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是以前服役的人数,也就是本地的里数乘以10,当然土地清理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再微调。
——当然这部分的费用,地方在上缴税收的时候就可以扣下;此外,不许擅拿属下军民一饭一汤。
同时规定,这些人的条件和招考方式——县丞、主簿这些属于吏,由吏部统一在落第的举人和太学生当中挑选;其他的皂隶——还在还是贱籍,但是等土地清理之后就要取消,统一为役,由上级部门统一招考、分拨使用,必须身家清白,没有劣迹前科,年龄合适,并执行本县任职回避,也就是清河县的人,绝不能再本地任职。
这些人以后也要纳入监察部门纠治的范围,一旦发现问题,不仅本人要严惩,上司约束不严也要处分。
——土地清理时期允许百姓把作弊的胥吏绑到北京,但这毕竟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太平时期,还是要通过正常的监督手段,哪怕这个手段不可能随时都有效。
毕竟,稳定压倒一切。
现在各级各部门就对照要求对各自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清理造册,通过考核后优先录用;人数不够的,以后统一招考,当然肯定要等到土地清理以后了。
这是一项很大的支出。知县俗称“百里侯”,按照平均每个县有百个里来计算,需要差不多1000人,再加上省、府各级相应的差役,预计财政直接供养的人员将直接多出近150万人!按照每人每年三十石米计算,每年将直接多出4500万石!也就是说超出此前全国每年财政总收入!
但是没办法,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必须要这样做,否则此前的口号就真的成了口号了。
汪舜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不排除文臣想给自己下马威的嫌疑,但是本来这件事就是要做的,早做晚做都得做,她知道历史上的火耗归公,当然在机关呆了那么些年,自然知道一个县几个人是根本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的;虽然现在没有后代那么多事情,但也是不少的,更重要的是——皇权不下县,基层把持在地方士绅手里,说得好听叫乡贤,说得难听叫地头蛇,这是绝对不行的。他们有本事在地方一手遮天,对朝廷的政策搞选择执行,直接把负担转嫁给农民,激发民变,自己从中取事,甚至竖旗造反,美其名曰“为民请命”。
所以要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就得打通这最后的一公里。
因此,汪舜华和内阁商量,同意了丘浚的奏请,考虑到现在朝野上下反对改革的声音很大,汪舜华语调铿锵:“把那些反对改革的派到地方做县令,如果他们不愿意清理也行,朝廷的衙役也别要了,自己养着——若是再问百姓摊派,督察院有一个拿一个,有两个拿一双!”
汪太后这样爽快的同意,朝臣都很意外,毕竟这是一个大问题,从来没有人试图解决;当然能不能真正解决,是要打个大问号的,但是朝野上下都很高兴:都察院觉得这彻底堵死了各级官员贪赃枉法的借口——朝廷可是把该配的都给你配齐了;户部虽然肉疼银子,但是支出摆到台面上来了,账目也就清楚了;地方官更是大喜过望——贪腐分子当然不少,但是入不敷出铤而走险的也很多;甚至老百姓也很高兴——太后真是说话算话的,不用再去衙门服徭役了;以后除了田赋,再敢吃拿卡要,就可以举报了,以前县衙是不管的,现在敢不管,直接捆了送北京!
——当然,这些衙役说到底也是小人物,在本地根基深厚,到了临县未必能施展;甚至富翁大户有可能扮作良民,反咬官差一口。
所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方官限制了,京官也要限制。当然不仅仅是轿夫这样的小事,而是规范收入来源。以前官员俸禄低,来源的路子还是有的,一是卖点字画、写点墓志铭;二就是地方官的孝敬,三节两寿、某缺补差、冰敬、炭敬,都是官场的潜规则。汪舜华执政之初,就颁布了禁令,现在彻底废止了这些陈规陋习。当然作为补偿,同意夏六月和冬腊月各多给一个月的俸禄作为冰费和炭费。
——这当然不是汪舜华带来的蝴蝶效应。事实上,丘浚作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确实有超越时代的慧眼。在那部著名的《大学衍义补》里,他对财政问题尤其国家财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虽然这些历史上是他在国子监十年写的,但这些年参加改革,又多次到地方办差,对国计民生反而有了更深的认识,拿出的方案也更适合当前的国情。
汪舜华又加了一条——官员财产申报。不是要学诸葛亮吗?那就学到底!诸葛亮向后主汇报了自家的产业情况,你们是不是也要说清楚。不多,就写你名下的产业,主要是田宅土地情况。反正只有写着你的名字,才能享受免税的待遇。在朝的官员明年三月前完成申报,以后每届进士任职,就要开始申报。如果发现隐匿不报或者不实的,以贪腐论罪。
——知道你们有人想隐匿土地,但这是百姓的根本,由不得你们。汪舜华暗暗的想,如果只是炒下艺术品,倒也可以懒得管,反正和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银子总是要往外使,这也算拉动内需了。
就是以前服役的人数,也就是本地的里数乘以10,当然土地清理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再微调。
——当然这部分的费用,地方在上缴税收的时候就可以扣下;此外,不许擅拿属下军民一饭一汤。
同时规定,这些人的条件和招考方式——县丞、主簿这些属于吏,由吏部统一在落第的举人和太学生当中挑选;其他的皂隶——还在还是贱籍,但是等土地清理之后就要取消,统一为役,由上级部门统一招考、分拨使用,必须身家清白,没有劣迹前科,年龄合适,并执行本县任职回避,也就是清河县的人,绝不能再本地任职。
这些人以后也要纳入监察部门纠治的范围,一旦发现问题,不仅本人要严惩,上司约束不严也要处分。
——土地清理时期允许百姓把作弊的胥吏绑到北京,但这毕竟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太平时期,还是要通过正常的监督手段,哪怕这个手段不可能随时都有效。
毕竟,稳定压倒一切。
现在各级各部门就对照要求对各自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清理造册,通过考核后优先录用;人数不够的,以后统一招考,当然肯定要等到土地清理以后了。
这是一项很大的支出。知县俗称“百里侯”,按照平均每个县有百个里来计算,需要差不多1000人,再加上省、府各级相应的差役,预计财政直接供养的人员将直接多出近150万人!按照每人每年三十石米计算,每年将直接多出4500万石!也就是说超出此前全国每年财政总收入!
但是没办法,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必须要这样做,否则此前的口号就真的成了口号了。
汪舜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不排除文臣想给自己下马威的嫌疑,但是本来这件事就是要做的,早做晚做都得做,她知道历史上的火耗归公,当然在机关呆了那么些年,自然知道一个县几个人是根本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的;虽然现在没有后代那么多事情,但也是不少的,更重要的是——皇权不下县,基层把持在地方士绅手里,说得好听叫乡贤,说得难听叫地头蛇,这是绝对不行的。他们有本事在地方一手遮天,对朝廷的政策搞选择执行,直接把负担转嫁给农民,激发民变,自己从中取事,甚至竖旗造反,美其名曰“为民请命”。
所以要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就得打通这最后的一公里。
因此,汪舜华和内阁商量,同意了丘浚的奏请,考虑到现在朝野上下反对改革的声音很大,汪舜华语调铿锵:“把那些反对改革的派到地方做县令,如果他们不愿意清理也行,朝廷的衙役也别要了,自己养着——若是再问百姓摊派,督察院有一个拿一个,有两个拿一双!”
汪太后这样爽快的同意,朝臣都很意外,毕竟这是一个大问题,从来没有人试图解决;当然能不能真正解决,是要打个大问号的,但是朝野上下都很高兴:都察院觉得这彻底堵死了各级官员贪赃枉法的借口——朝廷可是把该配的都给你配齐了;户部虽然肉疼银子,但是支出摆到台面上来了,账目也就清楚了;地方官更是大喜过望——贪腐分子当然不少,但是入不敷出铤而走险的也很多;甚至老百姓也很高兴——太后真是说话算话的,不用再去衙门服徭役了;以后除了田赋,再敢吃拿卡要,就可以举报了,以前县衙是不管的,现在敢不管,直接捆了送北京!
——当然,这些衙役说到底也是小人物,在本地根基深厚,到了临县未必能施展;甚至富翁大户有可能扮作良民,反咬官差一口。
所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方官限制了,京官也要限制。当然不仅仅是轿夫这样的小事,而是规范收入来源。以前官员俸禄低,来源的路子还是有的,一是卖点字画、写点墓志铭;二就是地方官的孝敬,三节两寿、某缺补差、冰敬、炭敬,都是官场的潜规则。汪舜华执政之初,就颁布了禁令,现在彻底废止了这些陈规陋习。当然作为补偿,同意夏六月和冬腊月各多给一个月的俸禄作为冰费和炭费。
——这当然不是汪舜华带来的蝴蝶效应。事实上,丘浚作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确实有超越时代的慧眼。在那部著名的《大学衍义补》里,他对财政问题尤其国家财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虽然这些历史上是他在国子监十年写的,但这些年参加改革,又多次到地方办差,对国计民生反而有了更深的认识,拿出的方案也更适合当前的国情。
汪舜华又加了一条——官员财产申报。不是要学诸葛亮吗?那就学到底!诸葛亮向后主汇报了自家的产业情况,你们是不是也要说清楚。不多,就写你名下的产业,主要是田宅土地情况。反正只有写着你的名字,才能享受免税的待遇。在朝的官员明年三月前完成申报,以后每届进士任职,就要开始申报。如果发现隐匿不报或者不实的,以贪腐论罪。
——知道你们有人想隐匿土地,但这是百姓的根本,由不得你们。汪舜华暗暗的想,如果只是炒下艺术品,倒也可以懒得管,反正和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银子总是要往外使,这也算拉动内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