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朝会议事(二) (2/2)
爱看文学 www.2kwx.com,千秋皇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方从哲作为内阁首辅,而李可灼进攻进献红丸,第一个有所牵扯的人就是他,此时只能第一个出言了。“陛下,崔文升一内侍尔,陷弑君之疑,死不足惜,李可灼也不过一小官,进献红丸也是一片忠心,且先帝服过后当时却有好转,亦曾夸赞其人要给其赏赐,此时贸然以弑君之罪处置,恐有不妥。
至于朝野上下所传之郑太贵妃指使其二人弑君云云,老臣以为皆谣言也,量一内侍以妇人一鸿胪寺小官安敢谋此大逆之事?
陛下刚即位不久,朝中需要稳定,若此时命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彻查,必起大案,若勾连到了太贵妃,天下不明事理者,恐又同前选侍李氏之事一般疑陛下有违孝道。况大明在不足三月之内已连丧两位君王,朝野惶恐,此时起大案,则必兴大狱,其时必牵连者众,届时朝中诸臣不安其位,外有蒙古诸部及建奴威胁......”
方从哲言罢,与他一样同为内阁成员的刘一燝和韩爌虽然和他不是一路人,出身自不同派党,却是率先表示支持方从哲的话。
其余六部尚书竟然也是基本赞同方从哲这番言论的,都建议这两人既然陷入了弑君的嫌疑当中,处理是必须要处理的,但是却不能彻查深究,会牵扯太多,不能三法司会同锦衣卫一起处理,直接交给刑部就可以了,崔文升与李可灼二人都当贬。
这样的处理意见,怎么说呢,从大部分官员的角度来看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朱由校和朱由楫兄弟二人看来就很有问题了,处置的太轻了。
朱由校的眉毛立刻就皱了起来,朱由楫这时候插言到,“方首辅与诸位大人之言确有一番道理,只是对
这二人的处置会否太轻了些?”
“皇兄,臣弟以为崔、李二人弑君之疑虽然有可能牵连甚众,但若不重惩,恐不足以戒后世,故此二人不可能轻纵。
崔文升乃我皇室一家奴尔,在给先帝用药致使先帝病重后就已经先行收押了,此时直接交由内廷审讯处置即可,或死或贬,必不会牵连到太贵妃;至于这李可灼在先帝驾崩后不是一直称病不出吗?命锦衣卫和刑部一同审讯一下,必不牵连外朝,然后让他自己服用所献之红丸,着锦衣卫监督,每日早晚一粒,病情好不好就看他这仙药的功效了。
诸位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方从哲听罢,嘴巴轻轻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反驳,却最终没有言语。韩爌和刘一燝二人对于朱由楫看似建议,实则却是代替天子轻描淡写的便做了决定,微微邹了邹眉头,二人相视了一眼,却是什么也没有说。
六部尚书这边,对此倒是无所谓的了,只要不兴大案、起大狱,左右不过是两个小人物的死活,与他们何干?
见大家都没有说话表示反对的,于是朱由校便只当他们都已经赞同了朱由楫所言的处置方案,便颔首决定道,“既然诸卿没有其他的意见,那么便依兰陵王所言。”
“朕即位后,发现朝中自神庙后期,便缺员甚众,满朝官员中人浮于事者又所在多有,政务积压严重,朝廷政令不得通达,朝野上下多有不满者,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理?”
“陛下,朝中缺员之事自万历四十年便已经又御史上奏了,至万历四十五年,部、寺官员十缺五、六,风宪重署中,六科、十三道多年未有人员补充,光庙登基,六部九卿俱才始齐,更有旨意廷推增补内阁阁臣。”说道这里,方从哲的精神就明显好了三分了,依旧第一个出言到,神宗后期,神宗皇帝把他一个人按到内阁辛苦了这么多年,一直盼望可以给朝堂补充写新的风气,换点新鲜血液,“如今陛下登基,群臣用命,良官善吏无不鼓舞欢欣,陛下明赏罚、举贤能、逐不肖,吏部行使好官吏升迁、任免之责,政务自会通畅。”
“陛下,如今内阁只有臣等三人,国务繁重,人事亦少,臣以为当再行廷推,选拔贤臣增补内阁才是。”刘一燝在方从哲之后接话说道。
朱由校将目光转向韩爌和六部尚书这边,见大家都赞同两人的意见,朱由楫不说话显然是没有其他意见的,便道,“此乃良言,朕当纳之。先帝在位时,廷推增补的阁臣叶向高、何宗彦、史继锴、沈傕等人尚在入京途中,此时廷推可再增补一到两名阁员,廷推之事就在近日吧,有劳诸卿了。”
“官员缺额倒是好补充的,朝廷每次开科取士所得之人都会有部分未能来的及外放为官,可以从这些人中擢优选拣一二人才,”吏部尚书周嘉谟主管官员的升迁、任免,对这些事情最有发言权,于是在其后说道,“另这些年地方上也有部分官员还是有些政绩的,将地方治理的也算不差,可以从地方上擢升数名官声、政绩俱佳者入京。”
其余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显然吏部尚书的处置方案中规中矩,是非常不错的持重之言 。
此时韩爌接着补充到,“若是如此还不足用的话,陛下可以下旨加开恩科,为国家取士。”
方从哲作为内阁首辅,而李可灼进攻进献红丸,第一个有所牵扯的人就是他,此时只能第一个出言了。“陛下,崔文升一内侍尔,陷弑君之疑,死不足惜,李可灼也不过一小官,进献红丸也是一片忠心,且先帝服过后当时却有好转,亦曾夸赞其人要给其赏赐,此时贸然以弑君之罪处置,恐有不妥。
至于朝野上下所传之郑太贵妃指使其二人弑君云云,老臣以为皆谣言也,量一内侍以妇人一鸿胪寺小官安敢谋此大逆之事?
陛下刚即位不久,朝中需要稳定,若此时命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彻查,必起大案,若勾连到了太贵妃,天下不明事理者,恐又同前选侍李氏之事一般疑陛下有违孝道。况大明在不足三月之内已连丧两位君王,朝野惶恐,此时起大案,则必兴大狱,其时必牵连者众,届时朝中诸臣不安其位,外有蒙古诸部及建奴威胁......”
方从哲言罢,与他一样同为内阁成员的刘一燝和韩爌虽然和他不是一路人,出身自不同派党,却是率先表示支持方从哲的话。
其余六部尚书竟然也是基本赞同方从哲这番言论的,都建议这两人既然陷入了弑君的嫌疑当中,处理是必须要处理的,但是却不能彻查深究,会牵扯太多,不能三法司会同锦衣卫一起处理,直接交给刑部就可以了,崔文升与李可灼二人都当贬。
这样的处理意见,怎么说呢,从大部分官员的角度来看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朱由校和朱由楫兄弟二人看来就很有问题了,处置的太轻了。
朱由校的眉毛立刻就皱了起来,朱由楫这时候插言到,“方首辅与诸位大人之言确有一番道理,只是对
这二人的处置会否太轻了些?”
“皇兄,臣弟以为崔、李二人弑君之疑虽然有可能牵连甚众,但若不重惩,恐不足以戒后世,故此二人不可能轻纵。
崔文升乃我皇室一家奴尔,在给先帝用药致使先帝病重后就已经先行收押了,此时直接交由内廷审讯处置即可,或死或贬,必不会牵连到太贵妃;至于这李可灼在先帝驾崩后不是一直称病不出吗?命锦衣卫和刑部一同审讯一下,必不牵连外朝,然后让他自己服用所献之红丸,着锦衣卫监督,每日早晚一粒,病情好不好就看他这仙药的功效了。
诸位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方从哲听罢,嘴巴轻轻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反驳,却最终没有言语。韩爌和刘一燝二人对于朱由楫看似建议,实则却是代替天子轻描淡写的便做了决定,微微邹了邹眉头,二人相视了一眼,却是什么也没有说。
六部尚书这边,对此倒是无所谓的了,只要不兴大案、起大狱,左右不过是两个小人物的死活,与他们何干?
见大家都没有说话表示反对的,于是朱由校便只当他们都已经赞同了朱由楫所言的处置方案,便颔首决定道,“既然诸卿没有其他的意见,那么便依兰陵王所言。”
“朕即位后,发现朝中自神庙后期,便缺员甚众,满朝官员中人浮于事者又所在多有,政务积压严重,朝廷政令不得通达,朝野上下多有不满者,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理?”
“陛下,朝中缺员之事自万历四十年便已经又御史上奏了,至万历四十五年,部、寺官员十缺五、六,风宪重署中,六科、十三道多年未有人员补充,光庙登基,六部九卿俱才始齐,更有旨意廷推增补内阁阁臣。”说道这里,方从哲的精神就明显好了三分了,依旧第一个出言到,神宗后期,神宗皇帝把他一个人按到内阁辛苦了这么多年,一直盼望可以给朝堂补充写新的风气,换点新鲜血液,“如今陛下登基,群臣用命,良官善吏无不鼓舞欢欣,陛下明赏罚、举贤能、逐不肖,吏部行使好官吏升迁、任免之责,政务自会通畅。”
“陛下,如今内阁只有臣等三人,国务繁重,人事亦少,臣以为当再行廷推,选拔贤臣增补内阁才是。”刘一燝在方从哲之后接话说道。
朱由校将目光转向韩爌和六部尚书这边,见大家都赞同两人的意见,朱由楫不说话显然是没有其他意见的,便道,“此乃良言,朕当纳之。先帝在位时,廷推增补的阁臣叶向高、何宗彦、史继锴、沈傕等人尚在入京途中,此时廷推可再增补一到两名阁员,廷推之事就在近日吧,有劳诸卿了。”
“官员缺额倒是好补充的,朝廷每次开科取士所得之人都会有部分未能来的及外放为官,可以从这些人中擢优选拣一二人才,”吏部尚书周嘉谟主管官员的升迁、任免,对这些事情最有发言权,于是在其后说道,“另这些年地方上也有部分官员还是有些政绩的,将地方治理的也算不差,可以从地方上擢升数名官声、政绩俱佳者入京。”
其余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显然吏部尚书的处置方案中规中矩,是非常不错的持重之言 。
此时韩爌接着补充到,“若是如此还不足用的话,陛下可以下旨加开恩科,为国家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