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任吏部尚书萧维祯,之前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升职了,头更大!因为到处都需要人手——琼州府升格为海南省已经半年了,人员配备不能再拖了。既然是省,三司衙门就得有,这还是省一级的,下面就该说府县了。琼州府原来领了3州10县,现在各升一级,琼山改名海口,为首府;儋州、崖州升为府,10个县就不动了,州县是七品,府是四品,原来的官员不能用了;属官又是一大堆;台湾府也是,以前就是个琉球巡检司,现在升级为府了,下面就得有县,初步定了五个,东西南北中,名字就这样,懒得去想,一应的人员都要配备到位。
此外,翰林院领导长期空编,现在在修两朝实录,每天还有一堆圣旨要撰写,还是要把领导配齐,才能干活。
按照惯例,翰林院以正五品翰林学士掌院,从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两人,都算领导;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人,算中层干部;其下就是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以及从七品检讨等官,没有定数。
其实还有很多重臣兼着翰林院的职务,尤其是礼部、詹事府、太常寺什么的,一般都是翰林院出去的,也就挂着翰林院的名字——这在汪太后当政以后被取消了,她看着一长串的官名实在头疼,就像她实在记不住箱笼里那些衣服首饰的名称一样。
因此翰林院的领导编制常年不符合法定要求,要么因为集体升官严重超员——这种是常态,要么像现在领导职数都没凑齐——这种情况真的很少,主要是此前干部年轻化,从翰林院抓了一拨儿人,配齐詹事府,又抓了一波儿人。现在的进士都很珍贵,何况庶吉士,因此这两次一加,别说领导,就是稍微有点资历的,都被调走了;何况两朝实录修成以后,肯定要进行新一轮的升官,因此汪舜华并不着急。
更要命的是,明年要清理全国土地,到时候又要派勋贵和各部门官员下去坐镇,也要预先准备。这些天内阁和吏部吵成一团,级别、资历、能力、如何搭配都是要考虑的。
一样头大的还有宗人府。以后宗室出生要到宗人府报名,藩王郡王及封君嫁娶都要经过宗人府审核——选对象的事交给内官,咱们就不管了,但是出生报名册封结婚的申请你要审核;然后每年还要核查,这是大麻烦,不过可以扔给督察院,反正他们管这事;但是人到北京来,你不好意思多麻烦礼部——人家主要负责考核和礼仪,衣食住行什么的都得宗人府操心,这得多少事!
石璟简直想掀桌,不是说宗人府是清水衙门、鸡不生蛋鸟不拉屎吗?——也就请名字抓宗室修玉牒什么的时候还是用得着,怎么现在变得比六部都忙了!
但他不能掀桌子,而是要去向萧维祯要人。
按照规定,宗人府该有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均为正一品;但是洪武以后,宗人府职权被移交给礼部。皇帝不喜欢养闲人,尤其正一品,俸禄太高不干活,百官看着不顺眼,宗人府就成了空架子,现在只有自己一个宗人令;经历司有个管出纳文移的正五品经历,当然还有些文书,毕竟要面对一堆档案,但都不管事好吗?而且就算把人配齐了,也不够!
萧维祯很理解他的苦衷,商量了半天,提出了初步架构意见,上面的五个领导职数不变,新配几个中层干部:
府丞,一人,正三品,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主事,二人,正六品,主要是文字工作;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管财务;
左右二司理事官,正五品,具体业务负责人,从宗室子女的出生、拟名、官爵、秩俸、婚嫁,优恤、名谥各种事情的经办;
左右二司副理事官,从五品,辅佐理事官。
石璟很高兴,虽然感觉人还是有点少,但先这样吧,把架构立起来找人干活要紧,赶紧去找汪太后。
汪舜华把阁老尚书找来商量,基本同意,就是认为正一品有点多,别的衙门见了都的绕道,没关系,宗正、宗人改正二品。
框架定下来,就该找人!
但哪里去找这么多人?
二品从三品里面找吧,三品从四品里面找吧,反正现在宗人府不是冷衙门,不用担心被冷落雪藏,而且大家最近忙坏了,该升职了;当然如果太后要把勋贵塞进来干活,我们也欢迎,现在缺官,吏部到处都在抓人。
汪舜华摆手:“宗人府服务宗室,不仅对文字要求高,各方面素质也要好,还是从进士里面选。”
萧维祯琢磨... -->>
新任吏部尚书萧维祯,之前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升职了,头更大!因为到处都需要人手——琼州府升格为海南省已经半年了,人员配备不能再拖了。既然是省,三司衙门就得有,这还是省一级的,下面就该说府县了。琼州府原来领了3州10县,现在各升一级,琼山改名海口,为首府;儋州、崖州升为府,10个县就不动了,州县是七品,府是四品,原来的官员不能用了;属官又是一大堆;台湾府也是,以前就是个琉球巡检司,现在升级为府了,下面就得有县,初步定了五个,东西南北中,名字就这样,懒得去想,一应的人员都要配备到位。
此外,翰林院领导长期空编,现在在修两朝实录,每天还有一堆圣旨要撰写,还是要把领导配齐,才能干活。
按照惯例,翰林院以正五品翰林学士掌院,从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两人,都算领导;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人,算中层干部;其下就是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以及从七品检讨等官,没有定数。
其实还有很多重臣兼着翰林院的职务,尤其是礼部、詹事府、太常寺什么的,一般都是翰林院出去的,也就挂着翰林院的名字——这在汪太后当政以后被取消了,她看着一长串的官名实在头疼,就像她实在记不住箱笼里那些衣服首饰的名称一样。
因此翰林院的领导编制常年不符合法定要求,要么因为集体升官严重超员——这种是常态,要么像现在领导职数都没凑齐——这种情况真的很少,主要是此前干部年轻化,从翰林院抓了一拨儿人,配齐詹事府,又抓了一波儿人。现在的进士都很珍贵,何况庶吉士,因此这两次一加,别说领导,就是稍微有点资历的,都被调走了;何况两朝实录修成以后,肯定要进行新一轮的升官,因此汪舜华并不着急。
更要命的是,明年要清理全国土地,到时候又要派勋贵和各部门官员下去坐镇,也要预先准备。这些天内阁和吏部吵成一团,级别、资历、能力、如何搭配都是要考虑的。
一样头大的还有宗人府。以后宗室出生要到宗人府报名,藩王郡王及封君嫁娶都要经过宗人府审核——选对象的事交给内官,咱们就不管了,但是出生报名册封结婚的申请你要审核;然后每年还要核查,这是大麻烦,不过可以扔给督察院,反正他们管这事;但是人到北京来,你不好意思多麻烦礼部——人家主要负责考核和礼仪,衣食住行什么的都得宗人府操心,这得多少事!
石璟简直想掀桌,不是说宗人府是清水衙门、鸡不生蛋鸟不拉屎吗?——也就请名字抓宗室修玉牒什么的时候还是用得着,怎么现在变得比六部都忙了!
但他不能掀桌子,而是要去向萧维祯要人。
按照规定,宗人府该有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均为正一品;但是洪武以后,宗人府职权被移交给礼部。皇帝不喜欢养闲人,尤其正一品,俸禄太高不干活,百官看着不顺眼,宗人府就成了空架子,现在只有自己一个宗人令;经历司有个管出纳文移的正五品经历,当然还有些文书,毕竟要面对一堆档案,但都不管事好吗?而且就算把人配齐了,也不够!
萧维祯很理解他的苦衷,商量了半天,提出了初步架构意见,上面的五个领导职数不变,新配几个中层干部:
府丞,一人,正三品,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主事,二人,正六品,主要是文字工作;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管财务;
左右二司理事官,正五品,具体业务负责人,从宗室子女的出生、拟名、官爵、秩俸、婚嫁,优恤、名谥各种事情的经办;
左右二司副理事官,从五品,辅佐理事官。
石璟很高兴,虽然感觉人还是有点少,但先这样吧,把架构立起来找人干活要紧,赶紧去找汪太后。
汪舜华把阁老尚书找来商量,基本同意,就是认为正一品有点多,别的衙门见了都的绕道,没关系,宗正、宗人改正二品。
框架定下来,就该找人!
但哪里去找这么多人?
二品从三品里面找吧,三品从四品里面找吧,反正现在宗人府不是冷衙门,不用担心被冷落雪藏,而且大家最近忙坏了,该升职了;当然如果太后要把勋贵塞进来干活,我们也欢迎,现在缺官,吏部到处都在抓人。
汪舜华摆手:“宗人府服务宗室,不仅对文字要求高,各方面素质也要好,还是从进士里面选。”
萧维祯琢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