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新明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以说,在十九世纪,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船出现之前,通信与交通问题成为了限制各个国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在当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合理的,而且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并且尽一切可能的完善海上航线,建造航行速度更快的帆船,以此来满足通信与交通的需要。
信息传递所导致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当时,从杨天奉所在的西亚地区送一条消息回到帝国京城,就算送信人员一直不停,并且在每个驿站都换人换马,那么也至少需要十五日的时间,才能将信送回,来去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还算好的了,在顾成林的远征军中,因为只能走海路,要想把消息送回帝国,就算选择最好的航线与路线,并且用最快的帆船,那么,从阿克拉港到狮城,所需要航行的时间为六个月,而从狮城上岸之后,走陆路,由中南半岛的驿站系统将信送到京城,也至少需要十三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这还得赶上合适的季节才行!
毫无疑问的,通信问题其实是限制帝国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同样的,也正是因为在通信方面受到的限制,所以皇帝不得不下放权力,让领军作战的将领,海外总督等获得更大的权力,以此维持帝国的海外领地系统,以及让帝国军队能够更有效的作战。当然,在有杨天奉,顾成林这些将领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严重,毕竟这两人的能力都是超群的,而且对皇帝也忠心耿耿。不过,这毕竟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严重的问题。不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唯一有效的办法,就只是建设更好的道路交通系统,建造更好的快速帆船,尽量缩短通信用的时间。
当然,交通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当时,帝国远征军的兵力补充,物资运送等方面主要是依靠海运。海运比陆运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一艘大型商船(运输船)装载的货物超过了两万石,如果这要用马车来运送的话,至少需要装上一千辆马车,这就需要一千匹马。以及一千名马夫,还有押送的军队,需要动用的人力在两千左右,而一艘大型商船需要的船员只在一百人左右,甚至五十人都足以控制船只航行了。而一支船队的商船可以达到数十艘,甚至上百艘,而一支地面运送部队地规模却很少超过三千两马车。也就是说,一支船队的运送能力是一支马队的数十倍以上。显然,海运在运输能力方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不过,海运却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
在风帆时代,船只要借用风力,就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航行,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一点,在海运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清楚的。从帝国出发,任何一艘前往西洋的船只都要受到季节的影响,这是季风所造成的,而且是无法改变的。每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最适合船只向西航行,同样的,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最适合船只从西洋返回帝国。因此,海运的时间限制特别的明显。另外,因为受到风力因素的影响,所以海运的速度也不快。比如,从广州港出发,到达白羊王国南部的港口,需要花费大概四个月的时间。相反,走陆路的话,却只需要两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而已,因为陆路本身对天气并不是很敏感。
显然,在风帆时代,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为了保证帝国远征军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资,所以,让两条运输通道都畅通,并且保持两条运输线路都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成为了帝国远征军能够战胜敌人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当时,帝国的海上贸易已经非常的发达了,虽然柴氏家族的衰落对帝国海上商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这却让更多的商人获得了进入海上商业活动这一领域的机会。在柴氏家族退出帝国历史舞台之后的五年时间内(也就是朱祁钰推广政府改革的那五年),帝国的商船队规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很多。比如,当时叶氏家族新办的帝国北方航运公司就在五年内拥有了至少八百五十艘商船,郑梦秋的郑氏集团也拥有了一支规模在五百艘商船以上的贸易船队,而胡大名更是厉害,他在短短五年时间之内就成为了帝国在西洋地区最大的商人。属于他的商船超过了一千五百艘,几乎控制了整个西洋地区的海上贸易活动。另外,还有三十多家海运集团拥有上百艘商船的规模,而那些拥有几十艘,十几艘,以及几艘商船的小型海运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了。
按照当时帝国政府与这些商人签署的协议,所有海运公司的商船都严格的按照帝国军用运输船的标准建造,其使用的材料,以及建造的标准与战舰相差无几。为此,帝国的造船工业都是全力生产,很多船厂不得不配备两班工人,每天十二个时辰不停的生产舰船。另外,生产舰船用材料的工厂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时,大沽港是帝国最重要的战舰建造基地,最初只有两座木材处理工厂,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烘干橡木,这是建造战舰与船只的最重要的原料,在帝国海上商业发展的最为迅猛的这五年中,大沽港的木材加工厂已经扩大到了八家,而且每一家工厂的规模都扩大了很多。当然,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因为大量的商业订单,让这些工厂都是全天不停的在生产,并且不断的雇佣更多的工人。另外,建造舰船所需要的帆布(风帆所需要的布料要比普通的布料厚很多,而且大很多。这是考验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水平的表现),铁钉(用来契合船板的,这直接关系到了舰船的牢固,同时也是考验一个国家钢铁冶炼工业能力的表现),青铜冶炼(制造火炮用的),大型水力锻造工厂(主要生产舰船上用的铁锚),食品加工业(远洋航行时,食品,以及水都是用木桶储备的,而且大部分食品需要进行粗加工,以减少船只的负担)等等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显然,这些船队实际上就是帝国远征军的基本保障。当时,帝国海军另外还拥有十支运输船队。每支船队拥有运输船五十到八十艘,而且都是大型运输船。当然,这些船队的船员都已经被编入了帝国海军之中,船队本身也是属于帝国海军的。不过,最为根本的还是帝国所拥有的商船。只要有需要,这些商船都将按照与帝国政府签署的协议。以及帝国的相关法令,直接被征召,为军队服务。设想一下,近万艘的商船所能运送的军队,战争物资有多少?而当时,帝国的商船规模,仅仅以数量计算,都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五倍以上。如果以运输能力计算的话,都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十倍以上了!
另外,帝国所有商船上的水手都是帝国海军的预备役官兵。当时,帝国海军还没有相关的预备役制度,只是设立了一个统一的预备役司令部。不过,大部分的商船船员都是优秀的水手,如果帝国政府下达了征兵令的话,那么,他们随时可以成为优秀的海军官兵,加入舰队,为帝国征战!
显然,帝国海军的强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帝国政府,以及帝国皇帝的支持。从根本上讲,海军与陆军的差别,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海军到底有多强大,这其实是由其海上利益决定的,这个规律,在任何地方都实用。比如,当时欧罗巴的众多国家中,荷兰人就是依靠海上商业起家的,所以他们的舰队在当时是最强大的。另外,英格兰人需要依靠海洋生存,而且是一个岛国,其海上商业的利益也很大,所以英格兰的舰队也是很强大的。相反,如同法兰西,西班牙这类的国家,乃至神圣罗马帝国,都有着超过了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却没有最强大的海军,因为这些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在陆地上,而不是在海洋上!
毫无疑问的,在朱祁钰时代之前,明帝国的利益也是在陆地上的,北方的威胁,让明帝国已经无暇他顾了,哪还有实力来发展海上力量。同样的,禁海政策也扼杀了帝国商人在海洋上的利益,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帝国进入海洋世纪。而在新政推广之后,蒙古被帝国击败,并且被帝国吸收了之后,帝国商人的脚步开始迈向海外的时候,海洋利益已经成了帝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而正是在利益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帝国商人,百姓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并且纷纷“下海”捞取利益。在这一影响下,帝国不但在十多年... -->>
可以说,在十九世纪,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船出现之前,通信与交通问题成为了限制各个国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在当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合理的,而且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并且尽一切可能的完善海上航线,建造航行速度更快的帆船,以此来满足通信与交通的需要。
信息传递所导致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当时,从杨天奉所在的西亚地区送一条消息回到帝国京城,就算送信人员一直不停,并且在每个驿站都换人换马,那么也至少需要十五日的时间,才能将信送回,来去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还算好的了,在顾成林的远征军中,因为只能走海路,要想把消息送回帝国,就算选择最好的航线与路线,并且用最快的帆船,那么,从阿克拉港到狮城,所需要航行的时间为六个月,而从狮城上岸之后,走陆路,由中南半岛的驿站系统将信送到京城,也至少需要十三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这还得赶上合适的季节才行!
毫无疑问的,通信问题其实是限制帝国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同样的,也正是因为在通信方面受到的限制,所以皇帝不得不下放权力,让领军作战的将领,海外总督等获得更大的权力,以此维持帝国的海外领地系统,以及让帝国军队能够更有效的作战。当然,在有杨天奉,顾成林这些将领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严重,毕竟这两人的能力都是超群的,而且对皇帝也忠心耿耿。不过,这毕竟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严重的问题。不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唯一有效的办法,就只是建设更好的道路交通系统,建造更好的快速帆船,尽量缩短通信用的时间。
当然,交通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当时,帝国远征军的兵力补充,物资运送等方面主要是依靠海运。海运比陆运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一艘大型商船(运输船)装载的货物超过了两万石,如果这要用马车来运送的话,至少需要装上一千辆马车,这就需要一千匹马。以及一千名马夫,还有押送的军队,需要动用的人力在两千左右,而一艘大型商船需要的船员只在一百人左右,甚至五十人都足以控制船只航行了。而一支船队的商船可以达到数十艘,甚至上百艘,而一支地面运送部队地规模却很少超过三千两马车。也就是说,一支船队的运送能力是一支马队的数十倍以上。显然,海运在运输能力方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不过,海运却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
在风帆时代,船只要借用风力,就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航行,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一点,在海运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清楚的。从帝国出发,任何一艘前往西洋的船只都要受到季节的影响,这是季风所造成的,而且是无法改变的。每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最适合船只向西航行,同样的,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最适合船只从西洋返回帝国。因此,海运的时间限制特别的明显。另外,因为受到风力因素的影响,所以海运的速度也不快。比如,从广州港出发,到达白羊王国南部的港口,需要花费大概四个月的时间。相反,走陆路的话,却只需要两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而已,因为陆路本身对天气并不是很敏感。
显然,在风帆时代,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为了保证帝国远征军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资,所以,让两条运输通道都畅通,并且保持两条运输线路都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成为了帝国远征军能够战胜敌人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当时,帝国的海上贸易已经非常的发达了,虽然柴氏家族的衰落对帝国海上商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这却让更多的商人获得了进入海上商业活动这一领域的机会。在柴氏家族退出帝国历史舞台之后的五年时间内(也就是朱祁钰推广政府改革的那五年),帝国的商船队规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很多。比如,当时叶氏家族新办的帝国北方航运公司就在五年内拥有了至少八百五十艘商船,郑梦秋的郑氏集团也拥有了一支规模在五百艘商船以上的贸易船队,而胡大名更是厉害,他在短短五年时间之内就成为了帝国在西洋地区最大的商人。属于他的商船超过了一千五百艘,几乎控制了整个西洋地区的海上贸易活动。另外,还有三十多家海运集团拥有上百艘商船的规模,而那些拥有几十艘,十几艘,以及几艘商船的小型海运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了。
按照当时帝国政府与这些商人签署的协议,所有海运公司的商船都严格的按照帝国军用运输船的标准建造,其使用的材料,以及建造的标准与战舰相差无几。为此,帝国的造船工业都是全力生产,很多船厂不得不配备两班工人,每天十二个时辰不停的生产舰船。另外,生产舰船用材料的工厂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时,大沽港是帝国最重要的战舰建造基地,最初只有两座木材处理工厂,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烘干橡木,这是建造战舰与船只的最重要的原料,在帝国海上商业发展的最为迅猛的这五年中,大沽港的木材加工厂已经扩大到了八家,而且每一家工厂的规模都扩大了很多。当然,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因为大量的商业订单,让这些工厂都是全天不停的在生产,并且不断的雇佣更多的工人。另外,建造舰船所需要的帆布(风帆所需要的布料要比普通的布料厚很多,而且大很多。这是考验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水平的表现),铁钉(用来契合船板的,这直接关系到了舰船的牢固,同时也是考验一个国家钢铁冶炼工业能力的表现),青铜冶炼(制造火炮用的),大型水力锻造工厂(主要生产舰船上用的铁锚),食品加工业(远洋航行时,食品,以及水都是用木桶储备的,而且大部分食品需要进行粗加工,以减少船只的负担)等等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显然,这些船队实际上就是帝国远征军的基本保障。当时,帝国海军另外还拥有十支运输船队。每支船队拥有运输船五十到八十艘,而且都是大型运输船。当然,这些船队的船员都已经被编入了帝国海军之中,船队本身也是属于帝国海军的。不过,最为根本的还是帝国所拥有的商船。只要有需要,这些商船都将按照与帝国政府签署的协议。以及帝国的相关法令,直接被征召,为军队服务。设想一下,近万艘的商船所能运送的军队,战争物资有多少?而当时,帝国的商船规模,仅仅以数量计算,都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五倍以上。如果以运输能力计算的话,都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十倍以上了!
另外,帝国所有商船上的水手都是帝国海军的预备役官兵。当时,帝国海军还没有相关的预备役制度,只是设立了一个统一的预备役司令部。不过,大部分的商船船员都是优秀的水手,如果帝国政府下达了征兵令的话,那么,他们随时可以成为优秀的海军官兵,加入舰队,为帝国征战!
显然,帝国海军的强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帝国政府,以及帝国皇帝的支持。从根本上讲,海军与陆军的差别,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海军到底有多强大,这其实是由其海上利益决定的,这个规律,在任何地方都实用。比如,当时欧罗巴的众多国家中,荷兰人就是依靠海上商业起家的,所以他们的舰队在当时是最强大的。另外,英格兰人需要依靠海洋生存,而且是一个岛国,其海上商业的利益也很大,所以英格兰的舰队也是很强大的。相反,如同法兰西,西班牙这类的国家,乃至神圣罗马帝国,都有着超过了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却没有最强大的海军,因为这些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在陆地上,而不是在海洋上!
毫无疑问的,在朱祁钰时代之前,明帝国的利益也是在陆地上的,北方的威胁,让明帝国已经无暇他顾了,哪还有实力来发展海上力量。同样的,禁海政策也扼杀了帝国商人在海洋上的利益,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帝国进入海洋世纪。而在新政推广之后,蒙古被帝国击败,并且被帝国吸收了之后,帝国商人的脚步开始迈向海外的时候,海洋利益已经成了帝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而正是在利益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帝国商人,百姓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并且纷纷“下海”捞取利益。在这一影响下,帝国不但在十多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