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合纵连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齐王觉得这太没有波澜了,他还以为苏秦使了什么怪招了呢。他“噢”了一声,像是喃喃自语说道:“原来这般轻而易举呀,没想到啊,没想到……”
苏秦当然隐瞒了一些细节,例如自己答应陈需要向赵国求助,等等,这些细节尽管齐王听到后,也不见得就会反对,但是总归不让他知道为好,那样齐王难免觉得苏秦亲赵国而蔑齐国。
自从得到赵国的丞相之位后,苏秦周旋于不同的国家之间,穿梭外交,四面调停,深深觉得言语一定要讲分寸:
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国君那里,要有不同的讲法;同样的事件在不同国君那里透露的信息有多少和程度的不同。
这是外交联络,结缘诸侯,游说四方最根本的法则,违背这个法则,恐怕自己不仅说服不了诸侯,立马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合纵之事,所牵涉的面十分广大,事务繁杂,非得久经磨砺的高手,哪里会有从容自在的处境。他人看来的风光无限,对于身处其中的人却处处感到危险与机会俱在。
然而,当年鬼谷先生对他和张仪耳提面命指导,寄予厚望,不就是要他们火中取栗、成就人生功业的吗?书写一段传奇人生,自要冒常人所不忍受的风险,付出更多的心血。
看到齐王有些兴味索然,苏秦心中暗笑,不过他也不加以理会,他有更重要的事情与齐王商议。苏秦说道:“为了让陈需离开,我答应适当时候带他来见大王,而且也允诺亲自带领齐国三千人马前去安邑,他这才感到了心安。”
齐王点了点头,稍稍恢复了些兴趣,答道:“只要他不揪着寡人不放,寡人倒愿意见见这个难缠人,看看他有什么更新鲜的招数。”
齐王又夸了苏秦一句:“苏卿家也是费了心思的,你一方面告知他齐国没空,是拒绝,另一方面又给他些甜头,答应亲自奔赴曲沃。两种手段结合,那陈需自然无话可说。”
苏秦深知齐王田辟疆好奇心强,但为人并不傻,刚才所言也有理有据,入情入理。他连忙谢齐王:“微臣为大王分忧是份内之事。”
齐王手抚下巴的胡须,略一思忖,说道:“那你就明日上午带陈需来见寡人吧。寡人在朝会间歇见见他,也好借口紧接着还有国事,让他没法久呆。”
苏秦一听,抿着嘴偷着乐,心说:“这齐王怕陈需纠缠到了一定份儿上了,竟然预先想出这么个主意来应付陈需。可是他又耐不住想要见见陈需,心里还纠结上了。”
齐王说出了见陈需的办法,他不由得为自己的聪明劲儿得意洋洋,再一看苏秦,发觉他欲笑非笑,齐王首先忍不住笑出声来,两人相顾一刻,彼此都忍俊不禁,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齐王想起了借给魏国兵卒之事,说道:“我昨天已经宣诏给颜遂,让他在临淄城北的驻军之中挑选三千士兵,听候调遣,你随时可以到北军之中去找他。”
苏秦一听,心想:“齐王可真够积极的,这么快就下达了指令。”不过,他再想到齐王急于打发走陈需,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苏秦答道:“微臣谢过大王,一会儿辞别大王,立刻去找颜遂,与他商议出兵之事。”
齐王想了想,脸色转而凝重起来,又说:“尽管这次我国派出的兵卒较少,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魏国调遣。这些人的安危,也是寡人放心不下的。苏卿家有何妙策确保他们的安全。”
苏秦听后,认为齐王所虑也属正常,因为这些人毕竟是齐国的百姓,如果死伤在安邑战场,他这个做国君的不仅脸面难看,又怎么向国人交代呢。
苏秦对此早有考虑,他何尝忍心让这三千兵士有去无回。他回道:“大王放心,微臣和颜遂带着这些人,不会与魏国人一样,与秦国军队死磕,以硬碰硬。秦军之狠,微臣十分清楚。”
为了打消齐王田辟疆的疑虑,苏秦进一步解释道:“我们会以巧智对之,周旋于秦、魏之间。如若情况不妙,就及时撤回齐国,避免损失惨重。”
齐王听闻苏秦的考虑,脸色稍缓,说道:“苏卿家有如此想法,那寡人就放心不少,我是深恐魏国最终在安邑惨败,白白搭进去了我齐国三千将士。”
苏秦忽然想到齐王为什么急着给颜遂下诏令,他猜想:齐王一定是预先嘱咐颜遂,要他见机行事,保证齐军安全的。不过,这与自己的想法并无二致,苏秦也就不以为意。
苏秦与齐王议定了第二天接见陈需时间,以及出兵入魏的细节,之后,他就辞别了齐王,转头奔着临淄城外的北军驻地而去。
北军的驻地在离城不到二里的高岗之上,用夯土高高筑起了高约三丈的围墙,上面还插着旌旗,旗子上画着虎、狼、狮、豹等图案,迎风招展。整个军营雄踞于临淄城北,俯瞰着整个城池,象征着国王的威严和权势。这是临淄城最大的一处军营,比之于南城外的南军,人数多一倍以上。
自古北城之门就是专供军队出入的城门,取其北方“玄武”之意。青龙、朱雀、白虎分列东、南、西。北军不仅保卫着临淄城的安全,也是齐国屯兵之地,每当有战事起,北军势必调集精兵,奔赴战常
苏秦到了军营门口,出示了齐王田辟疆交予的赤虎之印玺,守营的士兵打开了营门,苏秦的马车缓缓行进了北军营地。
苏秦特意嘱咐马车夫要保持马车的速度,不疾不徐,因为纪律严明的将军从来都禁止马匹和车辆在大营中驱驰,那样无疑是自乱阵脚的败笔。军队作战,稳健有序是首要法则。
惟有在敌人偷袭营地时,大营之中才会有骚动,而能否遇乱仍保持军中秩序,全靠平日练兵的工夫下得足不足。如果工夫下得足,那自然就遇乱而不自乱,敌人简直就是无机可... -->>
齐王觉得这太没有波澜了,他还以为苏秦使了什么怪招了呢。他“噢”了一声,像是喃喃自语说道:“原来这般轻而易举呀,没想到啊,没想到……”
苏秦当然隐瞒了一些细节,例如自己答应陈需要向赵国求助,等等,这些细节尽管齐王听到后,也不见得就会反对,但是总归不让他知道为好,那样齐王难免觉得苏秦亲赵国而蔑齐国。
自从得到赵国的丞相之位后,苏秦周旋于不同的国家之间,穿梭外交,四面调停,深深觉得言语一定要讲分寸:
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国君那里,要有不同的讲法;同样的事件在不同国君那里透露的信息有多少和程度的不同。
这是外交联络,结缘诸侯,游说四方最根本的法则,违背这个法则,恐怕自己不仅说服不了诸侯,立马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合纵之事,所牵涉的面十分广大,事务繁杂,非得久经磨砺的高手,哪里会有从容自在的处境。他人看来的风光无限,对于身处其中的人却处处感到危险与机会俱在。
然而,当年鬼谷先生对他和张仪耳提面命指导,寄予厚望,不就是要他们火中取栗、成就人生功业的吗?书写一段传奇人生,自要冒常人所不忍受的风险,付出更多的心血。
看到齐王有些兴味索然,苏秦心中暗笑,不过他也不加以理会,他有更重要的事情与齐王商议。苏秦说道:“为了让陈需离开,我答应适当时候带他来见大王,而且也允诺亲自带领齐国三千人马前去安邑,他这才感到了心安。”
齐王点了点头,稍稍恢复了些兴趣,答道:“只要他不揪着寡人不放,寡人倒愿意见见这个难缠人,看看他有什么更新鲜的招数。”
齐王又夸了苏秦一句:“苏卿家也是费了心思的,你一方面告知他齐国没空,是拒绝,另一方面又给他些甜头,答应亲自奔赴曲沃。两种手段结合,那陈需自然无话可说。”
苏秦深知齐王田辟疆好奇心强,但为人并不傻,刚才所言也有理有据,入情入理。他连忙谢齐王:“微臣为大王分忧是份内之事。”
齐王手抚下巴的胡须,略一思忖,说道:“那你就明日上午带陈需来见寡人吧。寡人在朝会间歇见见他,也好借口紧接着还有国事,让他没法久呆。”
苏秦一听,抿着嘴偷着乐,心说:“这齐王怕陈需纠缠到了一定份儿上了,竟然预先想出这么个主意来应付陈需。可是他又耐不住想要见见陈需,心里还纠结上了。”
齐王说出了见陈需的办法,他不由得为自己的聪明劲儿得意洋洋,再一看苏秦,发觉他欲笑非笑,齐王首先忍不住笑出声来,两人相顾一刻,彼此都忍俊不禁,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齐王想起了借给魏国兵卒之事,说道:“我昨天已经宣诏给颜遂,让他在临淄城北的驻军之中挑选三千士兵,听候调遣,你随时可以到北军之中去找他。”
苏秦一听,心想:“齐王可真够积极的,这么快就下达了指令。”不过,他再想到齐王急于打发走陈需,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苏秦答道:“微臣谢过大王,一会儿辞别大王,立刻去找颜遂,与他商议出兵之事。”
齐王想了想,脸色转而凝重起来,又说:“尽管这次我国派出的兵卒较少,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魏国调遣。这些人的安危,也是寡人放心不下的。苏卿家有何妙策确保他们的安全。”
苏秦听后,认为齐王所虑也属正常,因为这些人毕竟是齐国的百姓,如果死伤在安邑战场,他这个做国君的不仅脸面难看,又怎么向国人交代呢。
苏秦对此早有考虑,他何尝忍心让这三千兵士有去无回。他回道:“大王放心,微臣和颜遂带着这些人,不会与魏国人一样,与秦国军队死磕,以硬碰硬。秦军之狠,微臣十分清楚。”
为了打消齐王田辟疆的疑虑,苏秦进一步解释道:“我们会以巧智对之,周旋于秦、魏之间。如若情况不妙,就及时撤回齐国,避免损失惨重。”
齐王听闻苏秦的考虑,脸色稍缓,说道:“苏卿家有如此想法,那寡人就放心不少,我是深恐魏国最终在安邑惨败,白白搭进去了我齐国三千将士。”
苏秦忽然想到齐王为什么急着给颜遂下诏令,他猜想:齐王一定是预先嘱咐颜遂,要他见机行事,保证齐军安全的。不过,这与自己的想法并无二致,苏秦也就不以为意。
苏秦与齐王议定了第二天接见陈需时间,以及出兵入魏的细节,之后,他就辞别了齐王,转头奔着临淄城外的北军驻地而去。
北军的驻地在离城不到二里的高岗之上,用夯土高高筑起了高约三丈的围墙,上面还插着旌旗,旗子上画着虎、狼、狮、豹等图案,迎风招展。整个军营雄踞于临淄城北,俯瞰着整个城池,象征着国王的威严和权势。这是临淄城最大的一处军营,比之于南城外的南军,人数多一倍以上。
自古北城之门就是专供军队出入的城门,取其北方“玄武”之意。青龙、朱雀、白虎分列东、南、西。北军不仅保卫着临淄城的安全,也是齐国屯兵之地,每当有战事起,北军势必调集精兵,奔赴战常
苏秦到了军营门口,出示了齐王田辟疆交予的赤虎之印玺,守营的士兵打开了营门,苏秦的马车缓缓行进了北军营地。
苏秦特意嘱咐马车夫要保持马车的速度,不疾不徐,因为纪律严明的将军从来都禁止马匹和车辆在大营中驱驰,那样无疑是自乱阵脚的败笔。军队作战,稳健有序是首要法则。
惟有在敌人偷袭营地时,大营之中才会有骚动,而能否遇乱仍保持军中秩序,全靠平日练兵的工夫下得足不足。如果工夫下得足,那自然就遇乱而不自乱,敌人简直就是无机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