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260年,11月4日,崇明岛,崇明镇港区旧址。
浩浩荡荡的剿匪行动已经结束,南宋水军们先后离开了满目苍痍的崇明岛,只留东海军在上面收拾残局。
这次行动从头到尾都没有遭遇过有强度的抵抗,与其说是一次军事行动,不如说是一场分赃大会。东海人事先好一通准备,结果最后一拳打在棉花上,虽达成了目的,却也有些不爽。
当然,从正面来说,这也是因为事先调集了足够的兵力,吓得海盗们不敢抵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从结果上来说,各路官兵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财物,朝廷得到了脸面,贾似道终于彻底解决了郝经的问题,而东海人得到了其他人视为鸡肋、而他们则如获至宝的崇明岛,和上面的人。皆大欢喜。
“东家,您说的这个,是煤吧?此物这附近确实不产,不过江南富庶,柴火价也贵,所以上游有不少人运煤来卖的。如今已近冬至,这行当理应正是红火的时候,您遣人去周边市镇打听一下,寻得一二煤商不难。远的不说,就是对面的昆山、嘉定,十有七八是会有的。”
旧港区,一间还算完整的石屋中,何魏坐在一把破椅子上,听前面一个身穿着东海军作训服的年轻人娓娓道来,越听越点头,不由得心生喜悦:有了带路党,果然方便得多啊!
何魏祖籍就是崇明岛,因此顺理成章被商务部派了过来,负责岛上的行政事务。
这年轻人是之前符凯伟从朱家解救出来的俘虏之一,名叫朱泾,自称是朱家的家丁。他原先并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读过些书,所以被朱清相中,帮他处理一些生意,然后给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说法,真实情况也没法验证,说不定这浓眉大眼的小子其实是个身负几条性命的江洋大盗呢?只是崇明岛上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有故事的,非得深究那就没完了,所以东海人只装作信了。
这朱泾,从此就重新开始吧!
不过这小子确实是有能耐的,在几天内就从东海人收纳的几百难民里脱颖而出,因思维的灵活和对周边情况的熟悉而被何魏选中,暂时作为类似秘书的角色,帮他处理一下岛上的事务。
东海商社虽然抢到了崇明岛这块大肥肉,但是离完全消化还差得远呢。
迫在眉睫的是处理仍然藏匿在岛上的凶恶海盗,然后就是对岛上设施的重建。等搞定这些,还得重新收服散落周围的大小海盗,而且必须要恢复起周边的商业网络来,任重而道远啊!
事情一时太多,只能先从减法做起。现在商业未恢复,岛上这么多人养不活只会添乱,因此便分批带走,去别的地方干活。如此一来,这些带走的人口也算是这次行动的第一批收获了。
符凯伟从难民中征召并筛选出了一批愿意参加东海海军的,又征召了一批愿意移民胶东的,准备随下班定期船回本土。李涛征召了一批愿意去临安给京东商城搬砖的,直接南下回了临安。这前后加起来加起来总共要带走三百多人,缓解了岛上的人口压力。这样一来,现在还留在崇明岛的原住民只剩下二百多,加上三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和一批东海商社的工作人员,总共也不过五百,安置起来就容易多了。
何魏留在岛上,负责初期的重建工作。虽说他是“本地出身”,但几百年来环境大不同,还是需要依赖当地人。不过他些年来在商务部经常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之前空闲时也经常跟军方人士交流练兵经验,对组织术还挺有心得的,来这边倒也合适。
重建的初期目标也不高,只是先建设一个棱堡,维护好港口,作为商社在崇明岛的坚实据点,再等明年本土派更多人来开展下面的工作。建材倒是不缺,这次商队作为压舱物带来了不少条石、砖块和水泥;人力也不缺,何魏用食物和衣物换取岛上难民的劳动,这个经济体系目前运行得很好;但是现在已经是冬季,冷风不断吹来,没有取暖措施可受不了。
岛上倒是有不少干柴和干草,不过小批量烧烧菜煮煮盐可以,但一上规模就不行了。而且为长久计,将来岛上肯定是要自己建窑烧砖的,说不定还有更多的用途,必须得寻得更多更廉价的燃料,比如煤才行。
所以今天何魏把朱泾找来,描述了一番“黑色的石头”“不容易点燃,但是一点燃就很能烧”之类的把人当乡巴佬的话,还好朱泾比较有教养,不卑不亢地回答了何魏的疑问。
煤炭正是在宋朝普遍应用开来,朱泾显然是知道的,不但知道,还知道一些可能的货源地。
“啊,是这样?已经有了啊……哈哈,小朱,干得不错!嗯,这样吧,既然你熟悉,那么今天我派艘船过去看看,你也跟着一起吧!”
朱泾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
“就是前面,那就是刘家河,河口有个小镇,先去镇上问问,有最好,没有再往里去嘉兴或昆山,都方便。”
晋江号上,朱泾把望远镜恭敬地递给船长关大富,然后如此说道。
关大富又拿起望远镜确认了一下前方的河流走向,满意地点点头说:“好。小... -->>
1260年,11月4日,崇明岛,崇明镇港区旧址。
浩浩荡荡的剿匪行动已经结束,南宋水军们先后离开了满目苍痍的崇明岛,只留东海军在上面收拾残局。
这次行动从头到尾都没有遭遇过有强度的抵抗,与其说是一次军事行动,不如说是一场分赃大会。东海人事先好一通准备,结果最后一拳打在棉花上,虽达成了目的,却也有些不爽。
当然,从正面来说,这也是因为事先调集了足够的兵力,吓得海盗们不敢抵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从结果上来说,各路官兵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财物,朝廷得到了脸面,贾似道终于彻底解决了郝经的问题,而东海人得到了其他人视为鸡肋、而他们则如获至宝的崇明岛,和上面的人。皆大欢喜。
“东家,您说的这个,是煤吧?此物这附近确实不产,不过江南富庶,柴火价也贵,所以上游有不少人运煤来卖的。如今已近冬至,这行当理应正是红火的时候,您遣人去周边市镇打听一下,寻得一二煤商不难。远的不说,就是对面的昆山、嘉定,十有七八是会有的。”
旧港区,一间还算完整的石屋中,何魏坐在一把破椅子上,听前面一个身穿着东海军作训服的年轻人娓娓道来,越听越点头,不由得心生喜悦:有了带路党,果然方便得多啊!
何魏祖籍就是崇明岛,因此顺理成章被商务部派了过来,负责岛上的行政事务。
这年轻人是之前符凯伟从朱家解救出来的俘虏之一,名叫朱泾,自称是朱家的家丁。他原先并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读过些书,所以被朱清相中,帮他处理一些生意,然后给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说法,真实情况也没法验证,说不定这浓眉大眼的小子其实是个身负几条性命的江洋大盗呢?只是崇明岛上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有故事的,非得深究那就没完了,所以东海人只装作信了。
这朱泾,从此就重新开始吧!
不过这小子确实是有能耐的,在几天内就从东海人收纳的几百难民里脱颖而出,因思维的灵活和对周边情况的熟悉而被何魏选中,暂时作为类似秘书的角色,帮他处理一下岛上的事务。
东海商社虽然抢到了崇明岛这块大肥肉,但是离完全消化还差得远呢。
迫在眉睫的是处理仍然藏匿在岛上的凶恶海盗,然后就是对岛上设施的重建。等搞定这些,还得重新收服散落周围的大小海盗,而且必须要恢复起周边的商业网络来,任重而道远啊!
事情一时太多,只能先从减法做起。现在商业未恢复,岛上这么多人养不活只会添乱,因此便分批带走,去别的地方干活。如此一来,这些带走的人口也算是这次行动的第一批收获了。
符凯伟从难民中征召并筛选出了一批愿意参加东海海军的,又征召了一批愿意移民胶东的,准备随下班定期船回本土。李涛征召了一批愿意去临安给京东商城搬砖的,直接南下回了临安。这前后加起来加起来总共要带走三百多人,缓解了岛上的人口压力。这样一来,现在还留在崇明岛的原住民只剩下二百多,加上三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和一批东海商社的工作人员,总共也不过五百,安置起来就容易多了。
何魏留在岛上,负责初期的重建工作。虽说他是“本地出身”,但几百年来环境大不同,还是需要依赖当地人。不过他些年来在商务部经常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之前空闲时也经常跟军方人士交流练兵经验,对组织术还挺有心得的,来这边倒也合适。
重建的初期目标也不高,只是先建设一个棱堡,维护好港口,作为商社在崇明岛的坚实据点,再等明年本土派更多人来开展下面的工作。建材倒是不缺,这次商队作为压舱物带来了不少条石、砖块和水泥;人力也不缺,何魏用食物和衣物换取岛上难民的劳动,这个经济体系目前运行得很好;但是现在已经是冬季,冷风不断吹来,没有取暖措施可受不了。
岛上倒是有不少干柴和干草,不过小批量烧烧菜煮煮盐可以,但一上规模就不行了。而且为长久计,将来岛上肯定是要自己建窑烧砖的,说不定还有更多的用途,必须得寻得更多更廉价的燃料,比如煤才行。
所以今天何魏把朱泾找来,描述了一番“黑色的石头”“不容易点燃,但是一点燃就很能烧”之类的把人当乡巴佬的话,还好朱泾比较有教养,不卑不亢地回答了何魏的疑问。
煤炭正是在宋朝普遍应用开来,朱泾显然是知道的,不但知道,还知道一些可能的货源地。
“啊,是这样?已经有了啊……哈哈,小朱,干得不错!嗯,这样吧,既然你熟悉,那么今天我派艘船过去看看,你也跟着一起吧!”
朱泾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
“就是前面,那就是刘家河,河口有个小镇,先去镇上问问,有最好,没有再往里去嘉兴或昆山,都方便。”
晋江号上,朱泾把望远镜恭敬地递给船长关大富,然后如此说道。
关大富又拿起望远镜确认了一下前方的河流走向,满意地点点头说:“好。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