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很多人以不在党人名单为耻。一些儒生纷纷上书,称自己也是附党,应该连坐。这下桓帝感到难办了,只好置之不理。
李膺等人入狱,并没能钳着朝野之口。因为宦官专权,实在不得人心。城门校尉窦武是窦皇后的父亲,与太学生有些交情。太学生贾彪劝说窦武出面营救,窦武也对宦官擅权不满,便与尚书霍胥联合上书。汉桓帝释放了李膺等“党人”,遣送他们各自回到老家,禁锢终生,不准回到京师,更不准做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四、二次党锢
第一次党锢之祸使清流派受到沉重打击,但没有被彻底击垮,被禁锢的党人还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声望空前提高。
公元167年,汉桓帝驾崩,灵帝即位,外戚窦武辅政。窦武为了打击权宦,起用了陈蕃为太傅,士人胡广为司徒。为了壮大势力,他们重新起用了李膺、杜密、尹勋等人。一时间,士人们对铲除权宦势力,无不翘首以待。但宦官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中常侍曹节、王甫,他们与灵帝的乳母赵娆勾结,组成了宦官集团的核心。
灵帝继位这年的夏天发生了日食,陈蕃、窦武趁机利用这个“灾异征兆”上奏太后,控诉宦官越轨不法,培植亲信,扰乱朝政,触犯天颜,应当全部诛杀。但太后却道:“宦官自古有之,即使其中一些人有罪,亦不能全部杀掉。”不过,太后还是任由二人处死了作恶多端的宦官,并允许窦武的一个侄子统率一个常备军。
不久,太白金星又越出轨道,熟知星象的天官刘瑜向陈蕃指出,这种现象不利于大臣。陈蕃、窦武为了扩展势力,任命了一大批士人掌管京师要职,继而上奏了一批准备捉拿的宦官的名单。
因为太后还是比较相信宦官的,奏章被搁在一边没加理睬。这一来打草惊了蛇。曹节、王甫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们从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把太后和汉灵帝软禁起来,然后以汉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宦官再次掌权,李膺、杜密等被撤职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太学生们由此更加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们看作死对头,找机会再次陷害。
有个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24个人结成一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汉灵帝才14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自然照办。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已经60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就自己进了监狱,不久被拷打而死。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杀了。
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士人范滂。到了征羌的驿舍里,他关上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痛哭。消息传到范滂那里,范滂说:“我知道督邮一定是为了不愿意抓我才哭的。”马上跑到县里去投案。县令郭揖吓了一大跳,说:“天下这么大,哪儿不能去,您到这儿来干什么?不如我不做官了,跟您一起逃跑。”
范滂感激郭揖,说:“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许能把抓党人的事停下来。我怎么能连累您。再说,我母亲已经老了,我一逃,不是还连累她吗?”县令没有法子,只好把范滂收在监狱里,并且派人通知范滂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跟范滂来见面。范母来到监狱,对范滂说:“你能和李膺、杜密两位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够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范滂跪着听母亲说完,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旁边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像李膺、范滂这样被杀的一共有一百多人,还有六七百个人在全国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杀,就是充军,至少也是禁锢终身。经过这两次“党锢之祸”,朝廷里的比较耿直的官员都遭到打击,大小官职差不多都由宦官和他们的门徒包下了。
追根溯源,“党锢之祸”起因于官僚士大夫、儒生等清流派与以宦官为首的浊流派的斗争。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僚、儒生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坚决要把宦官赶出政治舞台,选拔清贤奉公之人。在经济上也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尽管收效甚微,但党人的作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坛纷争虽以党人的失败告终,但正直的党人为挽救社会危机,不畏***冒死直谏,怒斥奸邪,“杀身以求仁”的气节永远激励后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
的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很多人以不在党人名单为耻。一些儒生纷纷上书,称自己也是附党,应该连坐。这下桓帝感到难办了,只好置之不理。
李膺等人入狱,并没能钳着朝野之口。因为宦官专权,实在不得人心。城门校尉窦武是窦皇后的父亲,与太学生有些交情。太学生贾彪劝说窦武出面营救,窦武也对宦官擅权不满,便与尚书霍胥联合上书。汉桓帝释放了李膺等“党人”,遣送他们各自回到老家,禁锢终生,不准回到京师,更不准做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四、二次党锢
第一次党锢之祸使清流派受到沉重打击,但没有被彻底击垮,被禁锢的党人还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声望空前提高。
公元167年,汉桓帝驾崩,灵帝即位,外戚窦武辅政。窦武为了打击权宦,起用了陈蕃为太傅,士人胡广为司徒。为了壮大势力,他们重新起用了李膺、杜密、尹勋等人。一时间,士人们对铲除权宦势力,无不翘首以待。但宦官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中常侍曹节、王甫,他们与灵帝的乳母赵娆勾结,组成了宦官集团的核心。
灵帝继位这年的夏天发生了日食,陈蕃、窦武趁机利用这个“灾异征兆”上奏太后,控诉宦官越轨不法,培植亲信,扰乱朝政,触犯天颜,应当全部诛杀。但太后却道:“宦官自古有之,即使其中一些人有罪,亦不能全部杀掉。”不过,太后还是任由二人处死了作恶多端的宦官,并允许窦武的一个侄子统率一个常备军。
不久,太白金星又越出轨道,熟知星象的天官刘瑜向陈蕃指出,这种现象不利于大臣。陈蕃、窦武为了扩展势力,任命了一大批士人掌管京师要职,继而上奏了一批准备捉拿的宦官的名单。
因为太后还是比较相信宦官的,奏章被搁在一边没加理睬。这一来打草惊了蛇。曹节、王甫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们从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把太后和汉灵帝软禁起来,然后以汉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宦官再次掌权,李膺、杜密等被撤职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太学生们由此更加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们看作死对头,找机会再次陷害。
有个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24个人结成一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汉灵帝才14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自然照办。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已经60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就自己进了监狱,不久被拷打而死。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杀了。
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士人范滂。到了征羌的驿舍里,他关上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痛哭。消息传到范滂那里,范滂说:“我知道督邮一定是为了不愿意抓我才哭的。”马上跑到县里去投案。县令郭揖吓了一大跳,说:“天下这么大,哪儿不能去,您到这儿来干什么?不如我不做官了,跟您一起逃跑。”
范滂感激郭揖,说:“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许能把抓党人的事停下来。我怎么能连累您。再说,我母亲已经老了,我一逃,不是还连累她吗?”县令没有法子,只好把范滂收在监狱里,并且派人通知范滂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跟范滂来见面。范母来到监狱,对范滂说:“你能和李膺、杜密两位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够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范滂跪着听母亲说完,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旁边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像李膺、范滂这样被杀的一共有一百多人,还有六七百个人在全国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杀,就是充军,至少也是禁锢终身。经过这两次“党锢之祸”,朝廷里的比较耿直的官员都遭到打击,大小官职差不多都由宦官和他们的门徒包下了。
追根溯源,“党锢之祸”起因于官僚士大夫、儒生等清流派与以宦官为首的浊流派的斗争。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僚、儒生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坚决要把宦官赶出政治舞台,选拔清贤奉公之人。在经济上也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尽管收效甚微,但党人的作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坛纷争虽以党人的失败告终,但正直的党人为挽救社会危机,不畏***冒死直谏,怒斥奸邪,“杀身以求仁”的气节永远激励后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