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生逢大明乱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李修文攻打京城时,只有周边出现了少量的勤王军队,根本就没甚么作用,都让李修文给击溃了。当他占据了京师称帝,各路的勤王军都还没赶到。
京城一破,各地皆可传檄而定,就算个别地区出现反抗,也是无法阻挡李修文统一天下的步伐的。
登基大典之后,李修文立即命孙传庭领兵去了山海关,山海关是阻挡满清的一道重要关隘,是必须要保住的。
洪承畴则领兵南下,一路招降各州县去了,最重要的自然是金陵。至于京城,李修文只留下了五万兵马守城。
这倒不是他托大,杨嗣昌虽然在领兵赶来的路上,可手上的兵马却是没有多少的。再有一个,一旦他的军队得知京城已破,不溃散就算不错了,还想攻城?
李修文不得不佩服,明朝的这些个大臣和勋戚们,朱由检送出去躲藏的几个儿子,全都让他们给送了回来,邀功请赏。
殉国的大臣当然有,只是和投降的大臣数量比起来,那是差了好几倍的。
李修文倒也没想过,要杀了朱由检的这几个儿子。
原因有三,其一是他们都还年幼,年龄最大的是太子朱慈烺,才十一岁,根本就无法对自己形成威胁;其二,则是自己不会让他们脱离掌控,全都封了个郡王爵位,却没有给封地,软禁在了宫中。其三,便是有利于迅速安抚人心了。
只要他们不给自己捣乱,一辈子锦衣玉食还是没问题的,这已经算是特别的优待了。
宫中的防卫,李修文除了抽调部分的神机营士兵以外,还从有功的大臣里边选出了他们的儿子,入宫来充任侍卫,编成了一队御林军,由赵元良担任统领一职。
一番整顿过后,京城很快便恢复了常态,这一场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上都让李修文给消除了。
让李修文想不到的是,杨嗣昌还没进军到京城,手底下的勤王军队就已经哗变了,左良玉悍然砍下了他的头颅,和几名将领带人赶来京城投降了。
锦衣卫和东厂,李修文是不会废除的,没有爪牙,如何对付士大夫阶层?
王之心仍然任东厂提督,兼司礼监掌印太监。至于锦衣卫,李修文让自己的大舅哥骆养性出来担任提督,陈义任北镇抚使,元浩任南镇抚使。
李修文暂时还没有大动作,因为自己如今还没坐稳龙庭,士大夫阶层还是要先安抚着的。先把各地藩王的封地全给收回来,恢复全国税收后,打仗的费用暂时是不用愁了。
文管集团和士子阶层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了。李修文并不是打算灭光士大夫阶层,而是准备削弱他们的力量,同时把武人的地位抬高,做到文武并用的平衡局面。
大明朝的历代君王,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可自己不同,自己是完全推翻了它的统治的,文官集团根本就无法压制自己的君权。
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未完待续。)
p; 李修文攻打京城时,只有周边出现了少量的勤王军队,根本就没甚么作用,都让李修文给击溃了。当他占据了京师称帝,各路的勤王军都还没赶到。
京城一破,各地皆可传檄而定,就算个别地区出现反抗,也是无法阻挡李修文统一天下的步伐的。
登基大典之后,李修文立即命孙传庭领兵去了山海关,山海关是阻挡满清的一道重要关隘,是必须要保住的。
洪承畴则领兵南下,一路招降各州县去了,最重要的自然是金陵。至于京城,李修文只留下了五万兵马守城。
这倒不是他托大,杨嗣昌虽然在领兵赶来的路上,可手上的兵马却是没有多少的。再有一个,一旦他的军队得知京城已破,不溃散就算不错了,还想攻城?
李修文不得不佩服,明朝的这些个大臣和勋戚们,朱由检送出去躲藏的几个儿子,全都让他们给送了回来,邀功请赏。
殉国的大臣当然有,只是和投降的大臣数量比起来,那是差了好几倍的。
李修文倒也没想过,要杀了朱由检的这几个儿子。
原因有三,其一是他们都还年幼,年龄最大的是太子朱慈烺,才十一岁,根本就无法对自己形成威胁;其二,则是自己不会让他们脱离掌控,全都封了个郡王爵位,却没有给封地,软禁在了宫中。其三,便是有利于迅速安抚人心了。
只要他们不给自己捣乱,一辈子锦衣玉食还是没问题的,这已经算是特别的优待了。
宫中的防卫,李修文除了抽调部分的神机营士兵以外,还从有功的大臣里边选出了他们的儿子,入宫来充任侍卫,编成了一队御林军,由赵元良担任统领一职。
一番整顿过后,京城很快便恢复了常态,这一场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上都让李修文给消除了。
让李修文想不到的是,杨嗣昌还没进军到京城,手底下的勤王军队就已经哗变了,左良玉悍然砍下了他的头颅,和几名将领带人赶来京城投降了。
锦衣卫和东厂,李修文是不会废除的,没有爪牙,如何对付士大夫阶层?
王之心仍然任东厂提督,兼司礼监掌印太监。至于锦衣卫,李修文让自己的大舅哥骆养性出来担任提督,陈义任北镇抚使,元浩任南镇抚使。
李修文暂时还没有大动作,因为自己如今还没坐稳龙庭,士大夫阶层还是要先安抚着的。先把各地藩王的封地全给收回来,恢复全国税收后,打仗的费用暂时是不用愁了。
文管集团和士子阶层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了。李修文并不是打算灭光士大夫阶层,而是准备削弱他们的力量,同时把武人的地位抬高,做到文武并用的平衡局面。
大明朝的历代君王,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可自己不同,自己是完全推翻了它的统治的,文官集团根本就无法压制自己的君权。
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未完待续。)