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后世的四大盐场 (1/2)
爱看文学 www.2kwx.com,千秋皇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由楫一脸笑意,“张大人,孤王想让你去四川,扶持川陕盐商.......”
“以盐治盐!”
听得朱由楫所言,张延登眉头稍微舒展开来,一边的夏允彝忍不住插话到,“殿下是想用四川的井盐来冲击两淮的海盐,利用四川和陕西的盐商来和晋商、徽商打擂台?”
朱由楫颔首,“如此理解,倒也不能说错,孤的计划中确实有几分这个意思在里面。”
夏允彝见自己突然插话,兰陵王没有丝毫的不快,老师也没有阻止,遂又接着说到,“殿下,学生斗胆,四川虽然自古便有井盐产出,然则如今已然千百年过去,四川的井盐还能有多少产量呢,就算还能有所产出,产量也必然有限,且出川之路无论水运还是陆路自古不便,蜀道之难......
大明海岸漫长,非是只有江淮一带才靠海,也并非只有江淮一地可以晒海盐,殿下为何不上奏朝廷在其他沿海之地再开辟几个盐场出来?”
朱由楫闻言,有些意外的看了眼面上带着丝丝忐忑的夏允彝,这夏允彝果然还是有些本事和见识的,竟然能够一下子便点出四川井盐相较之两淮海盐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想到让朝廷以国家政府的名义,使用行政手段在沿海地区另外再重新开辟几个盐场出来。
夏允彝这个想法,朱由楫其实早就有想到过的,只不过在仔细的计算了各种利弊和成本,以及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阻力之后,他暂时的将重新开辟新的海盐盐场的想法给搁置了下来。
朱由楫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向夏允彝和张延登解释道,“四川确实自古便为井盐产地,至今还有许多民间百姓将食盐称作盐巴,便是因此而来。
至于千百年过去了,四川的井盐还能有多少的存量产出,其实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四川的盐井、盐泉数量可不小,但是富顺一县“自流井”和“贡井”所产的食盐便基本足以供给全川、滇、黔和陕西、乌斯藏、湖广部分地区。
而且这些主要还是因为井盐是需要往地下打井,然后抽取卤水将之晒干,产量确实相较于用海水煮盐、晒盐所得有限,加上受到地形道路的限制影响出川不便而导致的。
但是不要忘记了,四川有盐、盐井的地方可不止富顺一县,还有重庆、万县等地同样有着为数不少的盐泉存在,郁山、大宁、阳溪、彭溪、涂井......”
朱由楫在张延登和夏允彝惊讶的目光中,报出一大串的地名,而他说的这些地方,无一不是从古巴国时期便是重要的盐产基地,只不过后来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加之这些地方普遍的交通运输多有不便,相比较于井盐、泉盐产量更大的海盐冲击,渐渐的大多都被废弃了而已,剩下的一些也只是当地的一些百姓自给自足罢了。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几百年后,国家地质部门可是对川渝地区做过长达二十余年的钻探普查,发现有至少20个大小盐盆。其
中最大的两个盐盆正是后世自贡和三峡地区,单说三峡地区横跨长江两岸,呈东北西南展向,绵延百余公里,南北宽有30余公里,盐体延伸面积2700平方公里以上,储量多达1500——1600多亿吨,如此大的储量又其实古代科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开采干净的。
川渝之地自古便为产盐之地,有着如此丰富的自然盐泉、盐井资源,且本就有已经很成熟的制盐技术的前提下,只要朝廷愿意提供合理的供政策和一些基础设施的扶持,组织引导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和百姓,想要重新恢复川渝之地的盐业盛况并不难。
朱由楫相信,届时无论是蜀王府,还是四川当地的官员、还是士绅,亦或者川陕地区的富商肯定大多都是会积极支持的,毕竟食盐之利自古便是巨大的,这些人总不会和银子过不去。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朝廷需要有一名有能力、有分量,且对朝廷有足够忠心的官员坐镇,从中协调,做好利益分配,在保证朝廷能够收取足够的税赋和普通百姓、盐工的利益的同时,还能保障蜀王府、地方官府以及士绅、富商们的利益。
说到海盐盐场的问题,朱由楫更是记得自己上地理课时,书上介绍的华夏四大盐场,长芦、江淮、布袋、莺歌海,四大盐场先后形成,各有优势。
其中江淮盐场历史最为悠久,有着全国最为广阔的沿海滩涂,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从先秦时期便已经形成,古时候历朝历代有百分之60-70的食盐都是淮盐,这也是为何盐商大多都集中在江淮一带的... -->>
朱由楫一脸笑意,“张大人,孤王想让你去四川,扶持川陕盐商.......”
“以盐治盐!”
听得朱由楫所言,张延登眉头稍微舒展开来,一边的夏允彝忍不住插话到,“殿下是想用四川的井盐来冲击两淮的海盐,利用四川和陕西的盐商来和晋商、徽商打擂台?”
朱由楫颔首,“如此理解,倒也不能说错,孤的计划中确实有几分这个意思在里面。”
夏允彝见自己突然插话,兰陵王没有丝毫的不快,老师也没有阻止,遂又接着说到,“殿下,学生斗胆,四川虽然自古便有井盐产出,然则如今已然千百年过去,四川的井盐还能有多少产量呢,就算还能有所产出,产量也必然有限,且出川之路无论水运还是陆路自古不便,蜀道之难......
大明海岸漫长,非是只有江淮一带才靠海,也并非只有江淮一地可以晒海盐,殿下为何不上奏朝廷在其他沿海之地再开辟几个盐场出来?”
朱由楫闻言,有些意外的看了眼面上带着丝丝忐忑的夏允彝,这夏允彝果然还是有些本事和见识的,竟然能够一下子便点出四川井盐相较之两淮海盐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想到让朝廷以国家政府的名义,使用行政手段在沿海地区另外再重新开辟几个盐场出来。
夏允彝这个想法,朱由楫其实早就有想到过的,只不过在仔细的计算了各种利弊和成本,以及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阻力之后,他暂时的将重新开辟新的海盐盐场的想法给搁置了下来。
朱由楫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向夏允彝和张延登解释道,“四川确实自古便为井盐产地,至今还有许多民间百姓将食盐称作盐巴,便是因此而来。
至于千百年过去了,四川的井盐还能有多少的存量产出,其实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四川的盐井、盐泉数量可不小,但是富顺一县“自流井”和“贡井”所产的食盐便基本足以供给全川、滇、黔和陕西、乌斯藏、湖广部分地区。
而且这些主要还是因为井盐是需要往地下打井,然后抽取卤水将之晒干,产量确实相较于用海水煮盐、晒盐所得有限,加上受到地形道路的限制影响出川不便而导致的。
但是不要忘记了,四川有盐、盐井的地方可不止富顺一县,还有重庆、万县等地同样有着为数不少的盐泉存在,郁山、大宁、阳溪、彭溪、涂井......”
朱由楫在张延登和夏允彝惊讶的目光中,报出一大串的地名,而他说的这些地方,无一不是从古巴国时期便是重要的盐产基地,只不过后来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加之这些地方普遍的交通运输多有不便,相比较于井盐、泉盐产量更大的海盐冲击,渐渐的大多都被废弃了而已,剩下的一些也只是当地的一些百姓自给自足罢了。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几百年后,国家地质部门可是对川渝地区做过长达二十余年的钻探普查,发现有至少20个大小盐盆。其
中最大的两个盐盆正是后世自贡和三峡地区,单说三峡地区横跨长江两岸,呈东北西南展向,绵延百余公里,南北宽有30余公里,盐体延伸面积2700平方公里以上,储量多达1500——1600多亿吨,如此大的储量又其实古代科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开采干净的。
川渝之地自古便为产盐之地,有着如此丰富的自然盐泉、盐井资源,且本就有已经很成熟的制盐技术的前提下,只要朝廷愿意提供合理的供政策和一些基础设施的扶持,组织引导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和百姓,想要重新恢复川渝之地的盐业盛况并不难。
朱由楫相信,届时无论是蜀王府,还是四川当地的官员、还是士绅,亦或者川陕地区的富商肯定大多都是会积极支持的,毕竟食盐之利自古便是巨大的,这些人总不会和银子过不去。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朝廷需要有一名有能力、有分量,且对朝廷有足够忠心的官员坐镇,从中协调,做好利益分配,在保证朝廷能够收取足够的税赋和普通百姓、盐工的利益的同时,还能保障蜀王府、地方官府以及士绅、富商们的利益。
说到海盐盐场的问题,朱由楫更是记得自己上地理课时,书上介绍的华夏四大盐场,长芦、江淮、布袋、莺歌海,四大盐场先后形成,各有优势。
其中江淮盐场历史最为悠久,有着全国最为广阔的沿海滩涂,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从先秦时期便已经形成,古时候历朝历代有百分之60-70的食盐都是淮盐,这也是为何盐商大多都集中在江淮一带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