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靖康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靖康元年十月初二子时,天宝寺铁塔,天书出世!
天书九卷,即《天文》、《地理》、《历法》、《术数》、《物理》、《炼丹》、《工程》、《食货》、《医术》,煌煌宇宙,无所不包。世之大儒,若龟山先生,仅知十之一二。
世祖下诏求贤,共解天书,靖康文化之盛,自此而始!
——《靖康大事记》
岳飞岳州城五千破七万,战功赫赫,红旗报捷使者到达京城,百姓们自发地举行了庆祝活动。爆竹声声,响彻全城;宣德楼广场,人山人海,官家赵桓升楼与百姓同乐。
喜悦之中,稍微有那么点不圆满。红旗报捷的士兵太过兴奋,沿途撞死三人,撞伤七人,在汴梁城还伤了四人,幸好都是轻伤,性命无碍的。事情报到赵桓这里,赵桓发布上谕:“红旗报捷,普天同庆,将士奔波万里,沿途传呼,令天下尽知,亦盛事也!从此诏告天下,红旗报捷,路人皆避,撞死勿问!”
天书出世,东京大学的四千余名书生,投入满腔热情研读天书,各地的大才纷纷入京,必欲一窥天书的神奇方可罢休。赵桓也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隔三差五地到东京大学巡视。这一天,赵桓又来了。
东京大学由原来的大宋太学改建而成,校舍位于外城城南,御街东侧,紧邻国子监,校舍千余间,就读学生超过四千。虽然改了名,人还是那些人,研究的东西也一样没变,赵桓不想事必躬亲,诸葛亮就是这样累死的,前人的经验教训就摆在面前,不可不慎啊!
来到“九经书馆”,赵桓信步而入。馆内有十几人正在看书,有青衣童子,有皓首大儒,有的凝神沉思,有的频频摇头。屋子里很静,东京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龟山先生”杨时,坐在一张大椅里,手抚胡须,投身书海,乐在其中。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有三,须发如雪,不过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说不定能活到一百岁呢!
杨时是大儒程颐的弟子,与罗从彦、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为士林魁首,与“天授仙师”谯定共享盛名于世。程颐门下弟子颇多,若论虚心好学没有超过杨时的,求学期间,还有一段佳话:话说一天,杨时与游酢一同去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程颐正午后休息。为了不惊扰老师,他俩静立门廊下等候。门外大雪纷飞,积雪一尺有余。程颐醒来,才发现门外的站着两个雪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由来。从此,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而杨时也终成大器。
大宋皇帝优待士子,不禁伏阙上书,自赵桓登基以来,伏阙上书之事频频发生。士子们秉承“儒者报国,以言为先”的古训,动不动就要来这么一出,赵桓却是不胜其扰。于是,请杨时出山,来震一震这些浮躁的士子。
赵桓来到杨时身边,道:“先生安否?”
杨时眉头微蹙,抬起头来,一看是官家到了,起身就要见礼,赵桓连忙扶住老先生,道:“先生免礼,好生坐着,朕还有话说呢!”
屋里的其他人跪倒见礼,赵桓吩咐大家起来,就在杨时身边坐下,道:“破译天书,进展如何?”
杨时摇摇头,道:“臣无能,至今不过能懂十之一二。唉,天书深邃玄妙,无所不包,臣读了一辈子书,到现在才知道,不过井底之蛙尔。”
赵桓微笑着道:“先生切莫妄自菲薄,如果先生是井底之蛙,欲置朕与诸卿何地?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东京大学的精英们陪着笑脸,在一旁附和着。
赵桓又道:“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有限,成立东京大学的本意,就是要集合天下智力,同心同德,让我大宋的文化再上高峰。各地的能人都到了吗?”
“回陛下的话,陆续来了一些人!”
“如何?”
“良莠不齐,不过还是有一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呢!”杨时正身而坐,肃容而答。这就是儒者的恭肃,一时半刻都不能马虎的。
赵桓思忖片刻,道:“朕有一个想法与先生商量:把有真学问的人都留下,由先生来决定他们的去留。仔细考核品德学问后,授予何等官职,先生写折子递上来,朕与宰执商量后,就会有旨意下来。”
被赋予了这么大的权利,杨时宠辱不惊,还是那副表情,道:“臣遵旨!”
“好,先生肯亲自来做这件事,朕就放心了。”赵桓接着说道,“请先生留意各方面的人才,但得有一技之长,能用则用。破译天书需要他们,方方面面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啊!”
杨时问道:“陛下的意思,即使不通经学典章的人也要用不成?”
科举取士,但论儒家经典,所以,在大宋写诗作画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而经济、工程、器物等方面的人才就要弱得多了。
赵桓听出了他话里的弦外之音,循循善诱道:“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需要。譬如一棵大树,修习九经的士子是树之躯干,而其他各种人才是枝叶。现在来看,躯干过于强盛,枝叶过于衰弱了。这样的大树,想长得愈发粗壮,也难呢!”
杨时琢磨着官家说的话,良久,方道:“陛下高瞻远瞩,臣万万不及。”
杨时这样说,也就是接受了他的意见,赵桓暗暗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谈话,赵桓展现出渊博的知识,深远的见识,对他们破译天书非常有帮助,诸人心悦诚服。正在说着话,忽听东北方传来一声惊天巨响,赵桓惊问道:“何处声响?”
内侍劭成章小跑着进来,道:“官家,好像是从广备攻城作那里传过来的。”
赵桓焦急万分,催马直奔樊家冈。
原来的广备攻城作在城里,按照赵桓的指示搬到了樊家冈,也就是东城外。赵桓赶到的时候,宰执们已经到了,仿佛炭人一般的陈规正在向宰执禀报情况。赵桓挥手示意勉力,劈头就问:“发生了什么事?”
陈规道:“今日下午,试验火炮,发生了炸膛,所以……”
“死了人没有?”
“两名点火的工匠躲闪不及,受了些轻伤,没有人死亡!”
“东西损毁情况呢?”
... -->>
靖康元年十月初二子时,天宝寺铁塔,天书出世!
天书九卷,即《天文》、《地理》、《历法》、《术数》、《物理》、《炼丹》、《工程》、《食货》、《医术》,煌煌宇宙,无所不包。世之大儒,若龟山先生,仅知十之一二。
世祖下诏求贤,共解天书,靖康文化之盛,自此而始!
——《靖康大事记》
岳飞岳州城五千破七万,战功赫赫,红旗报捷使者到达京城,百姓们自发地举行了庆祝活动。爆竹声声,响彻全城;宣德楼广场,人山人海,官家赵桓升楼与百姓同乐。
喜悦之中,稍微有那么点不圆满。红旗报捷的士兵太过兴奋,沿途撞死三人,撞伤七人,在汴梁城还伤了四人,幸好都是轻伤,性命无碍的。事情报到赵桓这里,赵桓发布上谕:“红旗报捷,普天同庆,将士奔波万里,沿途传呼,令天下尽知,亦盛事也!从此诏告天下,红旗报捷,路人皆避,撞死勿问!”
天书出世,东京大学的四千余名书生,投入满腔热情研读天书,各地的大才纷纷入京,必欲一窥天书的神奇方可罢休。赵桓也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隔三差五地到东京大学巡视。这一天,赵桓又来了。
东京大学由原来的大宋太学改建而成,校舍位于外城城南,御街东侧,紧邻国子监,校舍千余间,就读学生超过四千。虽然改了名,人还是那些人,研究的东西也一样没变,赵桓不想事必躬亲,诸葛亮就是这样累死的,前人的经验教训就摆在面前,不可不慎啊!
来到“九经书馆”,赵桓信步而入。馆内有十几人正在看书,有青衣童子,有皓首大儒,有的凝神沉思,有的频频摇头。屋子里很静,东京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龟山先生”杨时,坐在一张大椅里,手抚胡须,投身书海,乐在其中。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有三,须发如雪,不过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说不定能活到一百岁呢!
杨时是大儒程颐的弟子,与罗从彦、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为士林魁首,与“天授仙师”谯定共享盛名于世。程颐门下弟子颇多,若论虚心好学没有超过杨时的,求学期间,还有一段佳话:话说一天,杨时与游酢一同去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程颐正午后休息。为了不惊扰老师,他俩静立门廊下等候。门外大雪纷飞,积雪一尺有余。程颐醒来,才发现门外的站着两个雪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由来。从此,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而杨时也终成大器。
大宋皇帝优待士子,不禁伏阙上书,自赵桓登基以来,伏阙上书之事频频发生。士子们秉承“儒者报国,以言为先”的古训,动不动就要来这么一出,赵桓却是不胜其扰。于是,请杨时出山,来震一震这些浮躁的士子。
赵桓来到杨时身边,道:“先生安否?”
杨时眉头微蹙,抬起头来,一看是官家到了,起身就要见礼,赵桓连忙扶住老先生,道:“先生免礼,好生坐着,朕还有话说呢!”
屋里的其他人跪倒见礼,赵桓吩咐大家起来,就在杨时身边坐下,道:“破译天书,进展如何?”
杨时摇摇头,道:“臣无能,至今不过能懂十之一二。唉,天书深邃玄妙,无所不包,臣读了一辈子书,到现在才知道,不过井底之蛙尔。”
赵桓微笑着道:“先生切莫妄自菲薄,如果先生是井底之蛙,欲置朕与诸卿何地?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东京大学的精英们陪着笑脸,在一旁附和着。
赵桓又道:“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有限,成立东京大学的本意,就是要集合天下智力,同心同德,让我大宋的文化再上高峰。各地的能人都到了吗?”
“回陛下的话,陆续来了一些人!”
“如何?”
“良莠不齐,不过还是有一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呢!”杨时正身而坐,肃容而答。这就是儒者的恭肃,一时半刻都不能马虎的。
赵桓思忖片刻,道:“朕有一个想法与先生商量:把有真学问的人都留下,由先生来决定他们的去留。仔细考核品德学问后,授予何等官职,先生写折子递上来,朕与宰执商量后,就会有旨意下来。”
被赋予了这么大的权利,杨时宠辱不惊,还是那副表情,道:“臣遵旨!”
“好,先生肯亲自来做这件事,朕就放心了。”赵桓接着说道,“请先生留意各方面的人才,但得有一技之长,能用则用。破译天书需要他们,方方面面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啊!”
杨时问道:“陛下的意思,即使不通经学典章的人也要用不成?”
科举取士,但论儒家经典,所以,在大宋写诗作画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而经济、工程、器物等方面的人才就要弱得多了。
赵桓听出了他话里的弦外之音,循循善诱道:“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需要。譬如一棵大树,修习九经的士子是树之躯干,而其他各种人才是枝叶。现在来看,躯干过于强盛,枝叶过于衰弱了。这样的大树,想长得愈发粗壮,也难呢!”
杨时琢磨着官家说的话,良久,方道:“陛下高瞻远瞩,臣万万不及。”
杨时这样说,也就是接受了他的意见,赵桓暗暗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谈话,赵桓展现出渊博的知识,深远的见识,对他们破译天书非常有帮助,诸人心悦诚服。正在说着话,忽听东北方传来一声惊天巨响,赵桓惊问道:“何处声响?”
内侍劭成章小跑着进来,道:“官家,好像是从广备攻城作那里传过来的。”
赵桓焦急万分,催马直奔樊家冈。
原来的广备攻城作在城里,按照赵桓的指示搬到了樊家冈,也就是东城外。赵桓赶到的时候,宰执们已经到了,仿佛炭人一般的陈规正在向宰执禀报情况。赵桓挥手示意勉力,劈头就问:“发生了什么事?”
陈规道:“今日下午,试验火炮,发生了炸膛,所以……”
“死了人没有?”
“两名点火的工匠躲闪不及,受了些轻伤,没有人死亡!”
“东西损毁情况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