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534年,九月,河东。
元修一直不给反馈,高欢也没有办法,而且此时宇文泰的大军已经在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白鹿原)严阵以待,看架势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
现在家里还有一堆遗留问题需要去处理,这样在华阴干耗着也不是事。
高欢决定先撤回去,等把乱摊子理顺了再回头找宇文泰算账。
但转身就走也不行,现在东西两边的势力差不多已经直接接触了,为了防止宇文泰偷袭,必须在边界部署一条军事防线。
华阴长城早已残破不堪,而且华阴又位于关中平原之内,宇文泰的部队基本上来去自由,把防线设在这里没有意义。
潼关其实也不是个很理想的防守位置,因为这里本来是用来防备东面来敌的。从关中到潼关很方便,而从洛阳到潼关则要经过崤函道、黄巷坂和五里暗门等险要地势,增援和补给都非常困难。
但越困难越要守住,一旦潼关落到宇文泰手里,再想打下来就不容易了。
于是高欢把行台尚书长史薛瑜留了下来,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守住潼关。
只守住潼关还不够,因为宇文泰还可以绕到潼关的北边从渡口过黄河,直接威胁高欢的山西根据地。
潼关以北的黄河是南北走向的,东面称为河东,西面称为河西,两地之间有几个重要渡口,从南向北分别是风陵渡、蒲津渡(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和龙门渡(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其中风陵渡稍微特殊一点儿,正好处于黄河“几”字型右下的拐角处,一端在潼关的正北,另一端在潼关的东侧。西进的部队在直接攻打潼关受阻的时候,可以从风陵渡北渡黄河到达河东,再经蒲津渡或龙门渡绕道进攻关中,但东进的部队也可以利用这个渡口从河东直接绕过潼关杀奔洛阳。
高欢心思缜密,自然不会忽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没有直接回洛阳,而是先到河东地区部署防守工作。
风陵渡和蒲津渡离得比较近,高欢派大都督厍(shè)狄温负责防守这两个渡口,北边的龙门渡口的安防工作则由薛修义负责。
为了掌握战略主动性,高欢不仅注重河东的防卫,还积极在河西建立了据点,通过东西两岸夹河拒守,确保自己的部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渡河切入关中。他组织人马在蒲津渡口的西岸新修了一座城垒,任命薛绍宗为华州刺史,让他驻守在这里。龙门渡口那边则要省一点儿力气,因为西岸已经有一个现成的要塞,名叫杨氏壁,是当年弘农杨氏避乱的时候修建的,因此薛修义就不用修城了,直接驻扎在杨氏壁就好。
紧锣密鼓地忙活了一通之后,一条从南起潼关,北到龙门的军事防线初步部署完成。
希望能暂时把宇文泰封在关西。
暂不考虑宇文泰的话,目前还剩下的不听话的势力主要有荆州的贺拔胜、东荆州的冯景昭、齐州的侯渊、兖州的樊子鹄和青州的元贵平这几个。
这里面实力最强的是贺拔胜,剩下的都好对付。
高欢决定先搞贺拔胜。
贺拔胜这段时间依旧在首鼠两端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元修在洛阳跟高欢对峙的时候,贺拔胜一直屯扎在汝水附近犹豫要不要出兵,结果还没等他拿定主意,洛阳那边已经崩了,元修放弃洛阳,逃亡到长安。
贺拔胜见再出兵也来不及了,只好带领部队退回到南阳。
回到南阳之后,贺拔胜越想越不安。自己虽然没有出兵去跟高欢打架,但名义上还是属于元修那一派的,过段时间等高欢腾出手来会不会找自己算账?
想到这里,贺拔胜坐不住了,他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去关中找元修比较好。虽然关中现在是宇文泰的地盘,但自己的资历比宇文泰老得多,关中的那些将领也大都是他三弟贺拔岳的部下,没准自己过去直接就能取代宇文泰当新的老大。
于是贺拔胜派自己的行台右丞阳休之先行进入关中,通知元修和宇文泰说自己要过去了,之后把长史元颖留下来代管荆州,自己带领大部队从南阳出发,赶赴关中。
荆州和关中之间隔着华山秦岭,很不好走。对部队来说,主要有两条路线可以选:一条是先北上洛阳,然后向西走崤函道经潼关到达华阴;另一条是直接向西北到析阳(今河南省西陕县)之后,从武关进入秦岭,之后走商洛出峣(yáo)关,经蓝田到达灞上,也就是所谓的武关道。
从路线上看,武关道貌似更直接一点,但实际上这条路需要翻山越岭跨过秦岭主脊,比崤函道要难走得多,所以当初李虎和独孤如愿来往关中和荆州之间的时候,走的基本都是崤函道。
可惜现在洛阳已经落到高欢手里,崤函道已经走不通了,贺拔胜只能选择走武关道。
贺拔胜依旧坏毛病不改,一路上犹犹豫豫走得很慢。等他到达析阳(今河南省西陕县)的时候,阳休之已经从长安回来了,同时也带来了元修的反馈。
元修到长安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发现事情有点儿不对头,现在朝中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是宇文泰一个人说了算,自己基本上跟空气一样。元修现在被整得比在洛阳时候还难受,做梦都想要有一个能跟宇文泰互相制衡的人,因此他得知贺拔胜要来长安,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下诏封贺拔胜为太保兼录尚书事,让他赶紧过来。
录尚书事不是一个独立的官职,更类似于国家高层的职权分工,相当于尚书省的直管领导。如果贺拔胜担任录尚书事,就可以直接插手尚书省的工作,避免宇文泰一家独大。
按说这对贺拔胜而言是个好事,但阳休之同时又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高欢此时已经拿下了潼关,正驻扎在华阴长城附近,不清楚下一步会不会继续向西进军。
贺拔胜立刻不敢走了。高欢打潼关居然跟玩一样,照这个趋势下去,估计没几天就打到长安了,宇文泰那个毛头小伙子肯定顶不住,那我现在过去岂不是飞蛾扑火自己送死?
于是贺拔胜把手下将领召集起来,商量要不要退兵。
看到贺拔胜又要打退堂鼓,他帐下的行台左丞崔谦实在忍不住了,他站出来对贺拔胜说道:“眼下朝廷危难,正是忠臣良将挺身而出的时候。将军名满天下,又总管荆湘的大军,如果站出来赴难勤王,天下肯定会群起响应。高欢虽然暂时占据了华阴,但是还没有挡住咱们进入关中的出口,现在咱们更应该加快行军速度,抢在高欢之前到达灞上跟宇文行台会师,之后同心戮力共同保卫朝廷。如果此时退兵,恐怕将士们的人心就散了,大势一去,后悔莫及。”
贺拔胜根本听不进去。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高欢那边明显站上风,宇文泰守着个破破烂烂的长安能撑多久?这时候让我站出来跟高欢做对不是拿我当炮灰么?他下令全军向后转,退回到南阳再说。反正我手里有兵有地盘,跟高欢好好谈谈没准还能卖个好价钱。
崔谦见领导心意已决,没办法只好跟着往回走。
多次进退之后,荆州的将士们也都发现了贺拔胜虽然很能打,但政治能力完全不及格,基本上是个随波逐流没主见的人,一时间全军上下人心惶惶,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此时的贺拔胜还不知道,在他出兵的这个当口,南阳已经落到了高欢的手里。
>
534年,九月,河东。
元修一直不给反馈,高欢也没有办法,而且此时宇文泰的大军已经在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白鹿原)严阵以待,看架势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
现在家里还有一堆遗留问题需要去处理,这样在华阴干耗着也不是事。
高欢决定先撤回去,等把乱摊子理顺了再回头找宇文泰算账。
但转身就走也不行,现在东西两边的势力差不多已经直接接触了,为了防止宇文泰偷袭,必须在边界部署一条军事防线。
华阴长城早已残破不堪,而且华阴又位于关中平原之内,宇文泰的部队基本上来去自由,把防线设在这里没有意义。
潼关其实也不是个很理想的防守位置,因为这里本来是用来防备东面来敌的。从关中到潼关很方便,而从洛阳到潼关则要经过崤函道、黄巷坂和五里暗门等险要地势,增援和补给都非常困难。
但越困难越要守住,一旦潼关落到宇文泰手里,再想打下来就不容易了。
于是高欢把行台尚书长史薛瑜留了下来,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守住潼关。
只守住潼关还不够,因为宇文泰还可以绕到潼关的北边从渡口过黄河,直接威胁高欢的山西根据地。
潼关以北的黄河是南北走向的,东面称为河东,西面称为河西,两地之间有几个重要渡口,从南向北分别是风陵渡、蒲津渡(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和龙门渡(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其中风陵渡稍微特殊一点儿,正好处于黄河“几”字型右下的拐角处,一端在潼关的正北,另一端在潼关的东侧。西进的部队在直接攻打潼关受阻的时候,可以从风陵渡北渡黄河到达河东,再经蒲津渡或龙门渡绕道进攻关中,但东进的部队也可以利用这个渡口从河东直接绕过潼关杀奔洛阳。
高欢心思缜密,自然不会忽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没有直接回洛阳,而是先到河东地区部署防守工作。
风陵渡和蒲津渡离得比较近,高欢派大都督厍(shè)狄温负责防守这两个渡口,北边的龙门渡口的安防工作则由薛修义负责。
为了掌握战略主动性,高欢不仅注重河东的防卫,还积极在河西建立了据点,通过东西两岸夹河拒守,确保自己的部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渡河切入关中。他组织人马在蒲津渡口的西岸新修了一座城垒,任命薛绍宗为华州刺史,让他驻守在这里。龙门渡口那边则要省一点儿力气,因为西岸已经有一个现成的要塞,名叫杨氏壁,是当年弘农杨氏避乱的时候修建的,因此薛修义就不用修城了,直接驻扎在杨氏壁就好。
紧锣密鼓地忙活了一通之后,一条从南起潼关,北到龙门的军事防线初步部署完成。
希望能暂时把宇文泰封在关西。
暂不考虑宇文泰的话,目前还剩下的不听话的势力主要有荆州的贺拔胜、东荆州的冯景昭、齐州的侯渊、兖州的樊子鹄和青州的元贵平这几个。
这里面实力最强的是贺拔胜,剩下的都好对付。
高欢决定先搞贺拔胜。
贺拔胜这段时间依旧在首鼠两端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元修在洛阳跟高欢对峙的时候,贺拔胜一直屯扎在汝水附近犹豫要不要出兵,结果还没等他拿定主意,洛阳那边已经崩了,元修放弃洛阳,逃亡到长安。
贺拔胜见再出兵也来不及了,只好带领部队退回到南阳。
回到南阳之后,贺拔胜越想越不安。自己虽然没有出兵去跟高欢打架,但名义上还是属于元修那一派的,过段时间等高欢腾出手来会不会找自己算账?
想到这里,贺拔胜坐不住了,他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去关中找元修比较好。虽然关中现在是宇文泰的地盘,但自己的资历比宇文泰老得多,关中的那些将领也大都是他三弟贺拔岳的部下,没准自己过去直接就能取代宇文泰当新的老大。
于是贺拔胜派自己的行台右丞阳休之先行进入关中,通知元修和宇文泰说自己要过去了,之后把长史元颖留下来代管荆州,自己带领大部队从南阳出发,赶赴关中。
荆州和关中之间隔着华山秦岭,很不好走。对部队来说,主要有两条路线可以选:一条是先北上洛阳,然后向西走崤函道经潼关到达华阴;另一条是直接向西北到析阳(今河南省西陕县)之后,从武关进入秦岭,之后走商洛出峣(yáo)关,经蓝田到达灞上,也就是所谓的武关道。
从路线上看,武关道貌似更直接一点,但实际上这条路需要翻山越岭跨过秦岭主脊,比崤函道要难走得多,所以当初李虎和独孤如愿来往关中和荆州之间的时候,走的基本都是崤函道。
可惜现在洛阳已经落到高欢手里,崤函道已经走不通了,贺拔胜只能选择走武关道。
贺拔胜依旧坏毛病不改,一路上犹犹豫豫走得很慢。等他到达析阳(今河南省西陕县)的时候,阳休之已经从长安回来了,同时也带来了元修的反馈。
元修到长安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发现事情有点儿不对头,现在朝中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是宇文泰一个人说了算,自己基本上跟空气一样。元修现在被整得比在洛阳时候还难受,做梦都想要有一个能跟宇文泰互相制衡的人,因此他得知贺拔胜要来长安,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下诏封贺拔胜为太保兼录尚书事,让他赶紧过来。
录尚书事不是一个独立的官职,更类似于国家高层的职权分工,相当于尚书省的直管领导。如果贺拔胜担任录尚书事,就可以直接插手尚书省的工作,避免宇文泰一家独大。
按说这对贺拔胜而言是个好事,但阳休之同时又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高欢此时已经拿下了潼关,正驻扎在华阴长城附近,不清楚下一步会不会继续向西进军。
贺拔胜立刻不敢走了。高欢打潼关居然跟玩一样,照这个趋势下去,估计没几天就打到长安了,宇文泰那个毛头小伙子肯定顶不住,那我现在过去岂不是飞蛾扑火自己送死?
于是贺拔胜把手下将领召集起来,商量要不要退兵。
看到贺拔胜又要打退堂鼓,他帐下的行台左丞崔谦实在忍不住了,他站出来对贺拔胜说道:“眼下朝廷危难,正是忠臣良将挺身而出的时候。将军名满天下,又总管荆湘的大军,如果站出来赴难勤王,天下肯定会群起响应。高欢虽然暂时占据了华阴,但是还没有挡住咱们进入关中的出口,现在咱们更应该加快行军速度,抢在高欢之前到达灞上跟宇文行台会师,之后同心戮力共同保卫朝廷。如果此时退兵,恐怕将士们的人心就散了,大势一去,后悔莫及。”
贺拔胜根本听不进去。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高欢那边明显站上风,宇文泰守着个破破烂烂的长安能撑多久?这时候让我站出来跟高欢做对不是拿我当炮灰么?他下令全军向后转,退回到南阳再说。反正我手里有兵有地盘,跟高欢好好谈谈没准还能卖个好价钱。
崔谦见领导心意已决,没办法只好跟着往回走。
多次进退之后,荆州的将士们也都发现了贺拔胜虽然很能打,但政治能力完全不及格,基本上是个随波逐流没主见的人,一时间全军上下人心惶惶,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此时的贺拔胜还不知道,在他出兵的这个当口,南阳已经落到了高欢的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