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指了指假山上的亭子:“走,咱们君臣坐下来说。”
君臣二人,走入亭中坐下后,刘邦开口说道:“往常朕有什么事可以找萧何商量,可萧何现在变得贪婪成性,唯利是图。眼下汉国如汹海浮舟一般,朕身边却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说着,刘邦闭上双眼,默默说道:“从洛阳回来以后,朕就一直在想我汉国如今面临的局面,最后总结为外有强敌,内有隐患,朝有暗涌,国有急难。”说着,刘邦苦笑了一下:“这四点,汉国都占齐了。”
陆贾缓缓点了点:“陛下总结的透彻,以臣来看,外有强敌,匈奴之祸虽有建信侯的和亲之策应对,但这毕竟只是缓解,却终是无法从根本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匈奴之患,就必须给予匈奴沉重的打击!然而,如今即没有丰富的财力支撑,也没有强悍的军队迎敌,更没有一个能够击败匈奴的将军统兵。”
刘邦点了点头:“是啊。”
陆贾接着说道:“内有隐患,陛下不过是指那些居功自傲的诸侯王们,现如今陛下还在,还可以镇得住他们。但......但等陛下百年以后,若到时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震慑朝局,只怕我汉国就会重蹈周朝灭亡的覆辙。”说着,陆贾沉下头片刻,抬起头道:“至于朝有暗涌,国有急难。臣想不明白,望陛下指点。”
“都说内忧外患,朕原先只以为我汉国的内忧就是那些诸侯王们。”刘邦看着陆贾说道:“但自洛阳回来以后,朕才越来越觉得,我汉国的内忧不在地方,就在这中央,就在这未央宫中。外戚的权势越来越大了,等朕一旦撒手而去,朕真的不敢想,到时这朝野之中又会是个什么样子。”说着,刘邦长叹一声:“这些问题朕不知道想过多少遍,可就是想不到一个真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能让朕放心而去,真正能让大汉长治久安的一个办法。”说着,刘邦看向陆贾:“你的新语每呈上来一篇,朕都细细的看了。你书上说的‘行仁义,法先圣’还有那个‘文武并用,德刑并济’。朕看的不是很明白,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好好听你解释一番。这打天下是骑在马上,治天下还是靠你们这些读书之士!”
这个前几年一直嚷嚷着读书没有用的皇帝如今竟这样和自己说话,这让陆贾如何不欣慰?他笑了笑说道:“陛下即想听国策,也许不应该找臣。臣书上的那些话都是臣自己的一些看法,观点,若把臣的这些话都奉为国策,那臣真的不敢当啊。臣非治国之才,臣不过是总结了下历代王朝灭亡的教训,摇摇舌头,动动笔杆的儒生罢了。”
“萧大人曾经都称赞过你写的书,朕怎么就不能听一下了?你说,不管说的怎么样,朕都有赏”
“那臣就开口了。”陆贾一拱手,郑重的说道:“那么臣所呈三策,其一曰无为而治,不废有为。其二曰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其三曰天人感应,规限人君。臣之所呈三策,若陛下肯用,也许做不到立竿见影,至少臣保证三十年之内我汉国必然小变,六十年后必然大变!到时国力强悍,内忧外患,定然一扫而除!”
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如此慷锵有力的话语了,刘邦不由为之一动,他忙拱手道:“请中大夫教我。”
“臣不敢!”陆贾忙从袖中取出一副图纸,铺开在石桌上,是一副汉国的地形图,只见他开口说道:“自四年前陛下命臣写那部新语时,臣一面翻阅历代典籍,一面细看这副地图,一面亲自到乡野之间查勘民风民情,臣刚才所呈三策都是这四年之中臣冥思苦想而来。刚刚臣所说的第一策无为而治,不废有为。春秋之时鲁国因儒家而国力兴盛,但同样也因儒家而国力衰败。战国之时秦国因法家而国力强盛,但同样最终也因严刑峻法而彻底灭亡。臣是儒家弟子,但臣认为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诸子百家,都各有优劣,但如果能把他们各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那会是什么样子呢?”说着,陆贾看向刘邦说道:“臣结合了道家学说,针对我汉国如今的局势,臣认为应当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但这个无为决不等同于道家所说的清静无为,而是国家不要过多的干预社会的生活,不要像前秦那样造长城,建灵渠,修皇陵。君王应当从自身做起,尽量少的劳役百姓,不要今天一个政令,明天一个国策,要让百姓有充裕的时间去耕作,到时国力自然会一年比一年强大。”
“那么......”刘邦紧皱眉头:“那既要无为而治,国家还养这么多官员干什么呢?”
陆贾笑了笑道:“无为而治,但臣说了,不废有为!但陛下要谨记,有为不是妄为!不是像前秦那样妄自作为。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国家当然要去做,但凡是不利于百姓的,就尽量少做。就好像修建长城,也许看似是一件大有为之事,实则是妄为,长城并没能真正抵御敌人入侵啊,那国家还何必每年要征发那么多的劳役去修建它呢?这实则是国家在自己给自己挖一个坟墓啊。这便是臣所呈的第一策,无为而治,不废有为。”
刘邦缓缓点头:“那你的第二策,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是什么意思?”
陆贾接着说道:“这第二策是臣结合了法家思想所提出的,尽管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鼓吹轻罪重罚,但不得不承认,前秦的确是因为法家而强盛,的确是因为法家而兼并的六国。但是秦灭亡的原因,便是法治太过!秦国法治太过,轻教化,重刑罚,百姓只知道什么事不能去做,但却不知道为何不能去做。况且秦刑罚太重,在路边倒一个垃圾就要被剁去双手,百姓又怎会受得了这么重的刑罚呢?但话又说回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的确离不开法治,治国是必须要依靠法治的!因此,臣认为,我汉国应当一手持法家的鞭子,一手持教化的儒书,二者并用,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减去秦法中过于残酷的法律条文,减免过重的赋税徭役,不干民,不扰民,不加赋,方可实现长治久安。此便是臣的第二策,文武并用,德刑并济。”
刘邦沉下头思索片刻开口说道:“朕还有一丝担心啊。你曾经给朕讲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时,孝公曾问商君若自己死后后代继任的君王平庸,甚至是出现昏君时秦国会不会衰落?当时商君说秦以法治国,正是以法治防范昏君,以法治防范佞臣,只要继任的国君坚持法治,就不会有亡国之危。现在朕也想问中大夫,若我汉国后世出了无道的昏君怎么办呢?”
陆贾缓缓点了点道:“陛下考虑甚是啊,这也正是臣所要呈上的第三策,天人感应,规限人君。此策臣结合了阴阳家的学说。世上权力最大者莫过于天子,但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当君王无道时,上天必然会降下天灾。若后世出现了无道昏君,臣子便可以通过上天的变幻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说着,陆贾长呼一口气,停了片刻说道:“若我汉国坚持此三策,则外患可除,内忧可清矣。”
当听到陆贾这最后一句“外患可除,内忧可清”的时候刘邦的眼眶中不觉滚动起了泪花,他猛地站起身,朝着面前的陆贾深深一拜:“刘邦拜谢先生。”
陆贾忙站起身扶起刘邦:“陛下,君臣有别,微臣怎敢受陛下如此大礼。臣之所呈三策,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臣实在是无法预料。我汉国要真正的强盛,还需要真正找到一个治国能臣来完成和补充臣的三策啊。”
刘邦抬起头朝陆贾笑了,可是泪水却是涌眶而出,他笑着说道:“人老多情啊......朕苦思冥想了多年的问题,今日被中大夫三策所解。中大夫之三策,条条符合我汉国实际,真治国之良策也。我汉国从今日起,无为而治,不废有为。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天人感应,规限人君。谨遵中大夫之国策!”说着,他看向陆贾问道:“朕已是垂垂老矣,只怕不久于人世了。刘盈还小,那商山四皓也都已经是暮年之人,我汉国确是急需一个治国的能臣来主持大局啊。不知中大夫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举荐么?”
陆贾低下头想了想抬起头道:“臣有一个弟子名叫袁盎,生性机敏,见事有方,有很多见解都在臣之上。”说着,陆贾又摇了摇头道:“可他却并非是一个大才,只能当个辅政之臣。”说着,他看向刘邦接着说道:“陛下若要找一个能担当大局的大才,可放眼天下,慎重酌选!”
刘邦苦笑了一下:“放眼天下,慎重酌选......只怕朕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了......”说着,刘邦看向陆贾道:“你知道么,淮南王英布看到这么多异姓封王被杀,他自己也已经坐不住了,免不了又是一场恶战啊。”
深夜,燕国,蓟(jì)都,王城。
夜色笼罩了整个蓟都,黑云将月亮都遮了起来。燕王卢绾作为异姓诸侯王,同样收到了陈豨的肉酱。王城内已经熄灯了,燕王卢绾正躺在榻上睡觉,但他似乎正在做噩梦,只见他满脸是汗,口中在不停地说道:“陛下......别杀我......别杀我......”
“啊!不!”卢绾猛地从榻上惊醒,他回了半天的神,才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长出一口气道:“还好......只是场噩梦。”
“大王?”家院张胜闻声推门而入,看着卢绾一脸的惊魂未定,他忙开口问道:“大王您又做噩梦了?”
卢绾呆望着桌案上摇曳的烛光,默默地说道:“自此皇上送来陈豨的肉酱后,我这一直就心神不宁......”
“大王,您多虑了。”张胜深深叹了口气道:“那韩信被杀是因为他居心不轨,意图谋逆。那彭越被杀是因为他拒派援兵,意图割据。那陈豨被杀是因为他心怀反心,领兵造反。而大王您呢?您从来对皇上的诏命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陛下又怎么会杀您呢?”
“对,对!”卢绾忙点了点头说道:“我跟陛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我和陛下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陛下决不会杀我......”(未完待续)
指了指假山上的亭子:“走,咱们君臣坐下来说。”
君臣二人,走入亭中坐下后,刘邦开口说道:“往常朕有什么事可以找萧何商量,可萧何现在变得贪婪成性,唯利是图。眼下汉国如汹海浮舟一般,朕身边却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说着,刘邦闭上双眼,默默说道:“从洛阳回来以后,朕就一直在想我汉国如今面临的局面,最后总结为外有强敌,内有隐患,朝有暗涌,国有急难。”说着,刘邦苦笑了一下:“这四点,汉国都占齐了。”
陆贾缓缓点了点:“陛下总结的透彻,以臣来看,外有强敌,匈奴之祸虽有建信侯的和亲之策应对,但这毕竟只是缓解,却终是无法从根本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匈奴之患,就必须给予匈奴沉重的打击!然而,如今即没有丰富的财力支撑,也没有强悍的军队迎敌,更没有一个能够击败匈奴的将军统兵。”
刘邦点了点头:“是啊。”
陆贾接着说道:“内有隐患,陛下不过是指那些居功自傲的诸侯王们,现如今陛下还在,还可以镇得住他们。但......但等陛下百年以后,若到时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震慑朝局,只怕我汉国就会重蹈周朝灭亡的覆辙。”说着,陆贾沉下头片刻,抬起头道:“至于朝有暗涌,国有急难。臣想不明白,望陛下指点。”
“都说内忧外患,朕原先只以为我汉国的内忧就是那些诸侯王们。”刘邦看着陆贾说道:“但自洛阳回来以后,朕才越来越觉得,我汉国的内忧不在地方,就在这中央,就在这未央宫中。外戚的权势越来越大了,等朕一旦撒手而去,朕真的不敢想,到时这朝野之中又会是个什么样子。”说着,刘邦长叹一声:“这些问题朕不知道想过多少遍,可就是想不到一个真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能让朕放心而去,真正能让大汉长治久安的一个办法。”说着,刘邦看向陆贾:“你的新语每呈上来一篇,朕都细细的看了。你书上说的‘行仁义,法先圣’还有那个‘文武并用,德刑并济’。朕看的不是很明白,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好好听你解释一番。这打天下是骑在马上,治天下还是靠你们这些读书之士!”
这个前几年一直嚷嚷着读书没有用的皇帝如今竟这样和自己说话,这让陆贾如何不欣慰?他笑了笑说道:“陛下即想听国策,也许不应该找臣。臣书上的那些话都是臣自己的一些看法,观点,若把臣的这些话都奉为国策,那臣真的不敢当啊。臣非治国之才,臣不过是总结了下历代王朝灭亡的教训,摇摇舌头,动动笔杆的儒生罢了。”
“萧大人曾经都称赞过你写的书,朕怎么就不能听一下了?你说,不管说的怎么样,朕都有赏”
“那臣就开口了。”陆贾一拱手,郑重的说道:“那么臣所呈三策,其一曰无为而治,不废有为。其二曰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其三曰天人感应,规限人君。臣之所呈三策,若陛下肯用,也许做不到立竿见影,至少臣保证三十年之内我汉国必然小变,六十年后必然大变!到时国力强悍,内忧外患,定然一扫而除!”
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如此慷锵有力的话语了,刘邦不由为之一动,他忙拱手道:“请中大夫教我。”
“臣不敢!”陆贾忙从袖中取出一副图纸,铺开在石桌上,是一副汉国的地形图,只见他开口说道:“自四年前陛下命臣写那部新语时,臣一面翻阅历代典籍,一面细看这副地图,一面亲自到乡野之间查勘民风民情,臣刚才所呈三策都是这四年之中臣冥思苦想而来。刚刚臣所说的第一策无为而治,不废有为。春秋之时鲁国因儒家而国力兴盛,但同样也因儒家而国力衰败。战国之时秦国因法家而国力强盛,但同样最终也因严刑峻法而彻底灭亡。臣是儒家弟子,但臣认为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诸子百家,都各有优劣,但如果能把他们各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那会是什么样子呢?”说着,陆贾看向刘邦说道:“臣结合了道家学说,针对我汉国如今的局势,臣认为应当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但这个无为决不等同于道家所说的清静无为,而是国家不要过多的干预社会的生活,不要像前秦那样造长城,建灵渠,修皇陵。君王应当从自身做起,尽量少的劳役百姓,不要今天一个政令,明天一个国策,要让百姓有充裕的时间去耕作,到时国力自然会一年比一年强大。”
“那么......”刘邦紧皱眉头:“那既要无为而治,国家还养这么多官员干什么呢?”
陆贾笑了笑道:“无为而治,但臣说了,不废有为!但陛下要谨记,有为不是妄为!不是像前秦那样妄自作为。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国家当然要去做,但凡是不利于百姓的,就尽量少做。就好像修建长城,也许看似是一件大有为之事,实则是妄为,长城并没能真正抵御敌人入侵啊,那国家还何必每年要征发那么多的劳役去修建它呢?这实则是国家在自己给自己挖一个坟墓啊。这便是臣所呈的第一策,无为而治,不废有为。”
刘邦缓缓点头:“那你的第二策,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是什么意思?”
陆贾接着说道:“这第二策是臣结合了法家思想所提出的,尽管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鼓吹轻罪重罚,但不得不承认,前秦的确是因为法家而强盛,的确是因为法家而兼并的六国。但是秦灭亡的原因,便是法治太过!秦国法治太过,轻教化,重刑罚,百姓只知道什么事不能去做,但却不知道为何不能去做。况且秦刑罚太重,在路边倒一个垃圾就要被剁去双手,百姓又怎会受得了这么重的刑罚呢?但话又说回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的确离不开法治,治国是必须要依靠法治的!因此,臣认为,我汉国应当一手持法家的鞭子,一手持教化的儒书,二者并用,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减去秦法中过于残酷的法律条文,减免过重的赋税徭役,不干民,不扰民,不加赋,方可实现长治久安。此便是臣的第二策,文武并用,德刑并济。”
刘邦沉下头思索片刻开口说道:“朕还有一丝担心啊。你曾经给朕讲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时,孝公曾问商君若自己死后后代继任的君王平庸,甚至是出现昏君时秦国会不会衰落?当时商君说秦以法治国,正是以法治防范昏君,以法治防范佞臣,只要继任的国君坚持法治,就不会有亡国之危。现在朕也想问中大夫,若我汉国后世出了无道的昏君怎么办呢?”
陆贾缓缓点了点道:“陛下考虑甚是啊,这也正是臣所要呈上的第三策,天人感应,规限人君。此策臣结合了阴阳家的学说。世上权力最大者莫过于天子,但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当君王无道时,上天必然会降下天灾。若后世出现了无道昏君,臣子便可以通过上天的变幻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说着,陆贾长呼一口气,停了片刻说道:“若我汉国坚持此三策,则外患可除,内忧可清矣。”
当听到陆贾这最后一句“外患可除,内忧可清”的时候刘邦的眼眶中不觉滚动起了泪花,他猛地站起身,朝着面前的陆贾深深一拜:“刘邦拜谢先生。”
陆贾忙站起身扶起刘邦:“陛下,君臣有别,微臣怎敢受陛下如此大礼。臣之所呈三策,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臣实在是无法预料。我汉国要真正的强盛,还需要真正找到一个治国能臣来完成和补充臣的三策啊。”
刘邦抬起头朝陆贾笑了,可是泪水却是涌眶而出,他笑着说道:“人老多情啊......朕苦思冥想了多年的问题,今日被中大夫三策所解。中大夫之三策,条条符合我汉国实际,真治国之良策也。我汉国从今日起,无为而治,不废有为。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天人感应,规限人君。谨遵中大夫之国策!”说着,他看向陆贾问道:“朕已是垂垂老矣,只怕不久于人世了。刘盈还小,那商山四皓也都已经是暮年之人,我汉国确是急需一个治国的能臣来主持大局啊。不知中大夫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举荐么?”
陆贾低下头想了想抬起头道:“臣有一个弟子名叫袁盎,生性机敏,见事有方,有很多见解都在臣之上。”说着,陆贾又摇了摇头道:“可他却并非是一个大才,只能当个辅政之臣。”说着,他看向刘邦接着说道:“陛下若要找一个能担当大局的大才,可放眼天下,慎重酌选!”
刘邦苦笑了一下:“放眼天下,慎重酌选......只怕朕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了......”说着,刘邦看向陆贾道:“你知道么,淮南王英布看到这么多异姓封王被杀,他自己也已经坐不住了,免不了又是一场恶战啊。”
深夜,燕国,蓟(jì)都,王城。
夜色笼罩了整个蓟都,黑云将月亮都遮了起来。燕王卢绾作为异姓诸侯王,同样收到了陈豨的肉酱。王城内已经熄灯了,燕王卢绾正躺在榻上睡觉,但他似乎正在做噩梦,只见他满脸是汗,口中在不停地说道:“陛下......别杀我......别杀我......”
“啊!不!”卢绾猛地从榻上惊醒,他回了半天的神,才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长出一口气道:“还好......只是场噩梦。”
“大王?”家院张胜闻声推门而入,看着卢绾一脸的惊魂未定,他忙开口问道:“大王您又做噩梦了?”
卢绾呆望着桌案上摇曳的烛光,默默地说道:“自此皇上送来陈豨的肉酱后,我这一直就心神不宁......”
“大王,您多虑了。”张胜深深叹了口气道:“那韩信被杀是因为他居心不轨,意图谋逆。那彭越被杀是因为他拒派援兵,意图割据。那陈豨被杀是因为他心怀反心,领兵造反。而大王您呢?您从来对皇上的诏命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陛下又怎么会杀您呢?”
“对,对!”卢绾忙点了点头说道:“我跟陛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我和陛下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陛下决不会杀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