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会得寸进尺,肆无忌惮。
还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好。
北方边境从此不得太平;但明朝有贤臣良将,还不算吃亏。
只是这梁子是越结越深了。
月底,大行皇帝陵寝地方找好了,于谦和阁臣拿着图纸前来请示。
汪舜华还没出月子,但早已行动自如,只是还不能吹风,因此当天就在坤宁宫隔着帘子召见群臣。
吴太后抹着眼泪;汪舜华看了,同意营建。金英身体不好,这半年都卧病在床,其实历史上他去年就去世了;于是命太监兴安、靖安侯于谦、工部尚书江渊督工,成国公朱仪、魏国公徐承宗、丰城侯李勇及内府诸衙门、锦衣卫发军匠人等共十万人兴役。
随即下令礼部,商议大行皇帝尊谥。
皇帝不能理事,但该走的流程还要走,行完奉慰礼,以即位贻书宗室亲王,各赐赐白金、文绮、钞锭。
随后以即位恩,颁赐在京文武群臣及军民人等,公候驸马伯人赐银二十两;一品二品十五两,三品十两,四品八两,五品六两,六品七品五两,八品九品四两,杂职三两;故侯伯子孙未承袭者及无子孙承袭而有母或妻存者,人各五两;后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等。
都是走流程的事,自然要准,只是汪舜华看到上面的赏赐金额,又想到历史上景帝拿着两百两银子去贿赂重臣,乞求同意换太子的事,挤出了一个苦笑:“国家经济,真的很困难啊。”
她偏过头,以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景帝已经去了,她必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为大明争取一个好的未来。
九月初六,正式上大行皇帝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至仁大德烈皇帝。
只是庙号不好定。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圣祖发扬光大;世祖中兴;世宗守成令主,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当然其中褒贬自己体会,毕竟刘阿斗同学的庙号也是仁宗,嗯,比起长孙无忌、岳飞、于谦、张居正,君可自取的诸葛亮反而能够全身而退流芳百世,汉仁宗作为江山药丸教的团宠,真乃名至实归;哲宗、兴宗、成宗是守成之君;宪宗、宣宗功业不足、有功有过;惠宗、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熹宗昏庸腐朽;昭宗都是苦命人;哀宗、思宗则应用于亡国之君。
于谦等人本来推荐了世宗,吴太后也同意了,但是汪皇后不同意,原因很简单:世宗嘉靖皇帝太有名了,但是这个理由说不出口,只好说,先帝匡时救难,礼贤下士,德配天地,有比世系转移更重要的。
她这一说,下面只能再选。
那该怎么定呢?
仁宗、宣宗已经用了,虽然好不好另外说;玄宗、神宗、真宗之类带有玄幻色彩的也一边去,大行皇帝虽然也礼佛崇道,但还没到痴迷的地步;尤其那个神宗,基本等于反讽——神是最高的赞美,也就是说王朝到这里就到顶了,下面就等着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了;再直白点,过不了三代,一定完蛋——宋神宗后面哲宗、徽宗、钦宗;夏神宗后面,献宗、末帝,还没过三代;明神宗后面,光宗、熹宗、思宗,还要说吗?
高宗拉倒——汉高宗刘奭,就是被他爹汉宣帝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的汉元帝,当然更有名的是因为错失王昭君怒杀毛延寿的故事;他的儿子也很有名,就是被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折腾的精尽人亡的汉成帝;宋高宗的名声太臭,明朝可不兴后代的翻案风;唐高宗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顶着永徽之治的名头,打下唐朝最大的版图,可最后把老爸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给了老婆,虽然武则天在后代被冠以女权先锋的名号,但现在、尤其如今太后即将垂帘听政的敏感时期,要是拟这么个庙号,文官能买块豆腐集体撞死。
中宗也不行,汉中宗刘询自是人杰;但唐中宗李显,被老婆闺女毒死的倒霉蛋。
明孝宗太有名了,一夫一妻呢。
唐睿宗是个夹杂在他妈、他妹、他儿子之间的倒霉太上皇;历史上的明睿宗,嘉靖的老爸,儿子当皇帝以后被抬进太庙,一人得道,爹妈升天。
景宗?大一统王朝帝王没用过。辽景宗耶律贤,因缘际会当了皇帝,体弱多病,英年早逝,老婆就是著名的萧太后,和眼前倒是很有几分相似,要不考虑一下?再一看,五代时闽景宗王曦,出名的酒鬼,被老婆联合臣下干掉了;西夏李元昊,被儿子宁令哥干掉了;后理段正兴,当了21年皇帝然后出家当和尚了。
还是算了。
圣又太高大了,清朝以前,倒是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圣祖郑买嗣、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元圣宗孛儿只斤·察合台六个人。几个游牧民族的皇帝,明朝大臣肯定是嫌弃的翻白眼,其他除了郑买嗣,都是后世子孙追封的。
文宗?——文和武在谥法里是最高的存在,死后要是能得到文X或者武X的谥号,那就证明其在当时属于第一流的存在;但是用于给皇帝的庙号,虽然不算失败,但总是不那么圆满,至少一个偏科的嫌疑是跑不了了。
庙号文宗的,基本都大权旁落。比如唐文宗李昂,自比为周赧,汉献,这日子得过的多苦逼;元文宗孛儿只斤图特穆尔,在位四年,忙着修《经世大典》和修庙拜佛,朝政基本全部交给燕帖木儿一党;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就是被捻军、太平天国和洋人拖的焦头烂额的咸丰,这个忽略。所以庙号的文似褒实贬,说你柔顺易制。
武宗?正德皇帝的名声也很大,何况这年头,武可不是什么上好的庙号。——灭佛的唐武宗名声不好说,元武宗海山没登基前不错,登基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所以这个武,其实是穷兵黩武,废礼怠政。
要知道,历代皇帝的本纪后面都会有史官的评价。文宗们的身后评总是强调客观因素,似乎每个文宗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本质都是好的,只要失去擎肘他们就能一飞冲天,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而武宗们的身后评,则是先赞扬他们的雄心武功,然后说他们被奸人蒙蔽,最后再不痛不痒的说:比起他们的功劳,过错只是一点点嘛,而且他们死前已经对自己的过错忏悔了,也算死得其所了。所以归结起来,就是——让你丫不听话!怎么样,作死了吧?该!
宪宗?隐帝的儿子,现在还在南宫呢。
说来说去,汪舜华都不满意。
隔着帘子,群臣交换了个眼神,太后来者不善。
看下面不吱声了,汪舜华突有所感:“代宗怎么样?唐朝有个代宗皇帝,号称明君。”
???
胡濙摇头,不可,唐朝忌太宗名讳,代宗也就是世宗,却似有代理之意,莫如世宗。
既然“英”你都能理解为英明英果,那么“代”理解为代理也不过分。
于谦等人再次上奏,都认为世宗最合适。
汪舜华闭上了眼睛,算是认了。
景帝以宗藩继统,自此统绪开世,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朝廷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实为中兴令主,庙号世宗,名至实归。
反正也没有嘉靖了,抢了就抢了吧,先来后到。
汪舜华紧闭了眼睛,说服自己:历史已经拐了个弯,她没有必要扒拉着历史不放。
毕竟,一切都不同了。
她需要真正融入这个时代。
于谦等人磕头。
拐了个弯,又绕了回来,吴太后松了口气,觉得儿媳妇有点多事;只是看她呆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早没了往日的灵秀,知道先帝去世对她打击很大,于是叮嘱她好好休养,也就罢了。
这些都需要遣官祭告,张懋已经十七岁,能够办事,因此汪舜华就让他去了。沐琮和徐俌都还小,没有官职,肯定不适合出去。
朝鲜、安南、暹罗等国相继遣使入京朝贡,有的太远,还没有得到皇帝驾崩的消息,都是按时间来的,都得赏赐。
只会得寸进尺,肆无忌惮。
还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好。
北方边境从此不得太平;但明朝有贤臣良将,还不算吃亏。
只是这梁子是越结越深了。
月底,大行皇帝陵寝地方找好了,于谦和阁臣拿着图纸前来请示。
汪舜华还没出月子,但早已行动自如,只是还不能吹风,因此当天就在坤宁宫隔着帘子召见群臣。
吴太后抹着眼泪;汪舜华看了,同意营建。金英身体不好,这半年都卧病在床,其实历史上他去年就去世了;于是命太监兴安、靖安侯于谦、工部尚书江渊督工,成国公朱仪、魏国公徐承宗、丰城侯李勇及内府诸衙门、锦衣卫发军匠人等共十万人兴役。
随即下令礼部,商议大行皇帝尊谥。
皇帝不能理事,但该走的流程还要走,行完奉慰礼,以即位贻书宗室亲王,各赐赐白金、文绮、钞锭。
随后以即位恩,颁赐在京文武群臣及军民人等,公候驸马伯人赐银二十两;一品二品十五两,三品十两,四品八两,五品六两,六品七品五两,八品九品四两,杂职三两;故侯伯子孙未承袭者及无子孙承袭而有母或妻存者,人各五两;后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等。
都是走流程的事,自然要准,只是汪舜华看到上面的赏赐金额,又想到历史上景帝拿着两百两银子去贿赂重臣,乞求同意换太子的事,挤出了一个苦笑:“国家经济,真的很困难啊。”
她偏过头,以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景帝已经去了,她必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为大明争取一个好的未来。
九月初六,正式上大行皇帝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至仁大德烈皇帝。
只是庙号不好定。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圣祖发扬光大;世祖中兴;世宗守成令主,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当然其中褒贬自己体会,毕竟刘阿斗同学的庙号也是仁宗,嗯,比起长孙无忌、岳飞、于谦、张居正,君可自取的诸葛亮反而能够全身而退流芳百世,汉仁宗作为江山药丸教的团宠,真乃名至实归;哲宗、兴宗、成宗是守成之君;宪宗、宣宗功业不足、有功有过;惠宗、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熹宗昏庸腐朽;昭宗都是苦命人;哀宗、思宗则应用于亡国之君。
于谦等人本来推荐了世宗,吴太后也同意了,但是汪皇后不同意,原因很简单:世宗嘉靖皇帝太有名了,但是这个理由说不出口,只好说,先帝匡时救难,礼贤下士,德配天地,有比世系转移更重要的。
她这一说,下面只能再选。
那该怎么定呢?
仁宗、宣宗已经用了,虽然好不好另外说;玄宗、神宗、真宗之类带有玄幻色彩的也一边去,大行皇帝虽然也礼佛崇道,但还没到痴迷的地步;尤其那个神宗,基本等于反讽——神是最高的赞美,也就是说王朝到这里就到顶了,下面就等着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了;再直白点,过不了三代,一定完蛋——宋神宗后面哲宗、徽宗、钦宗;夏神宗后面,献宗、末帝,还没过三代;明神宗后面,光宗、熹宗、思宗,还要说吗?
高宗拉倒——汉高宗刘奭,就是被他爹汉宣帝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的汉元帝,当然更有名的是因为错失王昭君怒杀毛延寿的故事;他的儿子也很有名,就是被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折腾的精尽人亡的汉成帝;宋高宗的名声太臭,明朝可不兴后代的翻案风;唐高宗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顶着永徽之治的名头,打下唐朝最大的版图,可最后把老爸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给了老婆,虽然武则天在后代被冠以女权先锋的名号,但现在、尤其如今太后即将垂帘听政的敏感时期,要是拟这么个庙号,文官能买块豆腐集体撞死。
中宗也不行,汉中宗刘询自是人杰;但唐中宗李显,被老婆闺女毒死的倒霉蛋。
明孝宗太有名了,一夫一妻呢。
唐睿宗是个夹杂在他妈、他妹、他儿子之间的倒霉太上皇;历史上的明睿宗,嘉靖的老爸,儿子当皇帝以后被抬进太庙,一人得道,爹妈升天。
景宗?大一统王朝帝王没用过。辽景宗耶律贤,因缘际会当了皇帝,体弱多病,英年早逝,老婆就是著名的萧太后,和眼前倒是很有几分相似,要不考虑一下?再一看,五代时闽景宗王曦,出名的酒鬼,被老婆联合臣下干掉了;西夏李元昊,被儿子宁令哥干掉了;后理段正兴,当了21年皇帝然后出家当和尚了。
还是算了。
圣又太高大了,清朝以前,倒是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圣祖郑买嗣、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元圣宗孛儿只斤·察合台六个人。几个游牧民族的皇帝,明朝大臣肯定是嫌弃的翻白眼,其他除了郑买嗣,都是后世子孙追封的。
文宗?——文和武在谥法里是最高的存在,死后要是能得到文X或者武X的谥号,那就证明其在当时属于第一流的存在;但是用于给皇帝的庙号,虽然不算失败,但总是不那么圆满,至少一个偏科的嫌疑是跑不了了。
庙号文宗的,基本都大权旁落。比如唐文宗李昂,自比为周赧,汉献,这日子得过的多苦逼;元文宗孛儿只斤图特穆尔,在位四年,忙着修《经世大典》和修庙拜佛,朝政基本全部交给燕帖木儿一党;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就是被捻军、太平天国和洋人拖的焦头烂额的咸丰,这个忽略。所以庙号的文似褒实贬,说你柔顺易制。
武宗?正德皇帝的名声也很大,何况这年头,武可不是什么上好的庙号。——灭佛的唐武宗名声不好说,元武宗海山没登基前不错,登基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所以这个武,其实是穷兵黩武,废礼怠政。
要知道,历代皇帝的本纪后面都会有史官的评价。文宗们的身后评总是强调客观因素,似乎每个文宗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本质都是好的,只要失去擎肘他们就能一飞冲天,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而武宗们的身后评,则是先赞扬他们的雄心武功,然后说他们被奸人蒙蔽,最后再不痛不痒的说:比起他们的功劳,过错只是一点点嘛,而且他们死前已经对自己的过错忏悔了,也算死得其所了。所以归结起来,就是——让你丫不听话!怎么样,作死了吧?该!
宪宗?隐帝的儿子,现在还在南宫呢。
说来说去,汪舜华都不满意。
隔着帘子,群臣交换了个眼神,太后来者不善。
看下面不吱声了,汪舜华突有所感:“代宗怎么样?唐朝有个代宗皇帝,号称明君。”
???
胡濙摇头,不可,唐朝忌太宗名讳,代宗也就是世宗,却似有代理之意,莫如世宗。
既然“英”你都能理解为英明英果,那么“代”理解为代理也不过分。
于谦等人再次上奏,都认为世宗最合适。
汪舜华闭上了眼睛,算是认了。
景帝以宗藩继统,自此统绪开世,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朝廷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实为中兴令主,庙号世宗,名至实归。
反正也没有嘉靖了,抢了就抢了吧,先来后到。
汪舜华紧闭了眼睛,说服自己:历史已经拐了个弯,她没有必要扒拉着历史不放。
毕竟,一切都不同了。
她需要真正融入这个时代。
于谦等人磕头。
拐了个弯,又绕了回来,吴太后松了口气,觉得儿媳妇有点多事;只是看她呆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早没了往日的灵秀,知道先帝去世对她打击很大,于是叮嘱她好好休养,也就罢了。
这些都需要遣官祭告,张懋已经十七岁,能够办事,因此汪舜华就让他去了。沐琮和徐俌都还小,没有官职,肯定不适合出去。
朝鲜、安南、暹罗等国相继遣使入京朝贡,有的太远,还没有得到皇帝驾崩的消息,都是按时间来的,都得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