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朕在红楼搞事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嘉帝虽有些意外,倒也未放在心上,只打趣了贾珠几句。毕竟在这位陛下看来,贾蕴此举跟赘婿也没两样,又是茹毛饮血的番邦小国,实在不足为虑。
这事既然过了明路,贾珠也放下心来。而后借着薛家,贾蕴和父母一年总有一两次通信,薛家也在阿拉贡设立了生意据点。
有女王陛下罩着,薛家在欧罗巴的生意很是好做。且贾公爵与教皇关系不错,又是指挥作战的一把好手,周边国家无不敬服。
这位王夫又来自神秘的东方古国,整个欧罗巴很快风靡起东方文化,这却在意料之外了。
贾蕴在信中,对此无不得瑟,还大力吐槽了自己到哪都逃不脱劳碌命,说好不当官,结果换了个地方还在做事。
此外欧罗巴这边,说是在城堡里如厕,未料厕所却在半空中,下面的行人一不注意就要脑袋上落屎,实在恶心极了。
且这边老鼠很多,还好他上次走时,从三娘那边带了不少药过来,如今阿拉贡这边,鼠患都消灭的差不多了。
因他改造厕所,加上天天洗澡,如今带动的阿拉贡人也讲卫生,香水都不好卖了,他便叫表弟收购了往大明卖,赚的盆满钵满,真是不亦乐乎!
信的最后,提及他得了个儿子,长得跟父亲怀表里的小娃娃画像一样,只头发和眼睛是黑色的。贾珠忍不住一笑:“臭小子,这么大的事,也不写在前头!”
贾蕴得子,家中无不喜悦。贾政亲自给孙儿取了名字,嘱咐贾珠写到信里,又让人多给备些东西带去,尤其是药——
唉,真不知阿拉贡跟佛郎机相邻,怎的这么贫瘠?
宝钗也有这个疑问,毕竟相公当初,就是用“佛郎机的神药”救了父亲,怎么阿拉贡作为邻国,还这么落后?
她想不明白,索性也不想了,只让人给儿子收拾东西,托侄儿出海时一道带去。
薛大郎对此很是乐意。薛家在大明虽是皇商,却着实没什么地位。
可到了阿拉贡就不一样了,那边崇尚商业,商人地位很高,自己年纪轻轻的,因对贸易有功,如今都得封伯爵了,他爹他娘羡慕的了不得,说等那边建设好了,就跟着过去享福呢!
享福这话,薛大郎也就听听,并不当回事。他爹娘好华服美酒,又爱讲究,阿拉贡再建设一百年也不知能不能赶上大明,到时别说他爹,他都化成土了好不好!
他跟祖父关系最好,要不是祖父年事已高,照他的想法,真想带祖父去那边看看,必能寻到更多的商机!
时光易逝,斗转星移。
一晃又过了十多年,大明国力日盛,蒙古、女真这些地方也受贸易之便,日渐富足起来,大明北境已有六七年没有战事。
长公主年老,姚平在军事学堂进修后,接了她的班,如今在大同领兵。按永嘉帝的指示,没有战事也要勤加演练,这位带着手下人马,自是毫无懈怠。
南面前几年却有交趾入侵,桂地驻兵联合当地土司、福建水师,竟把交趾打了下来,杀了交趾王室,朝野为之震动。
永嘉帝大喜,旋即有些犯难——多了一块地盘,怎么治理才好呢?
贾珠给他出了个主意,参照湾岛的法子,将交趾划归云南,派知府过去治理,另让桂地军队在此驻守。
永嘉帝欣然应允,只交趾远的很,这知府实在不好选,大家都有些退缩。
还是甄宝玉上书,自请去了交趾,永嘉帝实在没有好人选,思及甄家如今翻不起什么波浪,便准了此事。
至于驻军,这个不必担心,桂地将士吃的饱饱的,军备也先进,恨不得大杀四方,争先恐后踊跃的很,生怕到了那边交趾人不闹事,毕竟有战事才有军功嘛!
因着交趾归了大明,次年开春,周边小国多来朝觐,一时间四夷馆人满为患,大明也有了天下共主的气象。
见语言沟通是个问题,贾珠跟永嘉帝商量后,设立了一所“通译学堂”,却是用来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成后直供鸿胪寺。
虽则通译官不过八九品的微末小吏,也给许多平头百姓开了青云路,致使这所学校在民间招生十分顺利。
与当初的军事学堂一样,永嘉帝亲自作了山长,学堂的规格瞬间提升,倒叫众人瞩目。
如今天下太平,南方鱼米乡,北地无饥荒,国有物流行业初具规模,沿海商业发达,市舶司与榷场拉动经济发展,大明国力强盛。
贾珠终于听到系统提示“任务完成3\/3”,他笑了起来,几丝皱纹在眼角留下深深的印记。
因政老爹与王夫人相继仙逝,他更觉亲情珍贵,在“是否现在回归系统”的选项中,毫不犹豫选择了“否”,只待此界寿命耗尽时再离去。
对比为大明当牛做马的这辈子,想起上辈子的逍遥自在,真如梦里一般,贾珠不由起了归隐的念头,便跟永嘉帝乞骸骨。
长子早作了刑部侍郎,小儿子今岁也考中进士,作了庶吉士。
他家那族学十分厉害,好几个姓贾的都考中做官,贾珠又在首辅上坐了十年,为免其势力越来越大,永嘉帝也觉得此时让他告老,是个不错的选择,假意挽留了几句,便应了下来。
这日君臣两个一道用了顿晚膳,永嘉帝见贾珠心情甚好,不由笑骂道:“你这老小子都乞休了,朕还得为朝廷劳心劳力,还真是羡慕不来啊!”
贾珠与他关系不赖,想了想,还是替好弟子说了句话:“太子都三四十的人了,陛下也该松松手,让他历练历练,自己也能松快松快。”
永嘉帝深深看了贾珠一眼,见他似是随口道来,笑了笑,到底没说什么。
倒是太子私下得知御前之事,不由与太子妃感慨:“贾师傅心中有孤,这些年,多亏他护着。”
太子妃念头一转,笑道:“三郎与刑部贾侍郎的闺女同岁,不若与他家作亲,殿下以为如何?”
永嘉帝虽有些意外,倒也未放在心上,只打趣了贾珠几句。毕竟在这位陛下看来,贾蕴此举跟赘婿也没两样,又是茹毛饮血的番邦小国,实在不足为虑。
这事既然过了明路,贾珠也放下心来。而后借着薛家,贾蕴和父母一年总有一两次通信,薛家也在阿拉贡设立了生意据点。
有女王陛下罩着,薛家在欧罗巴的生意很是好做。且贾公爵与教皇关系不错,又是指挥作战的一把好手,周边国家无不敬服。
这位王夫又来自神秘的东方古国,整个欧罗巴很快风靡起东方文化,这却在意料之外了。
贾蕴在信中,对此无不得瑟,还大力吐槽了自己到哪都逃不脱劳碌命,说好不当官,结果换了个地方还在做事。
此外欧罗巴这边,说是在城堡里如厕,未料厕所却在半空中,下面的行人一不注意就要脑袋上落屎,实在恶心极了。
且这边老鼠很多,还好他上次走时,从三娘那边带了不少药过来,如今阿拉贡这边,鼠患都消灭的差不多了。
因他改造厕所,加上天天洗澡,如今带动的阿拉贡人也讲卫生,香水都不好卖了,他便叫表弟收购了往大明卖,赚的盆满钵满,真是不亦乐乎!
信的最后,提及他得了个儿子,长得跟父亲怀表里的小娃娃画像一样,只头发和眼睛是黑色的。贾珠忍不住一笑:“臭小子,这么大的事,也不写在前头!”
贾蕴得子,家中无不喜悦。贾政亲自给孙儿取了名字,嘱咐贾珠写到信里,又让人多给备些东西带去,尤其是药——
唉,真不知阿拉贡跟佛郎机相邻,怎的这么贫瘠?
宝钗也有这个疑问,毕竟相公当初,就是用“佛郎机的神药”救了父亲,怎么阿拉贡作为邻国,还这么落后?
她想不明白,索性也不想了,只让人给儿子收拾东西,托侄儿出海时一道带去。
薛大郎对此很是乐意。薛家在大明虽是皇商,却着实没什么地位。
可到了阿拉贡就不一样了,那边崇尚商业,商人地位很高,自己年纪轻轻的,因对贸易有功,如今都得封伯爵了,他爹他娘羡慕的了不得,说等那边建设好了,就跟着过去享福呢!
享福这话,薛大郎也就听听,并不当回事。他爹娘好华服美酒,又爱讲究,阿拉贡再建设一百年也不知能不能赶上大明,到时别说他爹,他都化成土了好不好!
他跟祖父关系最好,要不是祖父年事已高,照他的想法,真想带祖父去那边看看,必能寻到更多的商机!
时光易逝,斗转星移。
一晃又过了十多年,大明国力日盛,蒙古、女真这些地方也受贸易之便,日渐富足起来,大明北境已有六七年没有战事。
长公主年老,姚平在军事学堂进修后,接了她的班,如今在大同领兵。按永嘉帝的指示,没有战事也要勤加演练,这位带着手下人马,自是毫无懈怠。
南面前几年却有交趾入侵,桂地驻兵联合当地土司、福建水师,竟把交趾打了下来,杀了交趾王室,朝野为之震动。
永嘉帝大喜,旋即有些犯难——多了一块地盘,怎么治理才好呢?
贾珠给他出了个主意,参照湾岛的法子,将交趾划归云南,派知府过去治理,另让桂地军队在此驻守。
永嘉帝欣然应允,只交趾远的很,这知府实在不好选,大家都有些退缩。
还是甄宝玉上书,自请去了交趾,永嘉帝实在没有好人选,思及甄家如今翻不起什么波浪,便准了此事。
至于驻军,这个不必担心,桂地将士吃的饱饱的,军备也先进,恨不得大杀四方,争先恐后踊跃的很,生怕到了那边交趾人不闹事,毕竟有战事才有军功嘛!
因着交趾归了大明,次年开春,周边小国多来朝觐,一时间四夷馆人满为患,大明也有了天下共主的气象。
见语言沟通是个问题,贾珠跟永嘉帝商量后,设立了一所“通译学堂”,却是用来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成后直供鸿胪寺。
虽则通译官不过八九品的微末小吏,也给许多平头百姓开了青云路,致使这所学校在民间招生十分顺利。
与当初的军事学堂一样,永嘉帝亲自作了山长,学堂的规格瞬间提升,倒叫众人瞩目。
如今天下太平,南方鱼米乡,北地无饥荒,国有物流行业初具规模,沿海商业发达,市舶司与榷场拉动经济发展,大明国力强盛。
贾珠终于听到系统提示“任务完成3\/3”,他笑了起来,几丝皱纹在眼角留下深深的印记。
因政老爹与王夫人相继仙逝,他更觉亲情珍贵,在“是否现在回归系统”的选项中,毫不犹豫选择了“否”,只待此界寿命耗尽时再离去。
对比为大明当牛做马的这辈子,想起上辈子的逍遥自在,真如梦里一般,贾珠不由起了归隐的念头,便跟永嘉帝乞骸骨。
长子早作了刑部侍郎,小儿子今岁也考中进士,作了庶吉士。
他家那族学十分厉害,好几个姓贾的都考中做官,贾珠又在首辅上坐了十年,为免其势力越来越大,永嘉帝也觉得此时让他告老,是个不错的选择,假意挽留了几句,便应了下来。
这日君臣两个一道用了顿晚膳,永嘉帝见贾珠心情甚好,不由笑骂道:“你这老小子都乞休了,朕还得为朝廷劳心劳力,还真是羡慕不来啊!”
贾珠与他关系不赖,想了想,还是替好弟子说了句话:“太子都三四十的人了,陛下也该松松手,让他历练历练,自己也能松快松快。”
永嘉帝深深看了贾珠一眼,见他似是随口道来,笑了笑,到底没说什么。
倒是太子私下得知御前之事,不由与太子妃感慨:“贾师傅心中有孤,这些年,多亏他护着。”
太子妃念头一转,笑道:“三郎与刑部贾侍郎的闺女同岁,不若与他家作亲,殿下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