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少年杯酒意气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什么缩短服役期限反而会有助于改善地方防备力量?
这个问题先放着,我们先来看目前的长时间服役带来的后果,由此切入,先简略谈一谈缩短服役期的必要性。
战国的兵役期极其漫长,对于少年时便离家参军的人而言,往往意味着大半的人生都要在军中度过。
首当其冲的严重后果,就是在长时间与社会脱离后,所导致年迈的退役军人无法融入社会集体的问题。
对于农忙时又会解散为农民的征兵而言,或许这个问题表现得并不尖锐,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长时间服役,都有足够的机会构建家庭、操持事业,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机会与家人团员,不会有多少与社会严重脱节的情况。
即便刚回家有些不适应,长时间的家庭生活,也能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等问题。
但对于目前昭国采用了募兵制的主力野战军队以及日后将会出现的职业军人而言,超长的服役期限将会导致他们彻底与社会隔绝。
尤其是底层兵士,他们老年退役后将没有足够的技能与财力来生存,也没有机会去娶妻生子组建家庭。
人道不人道先按下不表,单说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论是如今还是日后,大多数能够成气候的盗匪几乎都有军旅经验。这就是因为只会打打杀杀的退伍军人或者逃兵,根本无法融入社会。
如果不沦落为匪寇,他们可能连活下去的机会不会有。
即便在目前昭国严苛的法律以及强横的军事实力下,没有盗匪敢于扎根,但日后国土广袤,昭军力所不能及之处,难免就会有如此的社会问题。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国家动荡。
那么,缩短服役期限,让兵士在退役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普通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显得必要且迫切。
于是扶苏在估算了国力需要以及当今风俗后,给了服役期限一个在他看来比较合理数字。
二十年。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对于十五六岁就参军服役的男子而言,顺利服役到35、6岁就可以退役,在这个年龄段上,他们完全有着充足的时间去组建家庭、娶妻生子。
周礼有“男子三十而娶”,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娶妻才是正理,故而又有“三十而立”的说法。
虽然在战国时因为国家需要大量人口维持耕战,因而各国纷纷提倡早婚,男子适婚年龄早已大大提前到了二十岁。
但实际上对于一个男子而言,35岁上下,正是一生中最年富力强且最有魅力的年龄。
有人说古人的平均寿命短,不过也就30岁左右,因此看起来到了35岁娶妻恐怕来不及。
这是只知其然的片面说法。
首先,平均寿命,并不意味着平均的自然寿命。古人与现代人的基因没有差别,因此自然寿命不会有差。
之所以平均寿命短,主要是由于古代医疗条件差,人又多营养不良,少儿早夭的情况比比皆是。又因为战乱频仍,一场大战下来,平均寿命就会被拉下几个点来。
而在军中服役之人自身身体条件好、免疫力强,吃食也有保障,只要不死于战争,活到35岁并不是难事。
而在目前这支从无败绩的大昭军队中想要活到退役,难度并不大。
其次,只论平均,实际上很多情况下都看不真切问题的本质。
昭人三餐,体质上本就强于列国之人,实际上在昭国,超过六十甚至七十岁的老人,多不胜数。
时间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财产问题。
结婚生子一事,需要一笔对普通人而言,十分充足的资金。在这一点上,古今亦然。
昭国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
不仅昭国,不仅军队,整个天下的各行各业都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
普通兵士想要在退役之后过得富足体面,一般而言只有两个途径。
第一就是努力杀敌封爵,每进爵一级,就意味着多出了百亩良田,这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来说,是极大的保障。
在财富都源自土地的时代,拥有土地,就相当于拥有了生产资料,根本不用担忧生计。
实际上直到18世纪,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仍然在《国富论》中将土地作为唯一的财富来源。
第二个途径,就是劫掠。
古代军队每下一城,将领大多都会选择给士卒数日时间去肆意劫掠城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军队给的微薄薪金,根本无法提供给士卒日后生活的保证,而杀敌进爵也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因此为了能够在日后活得有尊严,或者至少活下来,在战争中劫掠一番,是各国上下都默认的“福利”。
昭军在入安邑之后,当然也有过系统性的劫掠,但扶苏并未制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只要不涉及杀人、强暴等事,虽然心中不以为然,扶苏也不会去断绝士卒们的财路,顶多会告诫一下士卒多去抢大户,并在事后想办法补偿一下魏人。
由劫掠而导致的军纪、治安等问题,并不是此番建言的重点,因此想了想,扶苏还是决定先揭过不谈,只重点在信中表述了如何应对。
应对的第一策也十分简单:发钱。
在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财富自然是土地,但是土地不能直接发。
自商君变法以来,土地就与爵位严格挂钩,无爵之人再有钱,也不能购置土地,如果分发给无爵... -->>
为什么缩短服役期限反而会有助于改善地方防备力量?
这个问题先放着,我们先来看目前的长时间服役带来的后果,由此切入,先简略谈一谈缩短服役期的必要性。
战国的兵役期极其漫长,对于少年时便离家参军的人而言,往往意味着大半的人生都要在军中度过。
首当其冲的严重后果,就是在长时间与社会脱离后,所导致年迈的退役军人无法融入社会集体的问题。
对于农忙时又会解散为农民的征兵而言,或许这个问题表现得并不尖锐,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长时间服役,都有足够的机会构建家庭、操持事业,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机会与家人团员,不会有多少与社会严重脱节的情况。
即便刚回家有些不适应,长时间的家庭生活,也能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等问题。
但对于目前昭国采用了募兵制的主力野战军队以及日后将会出现的职业军人而言,超长的服役期限将会导致他们彻底与社会隔绝。
尤其是底层兵士,他们老年退役后将没有足够的技能与财力来生存,也没有机会去娶妻生子组建家庭。
人道不人道先按下不表,单说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论是如今还是日后,大多数能够成气候的盗匪几乎都有军旅经验。这就是因为只会打打杀杀的退伍军人或者逃兵,根本无法融入社会。
如果不沦落为匪寇,他们可能连活下去的机会不会有。
即便在目前昭国严苛的法律以及强横的军事实力下,没有盗匪敢于扎根,但日后国土广袤,昭军力所不能及之处,难免就会有如此的社会问题。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国家动荡。
那么,缩短服役期限,让兵士在退役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普通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显得必要且迫切。
于是扶苏在估算了国力需要以及当今风俗后,给了服役期限一个在他看来比较合理数字。
二十年。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对于十五六岁就参军服役的男子而言,顺利服役到35、6岁就可以退役,在这个年龄段上,他们完全有着充足的时间去组建家庭、娶妻生子。
周礼有“男子三十而娶”,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娶妻才是正理,故而又有“三十而立”的说法。
虽然在战国时因为国家需要大量人口维持耕战,因而各国纷纷提倡早婚,男子适婚年龄早已大大提前到了二十岁。
但实际上对于一个男子而言,35岁上下,正是一生中最年富力强且最有魅力的年龄。
有人说古人的平均寿命短,不过也就30岁左右,因此看起来到了35岁娶妻恐怕来不及。
这是只知其然的片面说法。
首先,平均寿命,并不意味着平均的自然寿命。古人与现代人的基因没有差别,因此自然寿命不会有差。
之所以平均寿命短,主要是由于古代医疗条件差,人又多营养不良,少儿早夭的情况比比皆是。又因为战乱频仍,一场大战下来,平均寿命就会被拉下几个点来。
而在军中服役之人自身身体条件好、免疫力强,吃食也有保障,只要不死于战争,活到35岁并不是难事。
而在目前这支从无败绩的大昭军队中想要活到退役,难度并不大。
其次,只论平均,实际上很多情况下都看不真切问题的本质。
昭人三餐,体质上本就强于列国之人,实际上在昭国,超过六十甚至七十岁的老人,多不胜数。
时间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财产问题。
结婚生子一事,需要一笔对普通人而言,十分充足的资金。在这一点上,古今亦然。
昭国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
不仅昭国,不仅军队,整个天下的各行各业都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
普通兵士想要在退役之后过得富足体面,一般而言只有两个途径。
第一就是努力杀敌封爵,每进爵一级,就意味着多出了百亩良田,这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来说,是极大的保障。
在财富都源自土地的时代,拥有土地,就相当于拥有了生产资料,根本不用担忧生计。
实际上直到18世纪,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仍然在《国富论》中将土地作为唯一的财富来源。
第二个途径,就是劫掠。
古代军队每下一城,将领大多都会选择给士卒数日时间去肆意劫掠城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军队给的微薄薪金,根本无法提供给士卒日后生活的保证,而杀敌进爵也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因此为了能够在日后活得有尊严,或者至少活下来,在战争中劫掠一番,是各国上下都默认的“福利”。
昭军在入安邑之后,当然也有过系统性的劫掠,但扶苏并未制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只要不涉及杀人、强暴等事,虽然心中不以为然,扶苏也不会去断绝士卒们的财路,顶多会告诫一下士卒多去抢大户,并在事后想办法补偿一下魏人。
由劫掠而导致的军纪、治安等问题,并不是此番建言的重点,因此想了想,扶苏还是决定先揭过不谈,只重点在信中表述了如何应对。
应对的第一策也十分简单:发钱。
在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财富自然是土地,但是土地不能直接发。
自商君变法以来,土地就与爵位严格挂钩,无爵之人再有钱,也不能购置土地,如果分发给无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