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纳较高的税收。
在金融、能源、矿业、交通运输、精密制造等领域,国营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民营企业大部分被限制在这些领域之外,一些领域甚至是被完全限制。这些行业,要么是很容易掠夺人民财富的,要么是躺着赚钱的。前者落入民营资本手中,那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后者与其便宜民企,为什么不给国企赚?
已经完成改革多年的北方各省,此时虽然还是天灾不断,但人祸却是被平息了下来。朝廷在北方完成了保障体系的布局,粮食保障是最基础的方面,不管怎么闹天灾,都能使粮价保持平稳。特别是铁路系统的逐渐完善,粮食运输已经变得很方便了。
同时在绿化方面,这些年朝廷也付出了诸多的努力,过去北方各省的森林被砍伐之后,是没人去种树的,结果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一来,土地水份涵养能力差,要么旱死要么涝死。
一方面朝廷在各州县,对境内的大面积荒山、荒滩、荒地、荒沟进行植树造林,成立国营林场。
一方面,则对于那些碎片化的荒山、荒滩、荒地、荒沟进行拍卖,明确承包权,允许私人开荒者承包一百年,一百年后承包期到了之后,再自动延续。但是承包四荒地的个体、单位,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植树造林,并且不能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只能进行植树。
四荒地的拍卖政策,也分两种。一种是适合家庭承包的那种,则在当地行政集体内进行拍卖,相当于某村有四荒地拍卖,只有这个村的村民可以参与竞拍。另一种规模更大一些,不适合家庭承包的,则对外公开招标,外部单位可以参与。
朝廷尽管是以承包的名义将四荒地拍卖出去,实际上也相当于是把土地产权交给个人一两百年。但之所以要以承包的名义,则是为了日后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调控,如果民间资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太过严重,国家则可以按照承包合同,将生产资料进行收回。
通过大量国营林场的建设,以及四荒地的拍卖政策,北方各省的四荒地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此时都已经种上了大量树木。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收效,对于洪涝干旱灾害的抵御能力已经增加了不少,随着那些树木的长大,水土涵养能力还会进一步的增强。
明末的很多天灾,实际上都是人祸引发的。因为树木被大量砍伐又没人植树,气候稍微异常一点就是一场灾害。而此时朝廷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正在修复这些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已经明显增强。
随着北方重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被解放出来,抗灾能力脆弱的小农经济已经逐渐在北方各省消失,如今只要不是发生地震什么的,基本上都死不了人。
各地的武警、军队,在受灾之后也是火速参与救援,相比之前朝廷没有什么作为来说,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应对机制,百姓碰上自然灾害,也不会被逼的卖妻鬻子、离乡逃荒。
从事工业的百姓,则是更加稳定。而那些从事农业的老百姓一旦受灾,朝廷也会展开救灾活动,对百姓的损失进行补助。
多年的改革之后,北方各省的普通百姓已经过得很自由了。平时官方收税根本收不到他们头上,如果是自耕农,朝廷已经给自耕农免税了,土地只要不超过50亩,都是可以免税的。如果是在城镇工作的百姓,如果是在国营企业、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有正式编制的,也就是缴纳一些个人所得税,而且是得发了工资才交的,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个人所得税也不高。
如果没有单位编制的百姓,则是没有人向他们收取个人所得税。
以前官府是向普通老百姓催科,改革后的官府则是向地主、商人催科。以前向老百姓催科的时候,不仅没有油水,又惹出民愤。现在向地主、商人催科,那绝对是油水丰厚,当然朝廷自然也不会竭泽而渔。
但是在朝廷看来,地主、商人存在的意义,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组织生产,一个就是纳税。
所以地主、商人,在朝廷眼中就是工具和钱粮。
对于那些不能发挥出组织生产能力的地主及商人,不管怎么压榨油水都是存在公理的。
同时北方各省的百姓,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资源配置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朝廷通过移民等方式,分给了大量土地。而那些佃农,则因为工业的发展,工人收入更高,大量进入城镇成为了工人。地主因为缺乏佃农,加上朝廷的高额税收,不得不转型成立农业公司,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来经营生产资料,从而使得北方各省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而成为工业人口的那些佃农,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资源配置,尽管工人对厂房、设备这些生产资料没有产权,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这些资料,也属于完成了资源配置,让他们可以发挥出个人劳动力价值,生产出相应的财富。朝廷的工人保障体系的完善出台,也保障了工人们的权益。
工人地位的提高,那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之后,与资本家抗争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而此时的大明,不仅是工人在和资本家进行抗争,同时朝廷也在和资本家抗争,所以才出台了工人保障体系,让工人在与资本家抗争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能够保障自身权益。
西方人所谓的民主,实际上只是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之后的结果,并非是先有了民主,才有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人也最擅长偷梁换柱,在一些虚假的基础上包装出一套套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的基础就是错的,上面就算是长出花儿,那也是虚假、错误的东西。
此时朱由校要想消灭阶级差距,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发展生产力、解放劳动力,同时坚持以国营经济为支柱的理念,民营企业则是作为市场辅助力量,同样也可以顶个半边天,但他们要面临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最优秀的那一批才能活下来,没有谁可以翘着脚赚钱。
纳较高的税收。
在金融、能源、矿业、交通运输、精密制造等领域,国营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民营企业大部分被限制在这些领域之外,一些领域甚至是被完全限制。这些行业,要么是很容易掠夺人民财富的,要么是躺着赚钱的。前者落入民营资本手中,那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后者与其便宜民企,为什么不给国企赚?
已经完成改革多年的北方各省,此时虽然还是天灾不断,但人祸却是被平息了下来。朝廷在北方完成了保障体系的布局,粮食保障是最基础的方面,不管怎么闹天灾,都能使粮价保持平稳。特别是铁路系统的逐渐完善,粮食运输已经变得很方便了。
同时在绿化方面,这些年朝廷也付出了诸多的努力,过去北方各省的森林被砍伐之后,是没人去种树的,结果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一来,土地水份涵养能力差,要么旱死要么涝死。
一方面朝廷在各州县,对境内的大面积荒山、荒滩、荒地、荒沟进行植树造林,成立国营林场。
一方面,则对于那些碎片化的荒山、荒滩、荒地、荒沟进行拍卖,明确承包权,允许私人开荒者承包一百年,一百年后承包期到了之后,再自动延续。但是承包四荒地的个体、单位,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植树造林,并且不能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只能进行植树。
四荒地的拍卖政策,也分两种。一种是适合家庭承包的那种,则在当地行政集体内进行拍卖,相当于某村有四荒地拍卖,只有这个村的村民可以参与竞拍。另一种规模更大一些,不适合家庭承包的,则对外公开招标,外部单位可以参与。
朝廷尽管是以承包的名义将四荒地拍卖出去,实际上也相当于是把土地产权交给个人一两百年。但之所以要以承包的名义,则是为了日后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调控,如果民间资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太过严重,国家则可以按照承包合同,将生产资料进行收回。
通过大量国营林场的建设,以及四荒地的拍卖政策,北方各省的四荒地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此时都已经种上了大量树木。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收效,对于洪涝干旱灾害的抵御能力已经增加了不少,随着那些树木的长大,水土涵养能力还会进一步的增强。
明末的很多天灾,实际上都是人祸引发的。因为树木被大量砍伐又没人植树,气候稍微异常一点就是一场灾害。而此时朝廷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正在修复这些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已经明显增强。
随着北方重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被解放出来,抗灾能力脆弱的小农经济已经逐渐在北方各省消失,如今只要不是发生地震什么的,基本上都死不了人。
各地的武警、军队,在受灾之后也是火速参与救援,相比之前朝廷没有什么作为来说,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应对机制,百姓碰上自然灾害,也不会被逼的卖妻鬻子、离乡逃荒。
从事工业的百姓,则是更加稳定。而那些从事农业的老百姓一旦受灾,朝廷也会展开救灾活动,对百姓的损失进行补助。
多年的改革之后,北方各省的普通百姓已经过得很自由了。平时官方收税根本收不到他们头上,如果是自耕农,朝廷已经给自耕农免税了,土地只要不超过50亩,都是可以免税的。如果是在城镇工作的百姓,如果是在国营企业、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有正式编制的,也就是缴纳一些个人所得税,而且是得发了工资才交的,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个人所得税也不高。
如果没有单位编制的百姓,则是没有人向他们收取个人所得税。
以前官府是向普通老百姓催科,改革后的官府则是向地主、商人催科。以前向老百姓催科的时候,不仅没有油水,又惹出民愤。现在向地主、商人催科,那绝对是油水丰厚,当然朝廷自然也不会竭泽而渔。
但是在朝廷看来,地主、商人存在的意义,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组织生产,一个就是纳税。
所以地主、商人,在朝廷眼中就是工具和钱粮。
对于那些不能发挥出组织生产能力的地主及商人,不管怎么压榨油水都是存在公理的。
同时北方各省的百姓,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资源配置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朝廷通过移民等方式,分给了大量土地。而那些佃农,则因为工业的发展,工人收入更高,大量进入城镇成为了工人。地主因为缺乏佃农,加上朝廷的高额税收,不得不转型成立农业公司,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来经营生产资料,从而使得北方各省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而成为工业人口的那些佃农,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资源配置,尽管工人对厂房、设备这些生产资料没有产权,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这些资料,也属于完成了资源配置,让他们可以发挥出个人劳动力价值,生产出相应的财富。朝廷的工人保障体系的完善出台,也保障了工人们的权益。
工人地位的提高,那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之后,与资本家抗争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而此时的大明,不仅是工人在和资本家进行抗争,同时朝廷也在和资本家抗争,所以才出台了工人保障体系,让工人在与资本家抗争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能够保障自身权益。
西方人所谓的民主,实际上只是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之后的结果,并非是先有了民主,才有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人也最擅长偷梁换柱,在一些虚假的基础上包装出一套套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的基础就是错的,上面就算是长出花儿,那也是虚假、错误的东西。
此时朱由校要想消灭阶级差距,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发展生产力、解放劳动力,同时坚持以国营经济为支柱的理念,民营企业则是作为市场辅助力量,同样也可以顶个半边天,但他们要面临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最优秀的那一批才能活下来,没有谁可以翘着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