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明朝那些事儿(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昏着
昏着是围棋用语,它的意思是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有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蓝玉身上是很合适的。离开战场后,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将军似乎就和任意妄为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归途中,蓝玉干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齿的事情,他欺负了元主的老婆,而这位女性性情也甚是刚烈,自杀了(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
蓝玉的行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也十分不得人心。朱元璋十分愤怒,但由于考虑到蓝玉功劳很大,便没有去更深地追究他,而蓝玉却以为这是默许的表现,更加猖狂起来。
此后,他的这类表演越来越多,在他回到喜峰关口时,由于已经是黑夜,守关的官员休息了,听到有人叫关就立刻跑去开门,而蓝玉却干出了谁也想不到的事情。
他命令自己的士兵攻击关卡,打破城墙强行闯入,还颇为洋洋自得。
这就太过分了,守关的官员也是人,人家已经跑去开门了,而你连一会儿都不愿意等,难道你是赶去救火不成?
这两件事让朱元璋十分恼火,他原来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为了警告蓝玉,他把梁字改成了凉字,从中可见朱元璋对蓝玉态度的转变。
蓝玉似乎也应该有所警觉了,但他却注定是个有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人。不但继续放任自己的行为,居然还把手伸到了军权上,他不经过朱元璋的允许,在军队中任命自己的亲信官员,布置自己的势力。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锦衣卫的眼睛,于是朱元璋开始考虑怎么处理这个胡惟庸第二了。
蓝玉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却在获得成功之后做出如此多不法的事情,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其实只要联系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纳哈出投降事件,就能合理地解释蓝玉的行为。
从宴请纳哈出时的傲慢到喜峰关的骄狂,我们可以给蓝玉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个粗人。
所谓粗人,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或是行为粗鲁,而是指他的行为欠考虑,为人处事不通人情,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其实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娄子。
性格决定命运,而关键问题在于,蓝玉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生死只取决于朱元璋的容忍和耐心,而朱元璋并不是个有耐心的人。
蓝玉很快就犯了新的错误,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功劳,破例封给他太子太傅的官衔。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是个从一品官职,一般官员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而蓝玉就像吃错了药似的,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给个太师吗(我不堪太师耶)?”
这就不是要求进步了,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如果他还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又一次亮出了屠刀。
要说明的是,在历史上,蓝玉被杀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明通鉴》记载,蓝玉被杀和燕王朱棣有莫大的关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行事方法和手段都很接近朱元璋,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最像朱元璋。
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所以蓝玉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在出征纳哈出回来后,这位仁兄找到太子,对他说:
“燕王不是一般人,迟早是要造反的,我找过人望他的气,有天子气象,你一定要小心。”
蓝玉算是够朋友,把这些话对太子说了,只是希望太子小心,但他忘记了一句成语“疏不间亲”,你蓝玉最多不过是个外戚,怎么能和亲兄弟比!
太子后来在闲聊时把蓝玉对他说的话告诉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狠狠地告了蓝玉一状。朱元璋在朱棣的挑拨下才对蓝玉动手。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在我看来,蓝玉被杀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他的骄纵不法,无论如何,朱元璋决定要对蓝玉下手了。
既然决定要动手,先要给蓝玉一个罪名。毕竟程序还是要走的,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拉出去砍头,如果要告蓝玉小偷小摸,应该不会有人相信,而当时包二奶等生活作风问题似乎还是一种荣耀。
看来还是谋反这个罪名好一点,标题醒目,主题鲜明,且方便实用,一看就懂,我们一直用它。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蓝玉案终于拉开了序幕。
无数人头即将落地。
在锦衣卫告发后,朱元璋很快就逮捕了蓝玉,并将他下狱审理。公正地说,蓝玉狂妄不法是有实据的,但谋反实在没有真凭实据。作为一个新贵将领,没有深厚的根基,没有充足的准备,蓝玉是不敢造反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估计蓝玉在牢里是挨了不少黑棍的,因为这个本来没有谋反打算的人居然写出了长篇供词,不但说明了自己造反的企图,还供出了企图谋反的方式、地点,看来他在监狱中应该出演了一次《监狱风云》的主角。
既然蓝玉招认了,那就杀了蓝玉结案吧。可就如前面所说,如果朱元璋真的这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凡谋反,肯定不会只有一个人的,这就是线索,就要查下去,于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出来了,锦衣卫搞这一套也是十分有经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方法参见胡惟庸案件)。
最后一共搞出多少人呢?经查,蓝玉同党共一万五千人。从这个数字看,蓝玉平时的人际关系还是不错的。
蓝玉本人被灭族,被他牵连的人数不胜数,因此案被杀的共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各级官员更多,那些在胡惟庸案中幸存下来的人曾经心存侥幸,但他们不会想到的是,自己也不过多活了十几年而已,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刀。这些因为蓝玉案被杀的人死后也没有得到安息,他们的名字被编为《逆臣录》,我估计了一下,如果列出一万五千人的名字,列名至少是两个字,加上字就是五个字。这份《逆臣录》大概在三万字到七万五千字之间,赶得上一份硕士论文的字数。
但这篇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血写成的。
蓝玉案把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几乎一扫而空,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开始,到此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大家歇歇吧。
蓝玉的一生是极富戏剧性的,他的前半生一直笼罩在名将的阴影中,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历史并没有亏待他,在他的后半生让他成为了主角,建立了自己的功业,却又在他最出风头的时候将他拉下马,难道这是天意吗?
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终究不负名将之名,用赫赫战功证明了他自己,他的不朽功绩将记入史册,为后人追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又是幸运的。
那一夜,我梦见百万雄兵。
... -->>
昏着
昏着是围棋用语,它的意思是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有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蓝玉身上是很合适的。离开战场后,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将军似乎就和任意妄为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归途中,蓝玉干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齿的事情,他欺负了元主的老婆,而这位女性性情也甚是刚烈,自杀了(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
蓝玉的行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也十分不得人心。朱元璋十分愤怒,但由于考虑到蓝玉功劳很大,便没有去更深地追究他,而蓝玉却以为这是默许的表现,更加猖狂起来。
此后,他的这类表演越来越多,在他回到喜峰关口时,由于已经是黑夜,守关的官员休息了,听到有人叫关就立刻跑去开门,而蓝玉却干出了谁也想不到的事情。
他命令自己的士兵攻击关卡,打破城墙强行闯入,还颇为洋洋自得。
这就太过分了,守关的官员也是人,人家已经跑去开门了,而你连一会儿都不愿意等,难道你是赶去救火不成?
这两件事让朱元璋十分恼火,他原来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为了警告蓝玉,他把梁字改成了凉字,从中可见朱元璋对蓝玉态度的转变。
蓝玉似乎也应该有所警觉了,但他却注定是个有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人。不但继续放任自己的行为,居然还把手伸到了军权上,他不经过朱元璋的允许,在军队中任命自己的亲信官员,布置自己的势力。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锦衣卫的眼睛,于是朱元璋开始考虑怎么处理这个胡惟庸第二了。
蓝玉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却在获得成功之后做出如此多不法的事情,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其实只要联系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纳哈出投降事件,就能合理地解释蓝玉的行为。
从宴请纳哈出时的傲慢到喜峰关的骄狂,我们可以给蓝玉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个粗人。
所谓粗人,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或是行为粗鲁,而是指他的行为欠考虑,为人处事不通人情,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其实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娄子。
性格决定命运,而关键问题在于,蓝玉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生死只取决于朱元璋的容忍和耐心,而朱元璋并不是个有耐心的人。
蓝玉很快就犯了新的错误,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功劳,破例封给他太子太傅的官衔。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是个从一品官职,一般官员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而蓝玉就像吃错了药似的,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给个太师吗(我不堪太师耶)?”
这就不是要求进步了,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如果他还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又一次亮出了屠刀。
要说明的是,在历史上,蓝玉被杀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明通鉴》记载,蓝玉被杀和燕王朱棣有莫大的关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行事方法和手段都很接近朱元璋,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最像朱元璋。
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所以蓝玉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在出征纳哈出回来后,这位仁兄找到太子,对他说:
“燕王不是一般人,迟早是要造反的,我找过人望他的气,有天子气象,你一定要小心。”
蓝玉算是够朋友,把这些话对太子说了,只是希望太子小心,但他忘记了一句成语“疏不间亲”,你蓝玉最多不过是个外戚,怎么能和亲兄弟比!
太子后来在闲聊时把蓝玉对他说的话告诉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狠狠地告了蓝玉一状。朱元璋在朱棣的挑拨下才对蓝玉动手。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在我看来,蓝玉被杀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他的骄纵不法,无论如何,朱元璋决定要对蓝玉下手了。
既然决定要动手,先要给蓝玉一个罪名。毕竟程序还是要走的,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拉出去砍头,如果要告蓝玉小偷小摸,应该不会有人相信,而当时包二奶等生活作风问题似乎还是一种荣耀。
看来还是谋反这个罪名好一点,标题醒目,主题鲜明,且方便实用,一看就懂,我们一直用它。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蓝玉案终于拉开了序幕。
无数人头即将落地。
在锦衣卫告发后,朱元璋很快就逮捕了蓝玉,并将他下狱审理。公正地说,蓝玉狂妄不法是有实据的,但谋反实在没有真凭实据。作为一个新贵将领,没有深厚的根基,没有充足的准备,蓝玉是不敢造反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估计蓝玉在牢里是挨了不少黑棍的,因为这个本来没有谋反打算的人居然写出了长篇供词,不但说明了自己造反的企图,还供出了企图谋反的方式、地点,看来他在监狱中应该出演了一次《监狱风云》的主角。
既然蓝玉招认了,那就杀了蓝玉结案吧。可就如前面所说,如果朱元璋真的这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凡谋反,肯定不会只有一个人的,这就是线索,就要查下去,于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出来了,锦衣卫搞这一套也是十分有经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方法参见胡惟庸案件)。
最后一共搞出多少人呢?经查,蓝玉同党共一万五千人。从这个数字看,蓝玉平时的人际关系还是不错的。
蓝玉本人被灭族,被他牵连的人数不胜数,因此案被杀的共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各级官员更多,那些在胡惟庸案中幸存下来的人曾经心存侥幸,但他们不会想到的是,自己也不过多活了十几年而已,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刀。这些因为蓝玉案被杀的人死后也没有得到安息,他们的名字被编为《逆臣录》,我估计了一下,如果列出一万五千人的名字,列名至少是两个字,加上字就是五个字。这份《逆臣录》大概在三万字到七万五千字之间,赶得上一份硕士论文的字数。
但这篇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血写成的。
蓝玉案把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几乎一扫而空,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开始,到此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大家歇歇吧。
蓝玉的一生是极富戏剧性的,他的前半生一直笼罩在名将的阴影中,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历史并没有亏待他,在他的后半生让他成为了主角,建立了自己的功业,却又在他最出风头的时候将他拉下马,难道这是天意吗?
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终究不负名将之名,用赫赫战功证明了他自己,他的不朽功绩将记入史册,为后人追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又是幸运的。
那一夜,我梦见百万雄兵。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