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已听闻喜报”夏安然微微一笑, 他侧脸看着身高已经拔出自己半个头的青年,日光之下的面容极是温柔“听闻这檀州城便是玉堂你攻下的?”
“并不尽然。”白玉堂有些不自在得搓了下鼻子“不过是赶了个巧,此前杨兄狄兄二人已经将边角修的差不多了。”
“而且城中汉民亦是帮了不少忙,里应外合之下方才有此功绩, 此番已全数写于战报之上。”他美目焕然,如此说道,显然是不愿意贪图了兄弟们的功绩。
青年手一抬给夏安然引路“老师且先休息一下吧,此处为最后攻下之地, 尚未【清扫】完全,老师可要小心脚下。”
夏安然点头表示了解, 这便是说此处存在探子和余孽的可能性, 如此也能解释为何他同八贤王一到此处便可觉重重监护之态。
他跟着白玉堂踏进了府衙,此处似乎是宋军将领暂时的驻扎点,一进入他立刻眉眼舒展开来看, 因为他看到了阔别近两年的爱人。
男人手上举着文书正同此间官吏说些什么,见他进来稍稍一愣, 随后紧绷的面容也柔软了下来, 锋利的眉眼看来时候的目光柔和,他他又吩咐了几句, 将官吏打发走了, 顺便给弟弟也安排了一份工作,在此期间夏安然均都是安静等待, 别提多乖巧。
片刻后, 堂内终于再无旁人, 夏安然跟着白锦羲去了一僻静的偏殿,行走间便听白锦羲哑谜般得说道
“可是准备妥了?”
“君且放心。”
二人数岁不见却丝毫不见生疏,眸光交汇之间亦满是默契,眸光相对片刻后,又是齐齐一笑。白锦羲踏出一步将人抱了个满怀,他附在爱人耳侧轻轻问道“安然怎的不问上一句,君安康否?”
夏安然轻哼一声,将脸贴在冰冷的甲胄上,双手努力在男人因覆软甲宽上许多的腰肢后面结扣,“君安康与否,某夜里自会亲测,不必问询。”
二人不再多说话,均都闭目享受此刻身心俱被填满的短暂休憩时间。
此后,补完能量的夏安然信心百倍,他轻轻推开白锦羲,捞下人的头颈在他唇角亲了一口,又咬了一口,随后雄赳赳气昂昂得去找八王爷对台词去了。
兵士们的战场已经结束,接下来便交给谈判家们罢。
近十年的小心谋算,步步为营,终是走到了这一步。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此次谈判八贤王只负责坐镇,如何谈条件,怎么拿东西的责任,全在他身上。
这是,我的战场。
被人亲完就跑的白监军默默看着夏安然看似豪爽,实则堪称落荒而逃的姿态,以指腹点了下有些微痛感的唇峰,唇角微微上扬。
天圣九年,十月一日,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艰苦谈判,屡次不欢而散后,最终趋于蠢蠢欲动的宋国军队眈眈虎视之下,辽国代表终是在和谈条约上用印留存。
辽国按照先帝与宋帝的“兄弟之约”将幽、涿、顺三州赠送给宋国,同时,以十年宋不减岁币、不增关税为代价,已被宋军实际占领的蓟、檀 有条件割让给宋国。
双方用印后,辽军陆续退出此地区,十一月,宋军刻重刻界碑,宋辽重新划定的界限之时几乎日日都有宋民前去围观,但凡兵士有些许偏差均遭遇引经据典以令其北移,若遇辽军巡逻,彼此间更是常有摩擦。
于此同时,《檀州之盟》的盟约全文在经过官家首肯之后被印在了报刊之上,几乎全国的各类小报都不约而同得去官府抄录了传下来的文书,并以此为专题,借今思古,也只有在这一刻,这些小报们不管其原本属性为何,忽然都爆发出了优秀的文字功底,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催人泪下。把一干主要受众的老少爷们都给看的眼圈红红的不敢出门。
借由小报的传递渠道,这封盟书的内容立刻辐射开到全国,便是深山乡民也有听闻此道消息,知晓官军打了个大胜仗,还把几百年前丢了的一块地给拿回来了。
深野之中尚且有不少并不知道如今已经改朝换代的山民听闻此道消息亦是十分好奇,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渐渐开始和山下之人进行接触,也紧跟着知晓了按照大宋的规矩,他们这般情况可以当做流民处理而非野人。
在之前的朝代,山民也好,野人也罢,均是充奴处理,而在宋朝,若是流民可就地入籍当地,居住一年后便可入民籍。
消息传回立刻引得山民心潮澎湃,渐渐的,有了敢于冲闯的年轻人下了山,等确定政策属实之后,越来越多的山民重归于田,此为意外之喜。
如今的基层官员大部分都是仁宗在后来提拔上来的,年轻人有冲劲,也多有一股子干劲,见山民下山的越来越多自是喜悦万分,当地人口的数目自然也是算在他的政绩里头,紧跟着他干脆带了一群衙役们上山,也不敢别的,就是将如今的民政政策给不知道藏在哪儿的山民们读上几遍,盼着总有个正好在打猎的山民们听到消息。
顺便还把政策写出来找了几块石头大树上一贴。
嘿,别说,效果还挺显著,此后几年重新归入户籍的人口越来越多啦。这些山民为了拿个好户籍能够在山下定居,都是卯足了劲开垦,其勤劳姿态亦是带动了不少当地人,又给当地县官多了一个“教化之功”
此番连续效应很快被上头注意到,再不敢小看寻常小报的影响力,此后官方甚至还会借用小报的渠道进行消息传递,但同时,官方也决定加强监管。
令各大小报必须找出主要负责人,去当地登记,将报社的存在转暗为明。
若不经登记便擅自印发,传播速度超过五十人便算作违令,当地官府必须严查处理。
一时间乌烟瘴气为博销量胡编乱造的报刊糜烂之风为之一肃。
重新获得北部防线意味着宋军的防御压力从整个北面的面式防御,转为了借由长城之力的点式防御。虽然宋军必须拨出款项重修被辽军忽视的长城防御,但就长远来说,这笔开支非常划算。
第一批被派驻入这块宋国全新疆域进行管理的官员,于当月到达,一并带来的还有赵祯令人重新刻下的匾额以及一口巨型铜钟。
十一月十六日,诸事皆宜。
辽国昔日陪都——南京析津府,正式易名为大宋的幽州。
下析津府牌匾,上幽州府牌匾之时,当地耄耋几乎一个不拉齐齐而来,便是在病榻之上的也让子孙抬着他们的床过来观看此礼,见当地府官亲自挂上幽州府牌匾之时,老人们眸中均是含着泪酣畅大笑,几个病榻之上的老者更是犹如打入了强心之针。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将此地割让给契丹至今已有九十五年,曾为唐民的老者已经一个不剩。
如今幽地的新生代只能从家中老者口中得知自己为汉族,更有不少为了去辽国为官,满口契丹话,汉话已经成了其家乡土话,可以听懂,却不太会说。
只有仅剩下的耄耋之人,还能从思念着汉地的老一辈口中知晓某些过往,尤其是澶渊之后,辽国于当地的教化不遗余力得吹辽贬汉,更是给予当地民众相当大的优惠,使得民众久而久之便也觉得辽国统治之下也挺好。
但幸好,幸好他们来的足够早,此处的汉民也记得澶渊之战,知晓宋国其实不曾放弃他们,故而对于宋的收复之举尚且较为支持,便是有少数年轻人不能接受,也有家中老人将其按下。
可以想见的,等老一辈全数丧去,年轻一辈成为顶梁柱之后,这一代的汉人将彻底以为自己就是“契丹人”。到时候宋国即便是能够将其收复,也将面对一群充满恨意的“外族人”
——这一切,都被进驻当地的官吏写成文书送入汴京,其目的不外是劝说官家,云地的收复也当尽快。
如今燕州已归大宋,契丹定然会着重将力量放在云地,若不尽快,则定悔之晚矣。姑且先不说宋庭收到这样的奏书作何反应,易牌仪式当日,千里迢迢被运到此处的这口足有六米高的巨钟,在幽州府府衙新被修建的钟楼敲响。
此大钟内部以阴文铸满佛教经咒,外头亦是铸刻着此次战役中以及此前牺牲的将士名字,钟声一百零八响,赵祯亲笔为其书写铭文,以此钟,为此次牺牲的将士们祭,为一心回归的燕民祭,为幽州祭,为大宋祭。
钟声洪亮,声声不息。
同日,宋帝开太庙以诏先祖,幽、蓟、涿、檀、顺五洲并入幽州路,华夏九州之幽州已归。
半月后,九路大将及其主力部队班师回朝,他们即将接受帝王检阅,由于此地距离东北二军最近,故而朝廷特允二军先行一步回营修整。
简单的说——就是允许你们先回去换上新衣服,再入汴京城接受帝王检阅啦。
自大宋建国以来,从来没有一次将士归朝是受到如此礼遇的,便是建国初期,也很少发生过这样的阅兵仪式,赵祯此举,在几乎所有官兵心中都炸响了一个天雷,群情激动不外如此。
自打知道北军和太平军回城时候要经过此处的城镇,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聚集了起来。沿城镇主干道沿途洒水压低灰尘,更有人自发得拿杨柳枯枝以及芦苇,亦或者秸秆制成的大扫把沿途打扫,保证主干道没有积雪也没有垃圾。
其重视的姿态足以让当地知州知府们眼冒绿光。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梅已谢,春梅未开,场景便由几分萧索,但是这些麻烦都难不倒聪慧的大宋人民,巧手的女郎们以绢布叠成鲜花的形状,将之捆绑在树枝之上,硬是在雪色未褪的冬日带出了明媚色彩。
这样的场景,在无数城镇中均大同小异得出现。
此前北军和太平军行到一半便彼此分开,他们驻扎地虽近,但其实一归安肃军,一归保定军,实则分属两路两军,夏安然跟着太平军走,其态度理所当然至极,甚至于让有些疑惑他为什么一起来而不是直接回王都的人,都不好意思发问的程度。
他骑着的是一匹小灰马,在擅长相马的人们看来这马算不上佳品,最多说一句眸光温顺罢了,只是这马虽然个子矮,但是在周身一应高头大马的挤压下却丝毫不畏缩,对于太平王那一匹想要蹭过来的骏马还敢撂蹄子。
就这一点来说,也能算的上特殊了。
一行人回程之路走得轻松,他们出军之时正是四月,漫山遍野均是小花盛开,归来之时土地却已被皑皑白雪覆盖,一脚扎进去便是一个窟窿。
但是回行的将士们却走得极其稳当,事实上,若非辽王死的意料之外,加之辽庭似是出了什么意外无心迎战,他们原计划是将战争拖到冬天的。
待到冬日,有暖袋子和厚靴子的他们定然能够给这些个一直小瞧他们的契丹人一个好看,在他们最自豪的冬日战场上打败他们,想想就爽。
将士们走得轻松自在,这一路回程全不似来程一般可谓步步惊心,毕竟,现如今这些地方都已经是他们的地盘啦,嘿嘿嘿。
过永清后,他们便遇到了值守于此的信安军兵士。
信安军本是值守于宋辽河界上的关口城镇,此地的将士更可以说是长久处于防守北部辽军的第一道线上,此处的兵士牺牲率极高,压力也最大,寻常总是以“棺材脸”和极高的准确度出名,但是此时这些人却踏过了白沟河,踩在了原来属于辽国的土地上。
看到太平军大军过境之时,他们面上都带着笑。
骑着马的信安军兵士纷纷翻身下马,远远便看到他们和战马立在一起,这些将士有志一同得以长枪叩击地面,溅起团团雪渣也毫不在意。
这些巡逻兵士和值守兵士以自己的方式来给他们大军送行。
太平军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冬日无法停下,夏安然便见太平王在副将的指示下注意到了这一群兵士,负枪于背后的太平王抬手,以拳心击打胸甲。
太平军兵士纷纷照做,他们以拳扣甲以应,数万人的扣甲之音渐渐汇成了隆隆鼓点。
那是战鼓,是号角,是沙场上前进的脚步声。
也是钟声,是心跳,是徜徉在檀州的勇士乐。
这是一场至始至终不曾有人说话的心灵交汇。
一直到大军行进过数百米,夏安然回头时候还看到那一支巡逻队在原地遥遥看着这里,直到他们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影子。
他就着刺骨的寒风深深得吸了一口,只觉得全身舒畅。
青年被保护在了队伍的正中间,此时便见他一夹马腹,轻快地跑到了白监军身侧,白监军注意到他的到来微微侧脸,俊美的面庞在雪光照应下更是白的吓人,“冷吗?”他轻轻问道,随后得到了夏安然否定的答案,见白锦羲不够放心,他便笑道“无妨,实在冷了我会上马车的。”于是白锦羲便也放弃了继续说服之路,二人转而小声谈论起了如今局势问题
原本被派来保护平南王的兵士们略有些犹豫,倒不是他们不愿上前,而是这位白监军……可以有被汇合后的北军将领庞将军吐槽过:明明是个文职却跑来抢人头的猛人啊。
他们原本有几分不信的,就算白监军曾经是皇城司知事,但是知事也是文职啊,文转武又能厉害到哪儿去?怕不是这群兵士放的彩虹屁吧,直到现在,当他们想要上前的时候,忽然被其目光注视。
那眼神,贼可怕!
他在王爷身侧,定能保王爷安全无虞,他们就不要上去了吧。——纵横沙场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大军渡河比来时要容易许多,到了冬日,白沟河的水量和小溪也差不太多。薄薄的一层冰面很快便被降雪所覆盖,完全失去了天堑的防御效果,且此处并无明显标志,往日宋辽大军没少因此闹过不愉快,最后彼此退步,都留下一定的安全距离方才作罢。
过了白水河,又走了一日,他们便见路边界碑,此处已到太平军所在。
太平王心情极佳,他抓着夏安然连连说了十数个冷笑话,说到夏安然最后抱起了暖袋子才在“你年纪轻轻怎的如此体虚”的眼神中被放走。
在进城前最后一次休息的时候,夏安然立刻注意到兵士们都在有意的打扮自己,身上的积雪都都抖下去、长枪的红缨理理顺,铠甲哪儿沾了污渍赶紧挖一捧雪搓搓掉,便是连马匹都被拿布巾给顺了一通毛,总之一整个经过长途跋涉的队伍瞬间一扫疲态,充满了“衣锦还乡”的味道。
还有若干兵士,居然从随行的行李中掏出了崭新的军旗,重新一挂上头的金线在半空中反光,颜色别提有多鲜艳了。
这一番熟练作态看得夏安然一愣一愣的,一直到城门大开时他尚且有几分回不过神,马匹并不需要他指示,便跟着前头的马一同进城,他忽然闻到了一股子熟悉的味道,不由冲着风来的方向皱了皱鼻息,待到确定自己没有闻错之后立刻皱了眉。
等等,那是……
那儿人群集中,脂粉味道极重,但是如果他没有弄错,晏殊?还有柳永?这两人怎么会跑到一起去?
在历史上这两个北宋婉约词派扛把子有一个巨大的梁子在,当年柳永找晏殊自荐,晏殊问他“贤俊作曲子么?”当时还叫柳三变的柳永回答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结果晏殊却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于是柳永便告辞离去。
当然,后人根据这一对答以及晏殊当时“太平宰相”的行事风格,以及在此之后柳永平安升迁来分析,觉得晏殊未必是看不起的意思,而是以好心劝说为重。
但总之这二人道不相同肯定是真的,或许是理念不同,晏殊看女子多居高临下,柳永则多少有些男女平等的意思。也有可能文人相轻,在历史线上的柳永在民间的名声可要远高于晏殊,总之北宋朝两颗在词道上多是两看相厌的态度。
但是此时他们却站在了一道。
……不对,... -->>
“我已听闻喜报”夏安然微微一笑, 他侧脸看着身高已经拔出自己半个头的青年,日光之下的面容极是温柔“听闻这檀州城便是玉堂你攻下的?”
“并不尽然。”白玉堂有些不自在得搓了下鼻子“不过是赶了个巧,此前杨兄狄兄二人已经将边角修的差不多了。”
“而且城中汉民亦是帮了不少忙,里应外合之下方才有此功绩, 此番已全数写于战报之上。”他美目焕然,如此说道,显然是不愿意贪图了兄弟们的功绩。
青年手一抬给夏安然引路“老师且先休息一下吧,此处为最后攻下之地, 尚未【清扫】完全,老师可要小心脚下。”
夏安然点头表示了解, 这便是说此处存在探子和余孽的可能性, 如此也能解释为何他同八贤王一到此处便可觉重重监护之态。
他跟着白玉堂踏进了府衙,此处似乎是宋军将领暂时的驻扎点,一进入他立刻眉眼舒展开来看, 因为他看到了阔别近两年的爱人。
男人手上举着文书正同此间官吏说些什么,见他进来稍稍一愣, 随后紧绷的面容也柔软了下来, 锋利的眉眼看来时候的目光柔和,他他又吩咐了几句, 将官吏打发走了, 顺便给弟弟也安排了一份工作,在此期间夏安然均都是安静等待, 别提多乖巧。
片刻后, 堂内终于再无旁人, 夏安然跟着白锦羲去了一僻静的偏殿,行走间便听白锦羲哑谜般得说道
“可是准备妥了?”
“君且放心。”
二人数岁不见却丝毫不见生疏,眸光交汇之间亦满是默契,眸光相对片刻后,又是齐齐一笑。白锦羲踏出一步将人抱了个满怀,他附在爱人耳侧轻轻问道“安然怎的不问上一句,君安康否?”
夏安然轻哼一声,将脸贴在冰冷的甲胄上,双手努力在男人因覆软甲宽上许多的腰肢后面结扣,“君安康与否,某夜里自会亲测,不必问询。”
二人不再多说话,均都闭目享受此刻身心俱被填满的短暂休憩时间。
此后,补完能量的夏安然信心百倍,他轻轻推开白锦羲,捞下人的头颈在他唇角亲了一口,又咬了一口,随后雄赳赳气昂昂得去找八王爷对台词去了。
兵士们的战场已经结束,接下来便交给谈判家们罢。
近十年的小心谋算,步步为营,终是走到了这一步。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此次谈判八贤王只负责坐镇,如何谈条件,怎么拿东西的责任,全在他身上。
这是,我的战场。
被人亲完就跑的白监军默默看着夏安然看似豪爽,实则堪称落荒而逃的姿态,以指腹点了下有些微痛感的唇峰,唇角微微上扬。
天圣九年,十月一日,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艰苦谈判,屡次不欢而散后,最终趋于蠢蠢欲动的宋国军队眈眈虎视之下,辽国代表终是在和谈条约上用印留存。
辽国按照先帝与宋帝的“兄弟之约”将幽、涿、顺三州赠送给宋国,同时,以十年宋不减岁币、不增关税为代价,已被宋军实际占领的蓟、檀 有条件割让给宋国。
双方用印后,辽军陆续退出此地区,十一月,宋军刻重刻界碑,宋辽重新划定的界限之时几乎日日都有宋民前去围观,但凡兵士有些许偏差均遭遇引经据典以令其北移,若遇辽军巡逻,彼此间更是常有摩擦。
于此同时,《檀州之盟》的盟约全文在经过官家首肯之后被印在了报刊之上,几乎全国的各类小报都不约而同得去官府抄录了传下来的文书,并以此为专题,借今思古,也只有在这一刻,这些小报们不管其原本属性为何,忽然都爆发出了优秀的文字功底,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催人泪下。把一干主要受众的老少爷们都给看的眼圈红红的不敢出门。
借由小报的传递渠道,这封盟书的内容立刻辐射开到全国,便是深山乡民也有听闻此道消息,知晓官军打了个大胜仗,还把几百年前丢了的一块地给拿回来了。
深野之中尚且有不少并不知道如今已经改朝换代的山民听闻此道消息亦是十分好奇,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渐渐开始和山下之人进行接触,也紧跟着知晓了按照大宋的规矩,他们这般情况可以当做流民处理而非野人。
在之前的朝代,山民也好,野人也罢,均是充奴处理,而在宋朝,若是流民可就地入籍当地,居住一年后便可入民籍。
消息传回立刻引得山民心潮澎湃,渐渐的,有了敢于冲闯的年轻人下了山,等确定政策属实之后,越来越多的山民重归于田,此为意外之喜。
如今的基层官员大部分都是仁宗在后来提拔上来的,年轻人有冲劲,也多有一股子干劲,见山民下山的越来越多自是喜悦万分,当地人口的数目自然也是算在他的政绩里头,紧跟着他干脆带了一群衙役们上山,也不敢别的,就是将如今的民政政策给不知道藏在哪儿的山民们读上几遍,盼着总有个正好在打猎的山民们听到消息。
顺便还把政策写出来找了几块石头大树上一贴。
嘿,别说,效果还挺显著,此后几年重新归入户籍的人口越来越多啦。这些山民为了拿个好户籍能够在山下定居,都是卯足了劲开垦,其勤劳姿态亦是带动了不少当地人,又给当地县官多了一个“教化之功”
此番连续效应很快被上头注意到,再不敢小看寻常小报的影响力,此后官方甚至还会借用小报的渠道进行消息传递,但同时,官方也决定加强监管。
令各大小报必须找出主要负责人,去当地登记,将报社的存在转暗为明。
若不经登记便擅自印发,传播速度超过五十人便算作违令,当地官府必须严查处理。
一时间乌烟瘴气为博销量胡编乱造的报刊糜烂之风为之一肃。
重新获得北部防线意味着宋军的防御压力从整个北面的面式防御,转为了借由长城之力的点式防御。虽然宋军必须拨出款项重修被辽军忽视的长城防御,但就长远来说,这笔开支非常划算。
第一批被派驻入这块宋国全新疆域进行管理的官员,于当月到达,一并带来的还有赵祯令人重新刻下的匾额以及一口巨型铜钟。
十一月十六日,诸事皆宜。
辽国昔日陪都——南京析津府,正式易名为大宋的幽州。
下析津府牌匾,上幽州府牌匾之时,当地耄耋几乎一个不拉齐齐而来,便是在病榻之上的也让子孙抬着他们的床过来观看此礼,见当地府官亲自挂上幽州府牌匾之时,老人们眸中均是含着泪酣畅大笑,几个病榻之上的老者更是犹如打入了强心之针。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将此地割让给契丹至今已有九十五年,曾为唐民的老者已经一个不剩。
如今幽地的新生代只能从家中老者口中得知自己为汉族,更有不少为了去辽国为官,满口契丹话,汉话已经成了其家乡土话,可以听懂,却不太会说。
只有仅剩下的耄耋之人,还能从思念着汉地的老一辈口中知晓某些过往,尤其是澶渊之后,辽国于当地的教化不遗余力得吹辽贬汉,更是给予当地民众相当大的优惠,使得民众久而久之便也觉得辽国统治之下也挺好。
但幸好,幸好他们来的足够早,此处的汉民也记得澶渊之战,知晓宋国其实不曾放弃他们,故而对于宋的收复之举尚且较为支持,便是有少数年轻人不能接受,也有家中老人将其按下。
可以想见的,等老一辈全数丧去,年轻一辈成为顶梁柱之后,这一代的汉人将彻底以为自己就是“契丹人”。到时候宋国即便是能够将其收复,也将面对一群充满恨意的“外族人”
——这一切,都被进驻当地的官吏写成文书送入汴京,其目的不外是劝说官家,云地的收复也当尽快。
如今燕州已归大宋,契丹定然会着重将力量放在云地,若不尽快,则定悔之晚矣。姑且先不说宋庭收到这样的奏书作何反应,易牌仪式当日,千里迢迢被运到此处的这口足有六米高的巨钟,在幽州府府衙新被修建的钟楼敲响。
此大钟内部以阴文铸满佛教经咒,外头亦是铸刻着此次战役中以及此前牺牲的将士名字,钟声一百零八响,赵祯亲笔为其书写铭文,以此钟,为此次牺牲的将士们祭,为一心回归的燕民祭,为幽州祭,为大宋祭。
钟声洪亮,声声不息。
同日,宋帝开太庙以诏先祖,幽、蓟、涿、檀、顺五洲并入幽州路,华夏九州之幽州已归。
半月后,九路大将及其主力部队班师回朝,他们即将接受帝王检阅,由于此地距离东北二军最近,故而朝廷特允二军先行一步回营修整。
简单的说——就是允许你们先回去换上新衣服,再入汴京城接受帝王检阅啦。
自大宋建国以来,从来没有一次将士归朝是受到如此礼遇的,便是建国初期,也很少发生过这样的阅兵仪式,赵祯此举,在几乎所有官兵心中都炸响了一个天雷,群情激动不外如此。
自打知道北军和太平军回城时候要经过此处的城镇,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聚集了起来。沿城镇主干道沿途洒水压低灰尘,更有人自发得拿杨柳枯枝以及芦苇,亦或者秸秆制成的大扫把沿途打扫,保证主干道没有积雪也没有垃圾。
其重视的姿态足以让当地知州知府们眼冒绿光。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梅已谢,春梅未开,场景便由几分萧索,但是这些麻烦都难不倒聪慧的大宋人民,巧手的女郎们以绢布叠成鲜花的形状,将之捆绑在树枝之上,硬是在雪色未褪的冬日带出了明媚色彩。
这样的场景,在无数城镇中均大同小异得出现。
此前北军和太平军行到一半便彼此分开,他们驻扎地虽近,但其实一归安肃军,一归保定军,实则分属两路两军,夏安然跟着太平军走,其态度理所当然至极,甚至于让有些疑惑他为什么一起来而不是直接回王都的人,都不好意思发问的程度。
他骑着的是一匹小灰马,在擅长相马的人们看来这马算不上佳品,最多说一句眸光温顺罢了,只是这马虽然个子矮,但是在周身一应高头大马的挤压下却丝毫不畏缩,对于太平王那一匹想要蹭过来的骏马还敢撂蹄子。
就这一点来说,也能算的上特殊了。
一行人回程之路走得轻松,他们出军之时正是四月,漫山遍野均是小花盛开,归来之时土地却已被皑皑白雪覆盖,一脚扎进去便是一个窟窿。
但是回行的将士们却走得极其稳当,事实上,若非辽王死的意料之外,加之辽庭似是出了什么意外无心迎战,他们原计划是将战争拖到冬天的。
待到冬日,有暖袋子和厚靴子的他们定然能够给这些个一直小瞧他们的契丹人一个好看,在他们最自豪的冬日战场上打败他们,想想就爽。
将士们走得轻松自在,这一路回程全不似来程一般可谓步步惊心,毕竟,现如今这些地方都已经是他们的地盘啦,嘿嘿嘿。
过永清后,他们便遇到了值守于此的信安军兵士。
信安军本是值守于宋辽河界上的关口城镇,此地的将士更可以说是长久处于防守北部辽军的第一道线上,此处的兵士牺牲率极高,压力也最大,寻常总是以“棺材脸”和极高的准确度出名,但是此时这些人却踏过了白沟河,踩在了原来属于辽国的土地上。
看到太平军大军过境之时,他们面上都带着笑。
骑着马的信安军兵士纷纷翻身下马,远远便看到他们和战马立在一起,这些将士有志一同得以长枪叩击地面,溅起团团雪渣也毫不在意。
这些巡逻兵士和值守兵士以自己的方式来给他们大军送行。
太平军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冬日无法停下,夏安然便见太平王在副将的指示下注意到了这一群兵士,负枪于背后的太平王抬手,以拳心击打胸甲。
太平军兵士纷纷照做,他们以拳扣甲以应,数万人的扣甲之音渐渐汇成了隆隆鼓点。
那是战鼓,是号角,是沙场上前进的脚步声。
也是钟声,是心跳,是徜徉在檀州的勇士乐。
这是一场至始至终不曾有人说话的心灵交汇。
一直到大军行进过数百米,夏安然回头时候还看到那一支巡逻队在原地遥遥看着这里,直到他们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影子。
他就着刺骨的寒风深深得吸了一口,只觉得全身舒畅。
青年被保护在了队伍的正中间,此时便见他一夹马腹,轻快地跑到了白监军身侧,白监军注意到他的到来微微侧脸,俊美的面庞在雪光照应下更是白的吓人,“冷吗?”他轻轻问道,随后得到了夏安然否定的答案,见白锦羲不够放心,他便笑道“无妨,实在冷了我会上马车的。”于是白锦羲便也放弃了继续说服之路,二人转而小声谈论起了如今局势问题
原本被派来保护平南王的兵士们略有些犹豫,倒不是他们不愿上前,而是这位白监军……可以有被汇合后的北军将领庞将军吐槽过:明明是个文职却跑来抢人头的猛人啊。
他们原本有几分不信的,就算白监军曾经是皇城司知事,但是知事也是文职啊,文转武又能厉害到哪儿去?怕不是这群兵士放的彩虹屁吧,直到现在,当他们想要上前的时候,忽然被其目光注视。
那眼神,贼可怕!
他在王爷身侧,定能保王爷安全无虞,他们就不要上去了吧。——纵横沙场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大军渡河比来时要容易许多,到了冬日,白沟河的水量和小溪也差不太多。薄薄的一层冰面很快便被降雪所覆盖,完全失去了天堑的防御效果,且此处并无明显标志,往日宋辽大军没少因此闹过不愉快,最后彼此退步,都留下一定的安全距离方才作罢。
过了白水河,又走了一日,他们便见路边界碑,此处已到太平军所在。
太平王心情极佳,他抓着夏安然连连说了十数个冷笑话,说到夏安然最后抱起了暖袋子才在“你年纪轻轻怎的如此体虚”的眼神中被放走。
在进城前最后一次休息的时候,夏安然立刻注意到兵士们都在有意的打扮自己,身上的积雪都都抖下去、长枪的红缨理理顺,铠甲哪儿沾了污渍赶紧挖一捧雪搓搓掉,便是连马匹都被拿布巾给顺了一通毛,总之一整个经过长途跋涉的队伍瞬间一扫疲态,充满了“衣锦还乡”的味道。
还有若干兵士,居然从随行的行李中掏出了崭新的军旗,重新一挂上头的金线在半空中反光,颜色别提有多鲜艳了。
这一番熟练作态看得夏安然一愣一愣的,一直到城门大开时他尚且有几分回不过神,马匹并不需要他指示,便跟着前头的马一同进城,他忽然闻到了一股子熟悉的味道,不由冲着风来的方向皱了皱鼻息,待到确定自己没有闻错之后立刻皱了眉。
等等,那是……
那儿人群集中,脂粉味道极重,但是如果他没有弄错,晏殊?还有柳永?这两人怎么会跑到一起去?
在历史上这两个北宋婉约词派扛把子有一个巨大的梁子在,当年柳永找晏殊自荐,晏殊问他“贤俊作曲子么?”当时还叫柳三变的柳永回答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结果晏殊却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于是柳永便告辞离去。
当然,后人根据这一对答以及晏殊当时“太平宰相”的行事风格,以及在此之后柳永平安升迁来分析,觉得晏殊未必是看不起的意思,而是以好心劝说为重。
但总之这二人道不相同肯定是真的,或许是理念不同,晏殊看女子多居高临下,柳永则多少有些男女平等的意思。也有可能文人相轻,在历史线上的柳永在民间的名声可要远高于晏殊,总之北宋朝两颗在词道上多是两看相厌的态度。
但是此时他们却站在了一道。
……不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