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认知的文字,即便占领了朝鲜,如果不能迅速普及汉语,文化认同感也很难迅速完成。但是汉字说实话,读写是一件麻烦事,就算本国,文盲率也高的惊人,当然不可能优先发展朝鲜的教育事业。
怎么办?只有双管齐下,先把这种文字给废了,禁止在市面上出现,估计过些年就没有人认识了,毕竟是表音的文字,不像象形文字,就算不知道它念什么,大致也能猜出什么意思。
废除朝鲜文字的阻力并不算大,因为这种文字本身刚产生使用20年,而且并不受重视——李祹本身就不将之视作正统文字,仅仅作为庶民使用、方便进行精神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儒臣普遍不支持,大家担心有了朝鲜文后会影响儒学学习和自身利益,指责这是以夷变夏、甘于与落后民族为伍的错误行为。历史上燕山君还因为大臣用朝鲜文写作攻击他而禁止使用朝鲜文、烧毁朝鲜文书籍。因此,这种文字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充当的是非主流。
既然是非主流,主流要惩戒你就得受着,何况现在明朝要用夏变夷,引导你们融入和变为中华正统文化,你敢不听?
当实力不济时,你的一切都打上了原罪的烙印,想要搞文化输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当你傲立群雄之巅,自然就有巨大的向心力,你的一切都是光明正确,哪怕放屁也有人来吹成彩虹,一个眼神就足够无数人解读,随便说点什么都能给你解读成微言大义。
这在几千年来,更多地应该是一种常态。
当然,林鹗等人前往朝鲜,要做的并不是这一件事。事实上,朝鲜虽然号称“小中华”,但毕竟和中华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尤其因为先天地理环境限制,资源有限,因此不仅典章制度还是风土人情,都和中华有很大的差异。最直观的——在父权社会,他们不是从父,而是从母。
明朝作为阶级社会,当然有一整套严密的阶级制度,尤其汪舜华执政以来,对宗室和勋贵嫡庶的界定更加明确,但是说到底,只是为了节省财政用度,限制庶子接位而已;庶子在其他方面即便不能和嫡子完全一样,也不会差到哪去——这年头死亡率真的太高,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可能尽可能培养孩子成才,谁知道哪个庶子争气成材了,到时候整个家族都可以飞黄腾达;甚至私生子扬名立万了,照样可以和其他儿子一样认祖归宗,首辅徐阶就是其中之一。
朝鲜则不是,实行从母法。一贱即贱,贵族士大夫和贱妾所生的孽子后代,仍跟母亲一样属于贱民。不论男女都不能入户籍,甚至不能称呼生父为父亲,只能称为大人老爷。男子终身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参加杂科(即技术官员)考试,及第得到官职可升为中人;女子则通常嫁于士大夫、两班贵族与贱妾所生的庶子为正妻,或嫁于士大夫、两班贵族为妾,也有成为妓生,或因父亲关系入宫成为宫女。
这在明朝的士大夫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不管嫡出庶出,不都是你的孩子吗?就算不喜欢不重视,也不能任人欺凌吧?否则,你这当爹的脸往哪儿放?
但这在朝鲜来说,就是常态。
可以想见,废除这项制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当然也会赢得很大的支持——相比两班贵族,贱民的人数无疑更多,当然他们人微言轻,支持不支持不重要;但两班贵族里也有很多人有孽子的!
明朝说我是夏,你是夷,所以我是标准,你得跟着我,朝鲜的士大夫敢不听?——不听也没有关系,明朝有的是办法。
本来嘛,征服之初要做出大度的姿态,但是局势稳固了,就该分蛋糕了。朝鲜原来是国,现在降为行省,肯定有相当多的官员用不着,虽然现在内地相当缺官,但不可能拿去补缺——素质怎么样不好说,真这样做,朝廷还不成了朝鲜人的朝廷?别做梦!除了以往风评不好的要追究责任,抵制和不配合改革的不能留用,还有相当素质不行的要被罢免,当然确实才学出众的推荐到北京,由吏部统一考试后授官——这个确实不多;至于军队,要大量裁减,总共才400万人,居然要养那么多军队,干啥?现在辽东消停了,没人欺负你们,而且有爸爸保护你,怕啥?
明朝施行卫所制,军队世代当兵,前几年进行了清理,因为科举退出军籍的——比如程信父子,但这个真的很少;还有就是因为战争牺牲,或者逃亡的——这个大量存在,还有就是老弱病残,却没有接班的,对这些人进行了清理,转为民籍,由地方政府分配土地,然后又从王府侍卫和各地流民、丁壮中选择不少青年丁壮充实进去。
但是朝鲜不是如此,没有长期服役的常备军,而是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属于编制和官兵分离的的情形。
汉城的京军有五军营,内三厅,地方还有兵营、水营等。这些人肯定不会全部留下,养不起,也没必要,由沐琮派人挑选,特别优秀的带回北京,还有一部分送辽东——那边也缺人,要大量移民,朝鲜当然优先;剩下的加起来统共一万多人,汉城有都司,各地设千户所。
此外,还要设立鲸海巡检司,主要负责鲸海——也就是后代的日本海,由南阳伯叶思贤提督,兵力一万,除了从其他巡检司调配,重点还是整合朝鲜水师。
朝鲜的行政区划调整也出炉,以长白山为界,道改为府,总共六府:设平壤(平安道)、宁安(黄海道)、汉城(京畿道)、朝阳(忠清道)、全罗(全罗道)、江原(江原道),济州岛改名济安,设千户所,负责养马。咸镜道的东北六镇则划出朝鲜。
认知的文字,即便占领了朝鲜,如果不能迅速普及汉语,文化认同感也很难迅速完成。但是汉字说实话,读写是一件麻烦事,就算本国,文盲率也高的惊人,当然不可能优先发展朝鲜的教育事业。
怎么办?只有双管齐下,先把这种文字给废了,禁止在市面上出现,估计过些年就没有人认识了,毕竟是表音的文字,不像象形文字,就算不知道它念什么,大致也能猜出什么意思。
废除朝鲜文字的阻力并不算大,因为这种文字本身刚产生使用20年,而且并不受重视——李祹本身就不将之视作正统文字,仅仅作为庶民使用、方便进行精神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儒臣普遍不支持,大家担心有了朝鲜文后会影响儒学学习和自身利益,指责这是以夷变夏、甘于与落后民族为伍的错误行为。历史上燕山君还因为大臣用朝鲜文写作攻击他而禁止使用朝鲜文、烧毁朝鲜文书籍。因此,这种文字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充当的是非主流。
既然是非主流,主流要惩戒你就得受着,何况现在明朝要用夏变夷,引导你们融入和变为中华正统文化,你敢不听?
当实力不济时,你的一切都打上了原罪的烙印,想要搞文化输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当你傲立群雄之巅,自然就有巨大的向心力,你的一切都是光明正确,哪怕放屁也有人来吹成彩虹,一个眼神就足够无数人解读,随便说点什么都能给你解读成微言大义。
这在几千年来,更多地应该是一种常态。
当然,林鹗等人前往朝鲜,要做的并不是这一件事。事实上,朝鲜虽然号称“小中华”,但毕竟和中华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尤其因为先天地理环境限制,资源有限,因此不仅典章制度还是风土人情,都和中华有很大的差异。最直观的——在父权社会,他们不是从父,而是从母。
明朝作为阶级社会,当然有一整套严密的阶级制度,尤其汪舜华执政以来,对宗室和勋贵嫡庶的界定更加明确,但是说到底,只是为了节省财政用度,限制庶子接位而已;庶子在其他方面即便不能和嫡子完全一样,也不会差到哪去——这年头死亡率真的太高,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可能尽可能培养孩子成才,谁知道哪个庶子争气成材了,到时候整个家族都可以飞黄腾达;甚至私生子扬名立万了,照样可以和其他儿子一样认祖归宗,首辅徐阶就是其中之一。
朝鲜则不是,实行从母法。一贱即贱,贵族士大夫和贱妾所生的孽子后代,仍跟母亲一样属于贱民。不论男女都不能入户籍,甚至不能称呼生父为父亲,只能称为大人老爷。男子终身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参加杂科(即技术官员)考试,及第得到官职可升为中人;女子则通常嫁于士大夫、两班贵族与贱妾所生的庶子为正妻,或嫁于士大夫、两班贵族为妾,也有成为妓生,或因父亲关系入宫成为宫女。
这在明朝的士大夫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不管嫡出庶出,不都是你的孩子吗?就算不喜欢不重视,也不能任人欺凌吧?否则,你这当爹的脸往哪儿放?
但这在朝鲜来说,就是常态。
可以想见,废除这项制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当然也会赢得很大的支持——相比两班贵族,贱民的人数无疑更多,当然他们人微言轻,支持不支持不重要;但两班贵族里也有很多人有孽子的!
明朝说我是夏,你是夷,所以我是标准,你得跟着我,朝鲜的士大夫敢不听?——不听也没有关系,明朝有的是办法。
本来嘛,征服之初要做出大度的姿态,但是局势稳固了,就该分蛋糕了。朝鲜原来是国,现在降为行省,肯定有相当多的官员用不着,虽然现在内地相当缺官,但不可能拿去补缺——素质怎么样不好说,真这样做,朝廷还不成了朝鲜人的朝廷?别做梦!除了以往风评不好的要追究责任,抵制和不配合改革的不能留用,还有相当素质不行的要被罢免,当然确实才学出众的推荐到北京,由吏部统一考试后授官——这个确实不多;至于军队,要大量裁减,总共才400万人,居然要养那么多军队,干啥?现在辽东消停了,没人欺负你们,而且有爸爸保护你,怕啥?
明朝施行卫所制,军队世代当兵,前几年进行了清理,因为科举退出军籍的——比如程信父子,但这个真的很少;还有就是因为战争牺牲,或者逃亡的——这个大量存在,还有就是老弱病残,却没有接班的,对这些人进行了清理,转为民籍,由地方政府分配土地,然后又从王府侍卫和各地流民、丁壮中选择不少青年丁壮充实进去。
但是朝鲜不是如此,没有长期服役的常备军,而是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属于编制和官兵分离的的情形。
汉城的京军有五军营,内三厅,地方还有兵营、水营等。这些人肯定不会全部留下,养不起,也没必要,由沐琮派人挑选,特别优秀的带回北京,还有一部分送辽东——那边也缺人,要大量移民,朝鲜当然优先;剩下的加起来统共一万多人,汉城有都司,各地设千户所。
此外,还要设立鲸海巡检司,主要负责鲸海——也就是后代的日本海,由南阳伯叶思贤提督,兵力一万,除了从其他巡检司调配,重点还是整合朝鲜水师。
朝鲜的行政区划调整也出炉,以长白山为界,道改为府,总共六府:设平壤(平安道)、宁安(黄海道)、汉城(京畿道)、朝阳(忠清道)、全罗(全罗道)、江原(江原道),济州岛改名济安,设千户所,负责养马。咸镜道的东北六镇则划出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