也都指向了同一个日期:六月二十二日,六月廿二。
太多的巧合,那就不是巧合了,姜榆罔可以断定,这一天就是麓川军决定的出军日期,而现在距离这一天,还剩三天。
至于情报模糊的原因,这与古代的信息传递的效率低下脱不开干系,为了保证一定的保密性,只有绝对的核心主力才有具体详细的情报信息,而莽古堡又没能获得麓川军核心主力的情报。
各种分支部队传来的情报,本身就是模糊且残缺的,他们所需要的本身也就是简单的指挥命令,而不是详细的战术解释。说到底,绝大多数的部队只有两个下场,炮灰或溃退,而在这之前,他们的任务是辅助进攻。
这就是古代的组织管理能力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其实发展几百年到了近代时期,这种情况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上还是由少数的核心主力来最大程度上影响战局。
除了麓川军的出军时期,秘理院和神狩院还总结得到了几个关键的进攻方向:
首先是主攻方向,那芒方向,进攻毕露寨,在这里驻守的是平夷卫的全部兵力,毕露寨身后就是孟养城,孟养城驻军的主力,曲靖卫的主力在此驻防。
其次是两个分支进攻方向:叶威寨和和平镇,进攻孟养城外最大的防线——南马镇,在这里驻扎有越州卫和陆凉卫的全部兵力,战斗的激烈程度应该不会逊色于毕露寨。
最后是一条在描述上相对较为隐晦的进攻方向:从那芒寨南下孟养西山,这条路线正对的方向是已经被废弃的莽云寨,莽云寨以东,就是莽古堡,东北方向则是孟养城的南门。
姜榆罔对于这条线路的进攻策略也有些头痛,以他所得到的情报,实在无法确定麓川军到底是想从这条线路去包围孟养城,还是打算直接进攻莽古堡。
从战略上分析,自然是去进攻孟养城更合理,毕竟想要攻下莽古堡的难度不小,而攻下来之后却并没有什么意义——筑于深山中的莽古堡不能控制到任何一条交通线。
拿下莽古堡的唯一意义就是威胁孟养城的南门,那么又何必本末倒置,直接去包围孟养城的南门岂不是威胁更大。
而若是担心莽古堡的势力会影响麓川对莽古堡的进攻,那如果能拿出来进攻山中堡垒的军力,更能拿出来应对从山中堡垒中杀出来的莽古堡的军力。
总得来说,从“合理性”角度分析,麓川军应该是不会选择进攻莽古堡。但这种分析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只停留在“分析”的层面上,没有任何足够有力的情报作为支撑,说白了就是纸上谈兵。
一旦发生错判,把所有兵力全部调入孟养城,协助防御,而留下莽古堡的空城,辛苦发展了半年多的莽古堡很有可能毁于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