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七月十六,遣官祭告太庙、社稷,然后英宗到太后宫里拜别,当然也见了皇后和六宫嫔妃和孩子,就准备出发了。
然后就被郕王妃汪舜华拦住了。
汪舜华是抱着就义的决心站出来跪倒地上的。
早在郕王回来告诉她,皇帝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她的脑子就炸裂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来临。
不是没有想过母仪天下甚至有一天垂帘听政,但事到临头,她还是不由自主的站出来。
她不是圣母,但有底线,有良知,不可能面对国家和民族即将发生巨大的灾难还能无动于衷。
瓦剌咄咄逼人,尤其斩将夺关,在这种时候,明朝上下群情激愤,英宗皇帝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态她能理解,如果不知道历史,她也许还会赞同,毕竟当年宣宗征讨汉王,就是一鼓而定。
但瓦剌不是汉王,人家四路兵马前来,气势汹汹;而英宗皇帝没有实战经验,要命的是,他也不听英国公张辅等重臣良将的进言,却对王振那个妖孽言听计从。
王振是什么人?一个飞扬跋扈、一手遮天的权宦,再进一步说,就是为了权势肯舍下男人尊严的无耻小人,再说白了,就是个落第的教书先生!在这宫里,是个人都比他有学问,更别说军事才能!
这几十万大军出去,看似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其实就是羊入虎口,给人家送人头的!就算以后能打赢北京保卫战,也势必损伤国家元气;尤其对士人心态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汪舜华跟郕王分析过,兵者国之大事,皇帝是万乘之尊,不可轻出;只要托付忠臣良将率领精锐反击就是了。
郕王叹气:“圣意已决,如之奈何?”
她也试图让钱皇后去说服英宗,毕竟她是皇帝心尖上的人,重要性并不亚于王振。但是钱皇后很果断的拒绝了她的提议:“妇寺不能干政,我一介女流,不宜干涉国家大事。”
汪舜华几乎忍不住,女人不能干政?那太监呢,他们就能干政吗?
但这话不能说,杀伤力太大,得罪了整个太监群体,她会死得非常难看。
她还在犹豫,就听说圣上和郕王到了。
英宗行了礼,就跟孙太后告别,孙太后叮嘱了几句;回头吩咐皇后看待六宫。
钱皇后称是。
英宗抱了抱几个儿子,尤其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就准备出发,汪舜华站出来跪下:“妾斗胆,亲征之事,请圣上三思。”
英宗一怔,他认得汪舜华,毕竟唯一的弟媳妇,虽然男女有别,但每年几次宫宴上都能见着;平时也没说什么话,只是觉得这女子端庄稳重,不苟言笑,没想到这时候站了出来。
不过他着急出门,外头文武官员和几十万大军等着呢。
比他更着急的是郕王,他几乎是立刻站了出来喝住:“德音你做什么?国家大事岂是你能说道的?还不快退下?”
汪舜华置若罔闻,她抬起头:“圣上,妾知道一介女流,实不宜妄议朝政,只是兹事体大,不能不发一言。”
英宗皱着眉头,听她说:“瓦剌暴虐狡诈,屡生事端,如今大举入侵,冒犯边廷,杀我军民,朝野上下,无不切齿痛恨;圣上派人征讨,保家卫国,实乃顺天意、得民心。只是圣上率大军亲自征讨,确实不妥。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况两国交兵,刀枪无眼,圣上虽万乘之尊,如何能保万无一失?倘若有所不测,届时宗庙社稷、太后皇后皇子皇女何托?”
英宗一怔:“郕王妃一番好意,朕心领了;但是瓦剌贼势猖狂,朕若只顾及自身安危,置宗庙社稷于不顾,则内不足镇朝野,外不能抚四夷,天威必失,以致国本动摇。”
汪舜华努力让自己平心静气:“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即便瓦剌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只需派上将前往征讨便可,何必劳动圣上亲出?”
英宗笑道:“瓦剌不臣,屡犯天威,朕当亲往,以正其罪。”
汪舜华觉得眼泪已经在打转了,但还是强忍住了,她的声音有点劈:“圣上,妾不懂兵法,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瓦剌犯境、圣上下诏亲征至今,不过短短两三日功夫。反攻方案是否计划周详?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后勤补给,是否跟得上?”
英宗变了脸色:“郕王妃多问了。”
汪舜华只得低着头跪在地上。
英宗背后的王振早就忍不住了,他尊重郕王是唯一的御弟,可并不代表他怕郕王,更何况区区的郕王妃?连英国公这样的元老勋贵在他面前都只能退避三舍,这个郕王妃算哪根葱哪根蒜,居然敢在这个关键时候跳出来!
他当即喝道:“大胆郕王妃,你一个妇人,不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居然敢在御前大放厥词,妄议朝政,简直岂有此理,左右还不拖下去!”
汪舜华心如刀割,本来已经沉下去了,这时候听了王振的话... -->>
七月十六,遣官祭告太庙、社稷,然后英宗到太后宫里拜别,当然也见了皇后和六宫嫔妃和孩子,就准备出发了。
然后就被郕王妃汪舜华拦住了。
汪舜华是抱着就义的决心站出来跪倒地上的。
早在郕王回来告诉她,皇帝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她的脑子就炸裂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来临。
不是没有想过母仪天下甚至有一天垂帘听政,但事到临头,她还是不由自主的站出来。
她不是圣母,但有底线,有良知,不可能面对国家和民族即将发生巨大的灾难还能无动于衷。
瓦剌咄咄逼人,尤其斩将夺关,在这种时候,明朝上下群情激愤,英宗皇帝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态她能理解,如果不知道历史,她也许还会赞同,毕竟当年宣宗征讨汉王,就是一鼓而定。
但瓦剌不是汉王,人家四路兵马前来,气势汹汹;而英宗皇帝没有实战经验,要命的是,他也不听英国公张辅等重臣良将的进言,却对王振那个妖孽言听计从。
王振是什么人?一个飞扬跋扈、一手遮天的权宦,再进一步说,就是为了权势肯舍下男人尊严的无耻小人,再说白了,就是个落第的教书先生!在这宫里,是个人都比他有学问,更别说军事才能!
这几十万大军出去,看似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其实就是羊入虎口,给人家送人头的!就算以后能打赢北京保卫战,也势必损伤国家元气;尤其对士人心态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汪舜华跟郕王分析过,兵者国之大事,皇帝是万乘之尊,不可轻出;只要托付忠臣良将率领精锐反击就是了。
郕王叹气:“圣意已决,如之奈何?”
她也试图让钱皇后去说服英宗,毕竟她是皇帝心尖上的人,重要性并不亚于王振。但是钱皇后很果断的拒绝了她的提议:“妇寺不能干政,我一介女流,不宜干涉国家大事。”
汪舜华几乎忍不住,女人不能干政?那太监呢,他们就能干政吗?
但这话不能说,杀伤力太大,得罪了整个太监群体,她会死得非常难看。
她还在犹豫,就听说圣上和郕王到了。
英宗行了礼,就跟孙太后告别,孙太后叮嘱了几句;回头吩咐皇后看待六宫。
钱皇后称是。
英宗抱了抱几个儿子,尤其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就准备出发,汪舜华站出来跪下:“妾斗胆,亲征之事,请圣上三思。”
英宗一怔,他认得汪舜华,毕竟唯一的弟媳妇,虽然男女有别,但每年几次宫宴上都能见着;平时也没说什么话,只是觉得这女子端庄稳重,不苟言笑,没想到这时候站了出来。
不过他着急出门,外头文武官员和几十万大军等着呢。
比他更着急的是郕王,他几乎是立刻站了出来喝住:“德音你做什么?国家大事岂是你能说道的?还不快退下?”
汪舜华置若罔闻,她抬起头:“圣上,妾知道一介女流,实不宜妄议朝政,只是兹事体大,不能不发一言。”
英宗皱着眉头,听她说:“瓦剌暴虐狡诈,屡生事端,如今大举入侵,冒犯边廷,杀我军民,朝野上下,无不切齿痛恨;圣上派人征讨,保家卫国,实乃顺天意、得民心。只是圣上率大军亲自征讨,确实不妥。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况两国交兵,刀枪无眼,圣上虽万乘之尊,如何能保万无一失?倘若有所不测,届时宗庙社稷、太后皇后皇子皇女何托?”
英宗一怔:“郕王妃一番好意,朕心领了;但是瓦剌贼势猖狂,朕若只顾及自身安危,置宗庙社稷于不顾,则内不足镇朝野,外不能抚四夷,天威必失,以致国本动摇。”
汪舜华努力让自己平心静气:“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即便瓦剌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只需派上将前往征讨便可,何必劳动圣上亲出?”
英宗笑道:“瓦剌不臣,屡犯天威,朕当亲往,以正其罪。”
汪舜华觉得眼泪已经在打转了,但还是强忍住了,她的声音有点劈:“圣上,妾不懂兵法,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瓦剌犯境、圣上下诏亲征至今,不过短短两三日功夫。反攻方案是否计划周详?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后勤补给,是否跟得上?”
英宗变了脸色:“郕王妃多问了。”
汪舜华只得低着头跪在地上。
英宗背后的王振早就忍不住了,他尊重郕王是唯一的御弟,可并不代表他怕郕王,更何况区区的郕王妃?连英国公这样的元老勋贵在他面前都只能退避三舍,这个郕王妃算哪根葱哪根蒜,居然敢在这个关键时候跳出来!
他当即喝道:“大胆郕王妃,你一个妇人,不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居然敢在御前大放厥词,妄议朝政,简直岂有此理,左右还不拖下去!”
汪舜华心如刀割,本来已经沉下去了,这时候听了王振的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