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第一氏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该去的地方。”
“你接下来要去做什么?”
“去做更重要的事。”
“比仕途更重要?”
“与之相比,仕途不值一提。”
......
崇文殿,皇帝在批阅奏折,盛装在身的赵玉洁,则在一旁伺候。
皇帝批阅过的折子,她会分门别类的放置好,皇帝想要先看哪里的折子,她也能立即抽出来,两人配合得很是不错。
这种事其实有专门的官员来做,完全不用让一个嫔妃来插手。后宫不得干政,这也是大齐祖制。
但是现在,因为某种原因,这个成例或许正要被打破。皇帝在认可赵玉洁的能力后,已经不忌讳让她看奏折的具体内容,偶尔还会问问她的看法。
徐明朗进来时,赵玉洁退入了帷帐后,皇帝放下手中折子,瞧了徐明朗一眼,对他的来意很清楚。
“赵宁当众殴打核定军功的官员,连参知政事都未能幸免,还放出话来,谁敢质疑雁门军战功,他就跟谁对阵证明。”
徐明朗行礼后面色难看的道,“陛下,赵氏这是目无纲纪,罔顾君上,是不是该把大都督叫回来当面斥责?”
如果没有赵宁闹这一场,哪怕赵氏态度稍微软一些,徐明朗都能把军功评定、发放拖延下来,办成扯皮案子,借此给雁门军释放一个信号:
要么军功拖上三年五载,乃至看不到发放日期;要么就消减部分军功,将大头给安思明部。赵氏自己去选。
军功没有着落,雁门军将士必定不满,赵氏肯定坐不住,作为雁门军主将和大都督,如果他们不解决将士军功问题,就会失
去将士拥戴,平白给安思明机会。
而只要徐明朗立场坚定,皇帝暗中支持,这件事就算赵玄极当面逼迫,在朝堂上闹腾,那也是半点用没有,最后只能乖乖就范。
现在赵宁这么不讲道理,摆出了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也要维护雁门军将士军功、利益的态度,就已经凝聚了雁门军人心,将文官推到了对立面。
军功拖延不给,雁门军怨恨的只会是核定军功的文官,乃至是朝廷,而不会对赵氏有怨言,甚至还会格外感念赵宁维护他们的举动,从而更加心向赵氏。
不管怎么说,现在文武之争这么激烈,三军将士都是发自内心敌视文官,天然会倾向赵氏一些。
到了这会儿,事情已是非常难办了,赵氏强硬至此,徐明朗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只能让皇帝出面。
皇帝冷哼一声。
赵玄极战时撤换即将破敌的部曲,战后又让赵宁如此胡作非为,他岂能容忍?在他看来,赵氏做将门第一世家太久了,已是桀骜不驯,尾大不掉。
“雁门军将领当众殴伤核定军功的官员,阻碍朝廷办差,军纪涣散,目无法度,必须严惩:着令军功消减两成!”皇帝说出了第一条敕令。
徐明朗听得心头大喜,赵宁的所作所为,无非是要凝聚军心,现在皇帝以此为借口消减雁门军战功,让将士利益受损,就会让雁门军怨恨赵宁与赵氏。
不过消减两成军功,幅度远不如预期。
按照徐明朗的打算,赵玄极报上来的军功,他本来是要借口北胡并不难打,雁门军折损过多是作战不利的体现,虽胜犹败,克扣掉至少半数的。
不仅如此,他还会把剩下的半数军功,大头给安思明所部。
但现在不行了,就赵宁这个由头,不能克扣更多军功,太过火了心思就太明显,只会适得其反。
“赵宁行事乖张,对上官不敬,着令罢黜一应官职,削夺现有官品,五年之内不得录用!”这是皇帝的第二条敕令。
徐明朗暗暗点头。
赵宁是赵氏最杰出的子弟,未来的希望与家主,现在让他成为白身,还让他五年内不得出仕,这不仅是重挫了赵宁的嚣张气焰,对赵氏的家势也是不小打击。
此举有釜底抽薪之妙,若能配合相应举措,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这个相应举措,皇帝马上就给了出来:“着令孙蒙入京。”
孙氏家主孙蒙,是将门内部,跟赵氏对立的山头势力领头者。
徐明朗很清楚,孙蒙之所以能在将门内部另立山头,跟赵氏抗衡,靠的,也是皇帝的暗中支持。
要不然,只是将门第三的孙氏,凭什么跟赵氏分庭抗礼?
赵氏是军方第一世家,还是外戚,如今赵七月更是皇后,想要收赵氏的兵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而皇帝早就开始了布局。
皇帝眼下召孙蒙入京,很显然,是对赵玄极的大都督之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考量。
就在徐明朗以为,皇帝对付赵氏的举措,已经到此为止的时候,皇帝说出了第四条敕令:
“眼下在雁门军任职的杨氏子弟杨佳妮,一并罢官,她跟杨氏修行者在此战立下的战功,暂时搁置不赏。”
徐明朗心花怒放,暗自大赞一声。
这是制造杨佳妮等人,被赵宁跟赵氏连累的假象,挑拨赵氏跟杨氏的关系,让杨氏疏离赵氏。
该去的地方。”
“你接下来要去做什么?”
“去做更重要的事。”
“比仕途更重要?”
“与之相比,仕途不值一提。”
......
崇文殿,皇帝在批阅奏折,盛装在身的赵玉洁,则在一旁伺候。
皇帝批阅过的折子,她会分门别类的放置好,皇帝想要先看哪里的折子,她也能立即抽出来,两人配合得很是不错。
这种事其实有专门的官员来做,完全不用让一个嫔妃来插手。后宫不得干政,这也是大齐祖制。
但是现在,因为某种原因,这个成例或许正要被打破。皇帝在认可赵玉洁的能力后,已经不忌讳让她看奏折的具体内容,偶尔还会问问她的看法。
徐明朗进来时,赵玉洁退入了帷帐后,皇帝放下手中折子,瞧了徐明朗一眼,对他的来意很清楚。
“赵宁当众殴打核定军功的官员,连参知政事都未能幸免,还放出话来,谁敢质疑雁门军战功,他就跟谁对阵证明。”
徐明朗行礼后面色难看的道,“陛下,赵氏这是目无纲纪,罔顾君上,是不是该把大都督叫回来当面斥责?”
如果没有赵宁闹这一场,哪怕赵氏态度稍微软一些,徐明朗都能把军功评定、发放拖延下来,办成扯皮案子,借此给雁门军释放一个信号:
要么军功拖上三年五载,乃至看不到发放日期;要么就消减部分军功,将大头给安思明部。赵氏自己去选。
军功没有着落,雁门军将士必定不满,赵氏肯定坐不住,作为雁门军主将和大都督,如果他们不解决将士军功问题,就会失
去将士拥戴,平白给安思明机会。
而只要徐明朗立场坚定,皇帝暗中支持,这件事就算赵玄极当面逼迫,在朝堂上闹腾,那也是半点用没有,最后只能乖乖就范。
现在赵宁这么不讲道理,摆出了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也要维护雁门军将士军功、利益的态度,就已经凝聚了雁门军人心,将文官推到了对立面。
军功拖延不给,雁门军怨恨的只会是核定军功的文官,乃至是朝廷,而不会对赵氏有怨言,甚至还会格外感念赵宁维护他们的举动,从而更加心向赵氏。
不管怎么说,现在文武之争这么激烈,三军将士都是发自内心敌视文官,天然会倾向赵氏一些。
到了这会儿,事情已是非常难办了,赵氏强硬至此,徐明朗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只能让皇帝出面。
皇帝冷哼一声。
赵玄极战时撤换即将破敌的部曲,战后又让赵宁如此胡作非为,他岂能容忍?在他看来,赵氏做将门第一世家太久了,已是桀骜不驯,尾大不掉。
“雁门军将领当众殴伤核定军功的官员,阻碍朝廷办差,军纪涣散,目无法度,必须严惩:着令军功消减两成!”皇帝说出了第一条敕令。
徐明朗听得心头大喜,赵宁的所作所为,无非是要凝聚军心,现在皇帝以此为借口消减雁门军战功,让将士利益受损,就会让雁门军怨恨赵宁与赵氏。
不过消减两成军功,幅度远不如预期。
按照徐明朗的打算,赵玄极报上来的军功,他本来是要借口北胡并不难打,雁门军折损过多是作战不利的体现,虽胜犹败,克扣掉至少半数的。
不仅如此,他还会把剩下的半数军功,大头给安思明所部。
但现在不行了,就赵宁这个由头,不能克扣更多军功,太过火了心思就太明显,只会适得其反。
“赵宁行事乖张,对上官不敬,着令罢黜一应官职,削夺现有官品,五年之内不得录用!”这是皇帝的第二条敕令。
徐明朗暗暗点头。
赵宁是赵氏最杰出的子弟,未来的希望与家主,现在让他成为白身,还让他五年内不得出仕,这不仅是重挫了赵宁的嚣张气焰,对赵氏的家势也是不小打击。
此举有釜底抽薪之妙,若能配合相应举措,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这个相应举措,皇帝马上就给了出来:“着令孙蒙入京。”
孙氏家主孙蒙,是将门内部,跟赵氏对立的山头势力领头者。
徐明朗很清楚,孙蒙之所以能在将门内部另立山头,跟赵氏抗衡,靠的,也是皇帝的暗中支持。
要不然,只是将门第三的孙氏,凭什么跟赵氏分庭抗礼?
赵氏是军方第一世家,还是外戚,如今赵七月更是皇后,想要收赵氏的兵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而皇帝早就开始了布局。
皇帝眼下召孙蒙入京,很显然,是对赵玄极的大都督之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考量。
就在徐明朗以为,皇帝对付赵氏的举措,已经到此为止的时候,皇帝说出了第四条敕令:
“眼下在雁门军任职的杨氏子弟杨佳妮,一并罢官,她跟杨氏修行者在此战立下的战功,暂时搁置不赏。”
徐明朗心花怒放,暗自大赞一声。
这是制造杨佳妮等人,被赵宁跟赵氏连累的假象,挑拨赵氏跟杨氏的关系,让杨氏疏离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